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安國公府

穆老夫人和安國公正在為了穆紅裳的未來操心不已,而家裏的孩子們卻依舊無憂無慮的樣子,也正聚在一處說話。

這一輩最大的孩子,是國公府二老爺的長子穆征衣,今年已經快十九歲了,尚未娶妻,他眼下並不在國公府,正隨著自己的父親在北境十州的燕州邊關駐守。

安國公府其實算不上是子孫繁盛的人家。大周朝北境與戎狄多年來戰亂不斷,穆家世代為將,戍守邊關,子孫雖多,但折損在疆場上的也不少。老國公爺那一代兄弟四個,但也隻有老國公爺活到了四十幾歲。

老一輩的爺們兒中,老國公爺其實並不是長子。老國公爺的長兄戰死那年隻有二十一歲,妻子剛剛有孕六月餘。乍然聽到夫君戰死的噩耗,年輕體弱的妻子承受不住悲痛,沒有保住孩子,經曆了喪夫失子之痛,年輕的寡婦沒熬多久也去了。

長兄長嫂離世那年,老國公爺十九歲,跟著自己的父親駐守燕門關。他是那一輩最幸運的一個,二十歲返京訂親娶親,娶了趙郡李氏的姑娘,就是現在的穆老夫人。

老國公爺二十歲返京娶親,在京中呆了三年,安國公的大姐出生的那一年,老國公爺的父親戰死。這一年,老國公爺的三弟滿二十歲,原本應該返京娶親,然而父親戰死,須得守製三年,因此隻得與訂親的人家商議後,推遲了婚期。

誰想到,三年之期未到,將要成親的新郎卻已經戰死沙場,已經訂親的姑娘家,好好地被拖累成了望門寡。

也是從那年開始,穆家規矩,男子不再提前議親。穆家男兒都是在京中長大,讀書習武,十八歲跟隨父兄上疆場,二十歲回京議親成親。成親之後就像是普通的武官一樣,依照兵部的調度,該去邊關駐守就去邊關駐守,換防時該回京述職就回京述職,若是邊關不寧,則奉旨接受調度。

現在的安國公三歲那年,老國公最後一個弟弟二十歲了,回京娶妻,但他也隻留下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就在二十六歲那年陣亡了。

老國公的幼弟陣亡,弟媳傷心過度一病不起,穆老夫人幹脆把他們的兩個孩子抱在膝下養著,男孩子就是眼下國公府的二老爺,穆鐵衣和穆紅裳的二叔穆承芳,眼下他正帶著自己的長子穆征衣駐守燕州。

而四老太爺的女兒,就是安國公口中的小妹,被穆老夫人親自教養長大,最後嫁去了幾千裏之外的平安州。

女兒嫁人之後,四老太爺的遺孀一病故去,這位太夫人親眼看到了自己的長孫穆征衣出生,又送嫁了唯一的女兒,臨走前倒不覺得遺憾。隻是她這一走,穆老夫人成了這安國公府裏唯一一個老太君,倒顯得有些孤獨了。

說起來老國公那一代,唯一還算是有福氣的就是穆老夫人李氏了。她的丈夫至少活到四十五歲才戰死,而且她也是穆家曆史上難得的有福老太太,一共生了四個孩子,三男一女。

女孩子就是安國公的大姐,早已遠嫁。而男孩子就是安國公,國公府的三老爺穆承信、四老爺穆承德。

說穆老夫人是穆家有史以來福氣最大的老太太,可不是因為她孩子多,而是因為穆老夫人膝下養大的孩子們,都平平安安的長大了,也都平平安安的娶妻生子。

安國公這一代,穆家包括穆承芳在內的四兄弟到現在都還都平平安安的,穆四老爺穆承德今年三十五歲,依舊平平安安地駐守北境十州的朔州,他兒子穆淩衣今年十四歲,比穆紅裳還大兩歲呢。

而穆三老爺穆承信今年三十六歲,大兒子穆馳衣今年也快十七歲了,和安國公長子穆鐵衣隻差兩個月,而小兒子穆錦衣則比紅裳小四個月,也是十二歲。

二老爺穆承芳家裏也是兩個娃,老大穆征衣十九歲了,已經隨著父親上了戰場,而小兒子穆青衣今年十五歲,在京中隨著兄弟們一起讀書練武。隻是這孩子身體不大好,練功夫雖然也刻苦,但身體所限,就算再努力也趕不上家中其他兄弟,甚至還不如家裏十二歲的小妹穆紅裳。

不過穆青衣倒也並未因此自慚形穢,這孩子騎射功夫比兄弟姐妹們差遠了,拳腳兵器也算不上擅長,但卻十分聰明,讀書讀得好。小小年紀就頗有想法。

穆青衣出身穆家這樣的人家,自然不可能科舉或者推官入仕,但他卻也並不慌,他早就想好了,滿了十八歲,他也要像自家兄弟們一樣去北境邊關。

他是穆家子,穆家世代為將,駐守邊關,護佑一方,他既然出身穆家,就算不能像兄弟們一樣上馬領軍,但守土職責還是要盡的。穆青衣打算等滿了十八歲就啟程去朔州,入朔北將軍府,給自家四叔做幕僚。

誰說盡守土職責就一定要領軍打仗,做個師爺不是也可以嘛!哪個將軍的軍帳中能缺得了幕僚?

這樣來看,穆老夫人還真是個有大福氣的,七個孫子孫女環繞膝下,平日裏分散開還好,真到年節聚在一處,七個性格迥異的半大孩子吵吵鬧鬧,真是熱鬧滾滾。

就像眼下,穆老夫人和安國公母子兩個安安靜靜的對坐,而西暖閣那邊卻鬧騰得很,除了去邊關的穆征衣,家裏所有的孩子全聚在這裏,都是跑過來參觀挨罰的穆紅裳的。從大的十七歲的穆鐵衣,到最小的十二歲的穆錦衣,五個半大小子加一個姑娘,快將整個西暖閣擠滿了,點心差點都不夠分。

“這些給你!”十七歲的穆鐵衣將手中一摞書一股腦地塞給了穆紅裳,笑得一臉幸災樂禍“好好抄,抄仔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