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團大戰

1940年,抗日戰爭進入第四個年頭,中國人民的抗戰形勢麵臨著極大的困難。當時日本侵略者為了盡快結束中國戰場上的戰爭,抽出兵力準備發動太平洋戰爭,便對中國國民黨政府采取了威逼利誘的政策。敵人一邊與國民黨政府秘密和談,一邊派兵攻陷荊門、宜昌,迫使位於陪都重慶的國民黨政府就範。

在敵後抗日根據地,日軍對解放區實行了瘋狂的“三光”政策和“囚籠”政策。他們利用平漢線切斷了山區和平原的聯係,利用正太線切斷了晉察冀與晉冀魯豫兩根據地的聯係。尤其是在冀中平原上,敵人修築了林立的炮樓和據點,造成了解放區內困難重重。

如果不改變這種被動的局麵,抗日戰爭的局勢不會好轉,更有可能再次受到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除非,這時八路軍打幾個勝仗,給萎靡不振的抗日情緒打一針強心針,否則的話局麵很難有所改觀。

1940年7月,朱德、彭德懷、左權等八路軍高級首長齊聚河北涉縣,在溫村的一座哥特式教堂裏討論了正太路破襲戰的問題。正太路,是河北正定通往山西太原的鐵路幹線。當時,日寇的兵力、物資都靠這條交通線來運輸。如果,八路軍能將正太線搗毀,不僅能打擊日軍的囂張氣焰,還能使原本分離的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片根據地再次合為一體。

對於這個方案的初步設想,各位首長都表示同意,認為隻有切斷敵人的命脈交通線,才能改變華北地區的抗日局麵,甚至扭轉整個中國的抗日局勢。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正太路破襲戰的計劃醞釀得差不多成熟了。八路軍總部決定利用夏季華北平原雨水充足,青紗帳生長旺盛的特點,組織一次大的交通破襲戰。盡管雨季會增加八路軍作戰的困難,但對於機械化作戰的日軍來說,又談何容易?

7月22日,八路軍前敵總指揮部以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司令、左權總參謀長的名義發布了戰役預備命令。中共中央軍委批準了這一計劃。按照原定計劃,這次交通破襲戰一共有22個團的兵力參加。後來,隨著戰役的進展和局勢的變化,八路軍參戰的部隊和地方武裝部隊達到105個團。所以,這次規模空前浩大的戰役被稱為“百團大戰”。

戰鬥發起的時間定在8月20日晚上八點整。戰鬥打響前10分鍾,八路軍總部的空氣靜得幾乎要凝固了。電報員們一個個端坐在電報機前,一動不動;電話員靜靜地守候在電話旁,精神高度集中。彭德懷和左權在作戰室裏來回踱步,並時不時地打開懷表看看。120師師部裏,賀龍握著懷表,小聲地與關向應討論著什麽;129師師部裏,劉伯承表情嚴肅地盯著懷表,鄧小平正和陳賡、陳錫聯兩員大將通話。

夜,寂靜無聲。這10分鍾對於每一個八路軍戰士而言,都是極其漫長的。他們守在自己的陣地上,靜靜地等候著出擊命令的下達。

晚上八點整,三顆紅色的信號彈衝上天空,劃破了華北大地的夜空“脆響的炮彈聲打破了寧靜的夜晚”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了。在綿延7000多裏的華北大地上,十幾萬遊擊健兒一齊撲向敵人控製的據點和炮樓。至此,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拉開帷幕。

整個百團大戰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8月20日至9月10日,主要是交通破擊戰,重點是正太路交通線。

戰鬥打響後,各路部隊瞬時撲向正太路沿線的敵據點和車站,以最快的速度消滅敵人並毀壞車站和路基。事後,聶榮臻回憶說:“我清楚地記得那一刻的情景,真是壯觀得很啊!一顆顆紅色的信號彈騰空而起,劃破了夜空,各路突擊部隊簡直象猛虎下山,撲向敵人的車站和據點,雷鳴般的爆炸聲,一處接著一處,響徹正太路全線。”

129師組成三個縱隊,在劉伯承師長的帶領下,率先攻占了正太路的蘆家莊車站,隨後又連克上湖、馬首、坡頭等十幾個車站和據點,逐漸控製了大部分鐵路。

120師在賀龍師長的指揮下,向同浦路北段出擊;太嶽區部隊對同蒲、白晉路段進行了破壞;冀南軍區對平漢、石德、邯路線進行了破壞。

戰鬥最為激烈的是正太路娘子關、井陘一帶。晉察冀軍區的戰士們衝到天險娘子關,殲滅了據險抵抗的敵人。隨後,又迅速破壞了井陘的煤礦場。在占領井陘煤礦的過程中,有一件不得不提的事情。

日軍為了阻抗抗日遊擊隊前進,在礦區僑民還未撤退時,就用燃燒彈燒起了房子。沒想到,在這片火海似的場區內,傳來一陣嬰兒的啼哭聲。八路軍戰士們冒著生命危險,從火場裏救出了兩個日本女孩,稍大一點的五六歲,名叫美穗子;稍小一點的叫瑠美子,還在繈褓中。雖然兩個小女孩是敵人的孩子,但年幼的孩子是無辜的,更何況她們都受了重傷。充滿正義感和真情的八路軍戰士們,心懷偉大的人道主義精神,救助了兩名日本小女孩。

待兩個孩子的情緒和傷勢稍微穩定,聶榮臻司令員泒人將她們送到了日本軍區,並隨附一封信,要求日本兵善待這兩個孩子,送她們回到日本國內親人的懷抱中。

後來,傷勢較為嚴重的瑠美子病逝了,美穗子安全地返回了日本國內。40年後的1980年,美穗子得知聶榮臻司令員正在尋找自己,便遠渡重洋來到中國,看望曾經救過自己的八路軍將軍。這段抗日中的小插曲成為中日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的佳話。

在八路軍戰士沉重打擊正太路沿線的敵人時,其餘部隊、地方武裝和各地群眾秉承“不留一條鐵軌,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座橋梁”的原則,對沿線的鐵路、橋梁進行了大規模的破壞。一開始,大家沒有經驗,為避免敵人將拆除的鐵軌重新安好,就把鐵軌搬到很遠的地方埋起來。這樣做雖然效果很好,但太費時耗力。後來,大家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把拆除的鐵軌放在成堆的枕木上焚燒,這樣既毀掉了枕木,又燒彎了鐵軌。即便是敵人想重新組裝,也無濟於事了。

經過十多天的大破襲,正太路的大部分鐵路段都被夷為平地,日本的交通線徹底癱瘓了。第一階段的戰事大功告成。

但這,遠遠不夠。

從9月22日至10月上旬為百團大戰的第二階段,主要任務是繼續破壞敵人的交通線,然後攻占鐵路兩側和深入敵後根據地的敵據點。

9月22日,晉察冀軍區部隊分別向淶源、靈丘兩地的敵人發動攻擊。在攻克淶源外圍的敵據點時,東

團堡的戰鬥最為激烈。敵人在碉堡周圍修築了高牆,牆上纏繞著鐵絲網。看似固若金湯的碉堡,卻被八路軍戰士輕鬆攻克。他們在強大的火力掩護下,架起雲梯,攀上鐵絲網,用浸透水的棉被堵住槍眼,最後順利拿下碉堡。敵人見碉堡的威力大減,居然用起了慘無人道的毒氣彈。許多八路軍戰士在戰鬥中中毒身亡。一時間,戰鬥陷入僵局當中。

既然地麵攻勢已起不到作用,八路軍遂改為地下攻勢。他們派出了精兵強將,抓緊一分一秒挖出了一條通往碉堡地步的通道,埋上了大量的炸藥。當炸藥包的引線點燃時,巨大的威力將碉堡群送上了天,連敵人的屍首都找不到完整的了。

9月23日,八路軍129師發起榆(社)遼(縣)戰役。經過兩天的奮戰,386旅的戰士們在陳賡的指揮下全殲守敵400多人;385旅的戰士們攻占了榆遼公路上的一批日軍據點,殲敵300多人。

八路軍120師配合129師和晉察冀軍區作戰,繼續破壞同浦路北段的道路,中斷了交通,保證了其餘部隊的作戰。

至10月上旬,八路軍各路部隊攻克了大批敵據點,打擊了大量的偽政權組織,將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塊根據地連成一片。

可以說,經過前兩個階段的戰鬥,八路軍在華北戰場上已經取得了相當顯著的戰果。不過,這時候慶祝勝利還為時過早。因為複仇心理嚴重的敵人,是不會就此認輸或善罷甘休的。他們一定會集結更多的兵力,向八路軍發動反攻的。深諳於此的八路軍,打算將百團大戰進行到底,組織一場反擊日軍報複“掃**”的戰鬥。

10月6日,百團大戰的第三個階段正式開始。

果不其然,敵人調集了十幾萬兵力,向華北各根據地開始了瘋狂的“掃**”。他們先是集中優勢兵力分進合擊,繼而進入根據地清剿,再由內向外掃**,實行“三光政策”,以消滅八路軍的有生力量。

敵人先後組織了幾次大的“掃**”戰,每次都是氣勢洶洶而來,最後被八路軍戰士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而去。既然敵人有備而戰,那麽八路軍也就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對他們的計謀各個擊破。

至12月5日,百團大戰勝利結束。在曆時近四個月的戰鬥中,八路軍共出動105個團的兵力,組織戰鬥近兩千次,斃傷日軍兩萬餘人、偽軍五千多人,並繳獲了大量的武器彈藥。當然,這場戰鬥八路軍也付出了極大的傷亡代價。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在華北地區開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參戰人數最多的具有戰略性的攻擊戰。它對於保衛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推動全民族的抗日決心,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它幾乎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國內外多家報紙報道了相關新聞。就連受到沉重打擊的日軍也不得不承認,百團大戰給他們帶來了極大的打擊,著實為一場“挖心戰”,並把8月20日定為“挖心戰”的紀念日。

1940年的《八路軍軍政雜誌》上刊登了這樣一首詩,用以讚揚百團大戰豐碩的戰果:

青天霹靂太行頭,

萬裏陰霾一鼓收。

英帥朱彭籌此役,

竟扶危局定神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