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元年(256年),孫峻受文欽慫恿伐魏,派文欽和呂據、車騎將軍劉纂、鎮南將軍朱異、前將軍唐谘率軍從江都進入淮、泗一帶,以便占領青州和徐州。

司馬昭即調陳泰為鎮軍將軍、假節、都督淮北諸軍事,並詔命徐州監軍以下皆受陳泰節製。

孫峻和滕胤來到石頭城為軍隊踐行,孫峻看到呂據率領的軍隊部伍整齊,心生厭惡,借口心口疼痛離去。當夜做夢被諸葛恪的冤魂用劍擊中,驚懼發病而死,後事托付給堂弟孫綝。

孫峻退兵後,朝廷又召回陳泰,改任左仆射。

孫綝年僅二十六歲,孫堅弟弟孫靜的曾孫,與東吳權臣孫峻為同一祖父的從兄弟權臣大將軍、丞相孫峻在率軍北伐曹魏途中過世,將後事托付給他,朝廷任命孫綝為侍中兼武衛將軍,領中外諸軍事,受命代理主持朝政,接替孫峻掌控了東吳最高的權力。此前,孫峻的專政及惡行已經引起東吳豪族勢力的不滿,他們不願意再看到孫峻之後又出現皇親宗室繼續壟斷朝廷大權的局麵。

驃騎將軍呂據在前線聽聞孫峻已死,他的堂弟接任,呂據不滿代表的北伐前線諸將於是聯名上書推薦滕胤為丞相,希望以此分割孫綝的權力,防止他擅權專政。但孫綝巧妙地改任命滕胤為大司馬,且要求他去代替不久前逝世的呂岱鎮守武昌,希望以此讓他遠離朝廷。

呂據等知道後大為不滿,於是從北伐前線率軍返回建業,派人通知滕胤,密謀推翻孫綝。孫綝知道之後,一方麵派遣從兄右將軍孫慮(不是孫權次子建昌候孫慮,一說孫憲)率領駐守都城的軍隊在江都抵禦呂據大軍,又以皇帝的名義下詔讓投靠東吳的曹魏叛將文欽、劉纂、唐谘等人攻擊呂據。另一方麵派遺侍中左將軍華融、中書丞丁晏前往要求滕胤立刻出發捉拿呂據。

滕胤見狀,立刻擁兵自衛,並向典軍楊崇及羽林督孫谘說是孫綝作亂,逼華融等人作書駁斥孫綝。孫綝大怒說:“這是滕胤在造反,派劉丞包圍他。”

滕胤於是逼迫華融、孫谘等人矯詔發兵協助自己,華融等因不從而被殺。

滕胤以為呂據會依期與他會合,於是繼續等待,其間麵色不變,談笑如常。當時有部下勸說滕胤引兵進攻皇宮的蒼龍門,駐守皇宮的禁軍將士見到滕胤後,必然離開孫綝而聽從滕胤的調遣,滕胤便可入據皇宮,以皇帝的名義下詔誅殺孫綝。但滕胤不敢輕易舉兵包圍皇宮,又仗著與呂據會依約前來支援,於是命令部下繼續堅守。

呂據手下的人勸他投降魏國,呂據說:“我恥為叛臣。”於是自殺。孫綝誅滅了他的三族。

孫綝集結軍隊向滕胤進攻。滕胤及其他將士等數十人戰敗被殺,其後孫綝下令誅滅了滕胤、呂據的三族。其妻兄鎮軍將軍孫壹當時假節駐守夏口,其弟弟孫封又因為參與密謀後失敗自殺,孫綝於是派遣鎮南將軍朱異偷襲孫壹,孫壹因畏懼受牽連治罪而率部曲千餘口逃奔曹魏。直到孫休即位誅殺孫綝後,下詔說:“諸葛恪、滕胤與呂據原來是無罪,而是受到孫峻與孫綝兄弟所殘害,我為此感到痛心,希望都能為他們改葬,並加以祭祀。因為他們而牽連被流放者,都可以回來。”滕胤家族才得到平反。

此役後,孫綝暫時控製住了局麵,繼而遷為大將軍,受封為永寧侯。從兄孫慮在孫峻執政時很受厚待,在幫助孫綝平定呂據等人的發難後,得到的待遇反而比孫峻時少,於是很不滿,與將軍王惇共謀殺害孫綝。孫綝發覺後殺掉了王惇,孫慮被迫服藥自殺。

但是孫綝並不滿足,他想到了全公主孫魯班,他早清楚孫魯班幹的一切。

吳主孫亮知道了二姐孫魯育冤死的內幕了,潘氏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爭寵奪權上麵,對自己的兒子並沒有多少慈愛之心。倒是孫魯育為人溫良,對小弟弟孫亮十分愛護。孫亮與她姐弟情深,得知二姐的死因之後,憤怒不已,質問孫魯班:“你憑什麽說魯育謀殺孫峻的?從哪兒聽來的消息?如果是你捏造,我可不會饒了你!”

孫魯班沒有想到,自己的大靠山在短短幾年間就全部倒光了。她早知大事將要不妙,卻沒想到來得這麽快。尤其沒有想到第一個找她算帳的就是她一手扶起來的小皇帝。於是她一麵眼淚鼻涕,一麵在腦子裏麵轉風車,想方設法要逃脫罪責。

孫魯班最後想到了一向跟自己關係不錯的兩位外甥:孫魯育的兒子朱熊、朱損。在這性命關頭,孫魯班信口雌黃起來:“那還能是誰給我的消息?當然是孫魯育的兒子朱熊朱損告訴我的。我怎麽知道,他們會誣陷自己的母親呢?”

此話一出,朱熊朱損兄弟完蛋哉!誣陷和迕逆兩大罪狀之下,他們百口莫辯,更何況他們從前也確實經常和這位大姨私下獨處,說了些什麽又找不到作證的人。因此很快就被報仇心切的孫亮殺掉了。

孫魯班對孫亮扶立有功,孫亮聽信了她的謊話,莽撞地殺掉了兩位朱家外甥,結果不但沒有為二姐報仇,反而使姐姐的血脈徹底斷掉,正中了孫魯班的下懷。

孫魯班蒙混了孫亮,又逃過一劫,更徹底斷了孫魯育的子嗣,免除了日後被外甥報複母仇的憂慮。

從這起事件之後,孫魯班發現自己的好時候已經過去了,孫亮對她沒有多少好感,她終於開始了小心謹慎的日子。

然而慶幸未已的孫魯班沒有想到,她捅了一個更大的馬蜂窩,她的結局將比被她坑害的人還要糟糕。

他沒想到孫綝還有個身份,朱損的妻子是新任輔政大臣孫綝的妹妹。孫綝因妹夫朱損無辜被殺一事,恨透了孫亮。而孫亮大肆封賞與孫魯班有關係卻於國家毫無功勞的外戚全氏家族,鼓勵全氏家族公然與輔政大臣作對,更令孫綝感到無法忍受。

他決定找準時機來複仇,找孫魯班和孫亮報仇。

公元257年(甘露二年),司馬昭聽從賈充的意見升諸葛誕為司空,並入朝任職。諸葛誕接到詔書後,擔心自己會走王淩、文欽等人覆轍,開始有了反心。他自認為自己是曹爽一派的人,諸葛家族一員,和很多家族都有著親戚、好友、門生、故吏關係,雖然他的女兒嫁給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伷,但是曹爽是他的好上級,夏侯玄是他親密兄弟、王淩家和諸葛家也是兒女親家。

司馬昭深知,雖然諸葛誕與自己家族有親屬關係,但是諸葛誕和曹爽一派的關係,要遠遠超過他和司馬家族的關係,他是現存的、唯一掌握軍權的、和曹爽一派有著親密的人,隻要他手握軍權,司馬家族就不會真正信任他,而諸葛誕目睹當年曹爽、和自己混在一起的鄧颺、夏侯玄,以及反對司馬家族的地方大員王淩、毌丘儉,一個一個的失敗,一個一個的被滅門,也絕不肯放棄手中的軍權。諸葛誕和司馬昭這對親戚,也就成了死敵。

諸葛誕知道此時被召見入京,是有去無回,見詔書內容,朝廷還給自己的副將樂進之子樂綝增加了兵力,諸葛誕更加慌亂,下令:“隨我殺到揚州。”諸葛誕帶幾百人殺到,門衛想要關門,諸葛誕大喝一聲“你們難道不是我的舊部嗎?敢攔我?”

於是殺進城,樂綝看到諸葛誕殺進來,這一刻卻完全喪失了所謂的“果毅父風”,他的選擇竟然是往城樓上逃命。

諸葛誕追上他,就地砍死,前至東門,東門複閉,乃使兵緣城攻門,州人悉走,因風放火,焚其府庫。就這樣樂綝死了,樂綝其實是幫司馬昭賈充背上的黑鍋,就這樣不明不白地成了刀下亡魂。不過在臨死一刻他想到的竟然是逃命,而不是反擊。想其父樂進馳騁沙場時的勇猛果敢,兒子卻如此膽怯,實乃可歎之事。

諸葛誕還吸收了毌丘儉孤掌難鳴、被司馬家族大軍和東吳帝國前

後夾擊以致失敗的教訓,在宣布獨立的當天,立刻派自己的長史(首席副官)吳綱帶著自己的還未成年的兒子諸葛靚(靜),到東吳帝國去當人質,表示歸順東吳,並請求立刻派出援軍。

就這樣,廣大的淮河流域,第三次發生了針對司馬家族的兵變,不過這一回,輪到了司馬家族的第三位領導人——司馬昭了。

得到諸葛誕叛變的消息,司馬昭一點兒也不感到驚慌淡淡地說:“他還是反了,何必呢?”隨後司馬昭決定召回正在守喪的鍾會。

鍾會在家說:“我早就料到諸葛誕會謀反。”鍾會領命與司馬昭隨同出征,此次出征司馬昭調關中兵力東下討伐諸葛誕。

陳泰作為好友總管行台(即總指揮部)。司馬昭問武陔:“玄伯和他父親陳群司空相比怎麽樣?”武陔回答:“通達儒雅,淵博練暢,以天下教化為己任,玄伯不如其父,但嚴明綱紀簡捷精幹,建功立事,則超過他父親。”

司馬昭以皇帝的名義下發詔書,表示皇帝和郭太後要禦駕親征,其實就是司馬昭怕皇帝曹髦在自己出征以後又出什麽幺蛾子,幹脆綁架著他一起走。6月25日,司馬昭讓親信把皇帝和郭太後留在大後方項縣(河南項城)嚴加看守,然後自己領主力部隊共26萬,駐紮在丘頭(河南沈丘);讓新任命的鎮南將軍王基,兼任中原、淮河軍區總司令,直接包圍諸葛誕的老巢壽春。

孫綝遂派遣文欽、唐谘與全端、全懌等人帶領三萬人先行趕往救援。此時,鎮南將軍王基已經包圍了壽春城文欽等人部隊成功突圍,順利地進入了壽春城,文欽見到諸葛誕笑道:“沒想到我們是這樣的方式見麵,我們好好地互相利用吧。”

另一方麵東吳命朱異為假節大都督,率領三萬人屯居安豐,跟壽春的諸葛誕形成呼應態勢。眾將領紛紛建議司馬昭:“大將軍,請速攻壽春。”司馬昭說:“壽春城防十分堅固,叛軍士氣正旺,如果現在進攻,肯定討不到好處,萬一東吳援軍再在這個時候出來,正好被打個措手不及。”於是,司馬昭讓大軍隻包圍依山傍水的壽春東西北三門,唯獨留下通往淮河南部大平原的南門來吸引東吳援軍,陸地上運糧不方便,隻要東吳軍隊來支援,就抄它的糧草,等到把東吳援軍打退,再收拾諸葛誕。

曹魏兗州刺史州泰作為右翼率軍與朱異交戰,鍾會使出放牛馬衝陣的方法吳國士兵,導致大亂,與石苞一同率軍伏擊,獲得勝利。

朱異大敗,死傷二千人。孫綝親率大軍進屯鑊裏,又派遣朱異率領丁奉、黎斐等人的五萬軍隊攻打曹魏。當時朱異屯於黎漿,遣將軍任度、張震等募勇敢六千人,在屯西六裏處搭建浮橋夜渡淮河,準備修築半月形的營壘。曹魏監軍石苞及州泰發現後將吳軍擊破。朱異又製造攻城武器車箱圍逼五木城,再次大敗而歸。與此同時魏泰山太守胡烈以奇兵五千從小路奇襲吳軍屯放輜重所在地都陸,焚毀了朱異軍隊全部的軍備糧草。

孫綝又再派兵三萬命令朱異與魏軍死戰,朱異不從,孫綝大怒,要求朱異前往相見。此時,跟隨朱異軍中征戰的柴桑督、奮威將軍陸抗製止他去見孫綝,朱異於是說道:“子通,家人耳,當何所疑乎!”遂堅持前往。孫綝見到朱異後,馬上讓力士將其從座位上抓起來。朱異道:“我吳國忠臣,有何罪乎?”但孫綝還是下令處死了朱異,而改派弟弟孫恩虛張聲勢前往救援,自己則退回建業。

司馬昭說:“朱異不能到達壽春,不是他自己的罪過,而吳人殺了他,隻不過是向據守壽春的諸葛誕道歉,堅定他的意誌,使他還指望救兵的到來。如不這樣,諸葛誕就會突圍,拚命於一旦。或者認為我大軍不能持久,他們就會節省糧食,堅持下去,等待其他變故發生。預料吳賊的出路,不會超出以上三種選擇。如今我們應當采取多種行動,擾亂他們的視聽,防備他們竄逃,這是取勝之計。”

而諸葛誕這裏,因為被包圍的水泄不通,所以完全不知道外界的消息,還在傻嗬嗬的等著東吳帝國的援軍。司馬昭為了讓諸葛誕繼續安心守城而不突圍說:“派人散步謠言,說魏軍已經糧草不足,而東吳援軍馬上就要到達。”因而命令軍隊完成包圍圈,遣送一些老弱殘兵到淮北就地取食,前線士兵每人發給三升大豆。文欽聽說這種情況,果然十分高興。司馬昭更讓士兵裝作饑餓瘦弱的樣子給淮南軍看,又放出很多間諜到淮南軍,揚言吳國救兵就要來到。

諸葛誕聽到這個消息後十分興奮,對糧食消耗不再限製,不久,供壽春城內近20萬軍隊揮霍的糧食終於告急,石苞、王基都請求進攻,司馬昭說:“諸葛誕圖謀叛逆,並非一朝一夕,屯聚糧食,完善城池守具,自認為足以占據淮南。文欽與諸葛誕同惡相濟,必不會隨便突圍出走。今若緊急攻城,必然損傷我方兵力。如外麵援軍突然到來,內外受敵,那是很危險的做法。如今三個叛賊同在一個孤城之中,天意或許會讓他們同時滅亡。我們應從長遠計議,製服他們,隻須三麵包圍,堅守陣地。若賊救兵從陸路來,軍糧必少,我們用遊兵輕騎斷絕其糧草運輸,救兵可不戰而破。外賊已破,文欽等必然束手就擒了。”而諸葛誕也得到了東吳援軍已經撤退的消息。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救援無望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壽春城的每一個角落,再不想辦法突圍,這裏就會變成諸葛誕近二十萬大軍的墳墓。諸葛誕見圍城很緊,但大笑起來:“因為壽春一帶每年都會下大雨,一下雨淮河就要漲水,一直淹到壽春城下,是固不攻而自敗也。”但是諸葛誕失策了,自從司馬昭紮營開始,就一滴雨都沒下,是少有的大旱。等到城破,魏軍進入壽春,當天就下了一場暴雨,把城外魏軍的大營都給淹了。

諸葛誕的心腹蔣班、焦彝(咦)跑去苦勸諸葛誕:“東吳主力一仗沒打就調頭撤退,根本不能再指望,應該趁現在士氣還很高漲,一鼓作氣進行全軍突圍,興許還能派出去一部分人,否則都會被活活餓死。”可是,以文欽為代表的東吳援軍,堅持認為:“東吳不會扔下不管,而且司馬昭離開中央太久,大後方一定會發生變化。”勸諸葛誕再堅持堅持。

諸葛誕一琢磨自己還有這麽多部隊,一旦衝去城去就再難集結起來,到時候人單勢孤,誰也不會待見自己,所以同意了文欽的意見,而且對力主突圍的蔣班、焦彝開始深深戒備,最後幹脆想殺掉他們來斷絕其他人突圍的想法。蔣班、焦彝畢竟在壽春城混了這麽長時間,到處都有熟人相好,很快就知道了諸葛誕想拿他們祭旗。兩個人一合計,他不仁,咱不義,勸他活命還要被殺,憑什麽這麽傻呢?11月的一天晚上,諸葛誕的心腹大將蔣班、焦彝從壽春城牆上悄悄溜出,投靠了城外的軍隊,將諸葛誕各種軍事機密一點兒不拉的告訴了司馬昭。

而沒過幾天,壽春城內的東吳援軍也出現了重大問題。蔣班、焦彝出城投降以後,東吳援軍逐漸成為主力作戰部隊,因為東吳官兵的親人們都在東吳,所以他們沒有什麽退路,為了家人也為了自己,他們必須打贏這場仗,才能回到家鄉。而跟隨文欽進入壽春的軍隊,最主要的就是以全懌、全端堂兄弟為首的全家軍,可是這支部隊,也因為司馬昭的計謀,出現了重大問題:

全懌的兩個侄子全輝、全儀,因為家庭矛盾,幹脆帶著他們的老娘和私人部隊幾十家人,一起投奔了曹魏帝國。鍾會想到的計策說:“秘密作書,派遣全儀、全輝的家人去給全懌報信,說吳主因為全懌等不能拿下壽春而暴怒,想要盡殺他的家人,所以逃到北方。”司馬昭同意了。

鍾會便模仿他們的字跡,書信給了全懌。

全懌見是自己侄子的筆

跡,所以一點兒也不懷疑信的內容,一琢磨反正家裏人也活不成了,這麽賣命還有什麽意義,幹脆在12月的一天,打開自己負責守衛的城門,帶著全家軍幾千親兵,投降了司馬昭。司馬昭對於全家軍的投降非常歡迎,任命全懌當平東將軍,封臨湘侯,其他人也都各有封賞。

但此時,十二月,薑維率兵數萬出駱穀(今陝西周至西南),到達沈嶺(今陝西周至南)。當時,魏在長城(今陝西周至南)積存大量軍糧,且防守薄弱。鄧艾(時為安西將軍)和征西將軍司馬望恐薑維襲奪長城,立即合軍據守。薑維軍進至芒水,依山為營。鄧艾、司馬望率軍近水築寨。蜀軍多次挑戰,鄧艾、司馬望堅守不出,兩軍長期對峙。

就這樣,壽春城內的士兵和百姓們,在精神極度恐慌和糧食極度匱乏的狀態下,度過了公元258年的元旦佳節。

壽春城內,文欽在和諸葛誕商討下一步作戰計劃。文欽說:“蔣班、焦彝一開始勸我們突圍,我們沒有聽他們的,現在全家軍又出城投降,情況確實已經相當不妙。然而越是這樣,司馬昭就越鬆懈,我們應該趁這個機會,集結全力突圍,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諸葛誕也深表同意,於是命令大軍從麵對東吳帝國方向的南門出城,對司馬昭陣地發動猛烈攻擊。

戰況在霎那間就進入了白熱化階段,司馬昭和諸葛誕的將士們同時在經受著自戰爭以來最大的考驗。

一連四五天,諸葛誕的軍隊就像蝗蟲一樣,接連不斷的湧出南門,不分白天和黑夜。而司馬昭的士兵也像蝗蟲一樣,接連不斷的支援南門陣地。

司馬昭下令:“士兵在南門建立起高牆壁壘,在上麵架上炮車,上麵裝上大石塊和火箭,隻要諸葛誕一攻擊,就馬上發射。”

石塊和火箭像下雨一樣從天而降,到處都是撕心裂肺的哭喊聲,遍地都是死屍和傷員,連防禦進攻的戰壕裏都塞滿了屍體,護城河裏流的水都被染成了紅色。然而諸葛誕最終還是沒有能夠突圍成功,司馬昭耗掉了能堆成一座山的石塊和成捆成捆的弓箭,硬是把諸葛誕又給堵了回去。

城裏現在真正到了彈盡糧絕的境地,原本足夠吃一年的糧食,因為之前毫無限製的損耗,已經所剩無幾。百姓和士兵們吃不飽,隻好陸陸續續逃出城去,前前後後已經有數萬人。麵對這種困境,文欽又給諸葛誕出了個主意:“就是把壽春城內的魏國人全部趕出城去,隻留下自己帶來的東吳軍隊守城,這樣不是就把糧食省下來了嗎?”

看著在自己麵前吐沫星子滿天飛的文欽,諸葛誕的臉色逐漸發青。就是這個人罵:“當初兵精糧足的時候勸我不突圍,結果弄的眾叛親離,現在又勸我把手下都趕出去,隻留下東吳人。我手下都出城去了,我這個將軍還混個屁啊!”

當初文欽在魏國的時候,本來和諸葛誕的關係就十分惡劣,這次被派來支援諸葛誕,本來因為大敵當前,才被迫合作。可是文欽給諸葛誕每次出的主意沒有一次靈驗,反而讓諸葛誕不斷受到巨大損失,新仇舊恨一起發作,讓精神高度緊張的諸葛誕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

在壽春城牆突出的小城上,文欽像超人一樣勇猛的兒子文鴦和弟弟文虎,正在專心守城,突然得到一個噩耗:爸爸文欽到諸葛誕那裏參加會議,結果就在會議室裏被殺。雖然知道爸爸和諸葛誕有些不和,但文鴦文虎還是感到難以接受,老爸英勇一世,沒有死在敵人的手裏,卻死在友軍的刀下。又悲又恨的文鴦、文虎,抄起家夥,叫上手下就要找諸葛誕複仇,可是沒人敢跟著一起去送死。萬般無奈,文鴦幹脆領著文虎,立刻打開城門,騎著馬就出城去了。

知道直接害死大哥司馬師的文鴦來投奔,司馬昭陷入了深思之中,鍾會說:“還是殺了他吧。”司馬昭卻說:“文欽罪不可赦,他的兒子當然也應該死。但是如今他們走投無路來投降,如果殺了他們,就會斷了壽春守軍投降的念想,我們攻城就更困難。”於是,文鴦、文虎不僅被無罪赦免,還都被封為將軍、關內侯。

司馬昭說:“投降我可以,但是我要你們動搖一下壽春城裏其他人守城的決心向城內大聲喊文欽的兒子投降都沒事,你們還怕什麽?這句話你們願意做嗎?”兄弟兩個同意了,便繞著城喊。

城裏餓的前心貼後背的人們一看這種情況,又高興又羨慕。不久,司馬昭親自到壽春城下去巡視,看到城頭上的士兵光拿著弓箭比劃,卻不朝自己射擊,心裏不禁一陣狂喜,對旁邊的人說:“壽春可以攻下了!”

公元258年2月20日,司馬昭命令圍城各路大軍對壽春發動總攻,在震天的戰鼓聲和喊殺聲中,司馬昭的士兵從四麵八方登上城牆,殺進城中。

諸葛誕不甘心,他在心裏一萬遍的詛咒該死的司馬昭、該死的東吳援軍,還有那該死的文欽。二十萬大軍,就這樣分崩離析,然而不甘心也沒辦法,盡管心裏痛苦萬分,還是逃命要緊。諸葛誕騎上馬,帶著幾個親信逃到小城,想從偏門裏出去,結果正好被胡奮軍隊攻進城的士兵發現,一刀結果了性命。和毌丘儉一樣,這位曾經偉曹魏帝國馳騁多年的猛將,也一樣落的這麽慘的下場。不過還好,諸葛誕不是一個孤零零的死去,因為有幾百個忠於他的士兵,在被俘以後也堅決不肯投降,行刑隊每殺一個,就問下一個肯不肯投降,結果到了最後,也沒有一個服軟。

然而,身體是肉的,大刀是鐵的,大多數人還是覺得沒有必要跟著諸葛誕一同殉葬。絕大多數的東吳將士,都主動向司馬昭軍隊投降,各種武器像小山一樣堆在地上。

進入壽春城的司馬昭,看著不到10年而連續三次被戰爭洗劫的壽春城,不禁感慨萬千。王淩、毌丘儉、諸葛誕,三次叛亂的大本營,都設在這個多災多難的城市,每一次司馬家族討伐反對者勝利之後,壽春城都會遭受一次大屠殺,從司馬懿,到司馬師,而現在輪到自己決定,該對這些叛亂的人如何處置了。

有人向司馬昭建議,淮南不斷發生叛變,形勢依然很危險,而東吳降兵的家屬仍然在東吳,恐怕不會誠心歸順,應該把他們都殺掉以絕後患。司馬昭說:“古人用兵作戰,從不消滅敵人的國家,而隻是把領頭的除掉而已,東吳降兵即使逃走,也足以顯示我們的胸懷。”結果,投降的東吳士兵一個人都沒有被殺,全部被安置在首都洛陽附近;對於投降過來的東吳將軍,司馬昭也分別給予封號;而凡是跟隨諸葛誕叛亂的淮河軍團將士,一律被赦免;對於被諸葛誕殺死的文欽,司馬昭允許已經被封官加爵的文鴦、文虎給他收屍,然後由司馬昭贈送一輛牛車,拉回老家譙縣(安徽毫縣)的祖墳入土為安。總之一句話,寬大寬大再寬大。文鴦之後出仕晉朝。

至此,淮河軍區的第三次叛亂,也徹底平息,司馬昭所施展出來的各種手腕,讓曹魏帝國、甚至是敵國的士兵、百姓們,都深深折服。從此以後,淮河軍區、乃至整個曹魏帝國,再也沒有發生過反對司馬家族的叛亂。通過這次戰爭,以司馬昭為代表的司馬家族,贏得了整個曹魏帝國將領們的一致敬畏和效忠,英雄輩出的中國大地,正在迎來司馬家族稱霸的新時代。

吳將唐谘、孫曼、孫彌、徐韶等都率部下投降,司馬昭上表給他們加封爵,士卒饑餓有病的,供給糧食醫藥。有人說吳兵必然不肯為我們效力,請求把他們活埋了。司馬昭說:“放他們回去,才顯示出大魏的寬宏大度。”後來將他們遷徙到三河。四月,回到京師,魏帝把丘頭改為武丘,以彰顯武功。

陳泰在回京後升任司空,為三公之一,食邑二千六百戶。並賜子弟一人為亭侯,二人為關內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