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文學報告

第三個消息,附近的資源充沛,恒星以及行星密集。

在距離兩顆中子星1光年外就有一顆紅矮星,1.2光年外更是有著一顆黃矮星,上麵的星球有著液態的水資源。。這個區域的恒星,明顯比太陽係那邊更加密集一些。

這是一個還算不錯的好消息,中性偏利好。

人類以及托斯文明完成了整個大目標之後,還是要準備逃離整個中子星對撞的波及範圍。

到時候兩個文明最好還是分開,各自發展各自的。

既然有這麽多的恒星可以挑選,大家隨意地挑選就好,基本上就不會發生太大的矛盾。

實際上,這一點基本上在科學家的預期之內,中子星的前身是藍矮星,藍矮星壽命在耗盡之後,產生超新星爆發才會形成中子星。

這裏既然有兩顆中子星,代表著曾經發生過兩次超新星爆發。

兩次超新星爆發基本上掃幹淨了周邊50光年星球的生命,所以,再引爆兩顆中子星的對撞也不用有什麽心理負擔。

是的,這種問題必須要事先考慮起來,如果真的因為中子星提前十萬年對撞,導致大量的周邊文明滅亡,說不定某些五級的聖母文明就要跑過來找麻煩了!

另一方麵,超新星爆發也誕生了大量的重元素,金銀銅鐵等等。所以,周邊行星係的重元素比例,將會比常規的行星係高得多……

星球的密度更高,也即金屬元素的含量越高,越適合行星堡壘的開發,這是一定的。

張遠輕輕呼了一口氣,這種預期之內的事情,倒也沒什麽好驚喜的,隻不過,心中依舊產生了淡淡的興奮感。

現成的金屬星球是開發戰星的最佳選擇,相當於一個現成的超級鐵疙瘩,不像地球那樣,還有地殼、地幔、地核等結構。

當然了,開發戰星,不是說有現成材料就能夠開發的,還需要足夠的科技實力以及大量的時間積累才行。

目前這顆租賃的行星堡壘上,密密麻麻的大型工程設備,就是為之而購買的,花了老大一筆積分呢!

另外還有第四個消息,是“中子星-中子星”雙星係統中的具體天文學報告。

中子星這玩意隻有十幾公裏的大小,是的,僅僅隻有十幾公裏,和璀璨銀河號看起來差不多大小。

什麽概念呢?與地球1.2萬公裏的直徑比較起來,隻是一個小不點,和太陽140萬公裏的直徑比起來,如同西瓜旁邊的芝麻一樣,看都看不到!

但它的威能卻大的驚人,質量比太陽更大!

質量最小的中子星,也是太陽的1.4倍!濃縮就是精華啊,如果地球被中子星刮擦到那麽一下,甚至不用刮擦到,一點引力就能夠將地球徹底撕碎。

由於相互之間的高速繞轉,兩顆中子星的質心其實在中間連線的某一點虛空當中。所以從簡單物理模型的角度,相當於整個雙星係統的所有星體,都圍繞著虛空中的這一點質心旋轉,是一個穩定的係統。

裏邊的行星多的驚人,體積比月球還要大的類地行星,足足有60多顆!

而且大都是非常年輕、活潑的那種,還有不少類木行星,分布在20天文單位以內的地方。

這些類木行星距離雙星係統比較遙遠,不過其體積非常大個,可能是在前兩次超新星當中,吸收了大量的氫元素所致。它們將成為非常好的核燃料庫。

張遠重點關注的是那些有可能被改造成行星堡壘的類地行星。

這些類地行星由於比較年輕,年齡應該不會超過10億年,各種火山爆發以及地震頻繁,也就是說,如果某一行星內核很可能還沒有徹底冷卻,會讓各種工程難度上升了無數倍。

火山爆發以及地震的能量,來源於星球核心處放射性物質的核裂變,人類就算水準再高,也不可能阻止這些重元素自發的核裂變。

看到這些資料的時候,其中一位教授憂心忡忡地說道:“不行,這些星球的內核沒有徹底冷卻,裏邊全都是岩漿,將不適宜當做行星堡壘。”

“……因為在行星發動機的超強推動力下,正常的板塊根本支撐不住這種推動,很快整個大陸都會被震的七零八碎,導致行星發動機損壞。”

星球的地殼對比整顆星球,就像雞蛋表麵的一層雞蛋膜一樣脆弱,光靠這層膜撐不住整個星球的質量。

行星發動機的構造,至少要深入數十甚至上百公裏,一直到下邊的地幔層,才勉強能夠穩得住。

也就意味著,必須要選擇那一類內核完全冷卻了的金屬星球。

然而在這裏遠遠的天文學觀察,也不可能搞得清楚哪顆星球內部已經徹底冷卻,哪顆星球還在活躍,到時候還得實地考察。

能夠實地考察的時間也不多,頂多隻有一個月的時間。

“我們腳下的這一顆戰星,隻會繼續租賃一個月的時間,到時候租賃時間一到,它就會返程了,將再也沒有後悔的餘地。時間很緊迫啊。”

張遠額頭上不禁冒出了細密的汗珠,這可能是人類數千年時光當中,最為重要的抉擇。一旦選擇錯了道路,未來將會相當痛苦,痛苦的不僅僅是他們這一代,還可能是後邊的十代、二十代人。

看完這些客觀條件,兩個文明的科學家全都開始出謀劃策,利用這些天文學資料,計算出這些行星的體積、密度、質量、磁場等等。

密度當然是越高越好,密度越高。但是這種星球的質量卻不能太大,質量大,推動起來就麻煩了,最好不要超過月球的質量的三分之一。

甚至還可以選擇完全結冰了的大冰球,這個鬼地方沒有正兒八經的恒星,兩顆中子星發出的光照強度很弱,以至於這裏的星球普遍處於零下兩百五十攝氏度以下!

如果選擇一顆完全結冰了的大冰球開發行星堡壘,也是不錯的選擇。反正這玩意也隻是一次性的,能不能長久使用人們並不在乎。

就這麽精挑細選之下,一共找到了六顆有80%以上概率符合條件的星球。

到時候還得實地考察。

再接下來,雙方公布了自己的最大生產力,承諾今後將會擴張人口,至少分配多少生產力,用於行星發動機的建設上麵。

沒錯,未來的確要擴張人口,無論哪個方案,都得擴人口,而且得壓縮各行各業的發展,無論是科技方麵,工業方麵抑或是社會動員方麵。這麽多年的準備工作不是白做的。

張遠輕輕鬆了一口氣,聽著台上的科學家介紹著一個個備用的方案。

“……推進一顆質量堪比20%月球的星球,至少需要建造3萬個行星發動機,按照雙方目前的生產力,兩個文明的生產力,加起來理論上1200-1500年就能夠完成……也就是每一年製造30個行星發動機。”

理論上就是這麽迅速,畢竟鋪滿了整顆戰星的機械工具可不是白買的,最主要的還是執行的問題。

實際上這是非常粗暴的方式,人們隻是在行星上邊安裝行星發動機而已,武器功能、生態功能等各種雜七雜八的功能全都不需要,這種星球頂多隻是會動彈,算不上真正的“戰星”,卻也無疑減少了大量的時間。

它最終還是會報廢掉的,沒有必要弄的太精致。

而人們的衣食住行,依舊會在飛船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