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回 喜訊到

……

家信在奏折送進宮裏,要先送到太子東宮中。這是蘇亶對送奏折的人吩咐的。

而現在李承乾收到了家信了,就是奏折已經到達長安了,正在外麵等著送進宮裏報喜呢!

現在是過年,各地官員當然是願意把喜事給留到現在,送到宮裏來給老李增加一下喜慶的。

這也算是拍了皇帝老兒的馬屁。

這三季稻的收成,隻怕一個多月前就完成了,而弄到現在才來,信裏說是把關了再把關,查實了真正的收成是增加了多少成,才給報進長安裏,但是這分明是借口,隻是故意拖到現在才說的。

李承乾笑了笑,然後找來了老曾,讓他去宮外接見那送奏折的官差,然後看他什麽時候把奏折給送進宮,讓他跟進,到了老李的手上後,馬上來告訴自己。

老曾拍了拍胸膛,說一定辦到,然後馬上出宮去了。

李承乾也不急著去找老李了,就在這裏等著。

很快到了傍晚,李承乾還沒在等。

就在他要吃晚飯的時候,老曾跑過來了,說奏折經過多個部門,現在可以確定已經快要送進老李的甘露殿了!

李承乾一聽,高興地站了起來,拍了拍坐得有些麻的大腿,說:“好,我這就過去。”

他向蘇宓說了一聲,就向外麵走。

剛出門,就遇到了下班回來的小陳與河馬大姐。他揮了一手,就走了。

河馬大姐在後麵喊著去哪裏。李承乾的背影回道:“我去合法化!”

蘇亶是李承乾的嶽父,這嶽父有了功勞,送到老李這裏,會讓老李高興,老李高興了就會賞人東西,做為表揚。這嶽父沒在這裏,那老李想要表揚也沒有表揚。而李承乾做為他的女婿,那也是沾了關係的。老李也算是會順利地表揚他吧!

所以李承乾這是要去領獎的。

而另外,老李高興了,李承乾說起這事了,那會更順利一些,這樣李承乾會很容易的把放貸給合法化,以後就是李承乾放高利貸的時代了。

到了甘露殿門口,李承乾走得有兒急。這時一個太監匆匆地向李承乾身邊跑了過去,這還是李承乾動作輕捷,才沒有和太監撞一起了。

他沒撞人,卻不會放過那太監,喊道:“下回長眼一點,撞人了不好。不撞人撞柱子,柱子也是會壞掉的!”

這心情好,說起話來也得瑟了,廢話得多了!

那個被他念唐三藏咒的太監,像是被突然點了定身術一樣。突然給停下了,然後轉過身來。驚喜地看著李承乾轉身走的背影,尖聲喊道:“殿下,殿下!”

“什麽事?”李承乾轉過身來,問道。

太監連忙跑回來,激動地說道:“殿下,陛下讓內侍我去找你,我這……沒想到殿下在這裏,請殿下跟我進去見陛下!”

“找我?”這我還來找他呢,他卻主動找我了,這是怎麽回事?

太監激動地點頭,說:“嗯嗯嗯,陛下還很高興,殿下裏麵請!”

很高興!“好。”

李承乾能想到,這一定是蘇亶的奏折送到老李那裏了,老李一聽高興了,這三季稻又和李承乾有關,所以他就讓人來找李承乾了。

好,老李不錯,有好處不忘了李承乾。

李承乾對太監笑了一下,然後向甘露殿門裏走去。

剛走到門口,就聽到裏麵傳來了老李哈哈哈的笑聲。

這老李看來是真的高興啊!

李承乾剛走進去,就被老李看見了,老李哈哈笑地說:“承乾,你怎麽來得這麽快,朕剛才派人去東宮找你呢,你就來了,你來了好,朕正要給你看一看這台州的奏折呢,你一定想不到!”

聽著老李劈劈啪啪的一連串的話,李承乾能想到老李是真的高興。

他笑地捧手一禮,說:“父皇,兒臣是來給父皇請晚安的。不知道是什麽事情讓父皇這麽高興?”

老李點了點頭,不知道是對李承乾的孝心的肯定,還是對於這件事真的讓他高興的確定,他說道:“台州刺使蘇亶來奏折,九月份讓他在台州試種的三季稻,現在已經有收成了,經過確定,三季稻從種下到收成,隻有兩個月多到三個月不足,比其他的稻子麥子要短得多,一年要種三季,是安全有可能的。若是再更南邊一點,天氣暖和,那麽種上四季都有可能。而且每畝產的稻米,要比其他的水稻要高上一成,這可是一個極大的好消息!”

李承乾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然後向老李捧手行禮,說:“這真是一個大好消息,恭喜父皇,我大唐得此神稻,必能讓天下的百姓不再受到饑餓了,這都是父皇的功勞,父皇必能成就一番偉業,打造一個盛世大唐,貞觀之治!”

這馬屁拍得,連李承乾都感動了,老李更是笑得嘴巴有豬大,眼睛都看不見了!

老李一高興,就是賞東西,李承乾連忙在下麵接住。而做為這次真正的功臣,蘇亶的獎賞當然是不會少了。

先賞給蘇亶莊子,錢財,這些都是老李以國家老大的名義賞的,而要升官,則需要讓房玄齡他們來商量後,才能做決定。

李承乾表示高興。

這高興事說完,高興勁還沒有走,李承乾當然要抓住機會,說出自己來事來。

“父皇,兒臣最近遇到了點困難的事,一直自己解不開,還望偉大睿智的父皇給兒臣解開迷惑!”李承乾不恥下地樣子,說道。

老李正在高興呢,胡子上還有剛才笑得太大聲而噴出來的口水沫呢。

他扶了扶胡子,對李承乾說:“承乾有何事,應該說!父皇一定會給你想辦法!”

“多謝父皇!”李承乾連忙行禮,然後臉一苦,說道:“父皇可還記得因可惡的侯君集連累的兩個王爺嗎。他們做了錯事,當然要受到懲罰,所以兒臣義不容辭地聽從父皇的命令,去抓拿他們,卻有不明是非的皇親宗族誤認為是兒臣陷害他們的。從而對兒臣不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