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元年(184)三月,靈帝召群臣會議,商量鎮壓黃巾起義之事。北地太守皇甫嵩奏請解除黨人之禁,出皇宮錢財作為討伐黃巾軍費。靈帝問計於中常侍呂強,呂強說,黨人禁錮多年,積怨甚深,若不赦免,一旦黨人與黃巾聯合,必將危及朝廷。靈帝懼而從之,下詔大赦黨人,“黨錮之禍”遂告結束。

中平元年(184)二月,黃巾起義爆發,旬月之間,全國響應。時黃巾軍主力活動於冀州(今河南臨漳西南)、南陽(今河南南陽)、潁川(今河南禹縣)等三個主要地區。三月,漢廷發天下精兵,命北中郎將盧植率軍攻打冀州地區張角所部黃巾軍,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俊。騎都尉曹操率兵攻打潁川黃巾軍。

中平元年(184)四月,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俊、騎都尉曹操率兵四萬剿潁川郡(今河南禹縣)黃巾軍。波才所率黃巾軍,大敗朱俊軍,又將皇甫嵩軍圍於長社(今河南長葛東),因缺乏戰鬥經驗,結果被皇甫嵩施計突圍。五月,皇甫嵩、朱俊、曹操合兵大破潁川黃巾,斬首數萬級,平定潁川,皇甫嵩以功封都鄉侯,曹操遷濟南相。隨即進兵汝南郡(今河南平輿北)、陳國(今河南淮陽),大破兩地黃巾軍。於是,潁川、汝南、陳國三地黃巾軍皆告失敗。朱俊以功遷鎮賊中郎將。靈帝命皇甫嵩等人繼續進剿東郡(今河南濮陽)、南陽(今河南南陽)黃巾軍。八月,皇甫嵩在蒼亭(今山東陽穀北)大破東郡黃巾,俘虜黃巾帥卜巳,斬首七千餘級。

中平元年(184)六月,右中郎交朱俊擊破潁川黃巾軍後又立即轉攻南陽郡(今河南南陽)黃巾軍。南陽太守褚貢,後新任太守秦頡擊殺張曼成,義軍複以趙弘為帥,眾至十餘萬,屯據宛城。朱俊與荊州刺史徐璆及秦頡合兵一萬八千人圍攻宛城,自六月至八月實施猛攻竟不能下。不久,朱俊擊殺趙弘,義軍又以韓忠為帥,繼續堅守宛城,隨後,朱俊用計破城,義軍退守小城(內城)。韓忠率軍突圍不成,被秦頡殺死。義軍又以孫夏為帥,仍屯於宛城。十一月,朱俊攻破宛城,殺黃巾軍萬餘人,由是南陽黃巾軍被朱俊平定。

中平元年(184)八月,漢廷以冀州黃巾軍久久不能平定,命皇甫嵩帶兵進剿。時張角病死,冀州黃巾軍在其弟張梁領導屯於廣宗(今河北威縣東)。張梁率軍英勇善戰,皇甫軍不能勝。次日,皇甫嵩按軍不出。等到第三日,義軍防守稍懈之時,乃於淩晨率軍向義軍發動攻。義軍措手不及,大敗,張梁戰死,戰士被殺三萬人,跳河而死者五萬餘人。十一月,皇甫嵩乘勝進擊,與巨鹿太守郭典大破張角弟張寶軍於下曲陽(今河北曲陽西),斬首十餘萬級,張寶戰死。至此,皇甫嵩平定冀州黃巾軍,以功拜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封槐裏侯。至此,黃巾主力全部被漢遷軍隊消滅,黃巾起義在堅持了九個月的鬥爭後,終於失敗。

中平元年(184)二月,黃巾起義爆發。四月,郎中張鈞上書,認為張角能聚眾數十萬人起義,根源皆在於宦官。宦官父兄子弟、姻親賓客任州郡地方官者,侵害百姓,胡作非為,百姓之冤無處可訴,才鋌而走險。應該斬十常侍之首,懸於京師南門之處,起義軍會自行散去。靈帝將張鈞表章交給宦官,宦官看後皆免冠叩頭,詐稱自願入獄以使天下平定,並出家財作為軍費。靈帝大怒,命宦官照常視事,而將張鈞下獄,以私通張角的罪名處死。

中平元年(184)六月,交趾(今廣東、廣西大部及越南北部、中部地區)百姓因刺史貪殘民,起兵反漢,扣押交趾刺史太浦太守來達,自稱“柱天將軍”。漢廷改以賈琮為交趾刺史。賈琮到職,訊問民情,皆言賦稅過重,百姓無法承受;又京師遙遠,告訴無門,故相聚起事。於是,賈琮告示百姓,令其各安本業,免除徭役,又挑選廉潔官吏出任各縣令長。一年之間,交趾平定。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邊章,北宮伯玉,馬騰等人叛亂,冬天,孫堅,董卓,張溫等人平叛。中平三年,羌胡內部發生兵變,韓遂格殺邊章、北宮伯玉、李文侯,集結三人的部隊共十餘萬人圍攻陝西,太守李相如叛離朝廷,歸附韓遂。不久,韓遂又聯合周邊的馬騰、王國等人,合兵進攻三輔,聲勢浩大,勢不可擋。中平五年,韓遂、馬騰已攻到陳倉(今陝西省寶雞市),危及長安和洛陽。靈帝急忙拜董卓為前將軍,與左將軍皇甫嵩共同解陳倉之圍,大敗韓遂、馬騰。董卓因此又得到朝廷封賞。

187年(中平三年)曹操任東郡太守。

公元187年(中平四年),長沙人區星反叛,自稱將軍,聚眾一萬多人,攻圍城邑。朝廷任命孫堅為長沙太守,前往剿滅。孫堅到郡,檢選循吏,使之治民,並且明白交代:“你們隻管好好對待善良百姓,好好處理官曹文書,按規矩辦事。至於郡中盜賊,交我負責好了!”他說到做到,立即率領將士,謀劃方略,僅一個月的工夫,就打敗了區星,郡中震服。還救了陸家的陸康。

189年(漢少帝光熹元年【此年號僅維持了四個月,被廢】同年漢獻帝即位恢複中平六年。

9月董卓廢少帝劉辯為弘農王,立九歲的陳留王劉協為帝,是為獻帝。

12月曹操號召各鎮諸侯共起討伐董卓。

190年(漢獻帝改元初平元年)1月各路諸侯起兵反卓。卓令李儒毒死弘農王,卒年15。

180年各州的最高長官

南陽太守袁術,冀州刺史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廣陵太守張超,徐州刺史陶謙,西涼太守馬騰,北平太守公孫瓚,上黨太守張楊,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2月,董卓焚洛陽,遷都長安,洛陽古都殘破。公孫度自立為遼東侯。

191年(漢獻帝初平二年)孫堅破董卓,斬華雄。袁紹奪州牧韓馥的冀州,自領州牧。同年,孫堅攻擊劉表被黃祖所殺。

192年(漢獻帝初平三年)4月王允設連環計,呂布殺了董卓。

6月李傕、郭汜圍長安,殺允,敗呂布,曹操敗青州黃巾軍,收編為“青州兵”,實力壯大。

193年(漢獻帝初平四年)曹操東征徐州,大敗陶謙,也與宿敵劉備第一次交手。

194年(漢獻帝改元興平元年)呂布擊曹操,曹操後院失火,夏侯惇被俘虜,曹操急救,陶謙病亡,劉備領徐州牧。194年,黃巾起義宣告投降結束。

195年(漢獻帝興平二年)10月曹操領兗州牧。孫策攻江東大敗劉繇。李傕、郭汜爭奪獻帝。

公元196年,被董卓劫持到西安的漢獻帝在董卓死後,曆盡千辛萬苦,又回到了當時的首都洛陽。呂布占領了徐州,劉備投靠了曹操

197年(漢獻帝建安二年)袁術在壽春稱帝。曹操討伐張繡,失敗。袁紹占領冀、幽、青、並四州。

198年(漢獻帝建安三年)9月呂布攻打劉備,破小沛。

12月曹操擒殺呂布。周瑜同小喬成親。

199年(漢獻帝建安四年)11月張繡降曹操。董承與王子服等密謀除曹操。劉備之前因參與陰謀便投靠袁紹,袁紹百裏相迎。孫策襲取廬江,敗劉勳。劉備討伐袁術,袁術病死。

200年(漢獻帝建安五年)曹操誅殺董承等。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位。陳琳撰寫討曹檄文,官渡之戰開始。10月曹操偷襲烏巢。

201年(漢獻帝建安六年)曹操敗袁紹於倉亭。劉備投奔劉表。

202年(漢獻帝建安七年)5月袁紹病死。

203年(漢獻帝建安八年)孫權討伐黃祖。

204年(漢獻帝建安九年)曹操平定冀州。遼東公孫度死,子公孫康繼位

205年(漢獻帝建安十年)曹操平定青州。

206年(漢獻帝建安十一年)曹操平定並州。

207年8月(漢獻帝建安十二年)曹操大破烏桓,滅袁氏殘餘勢力,統一北方。劉備三顧茅廬。

207年8月(漢獻帝建安十二年)曹操大破烏桓,滅袁氏殘餘勢力,統一北方。劉備備三顧茅廬,曹操贖回了蔡文姬

208年(漢獻帝建安十三年)6月曹操封為漢丞相,郭嘉病死

7月操南征表。

8月表病死。操殺孔融。

9月劉琮降操。

11月赤壁之戰,操被孫劉聯軍打敗。

209年(漢獻帝建安十四年)10月備與權之妹成親。

210年(漢獻帝建安十五年)操建成銅雀台。瑜亡。公孫康遣公孫模、張敞等興兵伐韓、濊,建帶方郡。

211年(漢獻帝建安十六年)操攻破馬超。備入川。

212年(漢獻帝建安十七年)10月操南下進攻濡須口。備駐紮霞萌關。權移治秣陵,改名建業。

213年(漢獻帝建安十八年)5月獻帝封操為魏公,加九錫。

214年(漢獻帝建安十九年)5月權攻破宛城。

7月權進攻合肥,被張遼擊敗。

10月獻帝、伏後與國丈伏完密謀除操,事泄,操誅殺眾人。劉璋投降備,備自領益州牧。

215年(漢獻帝建安二十年)7月操征張魯。

11月魯降操。逍遙津之戰。操在濡須打敗權。

216年(漢獻帝建安二十一年)操稱魏王。

217年(漢獻帝建安二十二年)2月操進攻濡須口,權敗。

218年(漢獻帝建安二十三年)曹彰大破烏桓軍,鮮卑部落投降,北方平定。

219年(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7月備進位漢中王。關羽水淹七軍。

10月羽失荊州,被權殺害。

220年(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同年改元延康元年)1月操病亡。

10月(漢獻帝禪位於曹丕,東漢亡,曹魏建立,曹丕追曹操為武帝,建元黃初)丕稱帝,建魏國。

221年(魏文帝黃初二年,劉備稱帝沿用國號漢,改元章武)4月備稱帝。備伐吳。張飛遇害。

222年(魏文帝黃初三年,蜀漢昭烈帝二年,孫權接受魏國封王,稱王東吳,正式建元,黃武元年)權稱吳王。彝陵之戰,陸遜火燒連營,大敗備。

223年(魏文帝黃初四年,蜀漢昭烈帝三年,蜀漢懷帝後主劉禪即位,改元建興,孫吳黃武二年)4月備死於白帝城,禪繼帝位。

8月丕五路伐蜀。蜀吳重修和好。雍闓叛亂。

225年(魏文帝黃初六年,蜀漢後主建興三年,孫吳黃武四年)亮南征。亮七擒七縱孟獲,平定蜀南方。

226年(魏文帝黃初七年,曹魏曹睿即位蜀漢後主建興四年,孫吳黃武五年)丕病亡,曹睿繼位。

12月曹睿封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權圍攻江夏,兵敗。

227年(魏明帝改元太和,蜀漢後主建興五年,孫吳黃武六年)亮上書北伐。

228年(魏明帝太和二年,蜀漢後主建興六年,孫吳黃武七年)亮一伐中原。薑維降蜀。

馬謖失街亭。周魴詐降誘魏攻吳,陸遜大敗曹休。亮二伐中原。

229年(魏明帝太和三年,蜀漢後主建興七年,東吳孫權稱帝,建國號吳,黃武八年)權稱帝。亮三伐中原。

230年(魏明帝太和四年,蜀漢後主建興八年,孫吳太祖改元黃龍)吳派衛溫、諸葛直航海到夷洲。亮四伐中原。曹真病亡。

231年(魏明帝太和五年,蜀漢後主建興九年,孫吳太祖黃龍二年)亮第五伐中原。

234年(魏明帝於233年改元青龍,224年為曹魏青龍二年,蜀漢後主建興十二年,孫吳太祖於232年改元嘉禾,234年為嘉禾三年)亮六出祁山。

8月亮病逝於五丈原。吳大舉攻魏合肥。

235年(魏明帝青龍三年,蜀漢後主建興十三年,孫吳太祖嘉禾四年)1月曹睿封懿為太傅。馬鈞製造司南車和水轉百戲。

237年(魏明帝青龍五年,同年改元景初,蜀漢後主建興十五年,孫吳太祖嘉禾六年)遼東公孫淵自立為燕王。

238年(魏明帝5月景初二年,蜀漢後主改元延熙,孫吳太祖嘉禾七年,同年改元赤烏)魏明帝遣劉昕、鮮於嗣

取帶方、樂浪

8月懿平遼東,殺公孫淵。日本邪馬台女王卑彌呼派使者到魏,魏封卑彌呼“親魏倭王”

239年(魏明帝景初三年,同年曹芳即位,蜀漢後主延熙二年,孫吳太祖赤烏二年)1月曹睿亡,曹芳繼位。

240年(魏哀帝改元正始,蜀漢後主延熙三年,孫吳太祖赤烏三年)蜀將張嶷平定蠻族之亂。魏帶方太守弓遵遣梯俊赴倭。

241年(魏哀帝正始二年,蜀漢後主延熙四年,孫吳太祖赤烏四年)魏在淮河興修水利。

242年(魏哀帝正始三年,蜀漢後主延熙五年,孫吳太祖赤烏五年)權派軍攻打海南島。高句麗東川王位宮叛,寇西安平。

244年(魏哀帝正始五年,蜀漢後主延熙七年,孫吳太祖赤烏七年)曹爽派兵攻打蜀不利,傷亡慘重。

8月幽州刺史毋丘儉從玄菟出發攻高句麗

9月百濟臣智襲取樂浪邊民,後懾太守劉茂威歸還

10月魏軍攻克丸都,東川王奔沃沮

11月毋丘儉以王頎東追至挹婁界,劉茂、弓遵別遣伐濊

245年(魏哀帝正始六年,蜀漢後主延熙八年,孫吳太祖赤烏八年)吳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爭權,陸遜因受牽連,憂憤而死。

5月魏軍各路征伐高句麗的軍隊皆告捷,毋丘儉刻石紀功並凱旋。

246年(魏哀帝正始七年,蜀漢後主延熙九年,孫吳太祖赤烏九年)毋丘儉兩破高句麗。

247年(魏哀帝正始八年,蜀漢後主延熙十年,孫吳太祖赤烏十年)蜀將維出隴右攻魏,

接應附蜀的羌、胡部落。王頎繼任帶方太守,遣張政攜詔書、黃幢等赴倭。

248年(魏哀帝正始九年,蜀漢後主延熙十一年,孫吳太祖赤烏十一年)懿封為丞相。

249年(魏哀帝正始十年,同年改元嘉平,蜀漢後主延熙十二年,孫吳太祖赤烏十二年)1

月懿殺曹爽一夥。夏侯霸降蜀。維伐魏。

250年(魏哀帝嘉平二年,蜀漢後主延熙十三年,孫吳太祖赤烏十三年)權廢孫和為庶人

,賜孫霸死,立孫亮為太子。維攻魏西平失敗。

251年(魏哀帝嘉平二年,蜀漢後主延熙十四年,孫吳太祖改元太元)魏太尉王淩陰謀叛變,被懿平定。

7月懿亡。

252年(魏哀帝嘉平三年,蜀漢後主延熙十五年,孫吳太祖太元二年,同年改元神鳳,同年孫權亡,會稽王孫亮即位改元建興)懿長子司馬師為大將軍。權亡,孫亮繼位。司馬昭攻吳,失敗。

253年(魏哀帝嘉平四年,蜀漢後主延熙十六年,孫吳會稽王建興二年)諸葛恪進攻魏,無功而返。維攻魏狄道失敗。吳孫峻誅殺恪。

254年(魏哀帝嘉平五年,司馬師廢曹芳立曹髦為帝,改元正元,蜀漢後主延熙十七年,

孫吳會稽王改元五鳳)

9月師廢曹芳。

10月曹髦繼位。吳孫英謀殺孫峻未果。

255年(魏高貴鄉公曹髦正元二年,蜀漢後主延熙十七年,孫吳會稽王五鳳二年)鎮東將軍毋丘儉與揚州刺史文欽討伐師。師亡。昭為大將軍。維攻魏狄道,先勝後敗。

256年(魏高貴鄉公曹髦正元三年,同年改元甘露,蜀漢後主延熙十八年,孫吳會稽王五鳳三年,同年改元太平)4月,昭討伐諸葛誕。維伐魏被鄧艾擊敗。吳孫峻死,弟孫琳專吳政。孫綝殺滕胤等人。

257年(魏高貴鄉公曹髦甘露二年,蜀漢後主延熙十九年,孫吳會稽王太平二年)誕與孫

吳聯合起兵反魏。維出駱穀攻魏失敗。

258年(魏高貴鄉公曹髦甘露三年,蜀漢後主延熙二十年,同年改元景耀,孫吳會稽王太平三年,同年孫綝廢孫亮,立孫休為帝,改元永安)魏軍破壽春,斬誕。孫綝廢吳帝孫亮為會稽王,立琅琊王孫休為帝。孫休與丁奉設計殺綝。

260年(魏高貴鄉公曹髦甘露五年,被誅,曹奐即位,改元景元,蜀漢後主景耀二年,孫

吳景皇帝永安三年)5月賈充、成濟殺死曹髦。

6月曹奐繼位。

262年(魏元帝景元三年,蜀漢後主景耀四年,孫吳景皇帝永安五年)10月,維攻魏,被鄧艾擊敗,退屯遝中。

263年(魏元帝景元四年,蜀漢後主景耀五年,同年改元炎興,同年後主劉禪投降於魏,蜀漢亡,孫吳景皇帝永安六年)昭三路伐蜀,蜀亡,三國鼎立的局勢結束。

264年(魏元帝景元五年,同年改元鹹熙,孫吳景皇帝永安七年,同年改元宣陵,同年孫休亡,孫皓即位改元元興,追父孫和為文皇帝)鍾會維密謀失敗被殺。昭稱晉王。

265年(魏元帝鹹熙二年,司馬炎廢曹奐,建國西晉,建元泰始,孫吳末帝元興二年,同年改元甘露)昭亡,其子司馬炎繼任晉王。

12月炎廢奐為陳留王,自稱晉武帝,建立西晉,魏亡。

271年(西晉武帝泰始七年,孫吳末帝於266改元寶鼎,於269改元建衡,271為建衡三年,皓出兵攻晉,因士兵怨恨而止。

272年(西晉武帝泰始八年,孫吳末帝改元鳳凰)炎派楊肇、羊祜等率軍支持戰略要地西陵。陸抗大敗楊肇,殺步闡。

276年(西晉武帝於275年改元鹹寧,266年為鹹寧二年,孫吳末帝於265年改元天冊,266年改元為天璽)2月東夷八國歸化

7月東夷十七國內附

277年(西晉武帝鹹寧三年,孫吳末帝改元天紀)晉文鴦擊破鮮卑人。

278年(西晉武帝鹹寧四年,孫吳末帝天紀二年)羊祜死、杜預駐紮襄陽。

2月東夷六國來獻

279年(西晉武帝鹹寧五年,孫吳末帝天紀三年)西晉出六路兵馬攻打吳。

280年(孫吳末帝天紀四年,同年,孫吳滅亡,西晉武帝鹹寧六年,滅吳改元太康)西晉滅吳,孫皓降,吳亡。

自此三國歸晉,曆史的必然。但是西晉傳至兩世,就開始了五胡亂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