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路相逢神頭嶺

自從八路軍129師386旅進入太行山,獲得七亙村伏擊戰這個“開門紅”後,一直捷報頻傳。敵人一聽八路軍386旅就聞風喪膽、潰不成軍;國民黨中央軍嫡係將領對它是刮目相看;就連美國駐華參讚爾卡遜也稱它是“中國最好的一個旅”。

正如386旅旅長陳賡在七亙村伏擊戰的慶功會上所說,這僅僅隻是一個開始,八路軍要總結經驗,再接再厲,創造更輝煌的戰績。

等待386旅的,是即將發生在神頭嶺上的一場惡戰。用陳賡自己的話說:在獨木橋上打架。

1938年初,日軍大舉進犯晉南地區,企圖摧毀太行山根據地,並沿著邯鄲至長治大道突進,攻占臨汾,威脅陝甘寧邊區。為了鞏固太行山根據地,保衛陝甘寧,也為了配合國民黨部隊正麵戰場作戰,八路軍129師決定采用“圍點打援”的軍事原則,攻擊來犯敵人。

日軍進攻汾陽,其重要的交通線路是邯長公路。而黎城是這條交通線上的重要兵站集結點。根據情報得知,黎城、東陽關一帶的守備力量比較薄弱。八路軍129師決定在這一帶設伏,給敵人來個當頭棒喝。

3月5日,劉伯承師長、鄧小平政委和徐向前副師長來到386旅駐地,與陳賡進行了詳細的戰略討論。根據偵察來的敵情,劉伯承打算讓385旅的769團作為左翼部隊,佯攻黎城,引誘潞城的敵人前來支援;以386旅為右翼部隊,在神頭嶺一帶設伏,殲滅潞城的援敵。

3月14日,八路軍129師386旅召集團以上幹部開會,做戰前準備。大家圍著一張軍用地圖仔細研究,最後將目光定在了神頭嶺這個位置上。地圖上顯示,神頭嶺下有一條深溝,邯長公路正好從溝底通過。深溝兩旁地勢陡峭,便於部隊隱藏。不得不說,這天然的地理位置成就了一個理想的伏擊戰場。

突然,陳賡的目光從地圖上轉移到眾人的臉上,問道:“誰去查看過神頭嶺的實際地形?”

眾人麵麵相覷,沉默不語。很顯然,誰也沒去查看地形。

陳賡心裏已經明白了幾分,說:“這可不行,光在地圖上研究,不是紙上談兵了嗎?國民黨的老地圖不一定靠得住,我們還是先去看看地形再說吧!”

眾人暫停了會議,在警戒部隊的掩護下,來到神頭嶺勘察地形。等他們到了神頭嶺,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地圖上標示的公路是從溝底通過,實際上卻是在山梁上。整座山梁不過兩百米寬,兩邊地勢稍高於公路,但沒有任何遮蔽物,僅留有國民黨部隊以前修建的幾座舊工事。這樣的地形明顯是不適合進行伏擊戰的,不僅不利於部隊隱蔽,更難以施展火力,若是安排不好的話,很可能讓部隊陷入困境當中。一時間,眾人沒了主意。

陳賡因為腳傷而騎在馬背上,這會兒扭過頭來對大家說:“看來,這趟沒有白跑啊!否則的話,我們不僅不能打埋伏,反而會吃敵人的槍子啊。”

一席話,說得大家點頭稱是。於是,大家紛紛把目光投向神頭嶺周邊,以期搜尋到另一個理想的伏擊地點。不過,最終大家都失望了。這周圍再也沒有更好的伏擊地點了。脾氣暴躁的人開始著急了,忍不住地罵起國民黨繪製的那張舊地圖。

就在大家七嘴八舌抱怨和討論時,陳賡下了馬,拄著拐杖,一腳深一腳淺地在公路邊轉悠起來,仔細察看了公路兩旁的舊工事和周圍的地形。許久之後,他向眾人揮一揮手,說:“走,咱們回去討論。地形是死的,人是活的,還怕討論不出方案來?”

眾人回到駐地後,會議繼續進行。大家眾說紛紜,各有各的想法,始終無法統一意見。最後,陳賡大手一揮,說:“我看,這一仗還是在神頭嶺打為好!”

眾人望著陳賡,目光中流露出不解。

陳賡解釋說:“之前我們打的幾次伏擊戰,都是在深溝陡崖裏進行的。不過,這世上哪裏有那麽多的深溝陡崖?盡管神頭嶺沒有險要的地勢,可敵人也必然疏於防範。隻要我們隱蔽好,也能給敵人來個措手不及。”

“可是,山梁過於狹窄,恐怕不好施展兵力啊!”有人提出了擔心的問題。

陳賡神秘地一笑,說:“這一點,對於我們而言,確實是個困難。不過,對於突然遭到襲擊的敵人恐怕更是難以施展兵力。俗話說,狹路相逢勇者勝。隻要我們掌握主動權,做到突然、勇猛,這些不利的條件反而會成為我們的有利條件。”

聽到陳賡的詳細分析,眾人心中豁然開朗。不過,還是有個別人覺得有些冒險。對於這樣的顧慮,陳賡朗聲笑著說:“打仗嘛,本來就是件冒險的事。戰場上,有些險冒不得,可有些險卻要非冒不可。”

眾人統一認識後,陳賡做了具體的軍事部署:771團和772團埋伏在公路北麵;補充團埋伏在神頭嶺對麵的鞋底村;771團抽調出一小支隊擔任潞河村方向的警戒,並尋機炸毀濁漳河上的大橋,切斷兩岸敵人的聯係;772團三營擔任潞城方向的警戒,切斷敵人的退路。

3月15日,天一黑,陳賡就帶領部隊往神頭嶺方向趕。進入伏擊陣地後,各團按照既定計劃隱蔽在路邊。有的埋伏在舊工事裏,有的埋伏在土壩下,還有的隱蔽在草叢中……陳賡檢查完陣地上的隱蔽情況後,才放心地回到旅指揮所。

半夜時分,385旅769團在陳錫聯的帶領下,開始猛烈攻擊黎城。“佯攻”計劃正式實施。黎城的守兵自然不知道這是八路軍的“圍點打援”計劃,一邊拚命地抵抗,一邊派人向潞城、涉縣的敵軍求助。涉縣的援軍剛出城,就發現了埋伏在東、西黃須的八路軍,沒進伏擊圈就龜縮回去了。不過,潞城的援軍順順利利地“上鉤”了。

第二天一大早,潞城方向的援軍大搖大擺地進了埋伏圈。他們壓根沒有注意到神頭嶺兩邊的八路軍,也不知道這是八路軍的一個圈套。他們氣焰囂張,目中無人,哪裏看得見近在咫尺的八路軍?當然,八路軍戰士隱蔽得很好,哪怕是細看,也很難辨別出來。

根據偵察員的消息,從潞城趕來援助的敵人大概有1500多人,比預期的3000多人少了一半。這讓陳賡鬆了一口氣,之前擔心敵人太多“吃不下”,現在敵人減半自然是“剛剛好”。

上午9點左右,敵人慢慢接近神頭嶺。先頭部隊是步兵、騎兵,中間是大車隊,後麵又是步兵、騎兵,晃晃悠悠,拉了幾裏路長。

敵人的搜索部隊沿著羊腸小道,徑直靠近772團一營的陣地。眼看著敵人

的馬蹄一步步接近舊工事,就要踏在一營戰士們的腦袋上了。對麵771團的戰士們看到此景,瞬時心都揪了起來,手心裏冒起冷汗來。好在敵人關注的焦點在對麵的申家山,對眼前司空見慣的舊工事根本就沒放在心上,更沒有想到自己眼皮底下藏著勇敢的八路軍戰士,見申家山沒有異常狀況,便繼續往前走了。緊接著,步兵、車隊、輜重部隊順著公路走進了埋伏圈。

一聲脆響打破了神頭嶺的寧靜。772團的戰士們發出了攻擊的信號。刹那間,八路軍戰士從工事裏、草叢中騰空而起,子彈、手榴彈一齊射向敵人。整座山梁火光衝天,彈片橫飛,硝煙與塵土將敵人團團圍住。暈頭轉向的敵人搞不清狀況,狹窄的山梁又無法施展開兵力,一些重型武器反倒在這時喪失了它應有的威力。

八路軍戰士手拿大刀、刺刀和長矛,衝進陣地,與敵人展開白刃戰。短兵交接的戰鬥中,被日軍稱為“長劍”的紅纓槍顯示了它超常的威力。許多敵人還未辨別方向,就被紅纓槍的槍頭一下子刺中斃命。後來,一名日本戰俘在審判時交代說:“我什麽武器都不怕,就怕八路的‘長劍’。”

狹窄的山梁上,敵人無法整頓隊形組織抵抗,加上毫無遮掩物隱蔽,火力又無法發射,隻能在公路上跑來跑去,做垂死掙紮狀。

正當雙方廝殺得激烈時,772團二營從申家山那邊衝了過來。這支隊伍的加入,大大改變了陣地上的局勢,除小部分敵人逃竄出去外,絕大多數敵人成了八路軍的刀下鬼。

771團的小分隊早已炸毀了濁漳河上的橋,阻斷了敵人先頭部隊的去路。不過,敵人的後續部隊卻趁機占領了神頭村,企圖利用房屋和窯洞固守陣地,等待援軍。如果敵人在神頭村站穩腳跟,那麽後果將不堪想象。殲滅神頭村的殘敵,勢在必行!

陳賡得知消息後,來到772團指揮所,問道:“神頭村周圍駐守著哪支隊伍?”

772團團長葉成煥回答說:“七連一排。”

“命令一排,不惜一切代價,消滅神頭村的殘敵。”陳賡斬釘截鐵地說。

一排戰士在排長的帶領下,猛然衝向村子,將殘敵趕了出來,並用猛烈的火力消滅了十來名日本兵。不過,由於一排僅有二十多名戰士,相對於敵人來說,力量比較薄弱。妄圖負隅頑抗的敵人,再次組織武力衝進村子。敵我雙方在村口展開了一場拉鋸戰。

正在戰鬥進行到白熱化時,陳賡拄著拐杖一瘸一拐地進了村子,命令戰士們一定要將敵人趕到公路上去消滅掉。戰士們看到旅長親自來督戰,頓時渾身有了力氣,又拚了命地阻擊敵人。這時,補充團和葉成煥帶領八連的戰士們趕來,加入到戰鬥中,緩解了七連一排的危急狀況。大家一鼓作氣,用猛烈的火力將敵人逼到公路上。敵人在八路軍的多麵夾擊下,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很快就被消滅殆盡。

下午4點,神頭嶺戰鬥結束,狹窄的山梁上塵土飛揚,敵屍遍地,血漿橫流。這次戰鬥,八路軍129師386旅共殲敵1400多人,繳獲馬匹600多匹、長短槍500餘支、子彈萬餘發。這場閃電式的伏擊戰,打得敵人是抱頭鼠竄、絕望無比,是“圍點打援”的一個很好的戰例,也是八路軍一次“典型的遊擊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