第六十三節小集團

朱正文說的老地方,是離田東住的宿舍不遠的一處大排擋。由於這個地方消費不高,菜色品種多樣,口味也不錯,幾個好哥們經常在這個地方聚會,一起喝酒、聊天。一來二往的,他們跟這個大排擋的李老板也混熟了,所以李老板對他們點的菜格外上心,上的每盤菜的分量也比其它客人的多。

田東按約定的時間來到大排擋的時候,朱正文已經自己先喝起啤酒來了,桌子上放了四盤菜:一條紅燒鯿魚,一盤花生米,一盤香菇青菜還有一份紅燒排骨。朱正文屬於性格內斂、個性含蓄的人,一般情況下他是不會主動對別人透露什麽心事的。不過對文壽和田東這兩個好哥們,朱正文還是會“恰當地喝醉”,然後發發牢騷、說說心事。

看到田東來了,朱正文打開另一瓶啤酒,把兩個玻璃杯都倒滿。

“你今天第一天到新的公司報到,感覺怎麽樣?”朱正文問道。

“還行吧。第一天全是培訓的時間,沒什麽特別的。快下班的時候,張總安排了我跟下屬的四位領班、一位生產文員見了個麵。”

“這五個人今後應該是你的核心成員了,聊下來感覺怎麽樣?”

“實話實說,不怎麽樣!我剛開始跟他們會談的時候,他們對我充滿了敵意。”

“這就奇怪了!你又不認識他們,而且是第一天報到,你還什麽都沒做呢,哪來的敵意?”朱正文一臉好奇的表情。

“剛開始我跟你的反應是一樣的。於是我開始引導他們把心裏的話說出來,通過觀察我才知道:在上周五,他們的前任生產主管馮建國被飛馬公司‘炒魷魚’了。作為馮建國的老部下,對於這種突然發生的人事變動,他們一下子無法接受,在為這位馮主管鳴不平呢。”

“馮建國被‘炒魷魚’這件事情,記得上次我們一起吃飯的時候小美跟大家提過。看樣子這位馮建國深得人心啊!是不是有可能不像小美描述的那樣:跟同事們相處得格格不入、在工作上非常不稱職?”

“虧你還是人力資源專業畢業的!所謂的‘深得人心’隻是針對下屬的幾個領班而已,‘深得人心’跟工作稱不稱職沒有直接相關的關係吧?從今天談話的內容上可以看得出來,馮建國跟其他部門的溝通,還有跟上級的溝通都做得不是很好,我覺得這才是主要的問題。”

“好吧!也許你說的是對的。但是,你也要先搞清楚:他為什麽會深得下屬的人心呢?這一點對你今後的管理非常重要。”

“其實也不難,他靠的是江湖義氣。”

“此話怎講?”

“我之前也聽小美說過一點點。今天從幾位領班的談話當中再次證實了這件事情:馮建國喜歡跟下屬們走得很近,跟領班稱兄道弟的;經常有事沒事就在一起吃飯、喝酒,搞得一團和氣的。就這樣,他把自己和各位領班形成一個‘小集團’,隻要妨害這個‘小集團’的利益的事情,不管這件事情是對的還是不對的,他們都會強烈反對、堅決抵製。”

朱正文對田東的觀察能力刮目相看:“田雞,你可以啊!才跟他們談了這麽一會會兒,就觀察到了這麽多細節。那我再考考你,你說的這個‘小集團’跟我們經常說的‘團隊’有什麽區別?”

“你還真考倒我了!你知道嗎?有多少本教科書就有多少種關於團隊的解釋。我的理解是,團隊是由員工和管理層組成的一個共同體,成員之間有共同理想目標、共享榮辱、願意共同承擔責任。在團隊發展過程中,經過長期的學習、磨合、調整和創新,形成主動、高效、合作且有創意的團體,解決問題,達到共同的目標。管理學家斯蒂芬?P?羅賓斯認為:團隊就是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個體,為了特定目標而按照一定規則結合在一起的組織。”

“那麽‘小集團’呢?”

“大家把類似的‘小集團’又稱之為由非正式群體。由共同利益偶然結合在一起的人們、一起長大的小夥伴們、公司內或學校裏存在的一些‘小圈子’都屬於非正式群體。非正式群體是人們在各種活動中自發形成的,未經任何權力機構承認或批準而形成的群體。這種群體沒有定員編製,沒有固定的條文規範,所以往往也沒有固定的形式。”

“嗬嗬,為什麽會產生非正式群體?”

“非正式群體的存在是基於人們社會交往的需要。在正式群體中,由於人們社會交往的特殊需要,依照好惡感,心理相容與不相容等情感性關係,就會出現非正式群體。”

“好吧,我不想再給你考試了,我知道你是工商管理專業的高材生。那麽,你覺得這個‘小集團’會有什麽消極影響?”

“你這個人開始有點口是心非了吧?一邊說不想再考試了,另一邊還在問問題。嗬嗬!”

“我說我不給你考試了,我在開始向你學習了。”

“消極影響肯定是有的。比如說,在‘小集團’中普遍存在著一種‘從眾行為’現象,由於它本身具有一套非成文的行為規範,並用這個對所有成員施加壓力,使‘小集團’內表現出一致向外的行動傾向。從消極的一麵來說,若此傾向與公司的目標相衝突,則會侵害公司功能的運行,從而導致嚴重的後果;其次,‘小集團’不允許有‘標新立異’的成員出現。一旦出現這類成員,‘小集團’將視其為‘越軌者’,從而疏遠並孤立這個成員,直至將之排斥出公司,這將影響到公司的運行;再次,‘小集團’中的成員在公司中獲得‘歸屬感’、‘安全感’滿足的同時,一旦公司的結構功能發生變革或公司的製度變動危及到‘小集團’的存在,‘小集團’成員便會一致抵製這種變革,從而阻礙公司改革的進程。”

“還有嗎?”

“還有,‘小集團’容易形成一種‘集體思維’的模式,成員之間對‘小集團’內共同認可的行為準則持完全信任的態度,表現出一種‘心理相容’的趨勢。當這種趨勢與公司行為準則、規章製度相悖時,將會有礙於公司的發展;最後一點,‘小集團’成員間交往十分頻繁,信息傳遞十分快捷。但容易導致小團體主義,對公司內的信息傳遞、人際交往、功能運作等往往產生阻礙、甚至扭曲的反作用,更容易滋生謠言。”

“按你的說法,‘小集團’一無是處,非常消極?”

“說真的,其實‘小集團’這類的非正式群體也不全是消極影響,也有積極影響的一麵。比如說,增強公司的凝聚力,‘小集團’的形成主要是源於心理性、情感性因素的需要,成員間的關係由它特定的行為規範來調節,並且‘小集團’一般都有自己的‘意見領袖’。‘意見領袖’所具有的影響力往往是其成員認可的,這與那些由規章製度形成的、帶強製力的權力性影響力是不一樣的,相對來說前者更具說服力。公司管理者如果能夠合理的處理‘小集團’的這種影響力,將對增強公司凝聚力,以及公司的成長發展產生極大的益處。”

“你麵對的‘小集團’的‘意見領袖’應該就是馮建國吧?他不是被‘炒魷魚’了嗎?是不是意味著這個‘小集團’已經不見了?”

“不是的。‘小集團’不會因為‘意見領袖’被公司‘炒魷魚’而消失了。相反,‘意見領袖’可能在公司之外繼續存在,並起著消極的作用。”

“啊?那你打算怎麽辦?要是我是馮建國,我估計也會號召他們跟你對著幹。”

“目前我要做的工作就是正麵引導,讓‘小集團’為公司的正常業務服務。‘小集團’最基本的優點之一就是它輔助正式組織去完成工作。‘小集團’本質上可以作為對正式組織的積極支持,它在實現公司目標的過程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有點不敢相信了。理論上是行得通的,可以現實情況是怎樣的呢?會不會很困難?”

“我還有選擇的餘地嗎?明知很難,也要上啊。別說工作了,說說你自己吧。找我出來喝酒,不會僅僅是了解我的新工作情況吧?”

朱正文放下杯子,很認真地說:“田東,我要從艾米家搬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