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謝大家能來看我的書!關於書中的一些細節上的問題,我在寫作的過程中,能夠發現的將來都匯集在這裏。一個是對於這些問題,給大家一個解釋,特別是曆史迷一個解釋。另個也可以讓自己安心些。畢竟,這部書的初衷是完全架空曆史的,但是,在寫作的過程中,我卻走了一條循序曆史軌跡的路。那麽,有些東西,我就需要說明一下了。同樣,如果大家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我也會在這裏做出解釋說明。

關於春秋戰國時期,華夏民族的名稱。那個時代,我們華夏族男人,是習慣稱呼氏+名的,而不是現在的姓+名。但是,這種事情又不是沒有特例,比如周王族,姬昌,姬發等,姬是姓,而不是氏。再鑒於現在課本中稱呼秦王,也就是秦始皇為贏政,而不是趙政。而且,在戰國時期,已經開始出現大量的姓氏混用的現象,所以,對於秦國的君王,我全部用了姓+名的方式。這裏向大家做出解釋。

關於書中開始年代出現了亞美尼亞和帕提亞兩個附屬於塞硫古的王國。這個曆史上,是不對的。在那個年代亞美尼亞還可以算是有,但是,帕提亞是沒有的。帕提亞在曆史上是與巴克特裏亞一起於前247年左右獨立。不過,剛才說過,最初是準備完全架空曆史,所以,最初是完全按照《羅戰》的派係編製來寫,就有這兩個國家。我曾經也考慮過把時代向後壓,但是,那時候已經寫了完第二次敘利亞戰爭的章節。感覺上時間不好錯開了。所以也就保持了年代不動。

關於漢尼拔。漢尼拔戰爭是在本書大約寫到亞美尼亞內戰之後,才被我逐漸添加進去的。所以,這一段曆史完全超前了。本來,我沒有寫漢尼拔的打算。隻是,感覺書的開始部分戰爭太少,恐怕不能迎合像我本人這種戰爭迷的口味,才把這個元素加了進去。其實,我有一個更好的選擇就是寫第一次布匿戰爭。不過,一次布匿戰爭著名的人物都死得太早。在現代讀者眼裏也沒有什麽名氣。而且,跟書的故事也無法產生交集。最終,我還是把二次布匿戰爭提前來打了。這個請大家諒解。

關於帕提亞和巴可特裏亞的位置。根據最初找到的資料描述,是巴可特裏亞獨立在先,而後切斷了帕提亞與塞硫古之間的通路聯係。所以,帕提亞隨即獨立。但是,從寫作中逐漸找到的資料來看,這個最初的資料是錯誤的,或是我理解錯誤了。帕提亞在巴克特裏亞以西,如果說能夠切斷聯係,那麽隻能是帕提亞切斷巴克特裏亞與塞硫古之間的聯係。反之,則不能。為了修正我的這一印象,我把帕提亞的初始地向北做了遷移,也就是主要在裏海的東岸。他們通過在公元前256年前後的戰爭得到了現在在曆史學中被稱為帕提亞的那塊兒區域,而在書中這塊兒區域被稱做霍拉桑。這個地方之所以說明,也是為了讓曆史迷們不要產生像我一樣的混亂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