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米國

來到美國以後,一般一個星期要去一趟超市,為得是采購一周以內居家過日子的食品和用品。乘此機會,我也作了一番市場調查。看看美國的什麽東西最貴?所調查的結果如下:

一鎊(一鎊相當於450克,也即九市兩)茄子$0.79,一鎊胡蘿卜$0.39,一鎊四季豆$0.99,一鎊土豆(馬鈴薯)$1.89,一鎊大地瓜(紅薯)$0.49,一鎊油菜$0.89,一鎊空心菜$1.29,一鎊西紅柿$0.99,一鎊黃瓜$1.00,一鎊菠菜或白菜為$1.00,一鎊麵粉$0.65,一鎊絞牛肉$2.39,一鎊豬裏脊$2.48,一鎊蝦$2.99,整隻大雞,每鎊$0.89,一鎊豬小排$1.68,凍鮮魷魚$1.79,一塊豆腐(約一鎊半)$0.99,一鎊香蕉$1.99,一鎊無籽西瓜$3.99,整條鮭魚$1.98,一斤裝的瓶裝陳林米酒$3.49,五小把大蔥(約500克)$1.00,一件青島純生啤酒(24桶裝)為$17.99,一件喜力啤酒(24桶裝)$22.79,一鎊橙汁$0.49……所有蔬菜及食品的價格,有整有零,總的來說,米麵、肉類、蔬菜和水果,若換算成人民幣,價格大體上是人民幣的4至7倍,肉類要比蔬菜相應更便宜一些,可是人家的收入卻是中國人的十幾倍到幾十倍,相比之下,美國的吃的東西真是太便宜了。有一次,我們在韓國超市買了肉、米、麵、菜、蛋、水果等一大堆東西,才約60美元,這一大堆東西倘若在國內買,最少需用近人民幣600元。我們撇開美元和人民幣的比率不談,實際上,1$和1¥在所在國內的購買力是相同的,那麽60元人民幣在國內超市能買得到什麽呢?實際上隻能買4斤肉或20斤雞蛋而已。從家庭食品支出與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恩格爾係數”來計算,美國人的生活,食品支出的恩格爾係數是6%,而在中國,恩格爾指數卻高達40%。在國內,我們兩個人收入不足2000元,僅生活費就占去600多元,而在這裏(芝加哥),我們一家五口,一個月的生活費最多也是600多美元,可是人家的收入是多少?這說明,美國人的富裕程度遠遠高於我們。

美國是一個消費大國,也是消費水平強國。在看看美國人的一個家庭的最大花銷吧,他們的高消費,主要是用在了養車和房供上。在美國,一個中等家庭平均有兩輛車。如買一輛“奔馳”汽車,在美國賣3萬多美元(約一般人的一年收入),也就是劃人民幣20多萬元,遠比國內60萬至70萬便宜的多,出現這種差價,主要是關稅問題。在美國,真正的房價,除了在“寸土寸金”的紐約市區、房價高的嚇人,洛杉磯、芝加哥房價也比較高的外,實際上,美國的大部分房價是非常便宜的。有資料表明,一棟200平米的、四個臥室、兩個廁所、兩部車的車庫的獨立住房,在加利福尼州的平均價是221萬美元,在德克薩斯州的平均價格僅為13、6萬美元。美國大城市的房價的平均價格為42萬美元。在一些小城市和偏遠地區,房價的平均價格隻有大城市的一半,僅為21萬元。

總上所述,美國的日常生活應用的“物品”和金錢除外的“物質”,都是“賤”的。那麽,在美國什麽東西最“貴”?答案是:和“賤”的“物”的“物品、物質”相比,在美國的“人工費”算是“最貴”的了,即勞動力太貴了。在美國一個普通的勞工年薪,在三萬美元上下,換成人民幣是二十多萬元。具體地說,在美國一個普通的營業員,每一個小時收入是10美元;一個裁縫,十多分鍾鎖一個褲邊要9美元;一個教小學生學鋼琴的老師,每小時收費是40美元;一個汽車修理工,一小時為60美元;找一臨時工就更貴了,是以小時和工作量計算的;一個律師,每小時服務費200美元;一個牙醫的收費就更高了,因為醫生幹的是含金量高的技術活……美國的人工就是這麽貴,貴到富裕的美國人不得不獨立、不得不自己動手修馬桶、修草坪。我聽一位留學生說,他的導師家庭房子破了一個洞,找了一個工人修理了一下,居然花了$3000。可見,尊重人的勞動付出,和體現勞動者的技術含量,是貴與便宜客觀標準。以這個標準來衡量,在美國,一個公務員的收入遠遠低於一個牙醫,這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是,從另一方麵來說,美國的用人支出即人工費,也是有區別的,如美國大公司如雇一個電腦工程師,雇傭一個美國人,一小時工資是$50,如雇傭一個印度人或中國人,一小時工資則隻有$15,順應了“人離鄉‘賤’”的原則。所以,美國給所有外國在美攻讀理工科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每年$1、8萬至$3萬(稅前)獎學金,讓這些人在“學中幹”,這些人則是高級白領打工仔,因為他們付出的技術含量,遠遠高於他們所創造的社會價值。如果說美國有種族歧視的的話,可能表現在某些大公司的高級管理層。在那裏,管理人員基本上是白人,有人開玩笑說是“一個笨人領導著一夥精英”。在美國,大量的外國碩士生、博士生以及博士後,都成了他們高科技開發的主力軍,他們研製的飛機、汽車、電腦等高科技的產品,一旦研製成功,都作了大量外包,外銷,向國外輸出,獲取的利潤又是幾許?據計算,我國需用出口8億件襯衫的外匯,才能進口一架空客A380大型飛機,8億比1,這是一個什麽概念?在美國,有的產品研製成功,則幹脆拿到國外來生產,外國的廉價勞動力,這又使美國商家的利潤空間增加了多許?這種既節約了能源和資源,還減少了環境汙染,美國人又何樂而不為呢?正因為許多美國的工廠轉移到國外,這也引發美國國內自由派,尤其是工會組織的反對,因為這使得美國人的就業機會減少,工人的工資也升不上去,從而引起了美國社會一些潛在的矛盾和危機。在美國的商店和超市,一般的生活用品,如服飾、玩具、塑料產品以及日用品,來至亞、非的居多,尤其是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我發現,中國的服裝,兒童玩具,冰箱、空調、電視機等家電產品……在美國所有超市都應有盡有,而且,大都背離了“物離鄉‘貴’”的商品流通規律,好多商品比在國內賣得還要便宜,這是為什麽?這裏,借用馬克思對“血淋淋”的“資本的原始積累”描述說:資本主義的發展是建立在對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擄掠之上。當然,世界發展到今天,早已不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原始積累期”了,隻好再借用一句時髦的話來闡述:世界越來越“全球化”了,經濟越來越“一體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