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接下來的日子,劉琦早上跟家將一起習武,白天跟先生讀書,晚上跟劉表討論一些時事。劉表很驚訝劉琦這一次摔著後的巨大變化,以前對他的喜歡是因為劉琦是他目前唯一的孩子,也因為長的像自己,也許還有一些對亡妻的思念。可一直也因為劉琦的怯糯和身子差而擔憂。

沒想到的是這一次醒來後,劉琦簡直大變樣,以前排斥的武藝居然主動要學,而自己傳授的劍法也學得有模有樣;讀起書來也比以前大有長進,短短一月已經熟讀了《論語》、《大學》、《詩經》、《禮記》,對《春秋》也有一些了解,雖然還不能全部理解,那表現也已經很超凡了;最重要的是以前對自己總是唯唯諾諾的劉琦居然可以跟自己坦然地談論政事,談當世學者,談大漢江山……而且很有見地,讓劉表有時都忘記了談話對象不過是個八歲的孩子。

而劉琦的日子過的還算充實!隻是心裏一直惦記著如何說服劉表放他出去曆練。隻有走出去才有機會結識到更多的能臣名將啊!不然就算在荊州贏了奪嫡之爭,可靠劉表那點家底,遲早也得被人吞的。天下就要亂了,真的不能再等了,這時代的名臣猛將認了主可就不好挖牆腳了。

“父親,孩兒想外出遊學!”晚飯後,劉琦鼓起勇氣對劉表說到。

“哦?”劉表很是詫異“琦兒為何有如此想法?家中還有許多書你沒讀呢!”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父親,孩兒想出去走走,一方麵是為了求學,另一方麵想結識一些能人異士。想我漢室傳承四百年,如今宦官外戚輪番專權,民間多有疾苦,如此下去天下必將大亂。身為皇室之後,兒以為當好好磨練自己,習得文治武功,將來輔佐陛下,重振我漢室榮光!”劉琦不卑不亢地說。

“好一個‘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好一個‘重振我漢室榮光’!我兒有誌向!”劉表先是驚歎,緊接著又眉頭緊鎖,歎聲道:“哎!談何容易哦?當今陛下寵信閹人,又有外戚何氏虎視眈眈,我輩劉氏遠親何時能上得朝堂!”

“父親勿擾,近年天下不甚太平,內有閹人外戚亂政,外有烏桓鮮卑人枕戈待旦。近日孩兒在城內聽說有一稱之謂‘太平道’的組織廣收信徒,兒覺得這天下可能會遇到大危機!似父親這等名聲在外又有能力之人必將受到重用,再說皇室後裔中能有幾人能出父親左右?”劉琦知道黃巾之亂前,黨錮之禁解除,漢靈帝為避免太平道拉攏受黨錮之禍的名仕,大赦天下。

劉表也將受何進征辟為掾屬,推薦再次入朝。不過這也不能告訴劉表啊,再說說了他也不能信啊。還是接著忽悠吧!

不過這馬屁一拍,劉表似乎也對未來充滿了期望與信心。

“吾兒看得透徹,想想我與那何進也算有舊,日前閹人專寵,何進勢微。若有機會,想必他也想拉攏我等宗親之人。我正當利用這機會重返朝堂!”

“父親所言甚是!不論閹人或是外戚,我們都應適當利用其關係,進入朝堂才有話語權。不論你有多大才能,沒有展示的平台,也隻能空歎懷才不遇!”劉琦見劉表開始憧憬未來,趕緊趁熱打鐵。

“嗯,看來我得備點禮,寫封信與何大將軍敘敘舊了!”劉表隨後陷入沉思。

劉琦很無奈,咱的正事還沒說完呢,您老別先顧著你自個兒的前途啊!當然隻能腹誹一下,可不敢說出來。

“哦,對了,琦兒你既然覺得為父既將重返朝堂,你又何必要四處遊曆?到時候父親帶你返京,京城高手名士無數,不論文治武功為父都能為你尋得名師。”劉表稍事沉思後。

“父親,這些年你對孩兒的付出已經夠多了,也該為自己做打算了,重返朝堂你還有許多準備要做。”劉琦望著劉表“孩兒隻是出走遊曆一番,聽說汝穎多奇士,孩兒想去穎川看看,等父親重還京城,孩兒自會返京隨父親遍訪名師。”

“穎川?確實是好地方,為父早年遊學曾與荀氏八龍中的荀爽荀慈明相識,其人才思敏捷、學富五車。荀家更是人才輩出,還有穎川陳家,那也是人才濟濟。去走走也好!”劉表似乎想通了“待為父寫封信與荀慈明,你準備好就去吧!“

哇哈哈!終於自由了,我的三國夢可以正式開始了吧!劉琦心裏歡暢,但表麵平靜地答道:“諾,孩兒知道了!”

第3章 離開?這才是開始

三日後,劉琦打點好行裝,帶上了父親安排的兩個仆從,告別了父親劉表,開始了自己的遊學之路!

離開了,高平縣。

離開了,山陽郡。

再回來時,是為了爭戰嗎?

還是再也不回來了?

離開?這才是真正的開始吧?完全告別楊凡羽的身份,讓這個劉琦從新開始!

穎川要去的,不是為了荀爽,而是王佐之才荀彧、戰術大師荀攸、鬼才郭嘉、文武全才徐庶、律法奇才陳群……哇啊!好多名士在向我招手,劉琦心裏獨自幻想著。

呃……這一路過去會碰上名將嗎?能收到嗎?小屁孩一個,沒人會把命運押在自己身上吧?隨緣吧!也許會有意外也說不定呢?

帶著隨從劉德與高林,一路悠哉悠哉,天明而行,天黑而住。走到不同的地方總會到不同的酒館或熱鬧的地探聽一些各路傳聞。一路走來,聽到最多的莫過於太平道的仙師在哪裏又救活多少人,又在哪裏為百姓求了一場雨。總之各種對太平道的稱讚!劉琦心裏有數,張角等人已經開始布置叛亂的網了。時間緊迫啊,這平叛討賊是趕不上了,可呼悠倆名將也好啊!

“劉德,這是何地界了?”劉琦向隨從問到。

“公子,前日我們己進入陳留郡地界,前麵我們將經過睢陽縣城,估計明日我們能到己吾縣城。”

“陳留己吾?惡來典韋!這猛人現在何處?從軍了嗎?要是能呼悠來做個貼身保鏢該多好!那麽猛那麽忠心的好漢啊,不該死在曹操的風流帳前。”劉琦心中暗自一喜。那該死的曹孟德,竟敢看不起我,這牆腳我挖定了!

天下還未大亂,這時候的人還是很淳樸的,簡單的來說是比較好忽悠。尋常的人都演文習武基本上都是為了在士人官宦家裏謀一份出路。因為漢朝沒有科考,文人做官全靠舉薦,武人沒有戰爭就沒什麽出路了。所以寒門子弟大多淪為士族家中幕僚或看家護院。如大名鼎鼎的大將軍衛青,也不過是公主府一馬奴。當然有真本領的人在士族裏做事也是有機會的,好的家族會對有能力的下人加以培養,然後舉薦為官。官做的好的人最後又形成依附大士族的小士族。所以就形成了大士族的門生故吏遍地開花,也就更加鞏固了士族的地位。也就形成了一些連皇家都要顧忌的大士族,如弘農楊家、汝南袁家等。四世三公啊,那可是連皇帝都不敢隨便動的家族。這也就形成了漢末宦官、外戚、士族相互爭權的混亂局麵。

當然,大家都知道漢靈帝混蛋夥同十常士向往捐官。想當官?可以,拿錢來捐呀!給多少錢就給多大官,嘿嘿,隻要肯給錢就行。象曹操的老子曹嵩因其養父曹騰的關係本已官至大鴻臚,位列九卿。可是他不滿足啊,花了萬金為自己捐了個太尉,高居三公之位。不過光有錢還不行呀,你還得有出路才行,不然你就會體會到什麽叫有錢沒地方花!那時候有錢人可沒那麽任性,有錢的商人到處都是,可沒聽說哪個商人家族做成了士族。如徐州糜家食客上萬、資產上億,放眼整個大漢也沒幾家比他們有錢的,那又怎樣?在徐州混的還不如廣陵士族陳家。為什麽?因為那時候的人看不上商人呀,士農工商,有錢怎麽地?地位低呀,人家寧願舉薦一寒門。當然人家商人總是有投資眼光的,人糜家最後舉家投資劉備,還搭上個妹妹,事實證明還是很成功的。還有中山甄家,那麽有錢,還不是讓袁紹欲與欲求,隨便拿捏。

劉琦心裏那個恨呀,這劉表早些年都幹嘛去了,頂著個“八俊”的頭銜到處晃悠,三十多歲才生了劉琦。搞得這時候了才八歲,舉孝廉是不可能了,想趕上黃巾之亂樹點名聲也是沒什麽指望了。十歲孩子能幹嘛?放後世三年級的小朋友上學放學還要人接送呢。

還好自己有著前生帶過來的三十年的記憶,有豐富的三國遊戲和小說經驗,光這些東西,爭霸不一定,做個攪屎棍還是綽綽有餘嘛!怎麽說也是將來封疆大吏家的長公子,實在混不下去回荊州還是有機會的嘛!

哎呀!劉琦突然一拍自己腦袋,按年齡和時間來算,荀彧荀攸這會兒應該不在穎川而在洛陽為官吧?這之前的小說史書也沒記載具體時間呀,再說就算有也不太會有去記吧。劉琦不知道的是荀彧初舉孝廉任掌宮令,後辭官回家。一般漢朝舉孝廉都是二十歲左右,先弄個小官當當,做出成績了,年紀也就跟著上去了,官職也就跟著上去了。話說這荀彧也不知是運氣好呢還是運氣不好,守宮令也就是替皇帝保管筆墨紙硯及尚書諸才用、封泥的小吏。也就是皇帝辦公時身邊那個打雜的!說運氣好是因為如果碰到個好皇帝,你會得到更多機會,一不小心弄個天子門生,那就一飛衝天了。說運氣不好呢,那還用說?漢靈帝那是好皇帝嗎?天天酒池肉林,人家根本不辦公好吧!堂堂荀彧耶,早早被人評為王佐之才的大能人能受得了這委屈?沒做多久就辭官回家了。不過這時候的荀彧才十九歲,還沒到舉孝廉的年齡呢!至於荀攸現倒是洛陽找機會,雖然是荀彧侄兒,可人家比荀彧大七歲,二十七八歲的人總不能跟人十八九的小年青一樣,在家讀書等舉薦吧,怎麽也得出去尋求一些機會了。

這些都是劉琦不知道的,不過劉琦轉過頭又恢複了興奮的神情。其實他更感興趣的是鬼才郭嘉,文武全才但很憋屈的徐庶。因為這倆哥們兒出身寒門,年紀也不大,目前也就十二三歲吧?單純的孩子啊,憑著自己三寸不爛之舌,先結下深厚的友情吧!

正午時分,劉琦一行經過一集市,便停下稍作休息,順便吃些午飯。

待劉琦一行坐下來點好酒菜,才發現四周人群都在交頭接耳,討論著什麽。往窗外一看,集市上也是亂哄哄的,人們三五成群地議論著,好象大家出來不是為了定買賣,隻是為了聊聊天一樣。街的另一邊,一批拿著武器的家丁引著幾個官差在尋找著什幺。

好奇心驅使劉琦忍不住叫來店小二

“哎,公子你有何吩咐?”小二點頭哈腰地跑步過來。

第4章 古之惡來?快到碗裏來!

“店家,請問這裏發生了什麽大事嗎?”劉琦指周邊議論的人群又指指窗外四處詢查的官差。

“哦,公子是問這事啊?”店小二娓娓道來:“前日,有人殺了前富春長李永和其夫人,而且人還跑了。真不知那人怎的如此本領,李家莊園那許多家丁,他還能來去自如。”

富春長李永,這不是典韋殺人逃亡的那位倒黴的被殺之人麽?這麽說典韋逃了?那該去哪兒找他?這不是睢陽地界嗎?他跑這麽遠來殺人?

原來這典韋呀,從小長得健碩,形貌魁悟、膂力過人,經人指點練得一手好戟法。典韋性情憨厚,為人十分豪邁,平日鄉裏鄉村的常常管些不平之事。

典韋有一同鄉好友劉氏,經常一起喝酒聊天。這劉氏本是一落魄世家子弟,寒窗苦讀十數載,最後**盡家資托遠親舉薦了個小縣令,也就是富春長。哪知千裏跋涉趕了富春,結果這富春長的位置讓李永花錢給捐走了。劉氏上任不成,又舉目無親,走投無路,隻能沿路乞討走回己吾。最後寄居在一表親家,做做下人的工作,也幫表親家教教孩子讀書。心裏深深地怨恨上了李永。這劉氏對前程已失去心信,平日除了在表親家做些夥計,大多時間泡在酒館裏。雖是文人,卻也豪爽,就這樣與典韋等人喝成了好友。

當典韋聽到劉氏的遭遇,當際奮恨不平,揚言要殺了李永為劉氏報怨。大家平日喝酒吹牛,笑過鬧過哭過也就算了,所以大家也就沒往心裏去。哪曾想這典韋直腸子一個,認準的事就一根筋要去做!兩日後友人們發現典韋不見了,到家裏也沒找著,才明白這事典韋當真了。隨既約好五人前去追趕,能阻止最好,實在不行也好接應一下典韋,至少不能讓他死在睢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