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戰”

所謂“麻雀戰”,是模擬麻雀覓食的方法而創造的一種遊擊戰術。一般而言,麻雀覓食時,一般是三五隻結伴而飛,從不成群結隊而行。三三兩兩的麻雀忽東忽西,目標小,飛行快,集散靈活。正是出於這種靈活性,冀中人民才創造了如此神出鬼沒般的戰術,與敵人鬥智鬥勇。

“麻雀戰”適合於山區作戰。因為山區地形複雜,地勢險要。遊擊隊能利用有利地勢打擊完全不熟悉當地地形的敵人。當敵人進入山區後,遊擊隊員像麻雀一樣時聚時散,既抓不著也打不著,敵人隻能無可奈何地被動挨打。

1941年,日本侵略者在侵華戰場上橫衝直撞地開展大“掃**”,各個解放區的人民飽受摧殘。為了打擊敵人,各解放區充分利用民兵組織,開展靈活自如的遊擊戰爭,打得敵人團團轉。

8月初的一天,一股敵人氣勢洶洶地往山西太原陽曲鎮尖角村逼進。那天,太陽毒辣辣地照在大地上,一副想要把大地烤焦的樣子。尖角村的村民們在地裏忙碌著,汗水順著臉頰一滴一滴地滴進泥土裏,後背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大家冒著酷暑在田間勞作,主要還是怕敵人來破壞莊稼,不然的話這一年的辛苦就白費了。

此刻,尖角村的民兵一麵在田間勞作,一麵警戒敵人。突然,對麵山頭的一棵小樹被晃動了三下。這是負責瞭

望的民兵發出的信號,代表敵人就要進村了。收到敵情訊號的村黨支部書記兼民兵隊長李殿冰立即疏散田間勞作的村民躲避起來,然後帶領民兵隊上山,隱匿一片密密的樹叢中。

敵在明,我在暗。這樣的形勢最有利於民兵隊打伏擊戰。當敵人走到溝口附近時突然停了下來,為首的一名軍官騎在馬上,舉起望遠鏡四處查看。很顯然,敵人害怕中了埋伏。既然敵人害怕什麽,民兵隊就給他什麽。李殿冰瞄準敵軍官,扣動扳機,一顆子彈不偏不斜地射了過去。敵軍官哼哼了一聲,從馬上倒了下去。李殿冰的槍法十分精準,堪稱“神槍手”。與此同時,其餘民兵也瞄準目標,向敵人猛烈射擊,敵人應聲倒下一片。餘下的敵人發了瘋一般朝槍響的地方衝了過去,結果連一個人影都沒發現。原來,民兵早就趁敵人衝鋒時,轉移到對麵的山頭上去了。正在敵人四處搜尋民兵的蹤影時,他們的背後又響起了槍聲,幾個敵人又被打死了。這下,敵人害怕了。失去指揮的敵人不知道如何抵禦,隻好快速地撤退了。

作為尖角村的黨支部書記和民兵隊長,李殿冰有責任保衛整個村子的村民,更有義務與附近的八路軍通力合作,共同殲敵。

一天夜裏,在村子外圍放哨的民兵跑來向李殿冰報告,說一股敵人繞過尖角村朝東走去,企圖不明。李殿冰心想,尖角村往東是武家灣,目前武

家灣住著一隊八路軍。難道敵人知道了八路軍的行蹤,打算去“圍剿”嗎?想到這,李殿冰心裏一陣著急,趕緊帶領民兵隊抄小路趕往武家灣,準備向八路軍報信。待李殿冰他們趕到武家灣時,得知八路軍已經提前轉移了。

不過,正當李殿冰的民兵隊打算往回走時,突然發現另一股敵人從另一方向趕來。看樣子,敵人是分兩路來夾擊八路軍的,隻不過到目前為止他們都不知道八路軍已經撤走了。既然敵人自動送來門,豈有不打的道理?李殿冰靈機一動,心中有了一個計謀。他帶領民兵隊快速登上大路旁的一座山頭,分別向兩路敵人同時射擊。兩路敵人以為遇上了八路軍,趕緊往山上反擊。就在兩股敵人一步一步逼進山頭時,李殿冰帶領民兵隊悄悄地撤了下來,讓兩邊的敵人相互對打。兩股敵人打了半個小時才知道,自始至終都是在自相殘殺,氣得咬牙切齒。

李殿冰和他的民兵隊用“麻雀戰”打得敵人是一愁莫展,無可奈何。這位從鄉野中走出的民兵英雄被人民稱讚不已。後來,戰地文藝團得知李殿冰的故事後,編寫了一首歌,這樣頌揚他:聽我來歌唱李殿冰,麻雀戰術運用得好,機動靈活像飛鷹,抓住了敵人不放手,一槍一個彈穿胸……就連時任129師師長的劉伯承也曾風趣地說:“不要小看這個‘麻雀戰’,有時一隻‘麻雀’也會鬧得敵人團團轉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