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塵緣難易了,卻成空(一)(1/3)

這邊李秀雲不敢怠慢,出了小院便往城外一路飛馳,突然腳下一停,心道:“這嶽麓山在什麽地方?”暗怪自己大意沒有問清方向,不過以當時的情況隻怕也是沒有機會。

正在這時,卻聽“得得”的馬蹄聲作響。李秀雲趁著月色望去,遠遠的有一人正騎馬往這邊而來,兀自左顧右盼,似乎巡邏一般。

李秀雲暗道:“看來這隻怕也是長河幫與瀟水幫的手下。”又道:“來到正好!”隻見他一個閃身來到馬前,依舊拱手行禮道:“這位兄弟,在下有一事相詢。”

那人哪裏料到這大黑夜的突然這麽竄出來一人,顯然大吃一驚,以為有何怪事,揚鞭而立。待看清李秀雲模樣後,怒道:“臭小子這般不長眼,半夜嚇唬大爺來了!”說著舉鞭便要打。

李秀雲哪裏會等到他揚鞭擊落,一個上前拉住馬韁,向上一提,那人“啊”的一聲,坐立不穩,一跤摔倒在地,還未等他回過神來,便覺一股涼氣直衝麵門。

隻見李秀雲已拔出了長劍,劍尖抵住那人的喉嚨,問道:“嶽麓山怎麽走?”

那人命懸一線,哪裏還敢造次,忙哭喪著臉詳細說明了方向,又再央求道:“大爺饒命,小的是有眼不識泰山……”

李秀雲料他說的是真話,又怕節外生枝,一掌拍向他腦門,隻用了兩成功力,那人果真應聲倒地,便即昏去。

李秀雲翻身上馬,隻見月上中天,已是子時,忙揚鞭快馬往嶽麓山而去。這一路雖也有些人來小小阻擾,卻也被他三拳兩腳打發了過去。

待來到嶽麓山腳下,隻見此山山巒疊嶂,綿綿不絕,頗為壯觀。而據說此山屬南嶽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因而也是聞名天下。

李秀雲將馬放在山下,沿著石階往山上而行,來到半山腰處,果見在茂密的樹林中有一寺廟。這寺廟山門宏大,成樓牌狀,上書“麓山寺”三個大字,顯得格外古樸莊嚴,他一見之下不由得也是心生膜拜之感。

李秀雲來到寺廟大門前,心道:“這個時刻寺中僧人隻怕都已入睡,如何是好?”想要偷偷溜進寺中,但一來自是唐突,怕引起誤會,二來自己也不識路,如何找得到招賢大師,隻得依照江湖規矩,敲門拜山。

李秀雲敲敲停停,怕寺中僧人睡得熟聽不見,這敲門聲在這半夜裏倒也顯得格外大聲。

片刻過後,寺中終於有人問道:“何人半夜

來敲門?”李秀雲喜道:“大師快快開門,在下有急事!”

待寺門打開,一和尚站在門內,睡眼惺忪,顯然是剛被李秀雲敲門聲吵醒,但他仍舊合十問道:“施主有何急事?”

李秀雲見對方不過十來歲,年紀尚小,但也合十回禮說道:“小師父,在下有急事求見招賢大師,勞煩通報一聲。”

那小和尚臉顯為難之色,喃喃道:“這大半夜的,主持隻怕早已入睡,可不大方便。”

李秀雲見他猶豫不決,忙道:“小師父,正所謂上天有好生之德,這急事更是與救人有關!救人如救火,哪裏還有什麽方便不方便的!勞煩你見到大師後,就說是長沙府沈青衣沈大俠派人前來,有要事相求。”

那小和尚聽他這麽說,也覺有理,忙合十道:“施主稍等。”轉身便即離去。

不一會兒,那小和尚回來便道:“施主請隨我來。”李秀雲微微欠身,隨小和尚來到寺廟內。

進得廟來,隻見不算大的院子內有一口大池塘,這在寺廟中叫做放生池。兩人徑直穿過池塘,來到正前方的一座殿前,李秀雲抬頭望去,隻見上麵牌匾上寫有“彌勒殿”三個大字。進殿後,果見佛台上供奉著一尊彌勒佛像。

兩人未作停留,又再穿過該殿,方來到正殿“大雄寶殿”前。那小和尚對李秀雲道:“主持便在殿中相候。”說完轉身離去。

李秀雲道了聲謝,轉身打量了一下這大雄寶殿,隻見其說大不大,然重簷歇頂,頗有遺風古道之感,讓人心生敬意。

李秀雲雖身著夜行衣,但也整理了一下衣衫,快步進入殿中。

來到殿內,剛入眼簾的便是佛台上的釋迦牟尼佛三身佛像,其雕繪的可謂栩栩如生,古樸莊重之至,仿佛給人一種默默注視天下蒼生之感。

李秀雲雖也不信仰佛教,然而看到這種陣勢,心下也是暗暗驚異,默默打量著這佛家的至高無上之神。

突然一人念道:“阿彌陀佛。”李秀雲方才回過神來,隻見在佛像左側下方有一僧人身披袈裟,早已站在那裏多時。他見李秀雲細細觀賞佛像,便沒有出言打擾,但又怕他半夜前來定有急事,隻得出言提醒。

李秀雲見這僧人年紀頗大,然而卻有風骨偉岸之感,又兼雙目清澈無比,有種能看穿一切的感覺,更是不敢怠慢,上前合十行禮說道:“在下雲陽劍派李秀雲,敢問可是招賢大師?

那僧人回了一禮,道:“貧僧景岑,法號招賢,請問施主所來何事。”

李秀雲忙將懷中沈青衣的令牌雙手奉上,道:“在下受沈大俠之托來見大師,望大師帶我見一人,有要事相告。”

招賢接過令牌,默默注視良久不語。李秀雲隨他目光看去,卻見那令牌上卻刻有一個金色的“南”字,不知代表何意。

那招賢大師片刻過後卻低歎一聲,自言道:“一切有為法,盡是因緣合和,緣起時起,緣盡還無,不外如是。人聚人散,亦是如此。”

李秀雲知他說的是禪語,但卻不知他所指是什麽意思。招賢卻望著他道:“沈大俠可還安好?”

李秀雲回道:“沈大俠安然無恙,隻是暫時無法脫身,方才托晚輩前來。”招賢微一點頭,道:“施主請隨貧僧來。”

兩人便即一道穿過正殿,來到後殿前。這後殿乃藏經閣,寺外之人自是不便進入,招賢道:“施主請稍等。”便進入殿中。

李秀雲左右無事,便在院中渡步,四處細細打量。隻見這閣前有兩顆枝葉茂盛的鬆樹,相對而立,又虯枝交錯直上雲天,似是高不可攀,甚為罕見。李秀雲嘖嘖稱奇,暗道:“這兩顆羅漢鬆怕也有不下幾百年曆史,若是天天在此聽高僧講經說法,難保有一天也能立地成佛。”

想到這裏,李秀雲又來到樹後,卻見樹後有一塊石碑。走近一看,這石碑大約有一個半人的高度,石碑碑額篆書“麓山寺碑”四個大字。李秀雲借著月色看來,這碑文有一千餘字,寫的主要是麓山寺從建立以來到立此碑時的興廢修茸以及曆代禪師宣講佛法的經過。

李秀雲少讀詩書,可謂文武並重,隻覺這石碑無論書法、文采、雕刻都甚為獨特,不由為之所吸引。

他正在其細細品味之時,突然一渾厚的聲音遠遠從藏經閣中傳來,道:“閣下既然來了,何不現身相見?”

李秀雲聽這聲音並非招賢大師的聲音,也不知道是不是對自己所說,便來到殿前,又見左右並無他人。正在奇怪之時,卻有一聲怪笑從天際傳來,隻見那高不可攀的鬆樹上竟輕飄飄地飛下一人,正好落在李秀雲對麵不過十步之遙。

此人麵相俊朗,似已年過半百,卻雙目緊閉,奇怪的更是在這月色之下,其臉色蒼白的異常,仿似毫無血色,似乎讓人感覺不到一絲氣息,更是不由得令人心生寒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