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百五十二章 流水線和標準件

很快,鍾進衛和徐光啟出現在殿門外,然後快步走進來。

崇禎皇帝看著鍾進衛和徐光啟都帶著笑容,心裏的一塊石頭落了地,肯定是好消息無疑。

鍾進衛到達殿中,稍微等了下落後的徐光啟,然後一起奏道:“恭喜陛下,水泥燒製成功。”

孫承宗看崇禎皇帝和溫體仁聽了都樂嗬嗬的,感覺自己錯過什麽東西了,連忙問道:“陛下,何為水泥?”

崇禎皇帝此時的心情,格外的好,孫承宗又是他信任的人,就親自給他解釋起來,包括一條龍計劃,前前後後,都給孫承宗說了。

孫承宗一聽水泥的功效,馬上就聯想到遼東築城計劃,如果有此水泥,進度會快不少,築城就更增一分勝算。

然後又聽到後續的一攬子計劃,有的他已知道,有的他不知道,此時聽崇禎皇帝細細說來,眼前不由得展現出一幅和諧的場麵:商人運糧到災區,老百姓修路換糧,路好了收稅,又有國企利潤,這些再按照規劃用出去,官員,百姓,將士,商人全部皆大歡喜。

當然,那些大鹽商,北方糧商,賣西洋玻璃的商人以及西洋人等少數既得利益者,就被孫承宗直接忽略了。

孫承宗想著想著,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等到崇禎皇帝說完,他連忙問道:“陛下,水泥在哪裏?”

崇禎皇帝看向鍾進衛,溫體仁和孫承宗也隨著崇禎皇帝的目光看向鍾進衛。

鍾進衛興奮地道:“就在午門外。”

崇禎皇帝一聽,就想去午門看看。鍾進衛知道可能會出現這個情況,連忙出聲道:“陛下,臣這裏有一小包水泥,其實沒什麽看的。灰色粉末而已。”

鍾進衛說完,就從袖口中拿出一小包水泥,然後呈給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從禦座上站起來,走到鍾進衛麵前,直接展開看。溫體仁和孫承宗也圍了過來,伸著頭看。

確實如鍾進衛所說,看不出有啥特別的地方。

鍾進衛在一邊建議道:“陛下,午門外有一車水泥。可找地方讓臣帶來的工匠吳勝大,建一處房屋給陛下看看。”

崇禎皇帝把手中的小包水泥隨手遞給孫承宗,然後對鍾進衛道:“好,就在午門處吧,建好了朕帶文武百官都去看看。”

然後他又問出一個關心的問題:“鍾師傅,那是否可以燒製西洋玻璃了?”

鍾進衛點點頭:“陛下,臣覺得應該能燒出來了。可以讓琉璃廠的工匠過去學習新式窯的建法,然後按照燒製琉璃的特性,新建一座窯爐,燒著看看。”

崇禎皇帝聽了道聲“好”,然後轉向鍾進衛一側的徐光啟道:“徐卿,內閣提名你為工部尚書的奏章,朕已經批了。明日早朝,正式公布。而後,你要集中琉璃廠,煉鐵坊中經驗豐富的工匠一起前去陶瓷廠學習新式窯。”

“是,陛下。”徐光啟高興地答應一聲。

“陛下,臣還有個問題。”鍾進衛見崇禎皇帝好像有點高興過頭,連忙出聲準備潑個冷水。

崇禎皇帝看向鍾進衛,笑著開起了玩笑:“鍾師傅,是要賞賜了?”

“啊,不是。”鍾進衛一聽,鬧個大紅臉,連忙轉移注意力道:“陛下,新式窯還不成熟,哦,不是,還沒成型。還有許多地方要改進,最重要的是,目前的新式窯產量有限,不能達到流水線作業要求。”

“流水線作業?”幾個人都聽不懂這個名詞,腦中都冒出一個問題,由崇禎皇帝問出了他們心中的問題。

鍾進衛看看他們,見他們滿臉疑惑的表情,奇怪地道:“流水線作業,就是像流水一樣,源源不斷的做出來啊。”

鍾進衛一點破,所有人都覺得形象,要真是這樣的話,這效率確實很高。

特別是徐光啟,他是技術型官,對此更是有所體會。想起自己見過的一些器械,就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臣想馬上回去陶瓷廠,研究這個流水線生產的方式。”

崇禎皇帝看著徐光啟有這麽高的做事積極性,很是高興,對他擺擺手道:“不急在一時,等明日早朝後你再去不遲。”

鍾進衛剛才順口一說起流水線作業,覺得有必要強調下。畢竟,現在大明的作坊裏,基本都是手工作業,還不能做到流水線作業。以後,社會的發展,流水線作業是趨勢。

於是,他向崇禎皇帝說道:“陛下,這流水線作業,很重要的。”

崇禎皇帝一聽鍾進衛如此強調,就認真聽著。

“陛下,流水線作業,能明顯提高產量。分為兩種,一種是像流水一樣,所有步驟都自動,原料進去,成品直接出來,中間不需要幹擾,能遠遠不斷的生產。另外一種是,把一個物體拆成很多小件,每個人隻負責其中一個小件,所有人都完成後,成品自然就出來了。”

徐光啟若有所思,崇禎皇帝卻對第二種有點不以為然:“鍾師傅,你這第二種法子,還不如一個人負責一個,多少個人就有多少件成品,這多好計算。”

“陛下,錯了。您聽臣說。”也隻有鍾進衛會這麽說話,也不怕得罪皇帝。

不過崇禎皇帝顯然不介意,對鍾進衛道:“鍾師傅,有何不對?”

“陛下,比如一把槍,如果一個人負責造一把槍的話,他得了解並且熟練每個零件和步驟吧?”鍾進衛問崇禎皇帝道。

這不是廢話嘛,不懂怎麽一個人造槍。崇禎皇帝一邊心裏想著,一邊按照慣例,配合鍾進衛,點點頭。

“這種工匠不好找,也不好培養吧。還有可能其中一個零件不是他擅長的,會耽擱時間。但臣剛才說的這種,一個人負責一個零件。對比剛才的,就有很多好處。”

“有哪些好處?”崇禎皇帝最喜歡問這句話了。

“第一,一個人隻負責一個零件,那麽這個人掌握這個零件的時間,比掌握全部零件人的時間要更短吧?這樣的人也更容易培養吧?”鍾進衛用反問的方式引導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點點頭,邊上孫承宗和溫體仁也在點頭,不過被鍾進衛直接忽略。

“第二,一個人專門做一個零件,那麽這人做這零件的本事是不是會越來越好?其實也不需要他有多好,隻需要他按照零件的樣本一模一樣的做出來就好了。隻做這麽一個,就比較容易達到這個要求。”

“鍾師傅,這麽做有什麽好處?”崇禎皇帝問道。

“陛下,這在臣的家鄉叫做標準件。如果每個人做的零件都是按照樣本做出來,那麽所有的零件都可以互換。從維護角度來講,以前可能報廢兩把槍,現在因為零件都可以互換,就可能隻報廢一把槍。特別是在戰場上,體現在後勤上或者更換的及時性上來講,這點尤其重要。”

“陛下,臣聞先秦就是如此做的。”溫體仁聽了鍾進衛的解釋,就向崇禎皇帝獻寶。

孫承宗聽鍾進衛以槍作為例子,更是心有戚戚,也對崇禎皇帝道:“臣以為中興伯說的有理。”

徐光啟對目前作坊的工作方式是有了解的,已經有一些零件是這麽在做了。不過這麽做隻是因為這些零件做起來比較困難,耗時,所以才有專門的工匠做。和鍾進衛所講的概念,相似卻又不是。

現在鍾進衛強調了這個概念,徐光啟像是被人打開了一扇門,門那邊是他從來沒去過的地方,發現了又一種做事的方式。

其實說起來,鍾進衛隻是把後世的一點概念給提了出來。對明朝人來說,並不顯得有多高深,就像一層窗戶紙,輕輕一捅就破了。就如溫度一樣,他一說出原因,吳勝大馬上就想到怎麽去做。

崇禎皇帝聽完後就囑咐徐光啟要在工部貫徹這種思想,然後發現鍾進衛眼中有血絲,就對鍾進衛道:“鍾師傅,辛苦了,你先回去好好休息下。明天再和徐卿商量看怎麽改進新式窯。”

鍾進衛其實是昨晚興奮,睡不著,起來拉著顧百川和王鵬喝了一會酒,就睡的晚了。

現在他見崇禎皇帝如此關心自己,也樂得回家休息下。有好幾天沒回去了,順便回去看看崇禎皇帝給的鋪麵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