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1章隻餘流寇(結局)

臨安城前,權軍大營。

越發精瘦的文天祥,身著緋色羅袍,內襯白花羅中單,腰束革帶,旁係貔貅錦綬。腳著白綾襪黑皮履。

頭上戴的,則是漆布所製的進賢冠。冠額之上有鏤金塗銀的額花,冠後係有代表著“忠正”的幘巾。冠纓垂於頜下成結,玳瑁簪導橫冠中。

這是宋國二品以上高官朝會時所穿的朝服。

眾人看著一絲不苟的文天祥,眼中大多露出詫異之色。

隻有賈似道麵色不豫。他懷疑文天祥是以這種過於正式的朝服裝扮,來嘲諷已經投附大權國的自己。

可是宋國,已經滅亡啦!

文天祥無視眾人的目光,走到趙權麵前,拱手一禮,說道:“文某人有幸,得國主賜詩,在此謝過!”

趙權抬抬手,正準備客氣一番,文天祥卻已經轉過身子,對著他身邊的趙溢大禮跪拜。

“臣,觀文殿學士、樞密使文天祥,叩見益王殿下!”

所有人的神色,都為之一滯。

趙溢微微地側了側身子,靠在趙權邊上,仰著頭,帶著一絲茫然的眼神看向趙權。

趙權揮出去的手臂,在半空中劃了個小圈,順勢落在趙溢頭頂,輕輕地揉了揉他的腦袋。

文天祥的脾氣,雖然又臭又硬,但是絕對不會用這種方式來羞辱自己。

顯然,還有下文。

跪伏在地的文天祥,雙膝微動,帶著自己的身軀跟著趙溢微微地轉了一個方向,說道:“臣請益王即刻登基,臣願率宋國舊臣,奉殿下為宋室新帝!”

噝……

四周傳來一陣陣的抽氣聲。

賈似道怒喝道:“文天祥,你知道你在說什麽嗎?”

文天祥直起上半身,目光炯然地看著賈似道,“文某人不僅知道自己在說什麽,也知道此時,飽受苦難的宋國百姓、流落於江南各地的百萬將士,他們希望我說什麽!”

“國,不可一日無君!臣,乞求益王殿下,以蒼生為重,以社稷為重,盡快登基!”

眾人麵麵相覷。

不過處,城門緊閉的臨安城內,還有十萬強敵未滅;而千餘裏之外的潭州之戰,也未見分昨。

但是,這個從江西過來,數年來好不容易打了一次勝戰的文天祥,一開口就讓年僅十歲的趙溢登基為宋皇,並拯救蒼生黎民?

而且,還是當著權國國主的麵提出這種近乎無理的要求。

文天祥,這是要活生生地從江南,重新摳出一個宋國來?

中軍大帳之內,有資格在此議事之人,除了賈似道之外,沒有一個宋國舊臣,怎麽可能會有人支持他?

看著一臉正氣的文天祥,劉秉忠眼中露出頗為好奇的目光,侍其軸的臉上則是毫無掩飾的厭惡之色。

賈似道微微轉動著眼珠,若有所思。

沒有人比賈似道更了解趙權的心思,他知道趙權是絕無可能立自己的兒子為宋皇的。

當時,自己曾經費了無數心思,將趙溢一步步地捧為益王,原以為這是送給趙權的一個天大人情,卻沒料到在趙權看來卻近乎一種對他的羞辱。

趙權,根本不屑於利用自己兒子益王的身份來收攏宋國的人心,更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將自己的兒子扶上趙宋的皇位。哪怕自此以後,宋國甘願成為權國的兒臣之國,也絕無可能。

甚至於,趙權都不太可能繼續保留趙宋的皇室地位。

忽必烈對江南的盡情肆虐,也許是幫了趙權與大權國一個天大的忙。

當年賈似道推進各項改革的最大阻礙者,無論是皇室宗親,或是王公大臣,乃至各路將帥,如今幾乎被清理得一幹二淨。

接管江南之後,趙權不用再去考慮故宋錯綜複雜的關係,不用去糾結一堆用不了、殺不得的文臣武將。忽必烈已經將故宋之地,幾乎抹成了一張白紙,交到趙權手中。

他怎麽可能會給這些趙宋宗親,重掌朝權的機會?

不過,也許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為已經覆亡的宋國,盡可能的爭取一些什麽……

賈似道的心思,在不停地轉動著。

文天祥對著趙溢,再次頓首而拜,“臣,懇求殿下……”

“我才不要當你們的皇帝!”趙溢突然脆聲說道。

趙權對著兒子微微一笑,說道:“他是我的兒子!有一天,我可能會把這江山傳到他的手中,但不僅僅是江南之地,更不是現在!”

文天祥坦然說道:“益王成為宋皇之後,並不妨礙他成為大權國的儲君。”

侍其軸冷冷一哼,賈似道臉皮微微抖動。

趙權似笑非笑地看著賈似道,隨即搖了搖頭,說道:“趙溢,不會成為你們的籌碼,也不會成為受你們擺弄的對象,更不可能是你們重新扶持趙宋複國的一個工具!”

文天祥梗著脖子,帶著憤懣的語氣說道:“國主莫要忘了,若是沒有宋國依然堅持抵抗的文臣武將,沒有宋國近百萬在戰場上拚殺的士卒,你們大權國,如何可以順利地擊敗元軍?”

“我從來沒有否認過,包括你文天祥文大人在內,還有李庭芝、李芾、張玨,以及戰死在揚州的薑才,還有許許多多義士們,為了抵抗元軍而付出的血淚。”

趙權一邊說著,一邊挽起依然跪在地上的文天祥,指著帳外遠處的臨安城,繼續說道:“可是啊,文大人,這些血與淚跟臨安城中的趙宋皇室有關嗎?”

“他們之中,絕大多數人,還在臨安城中,希望可以利用城中百姓的性命,向我等要回他們已經失去的權勢,希望可以重新擁有曾經的榮華富貴。

你可知道,最希望趙宋複國的人並不是你,而是這些蠹蟲啊!”

“請國主允許,文某人願獨自入城,說服他們放棄宗親身份,舉城而降!”

賈似道輕斥道:“胡鬧,你這一去臨安,九死無生!”

“哼,人生自古誰無……”

趙權拍了拍文天祥的肩膀,摁住他滿腔的慷慨。

“文大人,如果死可以解決問題的話,那麽我們站在這作甚?看風景嗎?”

文天祥有些茫然地看著趙權,為留名丹青而無視生死,這不是你所贈詩稿的最大寓意嗎?

“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

嗬嗬,你們都死得其所了,萬千百姓怎麽辦?

為報君恩不顧你衣食父母的死活了?可是,憑什麽要讓天下的百姓跟著你們去報君恩?你們又憑什麽來決定他們的生死?”

文天祥臉上脹出通紅之色,嚅囁而言:“國主此言,有,有辱斯文。”

“文大人!”趙權語重心長地說道:“我敬重你的為人,我也知你忠貞不二。可是,你想過沒有,你在為誰而奉獻自己的忠誠?”

“是這個國家,還是趙宋君王,或是天下的百姓?

忠君與愛國,文大人,你分清楚了嗎?”

趙權一席話,如震耳發聵,讓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

忠君與愛國,有區別嗎?

自古以來,國,便是一家之國;天下,便是一家一姓之天下。

君王,為天下之主,從坐在皇位的那一刻開始,他就代表著這個國家,就擁有著統禦天下的權力。

劉秉忠眼中,精光微閃。

君權神授,這是儒家賴以生存的根本思想,難怪國主始終不肯在大權國境內推行儒學。

可是,若不奉行君權至上的理念,難道要去鼓勵普通百姓的反抗意識嗎?

國主,這是要變革天命?

……

潭州城前。

透過依然遮天蔽日的煙塵,伯顏眼中,難掩驚駭之色。

身後的潭州城牆,竟然已經塌下了數丈有餘。

身邊,被驚嚇的戰馬發出一聲聲慘厲的悲鳴。士卒們一邊怒斥戰馬,一邊驚呼著。

“城牆怎麽倒了?”

“炸藥,是炸藥!”

“哪來的炸藥,誰埋的?”

“不可能是炸藥,會不會是天爺降下的旱雷?”

“人被壓住了,要不要去救他們啊?”

雜亂的礫石堆中,不斷地發出痛苦的哀嚎。伯顏根本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被埋在其中。

還好,倒塌的並非城門樓,陛下應當無恙!

伯顏稍稍地鬆了口氣。

數丈倒塌的城牆,令潭州城的防守出現漏洞,但還不致命。

隻要擊潰城下的這些正在退敗的權國軍隊,隻要陛下能在城中組織人手堵住那個缺口,此戰依然有獲勝的希望。

想炸毀一段城牆,伯顏根本算不出到底需要多少的火藥。他已經來不及去搞明白,權國軍隊是如何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在城牆之下埋設如此巨量火藥。

心底深處湧出的一絲慌亂與憤怒,被伯顏強行摁住。身邊掌旗親衛,急搖令旗,重整已經慌亂的軍陣。

敵兵正在撤退,隻要能抓住戰機,一次有效追擊後,伯顏有充分的信心重挽頹勢。

可是,將士緊張的情緒可以用軍令強行疏解,戰場上受驚的戰馬卻不易安撫。

不遠處,又一支權軍騎兵飛奔而來。

這是一支從後陣突襲而前的千餘騎兵。

伯顏匆忙回頭一看,城門樓上去沒有任何預警的令旗出現,他心頭又掠過一絲疑慮。

顧不得重整戰陣了,令旗再搖,伯顏被迫發出各自作戰的指令。

兩支軍隊,終於絞殺在了一起,卻不是以伯顏所希望的方式。

又有兩支敵騎飛速奔向戰場。

權軍後方,突然傳出一陣極為怪異的嗩呐聲,不僅鏗鏘有力,且**人魂魄。

已顯敗勢的權軍前陣,突然齊齊轉身,配合著突襲將至的騎兵,向元軍反殺而來。

無論步騎,權軍士卒都是進退有據,配合默契。十餘人一組,三組一隊,三隊一陣。彼此分工明確,有人主守,有人主攻,有人主射。

火炮,又開始被往前推進。

伯顏心下大急,若是不能將敵軍火炮擋在城頭兩裏之外,那麽坐鎮於城頭之上的陛下,危矣!

“全軍押上!”伯顏一聲怒吼。

身後,最後兩支千人隊,從伯顏身側泄向戰場。

刀光箭影之中,兩支軍隊陷入全麵的酣戰。

有炮彈自頭頂掠過,炸向城門樓,雖然並未帶來損害,卻讓伯顏的心頭更加慌張。

“不好,敵軍火炮打到城裏去了!”一個親衛驚呼道。

伯顏愕然回望,一絲嫋嫋黑煙,在潭州城中飄然而起。隨即成為一股,而後化成了十數股。

不是火炮!權國軍隊的火炮雖然厲害,但射程絕無可能如此之遠。

有人在城裏縱火?

這一次,伯顏無論如何都沒法掩飾臉上的驚惶之色。

宋軍撤離之後,伯顏親自在城裏巡視,幾乎走遍了城中的每一個角落,根本不見一人一卒留下。如今潭州城內,還有兩萬多正在歇息的元軍主力,還有陛下的五千親衛軍,即使有一兩個權國的奸細隱藏,也不可能同時燃起十幾股的大火。

這些敵兵哪來的?

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還是從地底裏冒出來的?

伯顏隱隱有所猜測,卻根本來不及深思。

他焦慮的目光在城頭上不停巡視,卻已經看不見忽必烈的身影,也得不到任何的指令。

“撤,撤回城去!”

伯顏怒吼一聲,雙腿猛力一夾,率先衝向城門。

身後戰場,元軍大亂。

一過城門,伯顏打馬順著馬道直奔城頭,回首匆匆一瞥,城內四處都是喊殺之聲,火勢漸大,卻未漫延。

被燒的,是元軍的糧倉!

伯顏心裏一陣冰涼。

“陛下——”看著城頭之上,隻有稀稀拉拉的三五個士卒,伯顏陷入了徹底的迷惘之中。

陛下親自領兵,去平定潛入城中的賊敵嗎?可是為什麽放眼望去,卻尋不到他的九斿白纛?

“陛下,哪去了?”伯顏拎起一個兵丁,怒聲問道。

“不,不知道。陛下隻是留下我等幾個,等候元帥歸來。”

伯顏扔下被提起的兵丁,茫然地看向城前已經混亂不堪的戰場。

想讓已經與敵兵交錯混戰的軍隊,從戰場上脫離回到城中,本來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可是現在,竟然得不到城頭一弓一箭的支持!

城內城外,喊殺聲、吼叫聲、哀嚎聲、悲鳴聲,與飆飛的鮮血、滾滾的濃煙、鬥亂的揚塵,死死的糾纏在一起。

在那一瞬間,伯顏耳朵轟鳴、眼間一黯,失去了任何的聽覺與視覺。

大勢,已去!

……

“潭州戰報——”

陳耀手上捏著一份情報,大聲叫喊著直接闖入臨安城外的中軍大帳。

帳內所有人的目光,不約而同地盯住陳耀高舉的右手。

“直接念出來吧。”趙權長長地吐了一口氣。

所有的戰事、數十年的辛苦,也許都到了該結束的時刻。

陳耀抖了抖手中的情報,清了清嗓子,念道:

“昨日淩晨,我軍利用在撤離潭州時挖設的地道,於潭州南城牆之下,埋設火藥三百斤,炸毀城牆二十餘米。

趁元軍慌亂的時候,踏白軍利用另外的地道,直接潛入潭州城內,焚其大半糧草。

內外夾擊之下,大敗元軍潭州主力。

此戰斬殺元兵三萬餘人,俘兩萬餘,其餘潰逃。”

所有人的臉上,都露出了驚喜之色。

歡呼聲在帳內同時響起,勝利終於來了!

“但是——”陳耀拉長的語調,讓大夥兒心裏一緊。

“忽必烈與他的五千親衛,在城破之前已經逃離潭州西去,未能及時阻擋。李毅中軍長,自請國主責罰。”

忽必烈跑了?

大帳之內,興奮聲突然平息,片刻之後又響起埋怨的議論聲。

“怎麽會讓忽必烈給跑了?”

“李毅中派人去追了嗎?”

“也不能怪李毅中,兵力有限,估計他根本騰不出人手,圍死潭州。”

“忽必烈親衛軍,無論裝備還是戰力,在元軍中都是首屈一指,他為什麽不留下死戰?”

“糧草焚毀大半,就算得一時之勝,忽必烈終究還得放棄潭州,如此也好!”

“我覺得,還是得不惜一切代價,追殺忽必烈,否則必將留下後患!”

待得眾人停止了議論,趙權才擺擺手,說道:“跑了就跑了吧,告訴李毅中,此戰有功無過!”

“他現在的主要任務,是肅清潭州周圍潰逃的元軍,以及處置投降的俘虜。同時,責令李毅中,安撫好共同參戰的宋軍。

告訴李毅中,既然讓他負責潭州之戰,就不要有所顧忌,他可全權處置各項事務。

但是,明年開春之後,荊湖南路的春耕,必須得到全麵的恢複。所需一切的人、財、物,盡可能予以滿足。

在此前提下,若有餘力,可派遣一支軍隊,尾隨忽必烈向西。不可與之纏戰!”

劉秉忠笑著問道:“國主,這是想讓忽必烈先往雲南探路?不怕忽必烈在雲南坐大嗎?”

趙權滿不在乎地說道:“當初,元軍兵力數倍、數十倍於我時,我尚且不怕。更何況現在不過萬餘殘兵。”

“我倒是希望,他真的可以在雲南立足,說不定會給我們帶來一些驚喜。”

“可是,真的不管忽必烈嗎?”陳耀猶豫著問道。

趙權搖了搖頭。

“平定天下,我不是為了忽必烈。

拋棄中原百姓之後,忽必烈不過是一個實力有些強橫的賊寇;拋棄江南之後,如今無非一個落魄的流寇。

不追也罷!”

一個流寇?

劉秉忠看著趙權,心情無比複雜。

一個自己曾經傾力扶持的君王,一個準備問鼎九州的蒙古天驕,如今卻淪為了一個流寇。

自己是該感到懊惱還是該覺著慶幸?

確實,早已被漠北蒙古人視若叛族的忽必烈,沒了中原漢人百姓的支持,沒了江南財富的支撐,哪怕順利逃到雲南,又能翻出什麽波浪?

趙權揮了揮手,似乎把滯留在大帳之中,忽必烈的最後一絲影響驅散。

“現在,咱們可以集中精力,開始對付臨安了!”

十天之後,從潭州與饒州押解而回的一些元軍將領被送入臨安。

忽必烈不僅放棄了臨安的守軍,也放棄了饒州的軍隊,更是在潭州城破之前,棄數萬依然在戰場上苦戰的士兵率先逃離。

得知這些消息的臨安元軍,徹底喪失了最後的鬥誌。

而在諸多手段盡用之下,謝太後被迫再次發布投降詔令,願意放棄皇族身份,隻求一個平民的身份與待遇。

榮王趙與芮與少數故宋王公大臣,依然在四處串聯、說服守軍,堅持要求大權國答應他們的條件。

這些人的行為,終於激怒了大批已經斷糧的臨安百姓。

一場突發的爆亂之後,臨安,降了!

【全書終】(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