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就到了4月1日,這一天銀杏村村委會在青石小院片區舉行了隆重的入住儀式,近百座小院的租客在村民的祝福下,開始了自己在銀杏村的新生活。

在這些入住的客人中,大部分是經濟條件優厚的退休老人,一部分是在銀杏村居住的自由職業者,包括作家、畫家和攝影家等等。對於這些文化人來說,在風景如畫的鏡湖邊擁有一座小院,得以重現當年五柳先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是一種無以倫比的精神享受。

在很多人眼裏,在鏡湖湖畔的生活,質量要比在北上廣高出無數倍,當然了,這僅限於享受生活,而不是創業!

因此,收入頗高的這群人紛紛告別租住的客棧,住進了自由度更高的青石小院,開啟了在銀杏村的美好生活。對於這些依靠靈感、創意過活的人們來說,舒適的環境、愉快的心情才是創作的根基!

銀杏村此舉也是被媒體廣泛宣傳,畢竟一百座青石小院每年可以為村民提供400萬的收入,而且一個規模更大的院落片區已經進入了設計施工階段,將來在容納更多租客的同時,又可以為銀杏村提供更多的優良資產。

如今的銀杏村已經成為了姚州乃至滇南省新農村建設的典型代表,人均超過5萬元,並朝著10萬元大關快速挺進的銀杏村已經成為了許多人羨慕的對象。

不少財經媒體不斷地發表自己的預測,認為銀杏村將有可能在2012年年底實現人均收入10萬RMB的目標,成為滇南乃至全國最富裕的村莊之一。

相比於財經媒體。一些官方媒體對‘銀杏村’的發展模式更加認可,畢竟它的發展不是以破壞環境為基調,而是以旅遊、綠色食品產業為支柱,實現了可持續發展。

以華夏社、央視為首的官媒不約而同地把銀杏村視為了新農村建設的典型代表。不斷有記者到村子裏采訪,試圖從銀杏村的發展軌跡之中尋找到規律,最好能夠在其他地方進行推廣。

不過,所有人都不會想到。‘銀杏村’乃至鏡湖體係的發展是不可複製的奇跡,其根源就是蕭風和他的‘紫竹空間’!

若是沒有空間靈泉,銀杏村要想取得超常規的發展,難於登天!

…………

蕭風的攝影師傅薛滬生和妻子喬珊也是搬出了蕭家老宅,住進了一座青石小院,他一下子就和村委會簽訂了10年的合約!

即便薛滬生的身份特殊,但是村委會還是按照規定的價格和他簽訂了租賃合同,並且張榜公布。杜絕了村民們的猜疑。這也是銀杏村的一個特點,每一項財務收支都會在村委會以及銀杏村網站上進行公示,讓村民們明明白白。

對於師傅搬離老宅,蕭風也沒有太過勸阻,畢竟他們夫妻倆需要各自的隱私空間,總是住在老宅多少有些不方便。

當然了,若是家裏弄什麽好吃的。逢年過節,薛滬生兩口子還是會回到老宅和蕭家聚餐。

這幾天,蕭風為了師傅搬新家,放下了好多事情忙前忙後,一手包辦了青石小院的各種家電、生活用品等等,薛滬生和喬珊隻需拎包入住就可以了。

對此,喬珊還特別表揚了薛滬生,說他一輩子醉心於攝影技術,沒想到臨老了收個徒弟讓他們老兩口的日子過得舒心異常!

現在,薛滬生夫婦倆大部分的時間都呆在銀杏村搞創作。鏡湖景區的絕美風景以及新鮮空氣讓他們靈感迸發。儼然達到了一個嶄新的境界。

除了薛滬生,搬離蕭家老宅的還有薛富貴老兩口、徐向南父親以及徐老將軍等人,他們兩個人占據一座小院,相守相望。總是要比住在老宅狹小的環境裏舒服得多。

對此,蕭風更多的是尊重老人們的想法。畢竟一幫親家住在一起,短時間內倒也沒有什麽問題,但是蕭風總要考慮到老人們的一些自尊心。

於是,蕭風個人出資租下了三座位置最好的小院,在裏麵布置了完備的設施,讓幾位老人過得舒心。

…………

對於普通遊客來說,青石小院的落成隻不過是他們旅遊生活的一個插曲,遊客們更在乎的是鏡湖周邊區域漫山遍野的高山杜鵑迎風盛放的壯觀景象。

若是問來過銀杏村的遊客,這裏的春天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麽?估計絕大部分遊客會回答,壯觀的高山杜鵑花海!

在銀杏村周邊的群山,除了密不透風的原始森林、遼闊的草場之外,低矮丘陵以及森林的邊緣地帶,遍布著數百種高山杜鵑種類,這也是滇西北許多山脈的特色之一。

相比於其他地區,銀杏村村民向大山開荒的力度並不大,周邊區域仍舊保持了原始的風貌,這些千百年來一直生活在這裏的高山杜鵑依舊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若是換成以前,這些高山杜鵑並不太招村民喜歡,畢竟它們除了少數部位可以入藥之外,既不能當柴燒,也不能喂牲口,利用價值極低。

每年的花季,銀杏村周圍的山上到處都是五顏六色的高山杜鵑,美則美矣,不過對於剛剛解決溫飽的銀杏村村民來說,並沒有什麽實際意義。

但是,隨著‘鏡湖景區’的開放,大量遊客湧入之後,村民們視為雞肋的高山杜鵑卻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鏡湖景區’剛剛開放的時候,正值高山杜鵑的花季,規模龐大的花海頓時吸引了來自城市的遊客,創下了不小的名頭。

尤其是以薛滬生為首的攝影家以及業餘攝影愛好者對這些高山杜鵑情有獨鍾,拍攝了大量的作品,更是讓‘鏡湖景區’的高山杜鵑名聲大震。

這時候,村民們才發現絲毫用處都沒有的高山杜鵑成為了‘鏡湖景區’吸引遊客的重要元素,銀杏村甚至還擁有了一個‘杜鵑之鄉’的美稱。

嚐到甜頭之後,村民們對這些高山杜鵑的嗬護就更加細致了,不僅開始約束自家的家禽、牲畜上山破壞杜鵑,在平時的生產生活中也是盡可能地不破壞杜鵑的生活環境。

甚至,不少村民還主動從鏡湖公司發放的一些宣傳資料進行學習,了解各種高山杜鵑特性,好應對遊客們的詢問。

不得不說,為了更好的為遊客們服務,銀杏村村民的學習熱情是相當高,這也是‘鏡湖景區’的服務一直被遊客稱道的一個重要原因!

…………

‘鏡湖景區’的高山杜鵑花海除了引起遊客的喜愛之外,也是引起了不少植物學家的關注,畢竟它對於研究高山植被分布、物種發展都擁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尤其是已經入駐了‘銀杏珍稀植物研究所’的翟青鬆和他的團隊,更是近水樓台先得月,這一年來對銀杏村的高山杜鵑進行了篩選排查,統計除了這些高山杜鵑的品種和規模。翟青鬆甚至組織了一個項目組,對高山杜鵑的某些品種進行栽培實驗,試圖成功地實現人工繁殖以及低海拔地區的培育。

翟青鬆雖然是一個科研工作者,但是他並不是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理想主義者,要不然他也不會加入蕭風的植物研究所了。

他心裏清楚,高山杜鵑極具觀賞價值,若是能夠實現人工繁殖以及低海拔地區的生存能力,將會為‘植物研究所’贏得一個嶄新的盈利項目。

翟青鬆的研究項目,蕭風並沒有多加幹涉,隻需要他的‘植物研究所’能夠向鏡湖體係提供足夠的珍稀植物,滿足鏡湖景區各區域的綠化需求之後,他的工作自由度還是相當高的。

更何況,蕭風對於‘植物研究所’的財務控製得相當嚴格,蕭風也不用擔心翟青鬆拿著研究經費假公濟私,給予翟青鬆適當的科研自主權也是相當有必要的。

從目前來看,翟青鬆和他的團隊還是讓蕭風相當滿意,近一年來向鏡湖景區以及各個單位提供了大量的珍稀植物種苗,使得如今的銀杏村正在朝著珍稀植物之地的方向快速發展。

若是有識貨的人進入銀杏村,就能夠發現青石小院的角落裏都種著一株國際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此外包括金花茶、冷杉、寶華玉蘭等等珍稀植物也是隨處可見。

在蕭風的計劃中,打算利用三到五年的時間,把銀杏村乃至鏡湖景區的所有區域都種上各種珍稀植物,甚至要從國外引進一些國外特有的珍稀植物,把銀杏村打造成為一個珍稀植物的王國。

若是換成其他人,這種想法多半是吃力不討好的,畢竟珍稀植物之所以珍稀,是因為他們對環境的嚴苛要求,使得大規模繁殖、推廣的難度極高。

但是蕭風擁有‘紫竹空間’,就意味著許多看似不可能實現的情況變成了可能,這一年來翟青鬆的‘珍稀植物園’之所以能夠擁有如此成績,空間靈泉在暗中發揮的巨大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蕭風清楚,‘鏡湖景區’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繼續保持前進的上升勢頭,不斷地推陳出新是很有必要的。

‘珍稀植物王國’,就是蕭風為‘鏡湖景區’打造了下一個目標!(未完待續。)

PS:PS:謝謝‘一毛錢天使’的月票,謝謝鄉親們的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