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說這個鄭槐信吧,為了收斂錢財,幹了那麽多壞事,的確是個惡人,天火燒死他很容易,也不足惜。但是,燒死一個惡人,不如激活一顆善心。俗話說‘人死帳不爛’,鄭槐信死了,周圍百姓借他的那些帳還是要還,即使是高利貸,鄭槐信的父親或兒子說不用還了,可借貸人在良心上還是要背負一輩子的。鄭槐信活著,天良發現,悔過自新,就可以由他本人平息過去因高利貸產生的恩恩怨怨。懸崖勒馬,不再作惡,就可以告誡其他像鄭槐信的人,天不可欺,趕快棄惡行善。同時,還可以避免給鄭槐信老父親帶來老年喪子之痛,可謂一舉多得,何不為之呢。”

自那天差點被大火燒死後,鄭槐信念念不忘自己這條命是一郎兄弟從死神手中搶回來的,除了殷勤往山上送吃的用的外,每天一大清早,就悄悄跪在茅草屋門前,懇求九兄弟搬到他家裏去住。一郎點撥他說:“鄭兄,你不用感謝我們,我們也不需要感謝。因為,從根本上說,不是我們救了你,而是你父親和鄉親們的原諒救了你,是你自己幡然悔悟、真誠改過救了你。真要想回報,就從孝敬老人和善待鄉親做起吧。”

可以說,直到這時鄭槐信才徹底感悟,真正清楚自己應該怎樣做人做事。從此,鄭槐信就像換了一個人一樣,行善守德重義,終身受到大家的讚許。鄉親們也像把過去的鄭槐信忘記了一樣,再也沒有人叫他“真壞心”,而是都改口叫他“鄭大善人”。

傳說,後來壽終正寢的鄭槐信還是下到十八層地獄受了苦刑。閻王告訴他,所有墮落地獄的眾生,並非是天尊閻君左右操縱,而是取決於他自己善惡的累積,因果自做還要自受,絲毫不會混淆,一點也逃不過。因此,鄭槐信才更懂得做善人善事的可貴,也更清楚自己過去幹的那些惡事,真是罪不可赦,死有餘辜。一次,中殿閻王召見他,問:“你在陽間前半生是作孽多端的大惡人,後半生是行善重德的大好人,在陰間已受盡刑罰,還盡孽債,積足陰騭,想找個什麽樣的替身還陽啊?”

他遲疑地想了想,回答道:“我前世做盡了壞事,不管走到哪裏,都會有人唾罵我,詛咒我應該去死,說明做被千人恨萬人罵的惡事實在枉在人世。因此,我還想在陰界多多磨難自己,徹底消除自己心中所有的惡根孽障,確保來世能做一個完美的好人。”

閻王讚許地點點頭,說:“看來你真是徹底悔悟,棄惡從善了。從現在開始你再做三年善靈鬼,期滿我一定報請天尊封你在閻王殿裏任職。”

三年後,前中後三殿閻王共同召見他,說:“來此至今,你一直誠守閻王殿的規矩,做了很多不計得失的善事,我們已報請天尊恩準,封你為賞罰司黑無常,專事捉拿陽間壞人、陰間惡鬼。”

從那以後,他穿一身麻布黑衣,常常夜半出巡陰陽兩界,明察暗訪,行善的報給天尊,作惡的報給崔判官,捉拿了很多壞人、惡鬼,也彰顯了許多好人、善魂。

直到唐朝盛世,積足善緣的他才要求重回陽世。在三殿閻王的共同舉薦下,投胎到長安的一戶普通農家,長大後,成了當時舉世聞名的一代高僧。

為了紀念這段往事,村莊的人們將那座九子曾經住過的山稱為“九仙山”。從此以後,登九仙山的人都要特地進到那個仙洞裏坐一坐,以期與天上的神靈感應溝通一番;慕名去那座茅草屋裏睡上一覺,祈求神仙賜夢,好夢成真。並且,九仙山向東去的石頭上還依稀能找見一些巨大的腳印,當地人現在還說,這就是九子當年匆忙下山救火時留下的足跡。因人揚名的九仙山加上雲海、飛瀑、佛光、怪石、奇樹等神妙自然景觀,已成為當地一處著名的旅遊勝地。

有道是:

欺人欺世難欺天,

所幸心底存善緣;

罄竹罐滿成噩夢,

前非痛改金不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