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二章

英族的和談使者一共來了兩個,三十幾歲的年齡,見到時傑不卑不亢,說的也是一口流利的華語。

兩人言明,是代表英族在此戰區的總司令克林中將,與護民軍和談的。

時傑到現在還沒拿定主意是不是要繼續向英族進攻,既然對方先派來了使者,就聽聽他們的條件吧。

沒想到英族的條件提的荒唐至極,首先讓時傑釋放俘虜,並且將部隊回撤到戰前的態勢。

時傑聽了一半,就忍不住氣樂了,這哪是來和談的,純粹是來“逗氣”的。

“好了,你們的條件我們接受不了,你們回去告訴你們的司令,不日,我們將發動新一輪的攻勢,叫他做好準備吧!”

來使語氣依舊傲慢:“攻打我們?我沒有聽錯吧,現在我們英族的百萬大軍正向這裏來,憑你們這點兵力也敢妄想?”

“既然雙方都是要打,你還來空談什麽?原來你是頂著和談的名目,給我們下最後通牒的,好了,回去告訴你們長官,讓他趕緊備戰吧!”

時傑說罷,示意帶人出去,他還真的被對方氣樂了。

他之所以這麽說,就是依著眼前的局勢,現在擺明了是我強敵弱,況且,那封信若是真的,英軍就更沒有大打的能力了。

說打就要打,時傑命令八萬護民軍,大造聲勢的向英族邊境運動,同時再讓護民軍水師。多到新輝界一代遊弋,擺出一副要在敵後登陸的架勢。

表麵文章做了,實際文章也得做。命令王則承率領所屬特兵部隊,加全部的火器營,正正規規的又拿下對方兩處重兵把守的兵站,不適用任何的計謀,就是明刀明槍的強攻。

護民軍攻下,第二處敵兵站,英族再也沉不住氣了。再次派來和談使者,這次來的竟是他們的戰區最高指揮,克林中將。

時傑這回可沒給對方那麽大的麵子。隻讓王則承出麵,宗旨隻有一個:我們的條件必須答應,一點達不到,護民軍就不會休戰。

時傑為什麽這麽硬氣。原因是又收到第二封神秘來信。信中說,英族的大本營知道自己的先遣兵團全軍覆沒後,十分震驚,又得知護民軍再繼續南進,他們根本沒有多少兵力過來支援,故此才派出克林,目的是與護民軍達成和議。

時傑距此推斷,對方是存了這樣的心思。先解決國內,再對付外敵。既然這樣,主動權就在自己手中了,還不硬氣等待何時。

克林的態度明顯的軟化不少,首先向護民軍致敬,完後商談兩方的條件,王則承幹脆的轉達了時傑的意思,一:英族無條件退出占領的華族領地;二:釋放所有被掠走的華族人員,並且給予賠償;三:做出書麵保證,從此不再像華族派出一兵一卒。

時傑的這些條款,看著英族似乎很吃苦,但實則對英族來說,幾乎沒受什麽損失,本來,領土是人家的,人員財產也是人家的,損失的部隊是侵到人家去的,死多少人也怪不到人家。

克林沒有當即表態,隻說回去商議一下,王則承提出給他們兩天時間,兩天後必須答複。

克林走後,時傑召集幾個師長,商量下一步的行動計劃,不過,內容不是再針對英族了,而是如何對付陳國。

他知道,護民軍提的條件夠優厚了,英族不難接受,他們要忙於內戰,護民軍何嚐不是如此呢,對方可能隻是對付一個勢力,而護民軍確實要對付華族的所有勢力,多線作戰,哪那麽容易啊,這要拖得久了,陳濟民不是尋常人,一旦被他抓住機會,護民軍打大好局麵就有可能喪失,能結束一邊是一邊,你使緩兵計我也要用。

等了一天,克林複又來到護民軍駐地,表示接受護民軍的條件,不過加了一條,希望護民軍釋放被扣押的戰俘。

時傑知道對方是在找麵子,況且他也沒想在這些戰俘身上做什麽文章,當即同意。

雙方的談判很順利,一天內就簽訂了和平條約,不過雙方都是心知肚明,這種紙樣的條約隻是張紙,真的要打,什麽條約都是空文,隻有實力才是和平的保證。

時傑沒心思在這上麵扯皮,將一切事宜交給王則承代理。

接下裏雙方開始履行約定,護民軍釋放戰俘的同時,英族也開始釋放被掠的邊民,並且向英族回撤。

時傑特意命人找了幾個常駐於此的居民,讓他們帶頭指認當初的邊界線,我不要英族的土地,但是屬於華族的領土一分一毫也別想占去。

英族在邊境上修建的幾個兵站,也順理成章的返還給護民軍,同時釋放的還有數千的勞工、婦女,至於補償的錢物,沒個準數,給多少算多少,時傑也不爭這個,就算對方一分不給,我護民軍也養活的起治下的人民。

事情說起來簡單,真正操作起來可不是一天半日就能完成的,好在英軍已無戰之力,返還的又是占到的便宜,真正自身的損失隻是派過去的人馬,又加上真的被護民軍的大炮打怕了,事事知道配合。

時傑將這些事情交給了專人負責,自己則專心思考起對陳國接下來的戰鬥了。

此次擊退英軍,不但在地域上占據了有利地勢,更重要的是初得民心,這才是時傑希望看到的。

護民軍在這裏搞的風生水起,陳國卻依然沒什麽動靜,弄的時傑很是奇怪,思考再三,對方之所以這樣,也在情理之中。

陳國現在處於護民軍的三麵夾擊之中,雖說都沒有明確的進攻跡象,但如果他們全力攻打一處,保不準另兩邊會乘虛而入,未傷敵己先亡。

更重要的是護民軍與各國正開戰,就算護民軍都獲勝,實力也必定受損,到時候再擇機攻打,勢必事半功倍。

他們哪想的到,一條戰爭法則,就是,真正會打仗的軍隊都是越打越強,而不是越打越弱。

當時陳國押寶似的判斷英軍在護民軍麵前吃了大虧,肯定不會善罷甘休,一定會狠狠的報複,誰知道,就這麽輕而易舉的被護民軍“打服”了,情報的閉塞,他們哪裏能想得到對麵的英族目前麵臨的情況啊。

等到英族退走,陳國再想攻打護民軍,時傑已在南邊牢牢的站穩了腳跟,再想打也沒機會了,失去機會等同於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