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節魏征回洛陽

過了一段時間,張須陀拿出一個方案,遵照隋朝時的三省六部製,稍加改動後,呈給聖上李棟。

李棟拿到方案,沒有立即發詔書要天下遵照執行,考慮著再添些東西。借鑒穿越前的議會製度,從民間選些普通行業的精英,參與到大唐政令製訂、執行以及監督中去,通俗的說法就是三權分立。立法權、執法權以及監督權分開,各自形成一套完整的、獨立的、又相互製約的體係,這樣才保證皇帝的權利不能無限延伸。

國家不能體現某個人,也就是皇帝以及朝廷大員的意誌,而要體現大眾的意誌。皇帝和朝廷大員要有足夠的耐心,傾聽來自底層大眾的心聲和訴求,把占國家大多數人的利益貫穿成為國家意誌,並以立法的形式保護這部分占大多數的人。

李棟又考慮到,從民間選取的這些精英,極有弄虛作假的可能。某些官員通過科舉考試選進來,在官場呆得久了,從官員變成官僚,天天想著如何撈錢,為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奮鬥,不再給百姓辦實事。在這種情況下,操縱民間推薦,使推薦上來的這些人不再替大眾利益代言,而變成官僚體係的代言,這就與原來的構想相違背了。

李棟在監督權方麵加大了力度,給予民間一定的參與權,任何官員都不能阻止和打擊百姓的監督權。這些事情辦完以後,李棟累得腦仁疼。因為他是軍伍出身。搞這些一字之差就謬之千裏的文職工作,根本不是他的強項。

作為一個穿越的當代人,又隻有他一個人了解千年以後。世界發展變化的麵貌。他是大唐時代的領路人,身擔重任,不得不絞盡腦汁冥思苦想。在攻打長安時,為想出一個妙計,把自己關在殿內,他三天沒有出門,因思慮過度而身體受損。秦瓊又違背天意。在長安東門建一堵高牆,減了他十年的壽命,因此上他再一玩命。身體就又垮了下來。

李棟病了好長時間,身體才慢慢恢複健康,自此以後,身體大不如從前。這時。李棟才不到三十歲。身體好了以後。李棟覺得餘下的時間不多了,立即著手攻打南詔的事情。

五種元素隻差南火這最後的一個了,無論如何也得及早弄到手。

李棟正和大員為攻打南詔作準備時,徐世績、賈雄和魏征三人一起趕回洛陽。魏征怎會和徐世績賈雄呆在一起?長安被攻破時,魏征還在長安,他應該知道徐世績和賈雄是洛陽派去的人,西唐皇帝李淵都被他們脅迫出長安,魏征難道不知情?

乾陽殿上。李棟問魏征為什麽和徐世績等在一起,魏征把來龍去脈詳細講了一遍。原來。長安被攻破時,魏征發現一撥南詔國歸降的人,悄悄逃離長安。臨走的時候,帶走了長安城內許多珍貴的資料。

為保護資料不落入南詔人手中,魏征便想派人追回。當時城內非常亂,他也不知道該讓哪一方的人追。慌亂中遇到徐世績和賈雄,他們剛剛把李淵父子送到秦瓊的大營,在返回長安城,解救顏家姐妹的路上,被魏征攔住了。

魏征說南詔人帶走了長安城內的許多珍貴典籍,憑著這些典籍,他們可建一個與隋朝一樣的社會製度,擺脫原始的製度,很快就強大起來。到時候,一定會返過來攻打中原王朝。

那時則是中原王朝生靈塗炭的黑暗時刻。徐世績和賈雄知道,顏如玉姐妹二人與南詔有扯不開的關係。也意識到,四分五裂的南詔不值一提,如果給他們以時間,使他們分裂小政權統一起來,將對中原大大不利。

三個人意見一致,帶領部分人馬一直追下去,就離開了長安。後來,南詔人發現了他們的行蹤,使一個詭計,戰敗他們三人,把他們擄去南詔國。

他們三人在長安的時候,因為才華出眾,一直被李淵倚重。南詔人知道這情況,對待他們也非常禮遇,並讓他們參與到各個小政權的統一大業中。經過幾個月的熟悉了解,三個人慢慢掌握了南詔國的情況,他們果然采用先進的中原製度,改造他們落後的生產關係。

三個人經過反複商量,決定趁早離開南詔,回歸中原。趁他們防備疏忽,三人騎快馬奔出南詔國,沒有向北趕回洛陽,而是一路向東逃跑。南詔人發現他們逃跑後,猜測他們一定回中原了,便派人一路向北追趕。雙方不同路,南詔人越追自然越遠,他們才逃過一劫。

他們一路向東,抵達八閩附近,再折而向北,從江都經江淮繞到洛陽,耽誤了不少的時間,回到洛陽時,幾個月已經過去了。

李棟聽完他們驚心動魄的曲折經曆,被他們一心向著洛陽的忠心感動不已。這就是赤子情懷,無論身在何處,都向往著中原。正是因為他們這種無數人的支持,大唐才能走出隋末亂世的創傷,才能慢慢恢複起來。

李棟本想讓他們先休息休息,三個人都不願意休息,當即提出,若平南詔絕不能用武的策略。李棟便問他們為什麽不能用武。

還在長安的時候,他們就了解南詔國四分五裂,分散成幾十個小政權,也就是幾十個小部落。呆在南詔的幾個月時間裏,他們充分了解到,南詔的小部落都隱蔽在深山老林裏,最小的政權有時隻有幾千人。如果派兵攻打,打的不是一個政權,而是幾十個小政權。滅了這個起來那個,滅了那個起來這個,此起彼伏,滅之不盡,殺之不窮,便陷入無休無止的戰爭泥潭,很難真正平定,而打不贏恐怕有損天丶朝盛譽。

李棟當然不聽從他們的意見,執意要李世民帶兵直接去戰。隻不過沒給李世民派大量的兵馬,隻給他二萬人,其中隻有三千騎兵。到南詔以後,要他自己想辦法再征兵。洛陽距離南詔太遠,供應糧草的代價過高。

李世民的老婆長孫氏以及父親李淵還呆在洛陽,被李棟握在手裏作人質,他也不敢要過高的條件,隻得帶二萬人馬南下南詔。憑這二萬人馬,他想造大唐的反,那得掂量掂量,二萬對一百萬,豈不是露水盼陽光自尋死路?

父親妻子都在人家的刀口下押著,不顧父母的性命是為不孝,這在十分注重禮節的時代,後果十分嚴重。曆史上的李世民不惜一切代價,曾經造了兄長李建成的反。那是因為被逼無奈才殺了兄長,而且是為爭奪統治權的大唐內亂。亂完以後,還是同一個大唐。

現在經過隋末戰亂,人心思定,人人都不願意再起刀兵。兵卒的父母雙親況且仍呆在大唐統治之下,他們隨著李世民一起造反,下場和李世民一樣,都是滅九族的大罪。李世民沒有造反的條件,李棟所以才把兵權大膽的交給他。

李世民在南詔的征服戰,起初勢如破竹,節節勝利。軍隊人數也從二萬發展到五萬人馬,勢力大漲。占領南詔國過半領土以後,接下來的每場仗打得都十分艱難。加上人數增多,糧草不足,不得不從當地百姓口中奪糧,引起了南詔國的普遍反彈。最後,李世民不得不向李棟求救,派大軍運送糧食支持平南詔的統一戰爭。

這時,李棟才又把魏征等人請到朝堂上,要他們講一講,用武力不能征服南詔,那麽用什麽辦法才能使南詔統一起來。

魏征便出了一計,改征服為幫助!征服是打敗他們,使他們臣服在大唐腳下為民。而幫助則是在南詔國內尋一個實力最強,最有可能戰敗其他部落的強者,扶侍他出麵,幫助他打統一戰,讓他們內部從亂到統一。這樣以來,南詔國統一以後,大唐則因幫助他而獲得重大的利益。最關鍵的是,不用再派兵和運糧草。

李棟問魏征:“扶持的這人不服大唐管理,又怎麽辦?你把一腳就能踢死的小獅子養大,將來要收拾它的時候,豈不是要浪費更大的精力?”

魏征卻不以為然,脖子一梗道:“這就是聖上不明白了。首先他們不會反大唐。就算他們要造反,他們內部統一以後,大唐再派兵去攻打,不像現在要攻打幾十個小部落,隻打一個統一的政權就可以了。試想到底哪個省事省時?”

李棟笑了,對魏征直伸大拇指,高聲讚歎:“魏愛卿真乃神人也!憑這個功勞,就應該加封你的官職。太子李製一直缺少一個好老師,自今日起,你就是太子太傅了!”

魏征一愣,立即叩首謝恩,太子太傅是多少文人求而不得的好差事。太子者,國之將來也,將來登基成為皇帝,太子師傅就是皇帝的師傅,用權勢過天形容絕不為過!可這樣的差事,如果辦不好,也會招來殺身之禍,如漢景帝七國之亂,他的老師晁錯就被殺掉以謝天下!

ps:??今天網絡真不給力,浪費三個小時才登陸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