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吳擊敗了劉備的進攻,孫桓因功拜建武將軍,封丹徒侯,督牛渚,修築橫江塢,期間逝世。陸遜憑借此戰成為了正式的第四任江東統帥。朱然在這一戰作為陸遜的副手也立下大功,拜征西軍,封永安侯。韓當被封為都亭侯轉任為威烈將軍。潘璋為平北將軍、襄陽太守。曹丕問賈詡說:“朕欲一統天下,先取蜀還是先取吳?”賈詡說:“劉備雄才,更兼諸葛亮善能治國;東吳孫權,能識虛實,陸遜現屯兵於險要,隔江泛湖,皆難卒謀。以臣觀之,諸將之中,皆無孫權、劉備敵手。雖以陛下天威臨之,亦未見萬全之勢也。隻可持守,以待二國之變。”曹丕說:黃初元年時候,曹休接替夏侯惇屯駐汝南郡召陵縣,負責抵禦孫權,朕親自送行,曹休不負眾望立即率軍將之擊破,又另遣兵渡江偷襲,燒掉了吳軍設在蕪湖的軍營數千家,擊敗吳將全琮、周泰擊敗可謂大功,我準備三路大軍攻東吳,豈有不勝之理?”此時大將軍曹仁已於公元221年(黃初二年),斬叛將鄭甘,移屯臨潁,遷大司馬,總督諸軍據守烏江,還屯於合肥,於公元223年(黃初四年)逝世,時年五十六歲,諡為忠侯。

曹休正是那年遷為征東將軍,兼領揚州刺史,進封安陽鄉侯。後曹休之母去世,曹休本是至孝之人,因此悲痛不已,守孝期間飲食不進。曹丕知道後命令侍中強行脫下他的喪服,詔令其飲食酒肉。曹休受詔後不得已進行飲食,但形體卻越發憔悴。之後向曹丕告假請求歸還故鄉譙縣葬母,曹丕又遣越騎校尉薛喬奉詔來勸慰其不要過度憂哀,於是讓曹休歸家治喪。曹休隻一宿便完成了葬禮,然後馬上又歸還崗位。王朗向曹丕諫言:“天子之軍,比華山、泰山還要重大,誠宜坐曜天子之威嚴,不動若山。假使孫權親與蜀賊相持,搏戰曠日,智均力敵,戰事不能迅速解決,必須出動軍隊來實現平定天下之勢,然後宜選謹慎持重之將,進攻寇賊之要害,觀察時機而後動,選擇地形而後行,一舉成功而不留後患。今孫權之師未動,則助吳之軍就不要先征。況且雨水方盛,並非行軍動眾之時。”

當初孫權遣使求降,曹丕問劉曄的意見。劉曄認為:“孫權無故向我投降,一定是內部發生危機。孫權不久前襲殺關羽,取荊州四郡,劉備怒,必大興師討伐他。孫權外有強大的敵寇,部屬心情不安,又恐中國(曹魏)乘機進攻,故委地求降,一可防止中國之兵,二則借助中國之援,以強其眾而迷惑劉備。孫權善用兵,見策知變,其計必出於此。如今天下三分,中國十州中有其八。吳、蜀各僅保有一州,憑恃險要,依托長江大湖,有急難時互相援救,這樣才對小國有利。如今還自相攻伐,真是天亡他們。我們應大舉進兵,直接渡江襲擊孫權。蜀從外部進攻,我們從內部偷襲,吳之亡不出旬月矣。吳亡則蜀孤立。即使讓蜀占了吳的一半之地,蜀固不能久存,何況蜀隻得到吳的邊遠地區,我們卻能得到吳的本土!”曹丕說:“有人投降稱臣,我們卻討伐他,會使天下願意歸附我們的人產生疑心,不如暫且接受吳的歸降,襲擊蜀的後路?”劉曄回答:“我們距蜀的路途遠,但靠近吳,蜀知道中國伐之,便會還軍,不能止啊。今劉備已怒,故興兵擊吳,聽說我軍伐吳,知道吳必亡,將會很高興地迅速向吳進軍,同我們爭奪、分割吳的疆土,而決不會改變計劃,抑製自己的怒火去救援吳。”但曹丕還是不聽,接受了孫權的歸降,曹丕欲封孫權為吳王時,劉曄又勸諫,因為王位地位太尊“不得已受其降,可進其將軍號,封十萬戶侯,不可即以為王也。夫王位,去天子一階耳,其禮秩服禦相亂也。”、為虎添翼“我信其偽降,就封殖之,崇其位號,定其君臣,是為虎傅翼也。”、增加日後用兵的難度“既受王位,卻蜀兵之後,外盡禮事中國,使其國內皆聞之,內為無禮以怒陛下。陛下赫然發怒,興兵討之,乃徐告其民曰:‘我委身事中國,不愛珍貨重寶,隨時貢獻,不敢失臣禮也,無故伐我,必欲殘我國家,俘我民人子女以為僮隸仆妾。’吳民無緣不信其言也。信其言而感怒,上下同心,戰加十倍矣。”這番真知當然又是換來曹丕的不理會。

公元222年(黃武三年),曹丕賜給孫權九錫,冊封其為吳王、大將軍、領荊州牧,使其節督荊揚交3州諸軍事。三月初一,魏封皇子睿為平原王,皇弟彰、據、宇、林、袞、峻、於、彪、徽等十一人皆進爵為王(郡王)。十日,立皇子霖為河東王。四月十四是,

立鄄城侯植為鄄城王(縣王)。

在孫權向曹丕稱藩。魏遣使責吳太子入侍為質。孫權指天為誓,為之流涕沾襟。魏使還,侍子不至,但多設虛詞。魏欲遣侍中辛毗、尚書桓階至吳盟誓,並征任子,孫權辭讓不受。這樣讓曹丕大怒。

司馬孚建議:“不要緊逼,而是準備部隊,靜觀其變。”魏將於禁被孫權送回,隻是因為路上得病而有所耽擱,而孫權的兒子終究沒有送來。

十月,曹魏認為吳國違背誓言,吳國停止進貢。司馬孚建議:“不得伐吳,應該修養生息啊。”曹丕將司馬孚外放為河內典農,賜爵關內侯,又轉任轉清河太守。親率大軍從許昌出發。之前魏黃初三年(222)九月初三,魏詔:以後群臣不得奏事太後,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裂土之封,詔傳後世,違者天下共誅之。

黃初三年九月,任命曹休為征東大將軍,假黃鉞,督前將軍張遼、鎮東將軍臧霸、豫州刺史賈逵、兗州刺史王淩等及諸州郡二十餘軍從西線出擊洞浦,另有上軍大將軍曹真、征南大將軍夏侯尚、左將軍張郃、右將軍徐晃圍南郡進攻江陵、大將軍曹仁從東線出擊濡須口。孫權以揚越蠻夷未平,乃卑辭上書,稱若罪在難除,願交還土地人民;又稱欲為太子孫登求婚魏宗室;又稱孫登年弱,欲遣孫邵,張昭隨同入侍。曹丕答報,稱孫登晨至,夕即還兵。鎮東將軍、武安鄉侯臧霸與曹休討孫權。東吳派遣建威將軍呂範指揮五路大軍,以水軍的優勢抗擊曹休軍隊,曹休以趙儼為軍師,曹休當時壯誌滿懷,盼望建立功勳,於是上表說:“臣願率領精銳之師即刻渡江,大軍虎步踏平江南,從敵人那裏奪取糧草補給,則一定可以取得勝利。如果臣殞命疆場,請陛下不要掛念。”

但是臧霸向曹休道:“這樣不行,應謹慎。”曹丕也不批準,計劃擱淺。左將軍諸葛瑾、平北將軍潘璋、將軍楊粲救南郡,裨將軍朱桓以濡須督拒曹仁。雙方都進傾盡所有名將。曹丕恐曹休便渡江,驛馬詔止”曹仁還沒有突破濡須口,曹丕也不敢貿然行事。董昭正在旁邊侍奉,勸諫說:“我私下裏窺見陛下臉上有憂慮的神色,難道隻是因為曹休將要過江的緣故嗎?現在渡江,從人之常情上說,都認為很難,即使曹休有這個願望,從形勢看,他不能獨自實行,還應當有各個將領協同。但臧霸等人既有財富又享受著尊貴,不再有其他願望,隻想要平安到老,保守利祿福祚不失而已,怎麽肯在危險的時刻自己投身必死之地,以謀求僥幸成功呢?假如臧霸等人不向前推進,曹休自然會沮喪停止。臣下恐怕陛下即使有命令他渡江的詔書,他也許還要沉吟猶豫,未必就一定聽從命令呢!”魏軍勢頭強盛,他們輕易地突破了東吳所布下的防線。而吳國丹陽太守呂範所率領的軍隊遭遇風暴,受到嚴重損失。被吹散的吳軍船隻紛紛漂到曹休等人的營壘前,曹休趁機下令出戰,斬殺吳軍數千,取得大捷。曹丕大喜,下令征東將軍曹休與前將軍張遼決定出擊。孫權得知張遼出戰,想到那年逍遙津之戰,下令:“張遼雖病,不可擋也,慎之!”曹丕知張遼得病,遣侍中劉曄帶著太醫審視其疾,並令虎賁衛士們往來傳達張遼病況,為張遼問病的使者經常在路上互相遇見。張遼之疾久未痊愈,曹丕命人把他接到自己的行營,自己則車駕親臨,握著他的手,賜給他禦衣,太官每天來送禦膳。病情稍有好轉後,張遼便返回其屯軍之所駐軍,忠於職守。曹丕派張遼乘舟,與曹休到海陵臨江駐防。張遼與曹休過江,擊敗了呂範。但東吳的救援船隊很快開至,收攏了散卒後退還江南。曹休命令臧霸率領萬餘人乘輕船五百追擊,攻襲徐陵,殺略吳軍數千人。吳國徐盛、全琮、孫韶率援軍到達,於洞口與魏軍廝殺。偏將軍丁奉則負責抵擋張遼。而張遼因病被送回魏國,張遼的病情卻也日漸嚴重,最後終於在江都逝世,一代名將就此隕落。曹丕為之流涕,諡曰剛侯。其子張虎嗣任其爵。

公元225年(黃初六年),曹丕追念張遼、李典在合肥之功,詔曰:“合肥一役中,張遼、李典僅以步卒八百人,破賊十萬之眾,自古用兵,未見如此。他們使賊眾至今仍氣為之所奪,真可謂國之爪牙。現分封遼、典邑各百戶,賜一子爵關內侯。”公元243年(正始四年),張遼得享從祀於曹操廟庭。張遼是三國時期的名將,他為曹操統一北方南征北戰,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馬功勞。直到晚年,他還帶病征戰。張遼的一

生幾乎全部是在戰爭中度過的。他先後跟隨曹操戰山東、討袁譚、滅袁尚、平遼東,在極端混亂的三國時代,結束豪傑並起、軍閥混戰的局麵,使北方漸趨統一,這在曆史上起了進步作用的。曹丕評價:“此亦古之召虎也。”吳將全琮、徐盛率軍反擊,攻破魏軍,追斬魏將尹盧,殺獲數百。賀齊、吾粲二人率領的部隊到達,援救落水的士兵,鼓舞士氣。夏侯尚、徐晃第二路軍與諸葛瑾對峙,連建數個軍營圍城,曹丕甚至親自到宛城駐守,為其作援。孫權派遣孫盛率領一萬人在州上防備,建立圍塢,作為朱然的外部救援部隊。

長江水淺,江麵狹窄,夏侯尚想要乘船率領步兵騎兵進入江中陸地駐紮,製作浮橋,橋南北可以往來,計議的人多數認為這樣就一定能攻克江陵城。董昭上疏說:“武皇帝智慧勇敢都超過常人,而他用兵時都十分重視敵人,不敢像這樣輕敵。現在把軍隊駐紮在洲渚中,已經很深入了;乘浮橋渡水,是非常危險的;隻從一條道路行進,是十分狹窄的。這三種情況都屬於兵家所忌諱的,而現在竟然都實行了。如果賊兵頻繁攻擊浮橋,我們防守上有一點疏漏,那麽,洲渚中的精銳力量,就將不再為魏國所有,而將轉化為吳國的了。臣私下為這種情勢憂慮,廢寢忘食,而那些計議此事的人卻怡然自得,不以為憂慮,不是太糊塗了嗎?再加上江水向來是要漲的,一旦江水暴漲,用什麽來防禦?破不了賊兵,自己先完蛋了。為什麽憑借危險的地勢,卻不害怕?事情將會十分危險了,希望陛下考察這些情形!”

曹丕明白了董昭的話,立即命令夏侯尚等人急速撤出。賊兵分兩路向前挺進,魏軍成一路退卻,不時潰散,將軍石建、高遷僅以身免。魏軍退出十來天,江水暴漲。曹丕稱讚董昭有張良、陳平那樣的見識。張郃率兵進攻孫盛,孫盛無法抵擋,馬上退兵,張郃駐軍州上守備,使朱然與外援斷絕。孫權又派遣潘璋、楊粲等將解圍,但依然失敗。當時城中守兵很多都患了腫病,尚有戰鬥能力的隻剩下五千人。曹真等人築起土山,開鑿地道,建立樓櫓逼近城牆,箭如雨下,將士們都驚恐失色,朱然晏然無懼意,激勵士卒,趁敵軍出現戰術漏洞時攻破敵軍兩個軍營。魏軍圍攻江陵有六個月的時間,還沒有退軍。江陵令姚泰率領軍隊守備北門,見魏軍強盛,城中守兵少,穀物糧草將盡,便跟魏軍勾通,圖謀作為內應。準備行動的時候,事情被發現,於是朱然按軍法處斬了姚泰。夏侯尚等人未能攻克江陵,於是撤走攻城部隊退軍。第三路軍曹仁中路突擊濡須口,采取聲東擊西的謀略,引誘朱桓分兵救援羨溪(今安徽裕溪口),然後率步騎數萬直撲濡須城。朱桓急令派往羨溪的援兵返回,但曹仁已兵臨城下。朱桓隻有5000餘守城部隊,人心惶惶。朱桓向將士分析敵之不利己之有利條件,激勵將士,使將士有了必勝信心,並下令偃旗息鼓,外示形弱,誘曹軍攻城,果然,曹仁令其子曹泰率兵攻城。又派將軍常雕、王雙等乘油船(一種塗桐油的皮筏子),襲擊吳軍眷屬住地中洲(今湖北長江枝江沱水間)。蔣濟以不可貿然涉險勸阻,曹仁不聽。朱桓臨敵不懼,親自率部眾抵禦曹泰,適時發起迅猛反擊,焚毀曹營,曹泰戰敗,撤軍。朱桓趁勢反攻,斬常雕,俘王雙。魏軍臨陣被殺及淹死千餘人,魏將常雕戰死,王雙被俘。對濡須城的進攻失敗。朱桓扭轉了三路抵禦的戰局,做為天人將軍曹仁在晚年遭到了此戰重創挫折。

曹丕的征吳宣告失敗,吳國則獲得了一場慘勝孫權成功地抵擋了曹丕三路大軍,脫離了曹魏的管轄,並最終建立東吳帝國。此外,在本場戰役中,孫權同父異母的兄弟孫朗因違反呂範禁止用火的軍令造成軍用物資大量燒毀。孫權於盛怒之下將其處以終身監禁並從家譜中除名。曹丕大軍染上瘟疫,孫權乘機重新遣使納貢,雙方言和,曹丕退兵。吳將賀齊生性奢侈華麗,尤其喜好軍事,兵甲器械都極為精良漂亮,所乘的船隻都雕鏤彩飾,青色篷蓋、絳色帷幔,桅杆、槳櫓及兵器上都描繪花卉瓜果的紋彩,弓弩矢箭,都取材上料,蒙衝戰艦前後連接,遠望猶如連綿山峰。曹休等對此頗為忌憚,於是引軍退還。賀齊被升任為後將軍、假節,兼任徐州牧。

王淩被封為宜城亭侯加建武將軍。後任青州刺史時又整理法度,重建當地戰亂後的秩序,得到百姓稱頌。曹休被拜為揚州牧。曹仁戰後被封為大司馬,不久病重去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