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辦學堂

胤祥真的跑去找康熙告禦狀去了,手中還拎著證據:那株老山參。。更多最新章節訪問: 。

康熙聽完胤祥的話,半天無語“這小子,白疼了他這麽多年!”

有什麽好處竟然先緊著伊嬈記不得他!

“可不是,皇阿瑪您憐他年幼喪母,青年喪父,而且還算是‘浪’子回頭,這麽多年對他一直疼寵有加。可是您瞧瞧他,忘恩負義!根本就沒把您放在心裏!”

胤祥在一旁添油加醋,又是歎氣又是惋惜的“皇阿瑪,到底不是親生的,您以後別搭理他,讓他自生自滅去吧!”

康熙長長的歎了口氣“相比較一些親生的,他還算不錯了。”

這些年各種孝敬從沒少過,而且這次也不是自‘私’,這是把貴重東西送給了伊嬈,多癡心的漢子。

比起那些隻會爭皇位的畜生,簡直好太多。

胤祥“……”

“皇阿瑪,您不能這樣比,您應該拿他和兒臣比!”大清比十四阿哥‘混’賬的都沒幾個!

康熙無語的瞪了胤祥一眼“我對你比對他好太多!”

胤祥如泄了氣的皮球,頓時憋了下去。

好吧,這倒也是事實。

“和雅爾江阿置什麽氣,你們也都是兄弟,之間又沒有什麽生死大仇。”康熙指了指那株老山參,開口道“這個留下吧,我給他兒子放著。”

康熙語重心長的幾句話說的胤祥臉上訕訕的,是沒有生死大仇,但是有奪妻之恨!

“你今日過來,隻是為了這件事?”康熙又問。

“不,當然不,兒子另外有要事想要征詢皇阿瑪的意見。”胤祥趕緊搖頭。他可沒這麽幼稚。

“何事?”

“兒子覺得如今朝中的官員,大多酸腐,隻會掉書袋說空話,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兒子想要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一批專‘門’辦實事的人才。”

“哦?新式學堂?詳細說來聽聽。”康熙起了濃濃的好奇心。

“皇阿瑪,自古以來都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但是兒子覺得,讀書雖然重要,但是讓百姓吃飽飯更重要。畢竟咱們統治的是百姓,沒有了百姓,咱們皇室對誰稱王稱霸?”

康熙沉‘吟’一番,而後點頭“很有道理。”

階級是相對的,有統治階級肯定得有被統治階級,若是被統治階級全餓死了,統治階級去統治誰?去給誰當領導?

“所以說,兒子覺得,那些凡事對有益於百姓吃飽飯,過好日子的人或事,都應該被表揚,咱們應該大大的提倡。”

“比如改進農具,發明新的耕作方法,這些都是能填飽老百姓肚子的大事,不能像以前那般不管不問,咱們應該給予豐厚的獎勵!”

康熙連連點頭“這點倒是以前疏忽了。”

“皇阿瑪您心係天下,這種小事想不起來也情有可原。”胤祥拍了句馬屁。

康熙不置可否“還有呢?”

“皇阿瑪,民以食為天,不過讓百姓單單的吃飽飯還是不夠的,還得讓他們無憂。咱們應該培養一些會斷案擅長解決民間糾紛的新人才。他們或許沒有飽讀詩書,他們或許比不上那些讀了一輩子書的書生,但他們知道如何斷案,能還百姓一個公道。”

“他們官職不高,但都是和百姓近距接觸,是百姓和朝廷之間的聯絡紐帶。皇阿瑪,您也知道四哥一向痛恨貪官,開辦新式學堂,最重要的是教育這批人,不能貪,朝廷會給他們厚祿,但是有一點,必須清正廉潔。”

“可以適當的教導他們一些科學知識,像是那些西學,兒子覺得很有必要大力推行。”

康熙對西學很感興趣,懂的也多,博覽群書。不過這隻是他的個人愛好,從未想過要推行。

從根本上來說,他推行的還是愚民政策。

老百姓嘛,懂那麽多做什麽,每日守在土地裏刨食,他給他們撐起一片太平天空。

懂的多的人,思想活躍,這種人不安於現狀,自認命比天高,有事沒事都想要鬧事。

康熙不喜歡這樣的人。

說句不好聽的話,康熙認為皇帝統治萬民,就好比豬倌養豬,他負責喂飽豬,豬耕地種田,這樣的社會體係才算完美。

“你描述的很美好,可是你所說的新式學堂,裏麵招收的學生都有哪些人?”

“自認是從八旗子弟中挑選,身份也不必太貴重,畢竟將來他們是要下基層到地方為百姓辦實事的。若是選一些心高氣傲的,怕是將來不好處置。”

“那就先這樣,你去找老四,這事你們商量吧。”

“不,皇阿瑪,開辦新式學堂這事兒,兒子思來想去,覺得您來當這個校長很合適。”

康熙老了,整日無所事事,生活狀態和弘始差不多。胤祥這也是為了給康熙找點事,心中有了盼望,時不時的動動,這樣才能長壽。

康熙不可思議的看向胤祥“什麽?你說我來當校長?”

“正是,皇阿瑪,您學富五車,貫通東西,而且為皇五十載,深知到底該如何解決實際問題。您來做這個校長,最合適了。”

胤祥說著命人拿來紙筆,在圖紙之上勾勾畫畫,把後世的學堂搬過來,詳細的解釋給康熙聽。

是書院,但又和傳統的書院不一樣,多添加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東西。

“皇阿瑪,兒子設想的新式學堂,四書五經當然要講,但更重要的是策論。每個月一考試,稱之為月考,成績好的咱們頒發獎學金,成績不好的咱們批評,並且把試卷拿回家,讓他們的額娘阿瑪親自簽字。期末的時候還要召開家長會,總結這半年來的得失。”

“讓這些人統一住在學堂,吃大鍋飯,封閉式管理,個人生活自理,培養他們動手的能力。衣服自己洗,鞋子自己刷,生活必需品由學堂統一發放。”

“皇阿瑪,您也知道,兒子從三歲時就不用宮‘女’伺候,能動手的都自己親自動手。皇阿瑪,按照兒子這樣的水平培養他們,您想想,若是大清了多了無數兒子這樣的人,大清想不繁榮昌盛都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