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見帝

待等到外麵的通報,小太監輕聲道:“萬歲,二位閣老了。”

朱慈烺抬頭看了眼,雙眼有些紅,卻迅速的收斂表情,深吸一口氣,臉上露出一點微笑。

練習了一會兒,朱慈烺起身道:“傳。”

錢謙益與朱慈烺一前一後的進宮,參拜之後,朱慈烺就一臉急切的抓著周正的手,道:“周愛卿,朕聽說,平遼了?”

周正內心也難以平靜,還是用平靜的語氣道:“是的陛下,平定了。”

朱慈烺雙眼大睜,表情即驚且喜,變幻了好一陣子,突然抬手而拜,道:“公乃國之柱石,我大明有公,實乃萬幸,請受朕一敗!”

周正看得出朱慈烺是裝的,眼神裏藏著恐慌與恨意。

他心裏對老朱家的皇帝也沒什麽好感,既然朱慈烺要演戲,周正也陪著,連忙道:“臣不敢受,本分而已。”

錢謙益也是老於宦海,見兩人都是一眼看穿的假惺惺,摸了摸眼,也道:“陛下,此次平遼,一賴陛下洪福庇佑,二來將士用命,三來定國公指揮有方。”

朱慈烺根本不想看錢謙益,聽著他的話也沒有反應,神情激動不已的抓著周正,道:“定國公,沒有什麽比這件事更重要了。朕要祭祖,定國公主祭,遼東主將,還有以前的,都要來,朕上告訴列祖列宗……”

錢謙益聽著眉頭一挑,又祭祖?

雖然這件事確實應該,但這位皇帝是不是太急了一點?

周正隱約聽出了些味道,神色不動的道:“陛下說的是,請元輔安排。”

錢謙益看了眼周正,與朱慈烺道:“臣遵旨。”

朱慈烺一臉的欲言又止,激動之情,無以言表。

周正暗自搖頭,這位比崇禎多不如,崇禎剛繼位也差不多這個年紀,麵對魏忠賢的把持權柄,他是一麵虛以為蛇,一麵暗中蓄力,逐步試探,最終才一舉發配魏忠賢,掌握權柄。

眼前這位,少了很多的城府。

朱慈烺滿腹心事,沒有與周正多說什麽,催促著周正抓緊善後,好讓他快點祭祖。

除了宮門,錢謙益道:“定國公,皇上要祭祖,這件事你怎麽看?”

周正看了眼外麵的天色,道:“遼東的一些舊將,還有誰在?”

錢謙益想了想,道:“大多死了。”

在遼東能全身而退的幾乎沒有,要麽戰死,自殺,要麽就是死在朝廷以及崇禎手裏。

“孫老大人還在。”錢謙益忽然說道。

“孫承宗孫老大人?”

周正一怔,有些驚訝的道。要不是錢謙益說,他都快忘記了。這位老大人,到現在,怕是有八十了吧?

錢謙益點頭,道:“應該還在,如果過世,朝廷必然知道。前些年,朝廷還派人封賞。”

周正與孫承宗也是有些交集的,忽然又道:“還有王大人。”

周正說的是王之臣,這位離開朝廷後,一直很低調,幾乎不與周正通信,算起來有多年沒人提起了。

錢謙益倒是知道周正與王之臣亦師亦友,周正當初是受到王之臣的庇佑與提攜的,這位要是被皇上招回來,朝局是否會發生變化?

錢謙益這麽想著,目光就有些異樣的看著周正。

皇帝的意圖十分明顯,瞞不過他們的。

周正沒有看到錢謙益的眼神,向前走著,搖了搖頭,輕歎道:“他們都不會來的。”

這兩人,對朝廷已經失望透頂,立誓再不入仕,哪怕平遼了,即便再激動,怕是也不會再踏入京城了。

錢謙益一怔,旋即若有所思。

周正從皇宮出來,平遼的消息已經傳遍京城,整個京城都沸騰了。

戶部尚書高弘圖迎過來,喜形於色的道:“大人,我準備了鞭炮,準備在內閣門前,放個十天!”

周正笑著道:“外麵都說高尚書是鐵公雞,這鐵公雞是開花了。”

高弘圖有些尷尬的一笑,道:“這麽大的事情,慶賀一下是應當的。再說,鞭炮也不值什麽錢。”

周正拿手點他,笑著道:“行吧,你們去準備慶賀。待會兒與元輔商討一下,發邸報,再等著,為遼東那邊敘功。”

說到‘敘功’,高弘圖看了眼錢謙益。

錢謙益抱著手,站著不動,肥胖的臉上都是微笑。

他不會走的,這麽大的功勞,涉及那麽多人,即便他不是首輔,也得看著。

高弘圖見他不走,自然也不會多說,道:“大人,孫尚書那邊已經準備了,今晚出發。孫尚書預計,得一個月才能料理清楚。”

周正仔細的想了想,道:“他不能去那麽久,六部醞釀一下,將遼東的省份進行劃分,巡撫,總督以及各級官吏,盡快擬定。”

錢謙益雙眼一睜,他隻盯著功勞,卻忘記了,還有這麽多的官位!

錢謙益咳嗽一聲,而後微笑的看著周正,道:“定國公,這件事,我領著他們做。”

聽著錢謙益明顯的試探,周正唔了一聲,道:“好,那就有勞元輔了。”

錢謙益極力矜持的微笑,道:“不勞不勞,你們聊,我去準備一下。”

高弘圖看著錢謙益難以忍住的得意,皺眉道:“大人,這位元輔怕是又要橫生枝節了。”

周正擺手,道:“到了這會兒,已經沒那麽重要了,他塞些人,能做事最好,不能就處理掉,凡事也不能任由我們說了算。”

高弘圖道:“大人是大度,我擔心他們不這樣認為,反而得寸進尺,壞了我們的大事。”

周正背著手,看著錢謙益的背影,道:“他還是能做很多事情的。遼東那邊地廣人稀,還是有很多好地可以開發做良田。全國那麽多災民,可以移過去。”

高弘圖登時會意,道:“遼東確實需要充實,下官來看,起碼需要一百萬人口以上。這樣一來,事情會比較多,一時半會兒難以完成,可能需要十年八年。”

周正道:“太慢了。第一,軍隊屯田,建虜人也要用起來,教他們種地。第二,招募青壯開墾,給予政策支持。第三,一百萬太少了,要更多。第四,加速朝鮮那邊的融合,這個具體的我與你說過……”(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