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村綠色蔬菜種植基地’的開工讓銀杏村變得熱鬧了許多,很多村民自發地前往工地上幫忙,使得基地的建設進度加快了不少。

在村民們看來,基地將會是增加自家收入的一個重要途徑,即便將來景區遊客數量減少了,憑借著這個蔬菜基地,大家仍舊能夠能夠過上好日子。因此,在把自家的事情做完之後,大家紛紛利用閑暇時間,免費加入基地的建設之中。

和外麵的人們言必稱報酬的情況相比,銀杏村的村民顯得有些淳樸,暫時還沒有人想要改變這種狀況。

對於來到銀杏村遊玩的遊客們來說,基地的擴大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意味著他們將有可能通過網絡郵購的方式,吃到這種味道鮮美的蔬菜。

自從蕭家農場菜園子開始有蔬菜出產以來,除了供應姚州、南詔等地的星級酒店,不少村民也以成本價購入了不少蔬菜,烹飪給遊客食用。空間蔬菜的美味讓每一位遊客印象深刻,不少遊客聲明,如果能保障品質,他們願意通過‘銀杏特產’網店購買這種蔬菜,在家裏就能夠享受到美味。

因此,不少遊客在遊玩之餘,還端著相機到基地的建設工地上,拍攝照片上傳到網絡上,並且宣稱銀杏村出產了味道鮮美的綠色蔬菜,沒有吃過實在是一種遺憾。

一個人在網絡上發帖子還有可能是廣告貼、托兒,但是當大量在自助旅行領域小有名氣的資深驢友乃至一些美食專家紛紛發言之後,銀杏村的綠色蔬菜很快在網絡上名聲鵲起了。

再加上姚州、南詔等地星級酒店、高檔飯店開始大量使用蕭家農場出品的蔬菜,‘銀杏蔬菜’在美食圈子內的名氣越發響亮了。

很多姚州的市民紛紛在周末的時候驅車來到銀杏村,在欣賞絕美風景的同時,品嚐銀杏村毫無汙染的綠色食材,吃完後還大包小包地帶回家裏。

4月份,在姚州美食圈裏最火熱的東西不是三文魚,也不是臘排骨,而是銀杏村的綠色食材,若是沒有吃過就落伍了。

一時間,蕭家農場菜園子的出產頗有些供不應求的態勢,即便現在菜園子每天能夠提供15噸的各種蔬菜,在提供給酒店客戶之後,剩下的已經是寥寥無幾了!

現在,蕭家農場零星出售給遊客的蔬菜平均價格已經達到了5塊錢一斤,這在普通蔬菜售價才2塊錢的姚州市區,已經算是高價了,相當於豬肉的三分之一價格!

人家說洛陽紙貴,如今是姚州菜貴!

…………

對於‘銀杏蔬菜’的成功,蕭風早有準備,覺得理所當然,若是這種充滿了空間靈氣的蔬菜還無法獲得人們的青睞,那才是奇怪的事情呢。

種植基地的建設、‘銀杏蔬菜’的推廣,都交給了蕭強和蕭濤處理,蕭風這個甩手掌櫃的日子仍舊過得輕鬆愜意。

尤其是這段時間以來,‘銀杏特產’業務進入平穩階段,楊莉、孫慶梅和大姐二姐等人的空餘時間增加,蕭風也就能夠從專職保姆的角色中解脫出來,做點自己想做的事情。

這一天,吃過早飯後,蕭風讓大姐把幾個小蘿卜頭都帶進屋裏,自己則是背著漁具包鬼鬼祟祟地離開了老宅,轉眼就消失在村子裏。

沒辦法,這些天以來,這幾個小蘿卜頭黏著蕭風已經形成了習慣,蕭風要是想當著他們的麵出門,那多少還是要費一番功夫的。為了避免節外生枝,蕭風隻能是不在他們的視野之內離開老宅,省卻了不少麻煩。

走在銀杏村中,隨處可見掛著相機到處晃**的遊客,有些還是一家三口的家庭組合,給這座小山村帶來了更多的現代城市氣息。

現在,銀杏村每天接待的遊客數量已經突破了500人,而且隨著五一黃金周的臨近,這個數字還在不斷攀升之中。

根據鏡湖公司的網絡訂飯係統信息顯示,在五一黃金周期間,已經有超過800間客房被預定出去,預計入住人數超過1500人。再加上一些臨時抵達的客人,黃金周七天時間,來到銀杏村遊玩的客人總人次將會接近15000,這可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要知道,整個姚州市在2008年總共才接待遊客625萬人次,銀杏村在五一黃金周就取得這樣大的成果,實在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

遊客的增加讓銀杏村的安靜被打破,但是村民們的收入在不斷增加,這也是發展的一個悖論,有舍才有得。

不少遊客認出了蕭風,熱情地和他打招呼,一些不太關注網絡信息的遊客自然不會知道,剛剛從他們身邊走過的年輕人,其實是整個鏡湖景區的靈魂人物。

穿過銀杏廣場,蕭風就能夠看到鏡湖邊上有不少人在釣魚,其中拿著各種碳纖維高檔吊杆的釣友大多都是遊客,那些拎著一根竹竿就坐在湖邊老神在在的多半是銀杏村的村民。

這段時間以來,由於村民們的收入在持續增加,再加上村委會每個月給村裏6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300塊錢的養老金,老人們的生活可是滋潤了不少。現在老人們不需要下地幹活,每天除了幫家裏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之外,還剩下了大把的空餘時間。

這不,天氣轉暖之後,一些愛好釣魚的老年村民紛紛到湖邊釣魚,一方麵可以打發時間,另外一方麵,能夠為家裏的客棧提供新鮮魚類。

進入2009年之後,為了保護鏡湖的漁業資源,銀杏村村委會做出了明文規定,限製村民們在鏡湖內大量撒網作業,毒魚、電魚等滅絕漁業資源的舉動更是被嚴厲禁止。村民們可以從鏡湖中捕獲一定數量的漁獲,用於自家客棧的運營,但是不能大量對外出售。

當然了,垂釣就不在限製範圍內,無論是村民還是遊客,都可以在鏡湖裏釣魚,收獲歸自己!

蕭風背著漁具包在湖岸上轉悠了一會,終於選中了一片樹蔭之下的水域,把小馬紮放下,各種漁具打開,開始了今天的垂釣。

小時候,蕭風就跟在蕭濤、蕭戟等人的身後,在鏡湖裏釣魚、遊泳,童年的快樂至今仍舊讓他念念不忘。

不過,那時候釣魚的工具大多都是自己動手,從後院的竹林中找一根拇指粗細的竹竿,用火烘烤之後就變成了魚竿;縫衣針燒紅之後彎曲,纏上魚線就成為了蕭風等人垂釣的工具。

現在,蕭風手上的碳纖維釣竿可是價值不菲,就連那些魚線都是海釣的高分子魚線,號稱可以承受數百公斤的龐大力量呢。

為了這套漁具,蕭風在海州可是花了差不多兩萬大洋呢,現在想起來,多少有點窮人乍富的暴發戶氣質。

其實,回到銀杏村之後,蕭風就有些後悔了,連價格都不敢和老太爺說;不過既然買回來了,那就不能閑置,不然也未免太浪費了。

今天是這套昂貴漁具的首次亮相,蕭風倒要看看它和不用本錢的土製釣竿究竟有什麽區別,難不成會增加魚兒上鉤的幾率?

準備妥當之後,蕭風開始往湖裏麵撒入由玉米粉、香油拌成的餌料,開始做魚窩。

由於鏡湖麵積過於寬廣,湖水平均深度超過了12米,要想在如此遼闊的水體中吸引到魚兒,做魚窩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為了更好地吸引魚兒,蕭風甚至作弊般地在魚窩料中加入了少許的空間靈泉,想必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

果不其然,蕭風的餌料剛剛扔下去不到五分鍾,周圍的水域就開始暗流湧動,魚頭浮現,看樣子有不少的大魚開始被吸引過來了。

數百年來,銀杏村的祖祖輩輩不間斷地往鏡湖中投放大量的魚苗,而村民們極少在湖中實行滅絕性的捕撈作業,使得鏡湖內的大魚可不少。

銀杏村村民最大的收獲記錄是一條體長超過1米2,淨重超過40斤的大草魚,而在平時,十幾二十斤的大魚更是習以為常。

看到魚窩已經做成,蕭風把從菜園子挖出來的臭蚯蚓掛上魚鉤,往水裏一甩,就開始穩坐釣魚台了。

雖然這些年釣魚的次數不多,但是蕭風倒也沒有把釣魚的一些技巧給忘得一幹二淨,一連串的動作下來,倒也是行雲流水。

在附近的幾位遊客看到蕭風的一係列舉動,倒是收起了輕視之心,也有點隱隱期待蕭風會給他帶來什麽驚喜?

剛才看到蕭風這個年輕人背著一個名牌漁具包在湖邊晃悠,不少資深釣友還以為蕭風是附庸風雅的家夥,買點名牌釣具裝點門麵。不曾想到,蕭風無論是找下釣的位置、做魚窩還是甩竿,都是像模像樣,不是樣子貨!

一般來說,喜歡釣魚的人大多都喜歡以釣會友,蕭風的表現倒是讓他們眼前一亮,覺得有結交的可能性。當然了,如果接下來蕭風的收獲能夠和他目前的表現相一致的話,這些資深釣友還真的不會錯過認識蕭風的機會。

蕭風自然不知道,自己的動作讓周圍的這些釣友浮想聯翩,他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浮標上麵。

這時候,浮標猛然往水下一沉,有大魚上鉤了!RS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