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一眾大和尚還在橋門外,忠右衛門和助六快步跑上前去。結果不止他們兩個,暗處居然呼啦啦跑出來十幾個人,顯然都等著這時候呢。

守門和押解的官差們沒一個阻攔的,甚至還故意稍稍讓開,好讓忠右衛門這些人能靠近這些大和尚。

能知道今晚寺社奉行要出動掃黃消息的,多少都和公家有點關係。在幕府當差或者承襲家名的自然有一份俸祿可以拿,那些沒有俸祿的家中次男,或者還沒有襲名奉公的,生活肯定不寬裕,有尋摸兩個小錢的機會,沒必要太攔著。反正又不是他們出錢,何樂而不為。

一眾大和尚倒也是見怪不怪,誰還沒有幾門窮親戚,正主兒吃飽喝足,撈了幾乎二千兩,他們這些圍觀打醬油的,不得也落幾個小錢嘛。

甚至不需要忠右衛門和助六開口,雙手合攏向前一伸,急著準備離開的和尚們就紛紛掏錢。給的也不多。往往都是一分或者二分的金幣,小小的一枚,重量也很輕,但是積少成多啊,二十幾個和尚,那也能弄上不少。

望著一眾清潔溜溜的大光頭,忠右衛門又瞧了瞧身旁助六的寸頭,現在月亮將落,自然是不能再反射月光了。但是這小寸頭突然讓忠右衛門想起一首詩,不怎麽有名的。

“苟……”

呸呸呸,串了串了。

“不合時節冬瓜船,忽然造訪日本橋。要問船隻有多少,共計四十又八艘(僧)。”

忠右衛門把這首在隔壁大概隻能當打油詩的和詩給吟了出來,畢竟這玩意兒實在是太通俗易懂了,根本不需要背,多念兩遍就能記住。

這詩也有來由,大概是江戶中期,有一次寺社奉行掃黃,給大夥兒發過節福利。那回戰果比這次還輝煌,一共抓了四十八個花和尚。有個路過瞧見的俳人便當即口賦一首,隨即傳的江戶家喻戶曉,把那四十八個和尚的“美名”傳遍。

要不說姿勢分子的筆是殺人不見血的刀呢,這一首打油詩傳出去,比被幾十上百人瞧見的殺傷力還大。

既然想到了,忠右衛門便也下意識的吟了出來,聲音不大也不小,恰好讓身邊的和尚們聽的清楚。剛剛那位喊徒兒的和尚麵色急變,來贖他的和尚也是一樣,紛紛看向吟詩的忠右衛門,眼神中不住的打量。

忠右衛門頭發還沒完全長出來,自然是不能理發辮的,連拿根繩捆起來的長度都不到,就這麽自然的披散著。

幾個和尚一瞧,好家夥,原來也是佛門中人。到底是哪家的和尚過來拆他們的牆,莫不是也是犯了花戒被驅逐出來的吧,不然怎麽這麽會吟詩!

“給他給他給他給他給他!”那和尚心裏一陣煩悶,連連擺手。

這麽一看,眼前的忠右衛門絕對是個知道眾人底細的“叛徒”,這殺傷力比那些目不識丁,或者沒多少見識的老百姓強多了。這要是再編一首打油詩出來嘲笑他們,他們的名聲可就臭了。

幾百兩都花了,也不差這點,自然是把人收買到閉嘴為止。幾個錢的事,能用錢解決的事情,這時候就不叫事了。

“觸頭,這可還有……”來贖人的和尚小聲比比了一句。【注1】

“給他給他,真是晦氣!”天都快亮了,哪裏還有空在這兒爭論什麽東西,趕緊跑路才是正經。

莫名其妙的,忠右衛門手上多出來一個錢袋,感覺分量還有點壓手。忠右衛門還沒徹底反應過來,助六突然就開口了。

“各位大師……”

助六一時也沒懂為什麽說了幾句什麽四十八艘船,就能讓前麵的和尚一下子連錢袋都丟在這裏。但是他腦子比忠右衛門轉的快,意識到這可能是個機會。

其他和尚也聽到忠右衛門吟的詩,要是個屁民他們給個一分兩分的也就打發了,現在遇到一個有文化,還可能以前就是和尚的人,那可就沒這麽便宜了。心中暗道一聲晦氣,也紛紛把所剩不多的錢財交給了忠右衛門和助六。

“我不過就是吟了一首……”

話沒說完,一眾和尚絕塵而去,隻留下手上捧著掛著十幾個錢袋的忠右衛門愣在原地,助六手上亦是如此。

原來有文化真的可以為所以為!

周圍也討要錢財的人,有的轉身就把幾十枚一分二分金幣塞進懷裏跑路,有得則看向這邊。助六隻做不知,跑到一名騎在馬上的與力身邊,親親切切的喊了一句。

“哥哥!”

散場,還留在原地向助六和忠右衛門張望的那幾人也轉身就走,而助六叫哥哥的那名馬上武士,自然就是過幾天就要做他爹的親大哥。

“給你你就拿著,那個就是你說的忠右衛門?到是有些才學。”馬上的武士朝助六擺了擺手,拿出一副大家長的姿態,居高臨下的對助六說道。

這年頭,繼承了家門的家主,那就是貨真價實的一家之主,即使是父親母親,在吃飯的時候也要坐在家主兒子的下麵。這是為了突出家門的重要性,也是封建秩序的表現。

別說助六是他親弟弟,等過幾天做了助六的爸爸,那也一樣。不會說給他多少好臉色瞧的,一家之主的威嚴便是如此。

“明白了。”助六大概也有點怕這個哥哥,恭敬的低頭向他哥哥行禮。

“好生收著,不許招搖過市,不許胡亂花銷!”

“明白!”

把所有的錢袋都塞進懷裏,鼓鼓囊囊好似懷胎五六月的孕婦一般。助六搭上忠右衛門的肩膀,也不轉身回家,而是往日本橋上走。包括他哥哥一行人也是,都沒有離開。

日本橋的早晨馬上就要開始了,早晨開始,那麽早飯自然也會開始的。

【注1】:整個江戶,有足足兩千九百六十餘座寺院和神社,僧眾的數量實在龐大,幕府根本無力全部實名管理。於是命令各個宗門,派出一名和尚,作為和幕府的聯絡人員,管理本宗門的和尚,這名和尚便稱為觸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