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親近

這份奏章要崇禎皇帝盡快審批,然後盡快反饋回來。所以,最好的送信使者就是鍾進衛的跟班,東廠的人。能立刻直達天聽。

這個光榮而簡單的任務就交給王鵬去執行了。

事情一處理完,孫承宗道:“中興伯,九台,到後帳歇息一下,順便討論下明天要頒布的具體汰兵細節。”

鍾進衛一直按捺著自己心底的疑問,眼下沒事了,不禁問了出來:“這個,盧知府不是名象升,字建鬥麽?孫大人,怎麽叫盧知府為九台?”

孫承宗一聽,朝盧象升“嗬嗬”一笑,然後道:“九台,你自己解釋。”

盧象升也笑了,說道:“稟監軍,九台是卑職的號。”

明末的時候,關係近的人已經不叫字了,而是叫號,甚至連做賊的都有給自己取號來趕潮流。

鍾進衛不知道這個,自然就疑惑了。

孫承宗見鍾進衛提到這個字號的問題,不禁想起一事,問鍾進衛道:“老夫跟中興伯接觸好久,好像沒聽到中興伯的字和號,不知可否告知。”

鍾進衛一聽,訕訕一笑:“不好意思啊,我沒字,也沒號。”

忽然又想起中學的時候,同學給自己取過一個外號,這個是不是就是號了。忙又補充道:“號可能有一個,不過不好聽。”

孫承宗這個老頑童,一聽這話,更來勁了,直催鍾進衛快說他的號。

“我的號叫三大步。”鍾進衛被逼不過,隻好說了出來。

“......”,孫承宗和盧象升一聽,還有這種號?

“我都說了不好聽的,你們非讓我說。”

孫承宗不肯罷休,道:“有何來曆,老夫很是好奇,快快說來聽聽。”

鍾進衛隻是不肯說,最後被逼無奈,隻好道:“我的三大步,鬼神莫測,就是這樣。”

孫承宗還想追問,鍾進衛再不肯說了,隻是求饒。孫承宗無奈,隻好罷了。

這麽一來一回的聊天,也讓他們三人的距離彼此拉得更近了。這有孫承宗刻意為之的因素在內,老家夥,知道鍾進衛是皇上麵前的紅人,自己在外領兵,朝裏有人好辦事。

鍾進衛對曆史名人還是比較感興趣,他對盧象升道:“九台,你是不是練功的時候使一百四十斤的大刀?”

盧象升對於從未謀麵的鍾進衛,知道自己練功使用的是一百四十斤的大刀,感到很好奇,因為知道這個事情的人應該很少才對。

他對著鍾進衛道:“監軍從何得知,卑職練功刀這事,知道的人不多。”

“嗬嗬,我不但知道你的刀是一百四十斤,而且知道你平時還愛看兵書,能騎善射。”鍾進衛得意的笑道。

盧象升聽了,露出一幅愕然的樣子。

鍾進衛又加了一把料:“我還知道你不知道的事,所以向皇上推薦了你,我看好你。”

盧象升這下恍然大悟了,自己原先一直納悶是誰舉薦的自己,而且還不是因為自己是進士出身的推薦。

這古代的舉薦之恩是很重的,盧象升知道了是鍾進衛的舉薦,感激的抱拳躬身道:“多謝監軍舉薦。”

孫承宗一邊也納悶,這小子不但舉薦了自己,還舉薦了九台,不知道還舉薦誰。

“沒事,沒事,應該的。”鍾進衛笑笑說道。心裏卻又暗想,要是有推薦費就好了。

盧象升又問了:“剛才監軍說,還知道卑職自己不知道的事,不知道是何事?”

啊,那些事現在已經不可能重現了。再說,自己的來曆不能讓別人知道,這點是崇禎皇帝再三囑咐的。於是,他裝神秘:“天機不可泄露。”

盧象升見鍾進衛不肯說,也沒辦法,誰讓鍾進衛是監軍呢,還是自己的恩主。

三個人邊說邊去後帳歇息,然後商議汰兵細節了。

這邊是不忙了,那邊卻很忙。

保定總兵曹鳴雷回到自己營地後,馬上召開軍議。他對自己的手下大概講述了下中軍帳的事情,然後下命令:“今晚,各部兵丁晚上及明早全部加餐,讓他們都吃飽,火炭給夠。讓他們睡個好覺。明天列隊,給老子要站好了。隻要能耗過別人,最終能留下來,老子答應每人獎賞五錢銀子,聽到了沒有?”

手下人知道大帥這是要下血本了,於是,也不敢怠慢,紛紛點頭答應。

看這些手下都理解了自己的命令後,就解散,讓他們趕緊去準備。然後把騎軍頭目留下來叮囑:“明天你監察別的部隊,隻要稍有站不住的,就趕他們出列,不要留情,明白麽?”

騎軍頭目眨眨眼,不是很明白,平時和兄弟部隊雖然不是很和睦,但也不會這麽絕情的。不過,他還是點點頭,表示不會留情。

曹鳴雷對手下親信知之甚深,看那樣子就知道他隻是習慣性的服從自己的命令。於是解釋道:“別的部隊如果早點湊足汰兵的人數,我們自己不就可以少汰一點了,懂麽?”

這下,騎軍頭目明白了,用力點點頭,關係到自己利益的事情,那是堅決不能手軟的。

曹鳴雷這麽做了,其他將領其實也在做差不多的事情,中心意思就是一個,盡量留住自己兵丁的名額,淘汰別人的。

但也有的將領賊心不死,想看看情況再說,要看到有人撤的話,自己跟著跑,總不可能真的全部都殺吧。

這些人很快就失望了。隨著“嗚嗚嗚”的號角聲響起,祖大壽的一萬八千兩百關寧鐵騎,分成四支部隊,分別開往大營的的四個角,扼住四個方向的交通要道。

很快,想溜的將領明白了祖大壽分兵的用意,無奈的打消了自己的念頭,乖乖的參與到死道友,不死貧道的競爭中去了。

當崇禎皇帝收到王承恩轉遞過來的孫承宗的奏章時,已是夕陽西下之時了。

崇禎皇帝很快看完了奏章,不禁又喜又憂。

喜的是,自己把中興伯剛派出去才半天,就實際推進了汰弱留強策略的實施,而且汰兵的力度如此之大,後勤的壓力將會大大減輕。

憂的是,又有如此之多的人要加入難民的隊伍中來,不知道能不能照顧的過來。

崇禎皇帝壓根就沒有考慮過要不要安置的問題,而是考慮能不能安置過來的問題。

他想到這裏,問王承恩道:“今日下午,百姓響應朝廷號召的人數,可有增多?”

“陛下,奴婢在未時末,申時初之際問過一次,除上午那波之外,又有一批商人學風塵中人,揚名捐助了。奴婢馬上遣人去王恭廠要詳細記錄。”王承恩躬身回答道。

“嗯,速去速回,朕這裏還需要答複孫師傅,鍾師傅呢。”

“是,陛下。”王承恩趕緊躬身退出殿外安排去了。

崇禎皇帝也不再坐著了,而是站起來沿著禦桌邊沿來回踱步,想著萬一京師百姓的響應還不足以解決全部難民的話,又該如何安置的問題。

思來想去,最後覺得隻有在文臣武將,勳貴皇親身上打主意了。朝廷如此之困難,也是他們貢獻一份力量的時候了。

崇禎皇帝想到這裏,就回到禦桌前拿起奏章,準備批個回複。

結果又看到了鍾進衛那慘不忍睹的簽名,不由得“撲哧”一聲笑了出來。

要說這個鍾師傅,你說沒本事,主意一個接一個,什麽事情到他手裏都能解決。但你要說他的本事很大,可他連自己的名字都寫得歪來歪去的。

崇禎皇帝一笑了出來,心情又好了一分,也不等王承恩的消息了,直接提筆寫上“很好,汝等依策行之,剩之百姓朕解決之。”

然後讓人把奏章傳遞回城外大營,以免孫師傅,鍾師傅等得心焦,耽擱了事情。

過了大概半個時辰左右,王承恩拿著一張紙進來了,奏道:“陛下,王恭廠記錄捐助的結果拿來了。”

崇禎皇帝一聽,忙道:“快快拿來朕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