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雜談— 讓分粥的人最後領粥

看了一個關於製度的故事。

有七個人一起生活,每天都要平分一鍋粥,但是經常會因為粥分得多少起分歧,於是大家商議解決的方案: ①一個人負責,發現此人為自己分得最多;②大家輪流分粥,每人在一周中隻有一天能夠吃飽;③選舉品德高尚的人分粥,不久發現他為自己和好拍馬屁者多分。④選舉分粥和監督委員會,公平基本做到,但又經常互相爭吵,粥喝進肚子中已經涼了。⑤每人輪值,但分粥人最後領粥,結果每次7人碗裏粥都一樣。

中國古代有句良言:“無規矩,不成方圓。”也就是說凡事都要講究一套規則製度來做事,這樣才不會亂了分寸,雖然“人之初,性本善。”但是我們也必須要承認每個人都有他自私的一麵,現實的情況帶給我們很多啟示:當權力不受製約,很難確定一個人不做越軌之事。

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闡述了權力之間相互製約平衡的道理。它的論據奠定了《美國憲法》三權分立的理論基礎。同時哈耶克也說過,一個壞的製度,會讓好人作惡,好的製度能讓壞人從良。

在此刻我又想起了另一個關於製度的故事。

17世紀英國人運送犯人到澳洲,起初按上船的人頭數量給船主付運費,船主便不顧犯人死活用克扣食物等手段虐待犯人,大部分犯人死在途中,英國政府想盡方法效果甚微。後來隻是改變了付款製度,改為按到達澳洲活著的人頭付費,船主便千方百計讓犯人活下來,途中死亡率竟然低至1%。由此可見,建立一個好的製度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好的製度也必定是合理,公平,製衡與簡單的。

人的自私自利性是現實存在的,比如新聞曾有一次報道,一群西方人從羅湖出境,跟大陸有的人一樣,見排隊就插隊,到香港一端入境,百步之外,人性突然大變,規規矩矩地排起隊來。你看,這不就是製度的力量嗎?哪怕是西方人,無論是高傲的美國人,優雅的法國人,一旦脫離了製度約束,都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製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製度製約了人的行為, 當一個社會出現了各種問題的時候,就說明到了製度需要變革的時候。

看看當前的這個社會,社會風氣敗壞,物欲橫流,大眾隻有了一切向錢看的信仰。當讓我們喝著三聚氰胺的牛奶,吃著染色饅頭以及各種含有化學元素周期表集成體的食品時,有些人卻用著特供食品,嘟囔著食品問題隻是一小部分人造成的;當我們為著不大的房子拚命掙紮工作,自家在住的房子被強拆隻能**抗議時,有些人卻坐擁幾十套房產,怪我們擋了他的發財之路。當秘書變成了小蜜,教授成為了叫獸,政府忙著收稅,官員忙著受賄,就連白衣天使也都顧著小費的時候,這一切都說明製約人的製度出了問題。

最近,群體事件頻發,七月初的什邡,七月末的啟東,到現在金秋十月的寧波,善良的人總是成為受害者。連一杯牛奶都致癌的國家,你確定本身就產生致癌物的PX不致癌麽?連一張選票都沒有的國家,你相信他們能按部就班不排放致癌物麽?連一座新橋都能倒了的國家,你相信他們能保證質量不出問題麽?

一個好的社會製度,無論打著怎樣的旗幟,都是在保護個體權利的同時,有個體的自願讓渡形成公權,以公權維護各權利主體之間的穩定關係,並對弱者提供幫助,這種自願讓渡與積弱濟貧,源自人類是群居動物及人類社會進化產生的人性的善良本意,如果這種善良被曲解被強迫被綁架,任何的製度都是扯。

再者,任何一種合理的製度,無不體現“公平地製約”。違反製度者能夠受到相應的製裁,此為公平;掌握權力者無法公為私用,此亦為公平,隻有這樣的製度才真正擔負起賦予它的使命。

關於分粥的製度,我讚成最後一種分法,也就是讓分粥的人,最後領粥,那麽,不管有多少人喝粥,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發生,因為分粥的人也要喝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