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靈世界是複雜的。它時而是天使,時而是魔鬼。意念可以引導我們做許多事情。一個女士因為童年有受虐與被壓抑的經曆,成年後不但不能與男友發展成正常的戀愛關係,而且有一種壞毛病,就是一到商場就想偷人家東西,不在意價值,無論多少都得拿一點,不然就會難過,深深地失落。對於她來說這是一件違背人格的事情,所以這件事情致使她長期陷入痛苦與自責中,最終走進了心理診所。

其實很多時候,隻是我們自己在和自己作對,心內的掙紮與破碎才是我們不快樂的根源。我們平日裏指東道西,挑三揀四,這個人不對,那個人不通情理,這一個又不懂規矩。挑剔別人有時是不自信的表現,我們真正應該麵對的是自己,是自己的心靈。停止內心的爭鬥安住在自己心裏,才能不會潛移默化地去模仿別人,因為必竟做你心中的自己你才是最快樂的。心靈感悟

當發現自己曾一度痛恨的行為和思想發生在自己身上時,不要驚慌自責,人性是複雜的,人生也是不完美的。當我們不再對不完美感到焦慮時,就得到了自由。嚐試著和自身的缺點和解,其實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大家都攜起手來就構成了整個世界。

快樂之法在於心

在變化中找到完美平靜,就是在涅槃中找到自己——

鈴木禪師

那是在洛杉磯郊縣的一個早晨,戴爾正在一所旅館大堂的餐廳裏就餐,他看見有三個黑人孩子,正趴在餐桌上寫著什麽。當問他們在做什麽時,年紀最大的孩子回答說正在寫感謝信。

他那副理所當然的神情讓戴爾十分疑惑。這三個小孩一大早起來寫感謝信?戴爾愣了一陣後追問道:“寫給誰的?”

“給媽媽。”

戴爾更加好奇。

“為什麽?”戴爾又問道。

“我們每天都寫,這是我們每日必做的功課。”孩子回答道。

哪有每天給媽媽寫感謝信的?戴爾感到困惑不已。他湊過去看他們寫的信。老大在紙上寫了行字,妹妹寫了五六行,小弟弟隻寫了兩三行。再仔細看其中的內容,卻是諸如“路邊的野花開得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薩餅很香”“昨天媽媽給我講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之類的簡單句子。

戴爾心頭一震。原來他們寫給媽媽的感謝信,是記錄他們幼小心靈中感覺很幸福的一點一滴,而不是專門感謝媽媽給他們幫了多大的忙。他們還不知道什麽是感恩,但知道對於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應心存感激。他們感謝母親辛勤的工作、感謝同伴熱心的幫助、感謝兄弟姐妹之間的相互理解……他們對許多我們認為是理所應當的事,都自然而然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感恩不一定要感謝誰的大恩大德,但它可以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善於發現美並欣賞美的道德情操。生命本該充滿了感動。如果你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努力為別人付出,你就會發現,有那麽多人也和你走著一樣的路,一樣用心去愛著這個世界,你就會覺得自己並不孤獨,全世界哪裏都有你的弟兄,哪一個都值得你感動。

有一天,我在等公交車。街道上停著一輛轎車,大概是出了毛病。司機打開車蓋頭,在那裏撥來撥去。正遇下班時刻,等車的人就順便看那位司機修車。一個小男孩走過,也探頭看他修。司機怎麽擺弄,車子就是不發動。窩著一肚子火,司機直起腰,看見小男孩立在身邊,瞪起眼睛,破口就罵:滾,滾,滾!小赤佬,有啥好看的,彈出來打死你。

我這裏就有些來氣:這個人,是不是有毛病啊?小學生,還有我們,站在公共場所,愛看什麽看什麽,又沒礙他的事。自己水平有限,修不好,拿氣出在人家身上,你憑什麽罵人呀!我當時真想問他。如果真這樣問他,瞧他那副德行,一定會說:罵了又怎樣?就罵他,你準備怎樣?接下來的場麵,我一定是先將自己氣得臉色煞白,語無倫次。或者另有被罵的人,也是不甘示弱之士,與他惡語相向,直至大打出手。

卻說這個小男孩,將腰直起,整理好背上的書包,看了司機一眼,抬起腿,嘴裏哼著歌:今天天氣真好,花兒都開了……走人了,根本沒理會那個司機的作為。有一句俗語:隻當它風吹過,屁彈過。再看眼前發生的事,就這樣煙消雲散了。

後來,我常常會想起這個小男孩,也和人說起這件事,他怎麽就能將這個矛盾化險為夷呢?是小人罵不過大人?是小人打不過大人?是小人還沒有學會生氣?也許什麽都不是。小男孩無視他的嗬斥,你不讓我看我就不看,你有氣,你罵人,那是你的事。也許童心就是單純的,不計較的,快樂便接踵而至。“不空所以不靈。”是我們讓自己壓抑,塞給了自己太多的東西,再多一點都已經承受不起。要怪,先怪自己。心靈感悟

打開快樂之門的鑰匙就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沒有人能夠左右你的思想,如果你自己找不到生活的樂趣,別人也不可能幫上你什麽忙,因為他不可能把自己的意誌強加在你的頭上,境由心生,要想過得快樂,就隻能依賴自己。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扇門

願我擁有平靜,接納我不能改變的事;擁有勇氣,改變我能改變的事;擁有智慧,能知道兩者的不同——

芭蕉禪師

近年來,許多人都去參加各種教會、各種禪學中心、瑜伽中心乃至進入各種心理學會進行個人成長。我們全都在追尋什麽,多數人都有一種在哪裏不夠完整的感覺,並且在尋找些東西來彌補那分空缺。即使是那些自我感覺良好的人,也是在以不自覺的方式處在某種尋求之中。所有人都在心裏抱持著某種希望——企圖找到心中失落的部分。

美國“平常心禪”創史人夏綠蒂·淨香·貝克在她的著作《生活在禪中》裏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名為桃樂絲的女孩的故事,讀來頗具啟發意義。在這裏引述如下。

這個桃樂絲可不是《綠野仙蹤》裏住在肯薩斯州的桃樂絲,她是住在聖地亞哥一棟巨大的維多利亞式的老房子裏,她的家族已經有好幾世代住在那兒了。家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房間,到處還剩下好多空房間,另外還有個閣樓和地下室。當桃樂絲很小的時候,家人告訴她一件怪事情:這棟老維多利亞大廈的頂樓有一間鎖住的房間,就大家記憶所及,那個房間永遠就是鎖著的。有個傳言是那個房間曾經被開啟過,但是沒有人知道它裏麵有什麽東西。它門上的鎖也非常古怪,大家都對那個鎖束手無策。房間的窗子也全都擋住了;桃樂絲曾經在房子外麵架個梯子,爬到窗外,想看進屋裏去,可是她什麽都看不到。

家裏的人對那個房間都已經習慣了,大家知道它在那兒,卻不想對它再多費神,因此也就沒有人再去提它。但是桃樂絲不一樣,從她小時候開始,就對那個房間以及房間裏的東西著了迷,她覺得自己非要把那把鎖打開不可。

大部分時候,桃樂絲過的日子和別的人沒有兩樣。她慢慢長大,梳個馬尾;長成十多歲的少女,梳個最流行的發型,有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喜歡最新潮的化妝,流行歌曲,一切都滿正常的。然而她對那個鎖住的房間可從來沒有失去興趣過,甚至可以說她的生活是被那個房間主宰了。有些時候她會上樓坐在那個房間前麵,盯著那扇門瞧著,想知道門後麵到底是什麽。

當桃樂絲再大一點的時候,她感覺那個房間似乎和她自己的人生中那個不完全的部分有些關連,因此她就開始各式各樣的訓練和修行,想找到開啟房門的秘密。她嚐試過許多不同的事情:去各處中心,去各個老師那裏,尋找把鎖打開的公式;她去過各種研討會,去過讓自己重生的教會,甚至試過心理學的催眠術。她什麽都試過了,但是沒有一樣東西能夠幫她把鎖打開。她的追尋持續了很多年,一直延續到整個大學和研究所的時候;她發展出能夠讓自己進入各種精神狀態的技巧,可是仍然無法把那扇門打開。

有一天,當她回到家時,家裏空無一人。她爬到頂樓,坐在那個房間前麵,運用某種秘教的修行,進入一個深深的冥想境界裏。突然之間,她一陣衝動,伸出手去推那扇門——而它竟然慢慢地開啟了。桃樂絲非常害怕,在她想要把鎖打開的那麽多年中,從來沒有發生過這種事情;她既恐懼又興奮,顫抖地強迫自己進入那個房間,她發現自己不是站在一個奇怪、新鮮、美妙和奧秘的房間裏,而是回到那棟維多利亞大廈的一樓去了,回到那些熟悉的事物當中。她還是站在老地方,周圍看來還是老樣子,家俱也還是原先就有的;每樣東西都和之前一模一樣。幾個鍾頭以後,一方麵失望,一方麵迷惑,她又上樓到頂層那個神秘的房間去,結果房門依然是鎖著的。桃樂絲是把門打開過——但是也可以說,她並沒有開過門。

日子還是照常在過,桃樂絲結了婚,生了兩個小孩,她和家人仍舊住在那棟維多利亞房子裏。她是個好妻子、好母親,不過,她從來就沒有放棄過對那個房間的著迷。實際上,她唯一一次開啟那扇門的經驗更是激發了她。她花上更多時間在頂樓那扇鎖住的門前盤腿打坐,想要再次把門打開;她曾經開過,應該可以再開一次!真的,在她多年嚐試以後,終於又發生了:她一推門,門就開了。她興奮地對自己說:“這次一定沒錯了!”她穿過門去——發現自己又再一次地回到那棟維多利亞房子的一樓,跟自己的先生孩子在一起。她飛奔上樓,到那個神秘的房間一看,她看到什麽呢?門依舊是鎖著的。

有什麽辦法呢?鎖住之門就是鎖住之門。桃樂絲繼續過她的生活,孩子們漸漸長大,她增添少許白發。她照樣花很多時間在那扇門前打坐;她算是一個滿盡職的妻子和母親,但是她的注意力還是大部分都在那個房間上麵。她是一個堅持、勤勉的人,不輕易放棄。每過一段時間,她就能夠把門打開,穿過門去;而每次卻還是都再回到一樓來,回到她過活的老地方。

在這些事情發生的同時,那棟房子慢慢地被東西塞滿。家裏每個人都好像在屯積越來越多的東西,原先的空房間全變成廢物儲藏室了。房子裏麵充滿了東西,以至於根本沒有讓客人落腳的地方,連桃樂絲自己和家人都快沒有空間了。整棟房子隻剩下桃樂絲、她先生和孩子走動的地方——這樣子算是正好,因為大家都隻專注在自己的事情上麵,對於照顧其他事情根本就連想都沒時間去想。

漸漸地,桃樂絲的著魔磨掉了不少,她開始不再那麽掙紮,不再花那麽多的時間坐在那扇門前。如今,她比較會把時間花在自己的孩子和孫子身上,並且開始照顧房子:把地板重新翻修,把窗簾重新換過等;她的注意力慢慢地從那扇鎖著的門轉移回來,回到處理每天應該處理的事情上麵。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她偶爾還是會上樓,看著那扇門,然而她知道自己即使能夠把門打開,照樣沒有什麽好期盼的,氣餒、失望漸上心頭。她越來越不把這件的事情放在心頭,隻是過著她的生活,一瞬間又一瞬間地照料事情。有一天,當她在頂樓上麵的時候,不經意地望向那扇鎖住之門,天啊,門是敞開的!門內,清清楚楚是一間客房,有張舒服的床,有個五鬥櫃,以及讓客人舒服愜意的其他布置。

見到這間寬大、美好的客房,桃樂絲覺察到整棟房子其他部分這些年的改變,她看到每樣東西的擁擠狹促,看到要在房子裏麵四處走動的困難。有了這個認知以後,改變就開始發生了。桃樂絲甚至不需要做些什麽事情,那棟老維多利亞房間就似乎在自動開始清除許多廢物,房子裏麵能夠放東西和讓人走動的地方越來越多,出現了許多空間。仿佛原先堆積在四處的廢物都是些不實在、幽魂似的東西,根本就沒有真正存在過。房子恢複了原狀,到處有多出來的房間,可以接待很多客人。桃樂絲如今發覺:那扇門根本從來就沒有上過鎖,是她自己僵硬地推門而使得那扇門緊緊地閉著。

桃樂絲發覺自己終生在追尋的其實就是自己生命的本身:家人、客人、房子、房間;他們全都是上帝之臉。

直到我們把這個事實看得清楚之前,就非得走過許多迂回與間道、經曆許多失望和疾苦不可——這些都是我們人生的老師,我們所有的掙紮都是對那扇門學習的一部分。不過,我們看不出這點來,否則我們就不會如此折磨自己和折磨別人了。我們不仁慈、我們不誠實、我們喜歡操縱一切;隻要我們勘透了生命的本質,一切就都會不一樣了。心靈感悟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扇門,成長的過程有一些傷害和痛楚在所難免,重要的是我們要去除執拗,專注於生活本身,日子久了你會發現,那所謂的門,其實隻是我們自設的樊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