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圖章

聽到李國新的話,張曉儒眼睛一亮。手裏有錢,就好辦多了。法幣在敵占區也不能使用,隻能去國統區購物。但聯銀券,卻是通用貨幣。

有錢好辦事,不管哪個年代都一樣。張曉儒現在是雙棠縣警備大隊長,雙棠縣的交通要道,全在他掌握之中。而且,他還是新民會調查科長,開張條子蓋著新民會的章,還是管點用的。

張曉儒弄錢是把好手,花錢更是行家。根據地收集的聯銀券,到了他手裏後,很快就變成各種各樣的物資。然後,以各種各樣的渠道,運回根據地。

張曉儒雖然在警備隊當大隊長,但他每天還是會去調查科。不為別的,就為聽取特務隊的報告。

同時,在調查科,也能跟上杉英勇溝通一下。他跟上杉英勇是老關係,能從這個日本人那裏,弄到不少情報。

上杉英勇看到張曉儒進來,朝他招了招手,得意地笑著說:“張桑,你看看這兩張冀南幣有什麽區別嗎?”

在上杉英勇的桌前,擺著兩張由晉冀魯邊區發行的冀南幣。

張曉儒走過去看了一眼,一張新,一張舊。他拿起來看了看,笑著說:“這張新的,紙張上乘,印刷精良。而這張舊鈔,紙質低劣,一看就是共產黨弄出來的。上杉君,皇軍要印共產黨的錢?”

上杉英勇麵露微笑:“不錯。我們把這些錢發給跟共產黨交易的商人,讓他們在共區大肆購買各種物資。哪怕是一根針一根線,也給買回來。”

張曉儒搖了搖頭:“可是,皇軍印的冀南幣,在共區怕是買不到東西。”

日本人竟然如此卑鄙,他很是憤怒。可就算知道,他也沒有太多的辦法。畢竟,讓根據地印刷聯銀券,無論是紙張、油墨、技術和機器,沒有一樣能做到。

他唯一能做的,是將情報迅速傳回根據地。在此之前,也僅能拖延日軍的計劃罷了。

上杉英勇驚詫地問:“為什麽?”

張曉儒緩緩地說:“皇軍的紙幣印刷得太精良,摸在手裏又光又滑,老百姓一摸,就知道不對勁。”

上杉英勇疑惑地說:“不會吧?老百姓不應該喜歡這種精美的紙幣嗎?”

張曉儒搖了搖頭:“冀南幣精不精美沒有關係,隻要能買到貨物就行。”

上杉英勇堅定地說:“張桑這次可能錯了,我相信老百姓會更喜歡我們印刷的鈔票。”

張曉儒自然不會與上杉英勇爭執,他回到辦公室後,馬上將陳國錄叫來。

張曉儒輕聲說:“你趕緊通知老李,讓他迅速回去一趟。日本人印了假冀南幣,準備在根據地大量購買物資。他們的假鈔,印刷精美,紙張上乘,讓根據地的同誌一定要注意。”

陳國錄吃驚地說:“怎麽會這樣?”

張曉儒說道:“日本人卑鄙無恥,什麽事幹不出來?可惜,我們印刷技術不過關,否則可以印點聯銀券花花。”

陳國錄突然說:“組織上辦不到,軍統或許有辦法。”

張曉儒叮囑道:“就算軍統有辦法,也不會便宜我們。別說這麽多了,趕緊去匯報。”

第二天,中共雙棠縣委發出緊急通知:為防止敵特擾亂,假票亂真,通貨濫流,幹部群眾都要注意流通的濟南票麵,凡蓋有“太嶽”圖章二字,方可全縣流通。隻加蓋“太行”、“平原”圖章字樣的,堅決不能流通。至於未加蓋任何字樣圖章的,當做“假票亂真”處理。

日本人根本沒想到,共產黨的鈔票,竟然還要加蓋圖章才能流通。而且,日本人的鈔票,紙張又厚且滑,都不用宣傳,隻要老百姓一摸就能知道。

孫世潤的人在北縣政府打雜,倒也知道這個通知。孫世潤與他聯絡後,帶回來那個通知。隨後,孫世潤又與連榮春聯係,得知遊擊隊正準備抓捕用假冀南幣之人,馬上回來向上杉英勇報告。

孫世潤像獻寶似的,拿出雙棠縣委的通知,遞給上杉英勇:“上杉先生,這是中共雙棠縣委發出的緊急通知。看來,他們已經知道了我們的冀南幣。”

上杉英勇驚詫地說:“他們怎麽知道得這麽快?”

孫世潤苦笑著說:“上杉先生,皇軍印的冀南幣實在太好了,老百姓一看就知道。共產黨的紙幣,粗糙得很,用幾次就模糊了,最多半年,上麵的字跡都看不清。可皇軍的紙幣,用個三五年都不會有問題。”

上杉英勇生氣地說:“這紙張好,印刷精良,也是錯?”

在根據地,這就是錯。

小日本的假冀南幣在根據地流通不起來,隻要誰用,馬上送公安局。而根據地的聯銀券,卻可以在敵占區購買物資。

這些物資,通過各種渠道流入根據地。

雖然日軍對此有所察覺,但卻沒有辦法。商人都是逐利的,根據地越缺貨物,價格就會越高,他們的利潤自然也就越厚。

流入根據地的貨物,除了張曉儒和那些冒險的商人提供之外,還有一些想腳踏兩隻船的漢奸特務。抗戰進到了第六個年頭,日軍已經顯現疲態,誰也說不清以後會是什麽形勢。

1943年5月20日,日軍東從雙棠縣城,西由安澤的府城,相向再次修築臨雙公路公路。

然而,日軍的行動,被我太嶽部隊24團,59團,54團,60團各一部襲擊,擊斃日偽三百餘名。同時組織群眾全力破路,拆橋,敵被迫退回駐地。

第二天,也就是5月21日,報複心極強的日軍,糾集一千多日偽軍,分兵盤踞了大楓樹,河神廟,張店,駐紮下來修複屯留到張店的公路,將屯留的西部分割成南北兩半。

為了長期封鎖根據地,日軍嚴令:

第一,控製區人員不準外流;第二,實行經濟封鎖,治安區物資嚴禁進入抗日根據地,其內部生活物資實行配給製;第三,強化政治,強迫據點周圍的村莊“維持”,建立維持會、新民會;第四,組織兵力不斷到抗日根據地進行搶糧和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