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絲馬跡 佞幸的重生 去讀讀

待顧長華走後,白氏啪的一聲把筷子,放到了桌子上,雙手緊緊的相扣,身體微微有些顫抖。

侍女們魚貫而入,把桌子上殘羹收拾下去,有上了茶。

“嬤嬤,飯菜可和胃口?”白氏看見奶娘吳氏進來,在躺椅上坐起了身。

奶娘吳氏喪夫喪子,是白氏的母親看她可憐,才把她收入府中,從小奶大了白氏,又從白府,跟著白氏出嫁,進入了顧府。自白氏有了記憶起,她身邊的人,一直來來去去,吳氏從來沒有離開過白氏的身邊,滿打滿算,已經快有了三十五年。

他們彼此相互扶持,毫不誇張的說,他們雖然沒有母女的關係,但是從心裏,對待彼此,卻勝似親生的母女。

白氏敬重吳氏,吳氏年紀也大了,她就特別給吳氏配了兩個丫鬟,供應更是與自己一致,飯食,也是按照白氏的份例,如果不是吳氏堅持主仆有別,他們應該在桌子上吃飯的。

“哪有什麽不合口的?也不知道少爺從哪裏找來,這麽好的廚子。”吳氏滿臉都是笑容,她是替白氏高興,平心而論,今天的飯菜和以往的並無區別,但是在顧宅,就憑這裏比顧府鬆心,就是喝口涼水,都甜。憋氣的日子過了二十年,總算是,舒心暢氣了。

說著,吳氏卻發現,白氏有些隱藏的苦澀,這不應該啊,在顧宅,難道還有人給白氏添堵不成,她小心翼翼的說道,“小姐,可是有什麽事?”

私底下,吳氏還是稱呼白氏為小姐。

白氏搖了搖頭,“我隻是想起一些舊時,嬤嬤記不記得,白家曾經機緣巧合得到過一塊龍涎香?”

那還是在白家最為鼎盛的時候,她的父母也都還在。

吳氏不知道白氏為什麽想起這段毫不起眼的舊事,“是有這麽一回事,龍涎香珍貴萬分,清香無比,可惜帶了龍字,是帝王的禦用香料,那塊百年的龍涎香,白家沒有留住。”

“是啊,龍涎香可是帝王的禦用香料,民間不得私用。”白氏麵無表情,內心卻翻江倒海,其實在見到顧長華,聞到他身上的味道的時候,她的心裏就已經波濤洶湧了。

她隻是不敢相信而已,也不願意去相信。

因為白家曾得到過龍涎香,雖然沒有留下,但是因為是帝王禦用,隻見過一次,那種味道就像是印在腦子裏。

而且,身為顧家婦,吏部尚書的兒媳婦,她也曾在在顧家見過賞賜而來的龍涎香,賜給臣子的龍涎香,那也是禦賜之物,無論任何人得到,萬沒有點燃的道理。

而顧長華的身上的味道,根本就是接觸點燃的龍涎香而留下來的味道,普天之下,能燃燒龍涎香的地方就隻有一個。

她兒子信誓旦旦,告訴她,他今天和好友在書齋。

更何況,她的兒子腰上係的玉佩,上麵的流蘇,是明黃色的。

好,作為一個天子近臣,他身上有龍涎香的味道不奇怪,有皇帝賞賜的玉佩也不奇怪,他去過書齋,又被宣召去麵聖,也是合情合理,畢竟今天出了這麽大的一個案子,他又被點為監審。

他也沒有事無巨細,稟告她的道理。

白氏寧願是這一點,如果顧長華的身上隻有沾上了龍涎香的話,也許都能解釋的通。

問題是顧長華的身上,龍涎香悠長的味道,不是沾上去的,而是熏衣服,熏上去的的,要不然不可能保持這麽久。

難道,顧長華在皇宮中弄髒了衣服,然後脫下來,被宮女用龍涎香熏幹了?

白氏就算是再沒有見識,都不會如此想,哪怕顧長華遇到了需要換衣服的情況,皇宮之內,也不能找不出衣服給他替換,犯不著陛下如此的“隆恩浩**”,非把臣子的衣服熏幹了讓他換上不可。

今天顧長華身上重重的蛛絲馬跡,儼然昭示著某種令白氏不安的東西,推動他想不敢想象的答案而去。

再說,本朝男風盛行,甚至南方還有契兄契弟,契父契兒,皇帝陛下喜好美色,滿朝都是美男子,男女不忌,並不是秘密。

而自己的兒子,恰好生得不錯。

一旦心中有了疑問,顧長華身上的種種痕跡,從一絲別扭的走路姿勢,到不著痕跡掩飾的坐姿,一切,似乎走在佐證著白氏不願意想的那個方向,並且可有可無的證據,在白氏的心目中,擴大了無數倍。

但是她什麽都不能問,如果是她猜想錯了,不必徒生事端,如果是她是對的,無事無補,也不必徒惹兒子尷尬。

甚至她連心中的懷疑,對隻能閉口不言,假裝若無其事。

幸好,皇帝陛下有一個優點,他不常情。

白氏心痛之餘,衷心的希望,至尊的皇帝陛下,能保持和發揚這項優良的傳統。

第二天早晨,未時將至。

無論是作為大齊第一起敲午門登聞鼓案件,還是要一睹曾經的花魁留影的風采,大理寺這一起案子受到的矚目,絕對不亞於二十三年前——山東百姓那次萬人血書,偏偏這一次,和二十三年前,還有關聯。

官道上擠滿了張望的百姓,大堂下的石階上也立著數十位,大理寺上下官員立於兩旁,衙役立於兩側,主審官的案台上,立著三個座位,下手還有一張椅子。

未時的鼓聲響起來了,後堂的四人對望一眼,從後堂而出。

三位主審坐在上手,顧長華隻是旁聽,四人坐好。

雖然是三人主審,但是,卻是以大理寺卿為主,大理寺卿手拍驚堂木,“康澤明,二十三年前的山東賑災銀兩被貪一案,你父身為山東布政使,致使一省百姓餓殍遍野,證據確鑿,早已定罪,如今,已經時隔二十三年,你敲響登聞鼓,說你康家冤枉,可有證據?”

堂下跪著的康澤明,神情淡然,“如果沒有證據,我也不敢來敲登聞鼓。”

顧長華看了一眼康澤明,他畢竟不是罪犯,自昨天起,就被皇宮侍衛親自看守,供應俱全,現在,他衣著幹淨整齊,等了太久,一朝完滿,臉色還有些興奮。

“既然有證據,你在京師,天子腳下,待了二十三年,怎麽等到了現在才來為你康家鳴冤?”刑部尚書說道,他言下之意,就是問,是不是有人在阻止你告狀。

康澤明抬頭,看了刑部尚書一眼,又看了大理寺卿一眼,轉而垂頭,在心裏發出一聲冷笑,他雖然身在太康坊,但是他無時無刻不在關注朝堂,或者說是關注二十三年前,親自把康家定罪的大理寺卿,他知道如果康家是冤枉的,大理寺卿就是判錯冤案,他一向在民間有青天之稱,晚節不保,也是必然的。

而大理寺卿和刑部尚書,一向不和。

堂下的所有人若有若無的在顧長華和康澤明之間掃視,他們之間的某種的關係,已經不是秘密,顧長華曾經出入過太康坊,並且昨天親自把康澤明送到了午門之前。

顧長華沉默不語。

你們想看就看吧,這兩點根本就不能說明什麽,滿朝文武,出入太康坊的人多了,把康澤明送到午門,也隻能說明自己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康澤明確實是冤枉的。不過,好在康澤明沒有狀告任何人,包括曾經的山東欽差,現任的大理寺卿,翻不了案子,也不存在有什麽背後主使人的問題。

想到這,顧長華對康澤明不得不讚賞,因為就是沒有被告,他翻案的時候,阻力才會少了很多,這個時候,誰跳出來蹦躂,簡直就是說,誰是罪魁禍首。

但是沒有被告,該牽扯的,隨著案件的深入,還是會被牽扯的。

康澤明二十三年間,都沒有去告狀,一部分是因為他的身邊一直有人監視,但是現在他沒有準備去橫生枝節,他道:“我雖然手中有證據,但是二十三年來,手上的證據隻有三分之一,並不足以證明康家的冤枉。”

周圍人沒有說話。

停了一下,對某些人的表情有些失望,康澤明接著說道:“雖然我現在手中的證據也不過是三分之一,不過,我敢來告狀,自然知道那另兩份兒在哪裏。”

“林大人,”康澤明目光炯炯的看著大理寺卿,“您當年在山東,搜遍所有的貪官的家,對了所有的賬目,您的賬本對上了嗎?您就沒有發現賑災銀兩,整整少了一半?您就不想知道那五十萬兩白銀到底去哪了?”

大理寺卿林茂源目光一怔,一瞬間有些死氣沉沉,“當年本官在山東可謂是盡心盡力,日夜難眠,耗盡心力,卻也沒有有找到那消失的五十萬兩白銀。”

康澤明笑容有些瘋狂的意味,“您在山東查案確實盡心盡力,但是您能對著您頭頂上的明鏡高懸四個字,說一句問心無愧嗎?您能嗎?”

大理寺卿林茂源的手在案台之下,猛烈的顫抖,他不由的想到了二十三年前。

他步入仕途以來,做過提刑按察使司的知事,也做過按察使,直到現在的大理寺卿,經過他手的案子不下幾千件,他一直秉持著為民請命,不徇私,不枉法,不畏強權,在他手下被他處理的官宦子弟,數不勝數,連刑部尚書的兒子,都被他杖責發配。

他自問,他無愧於心,隻是常常午夜夢回,他又一遍一遍的問自己,犧牲一個人換的更多人免於丟掉性命,他是真能問心無愧嗎?

麵對康澤明的聲聲質問,他能說他無愧於心嗎?

二十三年前,林茂源領下皇差,作為天子欽差,去查山東賑災銀兩被貪一案,皇帝暗地裏的命令卻是讓他盡快平息山東的民亂。

這個查案並不相互矛盾,和以往一樣,他抱著一定把案子查個水落石出,是非曲直的念頭,來到山東。

但是,等到了山東才發現,情況惡劣的程度遠超想象,村莊荒無人煙,野外橫屍遍地,人們衣不遮體,甚至出現了零星的慘絕人寰的易子而食,百姓成批的逃難,而那時天氣正值夏季,也有了瘟疫爆發的預兆,隻能封鎖山東通往外界的通道。

這還不是最主要的,他居然發現有反賊混搭其中,煽動山東百姓和當地兵丁,也許嘩變就在眼前。

林茂源幾乎夜不能寐,睡不能安寢,他幾乎沒有合眼的連續清查,爭取早日給百姓一個交代,而一切的證據,都指向當時頗有清名的山東布政使康春元,但是康春元畢竟是山東布政使,把山東搞成這個樣子,他得不償失,而且證據到手的實在是太快了。

康春元也曾指天發誓,在山東百姓,上京告狀之前,他曾經往京城送去一道八百裏加急的奏折,也曾經整治過貪汙官員,並且變賣家產,賑濟災民。

一時之間,林茂源都不知道康春元是大奸若忠,還是大忠若奸。

證據確鑿,林茂源舉棋不定,而外界不知道從哪裏出現的流言,說康春元才是山東災民餓死無數的元凶,流言有鼻子有眼,有理有據,林茂源手裏的證據被一個“正義人士”,公之於眾。

之前,山東百姓有多感激,有多敬重康春元,之後就要多麽的恨他,城裏被憤怒的百姓,擠滿了,要求懲治康春元。

那時的百姓已經不是百姓了,看著父母兒女,活活餓死,妻離子散,他們拿起了武器。

盡管知道有些地方還有疑問,林茂源在死一人和整個山東民亂之間,做出了選擇,證據確實確鑿不是嗎?

而康春元之前,就已經畏罪自盡,全家從老到小,隻留下了他的獨子。

刑部尚書麵上從容,眼睛裏卻有了笑意,“康澤明這麽說,你是知道,那剩餘的五十萬兩白銀去了哪裏?”

“我當然知道。”康澤明說道,案子到了這裏,才到了關鍵,“在家父自盡之前,已經查出了貪汙的黑手,並得到了他們的親筆書信一封。”

“在哪裏?”這下連從開始到現在都不發一言的左都禦史,臉上都開始變了顏色。

到這個時候,康澤明反而氣定神閑了,沒有必勝的把握,他不是不會來到這裏的,“書信所藏的位置,具體的我不知道,但是因為事關重大,家父把書信所藏的地點,刻在了三隻長命鎖上的花紋裏,分別交給了父親的兩位同僚,也是和家父一起獲罪的兩位好友。”

重頭戲來了,顧長華有些不詳的預感。

“他們雖然早已經獲罪被斬殺,不過他們的後人都在,濟南知府楊大人的女兒,現在是吏部尚書顧漁大人二兒子的妾侍,布政使參議柳大人的遺腹子,現在是顧長華大人的貼身小廝。”

隨即,連同康澤明在內的人,他們的視線都聚積在顧長華的身上。

作者有話要說:待顧長華走後,白氏啪的一聲把筷子,放到了桌子上,雙手緊緊的相扣,身體微微有些顫抖。

侍女們魚貫而入,把桌子上殘羹收拾下去,有上了茶。

“嬤嬤,飯菜可和胃口?”白氏看見奶娘吳氏進來,在躺椅上坐起了身。

奶娘吳氏喪夫喪子,是白氏的母親看她可憐,才把她收入府中,從小奶大了白氏,又從白府,跟著白氏出嫁,進入了顧府。自白氏有了記憶起,她身邊的人,一直來來去去,吳氏從來沒有離開過白氏的身邊,滿打滿算,已經快有了三十五年。

他們彼此相互扶持,毫不誇張的說,他們雖然沒有母女的關係,但是從心裏,對待彼此,卻勝似親生的母女。

白氏敬重吳氏,吳氏年紀也大了,她就特別給吳氏配了兩個丫鬟,供應更是與自己一致,飯食,也是按照白氏的份例,如果不是吳氏堅持主仆有別,他們應該在桌子上吃飯的。

“哪有什麽不合口的?也不知道少爺從哪裏找來,這麽好的廚子。”吳氏滿臉都是笑容,她是替白氏高興,平心而論,今天的飯菜和以往的並無區別,但是在顧宅,就憑這裏比顧府鬆心,就是喝口涼水,都甜。憋氣的日子過了二十年,總算是,舒心暢氣了。

說著,吳氏卻發現,白氏有些隱藏的苦澀,這不應該啊,在顧宅,難道還有人給白氏添堵不成,她小心翼翼的說道,“小姐,可是有什麽事?”

私底下,吳氏還是稱呼白氏為小姐。

白氏搖了搖頭,“我隻是想起一些舊時,嬤嬤記不記得,白家曾經機緣巧合得到過一塊龍涎香?”

那還是在白家最為鼎盛的時候,她的父母也都還在。

吳氏不知道白氏為什麽想起這段毫不起眼的舊事,“是有這麽一回事,龍涎香珍貴萬分,清香無比,可惜帶了龍字,是帝王的禦用香料,那塊百年的龍涎香,白家沒有留住。”

“是啊,龍涎香可是帝王的禦用香料,民間不得私用。”白氏麵無表情,內心卻翻江倒海,其實在見到顧長華,聞到他身上的味道的時候,她的心裏就已經波濤洶湧了。

她隻是不敢相信而已,也不願意去相信。

因為白家曾得到過龍涎香,雖然沒有留下,但是因為是帝王禦用,隻見過一次,那種味道就像是印在腦子裏。

而且,身為顧家婦,吏部尚書的兒媳婦,她也曾在在顧家見過賞賜而來的龍涎香,賜給臣子的龍涎香,那也是禦賜之物,無論任何人得到,萬沒有點燃的道理。

而顧長華的身上的味道,根本就是接觸點燃的龍涎香而留下來的味道,普天之下,能燃燒龍涎香的地方就隻有一個。

她兒子信誓旦旦,告訴她,他今天和好友在書齋。

更何況,她的兒子腰上係的玉佩,上麵的流蘇,是明黃色的。

好,作為一個天子近臣,他身上有龍涎香的味道不奇怪,有皇帝賞賜的玉佩也不奇怪,他去過書齋,又被宣召去麵聖,也是合情合理,畢竟今天出了這麽大的一個案子,他又被點為監審。

他也沒有事無巨細,稟告她的道理。

白氏寧願是這一點,如果顧長華的身上隻有沾上了龍涎香的話,也許都能解釋的通。

問題是顧長華的身上,龍涎香悠長的味道,不是沾上去的,而是熏衣服,熏上去的的,要不然不可能保持這麽久。

難道,顧長華在皇宮中弄髒了衣服,然後脫下來,被宮女用龍涎香熏幹了?

白氏就算是再沒有見識,都不會如此想,哪怕顧長華遇到了需要換衣服的情況,皇宮之內,也不能找不出衣服給他替換,犯不著陛下如此的“隆恩浩**”,非把臣子的衣服熏幹了讓他換上不可。

今天顧長華身上重重的蛛絲馬跡,儼然昭示著某種令白氏不安的東西,推動他想不敢想象的答案而去。

再說,本朝男風盛行,甚至南方還有契兄契弟,契父契兒,皇帝陛下喜好美色,滿朝都是美男子,男女不忌,並不是秘密。

而自己的兒子,恰好生得不錯。

一旦心中有了疑問,顧長華身上的種種痕跡,從一絲別扭的走路姿勢,到不著痕跡掩飾的坐姿,一切,似乎走在佐證著白氏不願意想的那個方向,並且可有可無的證據,在白氏的心目中,擴大了無數倍。

但是她什麽都不能問,如果是她猜想錯了,不必徒生事端,如果是她是對的,無事無補,也不必徒惹兒子尷尬。

甚至她連心中的懷疑,對隻能閉口不言,假裝若無其事。

幸好,皇帝陛下有一個優點,他不常情。

白氏心痛之餘,衷心的希望,至尊的皇帝陛下,能保持和發揚這項優良的傳統。

第二天早晨,未時將至。

無論是作為大齊第一起敲午門登聞鼓案件,還是要一睹曾經的花魁留影的風采,大理寺這一起案子受到的矚目,絕對不亞於二十三年前——山東百姓那次萬人血書,偏偏這一次,和二十三年前,還有關聯。

官道上擠滿了張望的百姓,大堂下的石階上也立著數十位,大理寺上下官員立於兩旁,衙役立於兩側,主審官的案台上,立著三個座位,下手還有一張椅子。

未時的鼓聲響起來了,後堂的四人對望一眼,從後堂而出。

三位主審坐在上手,顧長華隻是旁聽,四人坐好。

雖然是三人主審,但是,卻是以大理寺卿為主,大理寺卿手拍驚堂木,“康澤明,二十三年前的山東賑災銀兩被貪一案,你父身為山東布政使,致使一省百姓餓殍遍野,證據確鑿,早已定罪,如今,已經時隔二十三年,你敲響登聞鼓,說你康家冤枉,可有證據?”

堂下跪著的康澤明,神情淡然,“如果沒有證據,我也不敢來敲登聞鼓。”

顧長華看了一眼康澤明,他畢竟不是罪犯,自昨天起,就被皇宮侍衛親自看守,供應俱全,現在,他衣著幹淨整齊,等了太久,一朝完滿,臉色還有些興奮。

“既然有證據,你在京師,天子腳下,待了二十三年,怎麽等到了現在才來為你康家鳴冤?”刑部尚書說道,他言下之意,就是問,是不是有人在阻止你告狀。

康澤明抬頭,看了刑部尚書一眼,又看了大理寺卿一眼,轉而垂頭,在心裏發出一聲冷笑,他雖然身在太康坊,但是他無時無刻不在關注朝堂,或者說是關注二十三年前,親自把康家定罪的大理寺卿,他知道如果康家是冤枉的,大理寺卿就是判錯冤案,他一向在民間有青天之稱,晚節不保,也是必然的。

而大理寺卿和刑部尚書,一向不和。

堂下的所有人若有若無的在顧長華和康澤明之間掃視,他們之間的某種的關係,已經不是秘密,顧長華曾經出入過太康坊,並且昨天親自把康澤明送到了午門之前。

顧長華沉默不語。

你們想看就看吧,這兩點根本就不能說明什麽,滿朝文武,出入太康坊的人多了,把康澤明送到午門,也隻能說明自己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康澤明確實是冤枉的。不過,好在康澤明沒有狀告任何人,包括曾經的山東欽差,現任的大理寺卿,翻不了案子,也不存在有什麽背後主使人的問題。

想到這,顧長華對康澤明不得不讚賞,因為就是沒有被告,他翻案的時候,阻力才會少了很多,這個時候,誰跳出來蹦躂,簡直就是說,誰是罪魁禍首。

但是沒有被告,該牽扯的,隨著案件的深入,還是會被牽扯的。

康澤明二十三年間,都沒有去告狀,一部分是因為他的身邊一直有人監視,但是現在他沒有準備去橫生枝節,他道:“我雖然手中有證據,但是二十三年來,手上的證據隻有三分之一,並不足以證明康家的冤枉。”

周圍人沒有說話。

停了一下,對某些人的表情有些失望,康澤明接著說道:“雖然我現在手中的證據也不過是三分之一,不過,我敢來告狀,自然知道那另兩份兒在哪裏。”

“林大人,”康澤明目光炯炯的看著大理寺卿,“您當年在山東,搜遍所有的貪官的家,對了所有的賬目,您的賬本對上了嗎?您就沒有發現賑災銀兩,整整少了一半?您就不想知道那五十萬兩白銀到底去哪了?”

大理寺卿林茂源目光一怔,一瞬間有些死氣沉沉,“當年本官在山東可謂是盡心盡力,日夜難眠,耗盡心力,卻也沒有有找到那消失的五十萬兩白銀。”

康澤明笑容有些瘋狂的意味,“您在山東查案確實盡心盡力,但是您能對著您頭頂上的明鏡高懸四個字,說一句問心無愧嗎?您能嗎?”

大理寺卿林茂源的手在案台之下,猛烈的顫抖,他不由的想到了二十三年前。

他步入仕途以來,做過提刑按察使司的知事,也做過按察使,直到現在的大理寺卿,經過他手的案子不下幾千件,他一直秉持著為民請命,不徇私,不枉法,不畏強權,在他手下被他處理的官宦子弟,數不勝數,連刑部尚書的兒子,都被他杖責發配。

他自問,他無愧於心,隻是常常午夜夢回,他又一遍一遍的問自己,犧牲一個人換的更多人免於丟掉性命,他是真能問心無愧嗎?

麵對康澤明的聲聲質問,他能說他無愧於心嗎?

二十三年前,林茂源領下皇差,作為天子欽差,去查山東賑災銀兩被貪一案,皇帝暗地裏的命令卻是讓他盡快平息山東的民亂。

這個查案並不相互矛盾,和以往一樣,他抱著一定把案子查個水落石出,是非曲直的念頭,來到山東。

但是,等到了山東才發現,情況惡劣的程度遠超想象,村莊荒無人煙,野外橫屍遍地,人們衣不遮體,甚至出現了零星的慘絕人寰的易子而食,百姓成批的逃難,而那時天氣正值夏季,也有了瘟疫爆發的預兆,隻能封鎖山東通往外界的通道。

這還不是最主要的,他居然發現有反賊混搭其中,煽動山東百姓和當地兵丁,也許嘩變就在眼前。

林茂源幾乎夜不能寐,睡不能安寢,他幾乎沒有合眼的連續清查,爭取早日給百姓一個交代,而一切的證據,都指向當時頗有清名的山東布政使康春元,但是康春元畢竟是山東布政使,把山東搞成這個樣子,他得不償失,而且證據到手的實在是太快了。

康春元也曾指天發誓,在山東百姓,上京告狀之前,他曾經往京城送去一道八百裏加急的奏折,也曾經整治過貪汙官員,並且變賣家產,賑濟災民。

一時之間,林茂源都不知道康春元是大奸若忠,還是大忠若奸。

證據確鑿,林茂源舉棋不定,而外界不知道從哪裏出現的流言,說康春元才是山東災民餓死無數的元凶,流言有鼻子有眼,有理有據,林茂源手裏的證據被一個“正義人士”,公之於眾。

之前,山東百姓有多感激,有多敬重康春元,之後就要多麽的恨他,城裏被憤怒的百姓,擠滿了,要求懲治康春元。

那時的百姓已經不是百姓了,看著父母兒女,活活餓死,妻離子散,他們拿起了武器。

盡管知道有些地方還有疑問,林茂源在死一人和整個山東民亂之間,做出了選擇,證據確實確鑿不是嗎?

而康春元之前,就已經畏罪自盡,全家從老到小,隻留下了他的獨子。

刑部尚書麵上從容,眼睛裏卻有了笑意,“康澤明這麽說,你是知道,那剩餘的五十萬兩白銀去了哪裏?”

“我當然知道。”康澤明說道,案子到了這裏,才到了關鍵,“在家父自盡之前,已經查出了貪汙的黑手,並得到了他們的親筆書信一封。”

“在哪裏?”這下連從開始到現在都不發一言的左都禦史,臉上都開始變了顏色。

到這個時候,康澤明反而氣定神閑了,沒有必勝的把握,他不是不會來到這裏的,“書信所藏的位置,具體的我不知道,但是因為事關重大,家父把書信所藏的地點,刻在了三隻長命鎖上的花紋裏,分別交給了父親的兩位同僚,也是和家父一起獲罪的兩位好友。”

重頭戲來了,顧長華有些不詳的預感。

“他們雖然早已經獲罪被斬殺,不過他們的後人都在,濟南知府楊大人的女兒,現在是吏部尚書顧漁大人二兒子的妾侍,布政使參議柳大人的遺腹子,現在是顧長華大人的貼身小廝。”

隨即,連同康澤明在內的人,他們的視線都聚積在顧長華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