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會前,時傑先通報了此行的收獲,眾人得知李澤源與陳國達成妥協一事,也感到事態嚴重。

劉禦風道:“雖說這李澤源與陳國達成妥協,但總不能不留一手,除非他是完全歸附陳國。”

張子敬道:“就怕李澤源覺得不是我們的對手,趁現在還有討價還價的資本,自願成為一個徹底歸附陳國的附庸。”

“按理說,李澤源一直是宋國的勢力,怎麽會投向陳國呢。”

“陳國和宋國相比,一個是紅日當午,一個是日薄西山,李澤源想找個好靠山,一定會選個勢力大的。”

時傑道:“依我對陳濟民的印象,此人有一統華族的誌向和能力,他不可能再向原來一樣,放任地方勢力割據,而此回我們和李澤源開戰,說不定正是陳國所希望的,借我們的手,打擊李澤源,讓他沒有割據的實力,從而徹底的倒向他們,所以我判斷,陳國不會直接出兵,最少是在我們徹底消滅李澤源勢力之前。”

王都道:“這麽說,我們第一步隻考慮打垮李澤源就可以了。”

“對,我們對陳國和李澤源的關係,暫時都是假設,不管將來如何,我們都必須是先解決李澤源。”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說完李澤源,時傑問起護民軍現在的情況,負責軍政聯席的常義拿出個本子,翻開遞給時傑,後者道:“你給大家介紹下吧。“

“現在我們總兵力為十一萬兩千人,其中一線兵力八個師,二線兵力兩個師。三線兵力八千人。”這所謂的一線兵二線兵是護民軍對部隊性質做的劃分,用於正麵戰鬥的為一線兵。戰鬥力最強,二線兵就是預備役或者專門執行警備性質的部隊。三線兵指的就是一些維持地方的治安力量,如同現今的警察。

時傑著重聽了下一線部隊的駐防情況,簡單劃分是餘德、餘慶,各駐守了三個師,肅州、榮城、金陽各駐守了一個師,平野、同川駐了倆個團,餘下的二三線兵力按需要分布於各城。

時傑又問起此次水災的情況,常義道:“此次水災我們受影響不小,糧食收成減半。多處的基礎設施被損毀,生產物資也損失很多。”

時傑聽到糧食收成減少不免心頭緊張,他可不會憑空變出糧食來,要是再想向上次那樣突襲安撫不要說很困難,就是在找那樣的城市也難了,忙道:“那我們現在的情況能不能支撐我們打一場戰役?”

“沒有問題,我說的收成減半是基於我們預計的產量,當初我們預計這期的糧食收獲可以維持我們兩年的口糧,現在隻是變成一年。”

時傑聽完。心算是放下了,他是真的怕缺糧啊。

常義又道:“這次水災也不是沒有積極的一麵,通過這次的救災,護民軍境內的民眾對政府更加信任。更有歸屬感,向心力越發凝聚,所有參與的部門都得到檢驗。發現並解決了很多問題,效率有了很大提高。還有就是這次強降雨,使土地得到充分灌溉。利於下季糧食的播種,現在,陸城南方受災較輕的地區,已有很多地方完成了糧食播種,從以往的曆史看,如果沒有人為因素,此後三年內,保證是年年豐收。”

時傑暗舒口氣,這就好了,這回能踏踏實實的和李澤源戰鬥了,為了後方的安定,更得打好這一仗。

情報參謀隨後拿出了這些天的情報匯總,眾人看罷,那種,沒了後顧之憂的輕鬆再次消失,神情再次凝重起來。

情報顯示,李澤源集合了十二萬大軍,兵分五路,齊頭並進,分別撲向護民軍幾個一線城市,這個情報整好驗證他投靠陳國的消息。

其實時傑也是擔心,他倒不是擔心這個李澤源,他充其量也就是這點人了,就是硬碰硬他也不是對手啊,他擔心的是李澤源身後的陳濟民,他不能確定擊敗李澤源之後陳國的反應。沈施然看重的人,絕非常人,自己也見到了他們的部隊質量,更何況現在的陳國,國勢強盛,別說十二萬,就是在多個十幾倍也是綽綽有餘,怎麽打護民軍都不是對手,絕對的實力麵前任何的計劃都沒用。

時傑思考間看見眾人個個沉默,笑道:“同誌們這是怎麽了?這李澤源給我們送來這麽塊肥肉,我是請你們赴宴的,怎麽一個個都繃著臉?”

王任“一本正經”的道:“我看李澤源送到可不是肥肉,而是一塊肉骨頭,還煮的不是很軟,咱們的牙要是不磨尖了可不好啃。”

眾人被這對將帥的比喻逗得一笑,場麵輕鬆不少。

“王任說的也不全對,他這次送來的也不是肉骨頭,而是一個手掌,弄不好他就會變成個拳頭,狠狠的砸我們一下,大家都談談看法,怎麽對付這隻手掌。”

張子敬率先站起,到了地圖前道:“敵人兵分五路,直指我們當麵的幾個主城,當然,他不可能這麽平均分配兵力,他隻是想通過這種方式,逼迫我們分兵防守,到時他隨便合兵任何一處或者兩處,就有了優勢兵力,而我們再想臨時支援,必然會陷入被動,我們能做的隻有兩條,一是守:即準確判斷對方主攻的城市,集合優勢兵力,殲敵與城下,我認為這個方法難度很大;二:對攻,戰爭的主動權一般都在進攻方,我們現在的一線守城兵力居於弱勢,敵人勢必不會想到我們會主動進攻,我們便相機反向用兵,快速的殲滅其中一路或兩路,斬斷他的手指,我個人傾向於第二條。”

張子敬的率先發言引起眾將積極反應,開始討論起來,有的讚同張子敬的觀點,有的反對,理由就是如果不能快速的結束戰鬥,一旦陷入僵持,敵軍勢必會趕來增援,到時候就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混戰。

還有人提出,就是分兵固守主城,依護民軍的戰鬥力,一萬軍隊守城,對方就算有三萬四萬的都不一定能攻克,如果在相持的時候派出一兩隻騎兵,繞道敵後,斷他們的補給,能很容易的擊潰對方的進攻。

其實時傑心中早有了對敵計劃,要不然敢張嘴就說一個月解決李澤源,之所以讓大家討論,目的不過是讓所有人通過這種形式,能更快的成長起來,也通過這種集思廣益的發言,找到自己製定的計劃中的不足漏點。

最後,討論基本分為兩派,一主守,一主攻,時傑聽完說道:“大家的分析都不錯,但還是有一些同誌的分析帶有局限性,我們為什麽不能攻守同時來,為什麽隻考慮我們怎麽應對,而不想想對方要采取的策略。”其實這是時傑要求的苛刻,所謂將才和帥才是不同的,為將和為帥考慮的位麵是不一樣的。

時傑繼續道:“王都,如果你是李澤源,你準備怎麽用兵呢?”

王都來到地圖前,考慮會兒道:“如果我是李澤源,基於正麵對線的兵力是優於護民軍的,我不會考慮正麵進攻餘德或餘慶,這兩城都是典型的軍事要塞,易守難攻,我會派少量的監視部隊於附近,然後集合重兵分東西兩線,攻打肅州和金陽,同時集結優勢的兵力分布在救援這兩城的交通要道,如對方來救援,可以使用圍點打援的計策,如果對方不來救援,我們便攻克這兩城,進而向信州推進,攻取護民軍老巢。”

“王都說的很好,敵人此回采用的就是這個策略,大家看,敵人這五路大軍的兵力分配,向餘德、餘慶來的中間這一路,隻有萬餘的部隊,邊上的兩路,各有兩萬,相間的這兩路兵力至少有三萬五千人,同誌們覺得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