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星堆眼睛圖騰

以“鳥、魚”崇拜為突出表現的“圖騰崇拜”習俗三星堆眾多的動物造型,都是具有亦人亦獸、亦神亦怪特征的靈物,代表著被崇拜的各種神靈,大多包含有“圖騰崇拜”的意義,即被奉為某個氏族、民族的圖騰標誌。

“圖騰崇拜”起源於人對自身和本族來源的“親根探尋”。當人類不能正確了解男女結合產生生命的過程之前,曾認為人起源於某種動物、植物、或自然現象,並把它當作本族的根源,奉為標誌物和崇拜物。世界各地的原始民族大多有一種女人與某異物接觸而孕,所生子女為本族之祖的傳說,如商民族就起源於玄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詩經》),“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史記·殷本紀》)等等。三星堆青銅器群中有鳥、鷹、魚、龍、蛇、虎、雞、牛、羊等等,大都代表著各氏族各民族崇拜的圖騰,它們是前來參加祭祀活動的各個氏族部落的標誌物。各種圖騰的匯集表明這些民族參加了三星堆古城的祭典集會,共同構成了三星堆龐大的民族集團。其中以鳥的圖騰數量最多,地位最顯著,形態最豐富,可能就是當時的主要民族的圖騰。圖騰崇拜隨著社會結構的發展,部落聯盟的擴大,而不斷變化,發生融合與升華,最終成為了一族一國的徽記,被繪製於旗幟和權杖之類代表物之上。三星堆古國時作為王杖和神杖的一柄“金杖”上麵出現以魚和鳥組成的四組規整標準的徽記,置於首領頭頂之上,說明它就是古國的“中心圖騰”,所代表的可能就是曾在古蜀曆史上居於統治地位的“魚鳧”族。推而論之,三星堆古城繁榮時期的主人,或許就是曾經消逝在遠古迷霧之中的“魚鳧氏”蜀人。

(三) 以“眼睛”崇拜形式表現出來的對“縱目神”蠶叢的祖先崇拜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大約到父係氏族社會初期,自身生殖的秘密終於被發現,因而將對本族創始之神的崇拜由動植物圖騰轉移到了人類本身,轉移到對本族起源和興旺有突出貢獻的祖先身上,產生了“祖先崇拜”。

三星堆時期祖先崇拜的主要對象是一種大眼巨頭的麵具或神像。它以神秘而誇張的藝術手法,表現其超凡脫俗的氣質,與寫實風格的人像群體有明顯的差別,所代表的應是一種神祗。麵具碩大而威嚴,被懸掛、組裝在大樹、“圖騰柱”之類的圓柱形立柱之上,成為當時敬奉的主要神祗之一。與此同時,還出現了大量“眼睛”狀飾件,和以眼睛為主題的紋飾圖案,形成對“眼睛”的特殊崇拜。它們所代表的,就是以“縱目”為特征的蜀人始祖蠶叢。麵具眼飾所具有的突出地位,說明當時這種祖先崇拜已成為一種主要崇拜習俗,這與各種史籍中一致認為蠶叢是“蜀”的創始者的記載正相吻合。蠶叢被奉為祖先崇拜的主神,首先在於他“始稱王”,成為第一個把蜀族凝聚在一起的公認的首領,即史書所謂“蜀之先稱王者曰蠶叢” (《蜀王本紀》)。其次,傳說他正是養蠶的發明人,曾“教民蠶桑” (馮堅《續事始》) ,被奉為“蠶神”、“青衣神”。他又聚民為市,“所止之處,民則成市” (同上)。蠶叢是一位亦人亦神的宗教首領,並且“神化不死” (《蜀王本紀》),為他建立的“祠廟遍於西土,罔不靈驗” (《三教搜神大全》),因而被供奉為民族、國家的保護神。對“縱目之神”蠶叢的崇拜,比較典型地反映了原始崇拜中“祖先崇拜”所包含的始祖(“蜀之先”)、首領(“始稱王”)、英雄(“教民蠶桑”)、保佑者(“罔不靈驗”)等多方麵的內涵。

(四) 以雕像群體所表現的巫祭集團,是三星堆原始宗教的實踐者原始崇拜作為一種特殊的行為方式,一種以意識、觀念和原始情感為基礎的實踐活動,是通過人為主體來實現的。那些能夠組織原始宗教活動、處於人神中介地位的特殊人員,稱為巫師或祭司。他們是一切涉神功能、涉神需要、涉神活動的體現者主持者,通過這些活動左右著社會上的重大事情和決定。三星堆青銅雕像群體所表現的正是這樣一個巫祭集團,代表了早期社會第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從人像寫實為主的藝術風格看,他們所表現的主要是現實中的真實的人。從身體的姿態、所處的位置、所飾的裝束看,他們又是祭祀者,是各種祭神活動的主持人。以大型青銅立人像為總指揮,各種形態的立人像、跪人像、人頭像(原有身軀)為主要群體,包括跪祭立祭在神壇、神樹、祭山場所上的眾多人像,共同組成了一個巫祭集團。當時這一集團已經是權勢龐大、等級嚴格、結構相對完善的一個階層。由於他們具有通神的能力,經常作為靈神的代表和化身出現,也就成為人與神、人類世界與神類世界的特定使者,一種半人半神的“靈人”。隨著社會的發展、權力的強化,巫祭本身也在不斷進行著“自我神化”,並在以後的祭祀活動中被作為崇拜的對象。這正是出現大型青銅雕像群體的宗教原因和社會文化背景。

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