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打造遼國太子 第475章 順勢而為

等到打下揚州的時候,王倫已經有了三萬人馬,就連一直追他的付永吉都不敢追了,他們沿途開倉濟貧,受到了貧苦農民的熱烈歡迎。

更讓人擔心的是,王倫在揚州停了三日,居然趁著這三天的功夫來了一個精兵簡政,把三萬士兵去掉近七成,隻留五千人,轉道又殺入江淮一帶!

人雖然隻有五千,但是正因為他的人少了,行動起來更是方便,軍糧籌集也更是容易。

太監念完戰報,所有人都不說話了,包括範仲淹在內,他們都認識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己太小看王倫了!

王倫根本沒有想過先打下什麽地方來稱王稱霸,他看很清楚,大宋還有足夠的能力來維持自己的江山,所以現在還不是稱王稱霸的時候。他首先做的是各地點火!先把火點起來,讓你宋朝一個個來滅,等到你精力耗盡的時候,才是王倫的機會。

仁宗見沒有人吭聲,有些氣惱:“諸位愛卿!我想問你們一句,現在文彥博在哪裏!”

文彥博還在山東,他還在山東剿滅王倫,可是王倫已經到了江淮一帶。這真的是一個很不好笑的笑話。

龐吉這時候往前邁了一步:“萬歲,老臣有一議,可否派人前去江淮,招安王倫。那些流民本是為了口糧而造反,我們按照軍隊編製給其口糧,當能安其心。”

仁宗猶豫了一下,陳元知道,這仁宗一猶豫就是動心了。自己這位老丈人耳根子軟,如果再有大臣附和的話,那麽他很可能被說動。

陳元很想保住王倫的性命,但是絕對不是這樣的方式!

他急忙上前一步:“萬歲,微臣以為,王倫雖然遁走江淮,可是難成大氣!我們隻需要一方麵安撫他路過地域的流民,一方麵封鎖消息,以防止更大的爆亂發生,再令文彥博大人緊追其後,同時斬殺那些開城迎敵的地方長官,令各地據城死守,王倫必破!”

夏竦站了出來:“萬歲,陳世美所言有理,老臣附議。”

文彥博是他的學生,他沒有理由不附議。

龐吉這個時候說道:“萬歲,現在流民的問題相當嚴重,不能再讓王倫鬧下去了,否則如果出了大亂子,事情可就不好處理了。”

陳元說道:“皇上!微臣以為,就是因為要震懾其他的人,才更要把王倫擊敗!讓所有想造反的都知道,對抗的皇上,隻有死路一條!臣認為,如果王倫主動投降,我們可以放他一條生路,但是現在,絕對不能去招安!”

仁宗聽後衝龐吉一揮手,這個意思是讓龐吉退下去了,龐吉退下去的時候,一道惡毒的眼神射向陳元!

這眼神比他看著其他大臣的目光都要惡毒許多,因為在他和陳元這一次的爭執中,仁宗偏袒了陳元,這對龐吉來說不是事情對錯的問題,而是自己在仁宗心中的位置,受到了挑戰!

仁宗眼睛看著陳元:“朕覺得陳世美說的頗有道理,諸位愛卿還有什麽說的?”

仁宗都說道理了,龐吉還能說什麽?沒有他和夏竦帶頭,這項決議很快通過。

陳元這時候忽然回頭看了司馬光一眼,臉上微微笑了一下,司馬光隻覺得陳元的笑容讓他感覺到一陣心驚,卻並沒有意會到其中的意思,正在揣摩的時候,陳元轉頭對仁宗說道:“皇上,微臣以為那王倫乃是流竄作亂,若是文彥博大人事事回報,當是貽誤軍機,於剿滅王倫頗為不利。”

他話說出口的時候,夏竦忽然心中暗暗叫道糟糕!

這陳元是要在這個時候提出修改軍製了!範仲淹變法中就有強軍之策,夏竦從一開始就在反對。新軍雖然已經打造,但是那軍製還是沿襲從前,陳元帶著新軍去黨項擁有臨陣決斷的權利,完全是仁宗特批的。

陳元已經用新軍的戰績向所有證明了,如果給將軍們更大的權利,宋軍能打贏任何看起來強大的敵人!文彥博指揮的可不是新軍,這個時候如果連文彥博都破例可以擁有指揮權,不用向朝廷匯報的話,那軍製的修改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可是夏竦現在偏偏不能反對,原因很簡單,文彥博是他的門生,是他舉薦的,他也非常希望文彥博能打贏這一仗。

龐吉也馬上意識了過來,正想著自己該說什麽的時候,歐陽修反應極快的往前上了一步:“萬歲,陳大人所言不無道理,微臣以為,當改變軍製,讓統軍之人有臨陣決斷的權利。”

範仲淹,韓琦,富弼,宋祁,一個個的站了出來附議。龐吉看看夏竦沒有說話的意思,也就沒有再說什麽,他知道,說也沒用了。

修改軍製,就作為的變法的第一個內容,正式被提上議程,而且是必須馬上做出決定。

司馬光在後麵一言不發,他怎麽都沒有想到,今天自己根本沒有出手的機會就讓對手摘取了第一個勝利的果實!

陳世美挑了一個很合適的時機,他在所有人都覺得必須要變的時候提出了改變!甚至司馬光自己都明白,如果不給文彥博想往哪裏追就往哪裏追的權利,根本不可能逮住那個想往哪裏跑就往哪裏跑的王倫。

而且,陳元沒有涉及到其他的事情,比如官員升遷,比如均公田,連提都沒有提起。

龐吉說這個陳世美很厲害,昨天司馬光還沒有感覺出來,今天,他終於知道了。

不過在司馬光看來軍製的改革有一個很大的阻力,那就是在於那些武人的身份。趙光義因為沒有他哥哥的那種本事,無法控製住那些桀驁不馴的武將,所有選擇了整個士大夫集團來壓製武將,仁宗就不擔心武將的桀驁麽?士大夫們甘願失去對武將的控製麽?

司馬光沒有說話,他想看著陳元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

軍隊的改革主要就是依照範仲淹的政策來的,把宋朝的百萬大軍精簡,留下精兵三十萬即可。

剩下的人可不是讓他一下就回家了,而是仿照三國時期的屯田兵,轉為二線士兵,在固定的地方安營紮寨,平時務農,修築水利和道路,農閑的時候訓練,每年兩個月。

等到打仗了,他們作為後備部隊聽從調遣,並且在戰爭突發的時候負責守衛自己的家鄉。

這七十多萬人自己養活自己,雖然戰鬥力將下降一些,但是大宋可以節省出很大的資金來來打造那三十萬人的職業士兵。這保證了剩下的三十萬人可以全部按照新軍的裝備完成換裝。

關於將領的問題,範仲淹提出任用專門的將軍練訓練那些士兵,以改變以前那種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局麵。

陳元還提出了讓仁宗選派文職官員,長期入駐那些千人以上的部隊,擔任監軍一職位。平時協助那些武將共同管理部隊,不得插手訓練。有戰爭的時候負責監督武將的忠誠,關於作戰這方麵,隻能提出建議,不能剝奪武將的決定權。

並且監軍要輪流調動,每兩年或者三年調動一次,擁有直接向仁宗奏本的權利。

以前的監軍都是打仗以後皇上臨時委派,像這種文官長期入駐的現象是從來沒有的。

這是陳元仿效日後的政委一職位想的辦法,不知道管用不管用,反正毛老頭用這套辦法控製了部隊,而且保存了部隊的戰鬥力,最終把全副美式裝備的老蔣給打跑了,想來是錯不了的。

仁宗對這個提議也是很感興趣,因為那些士大夫是宋朝現有政策的受益者,讓他們長期入住軍隊監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確保武將不會生出異心。

就像司馬光想的一樣,軍製已經要改變了,但是那些士大夫真的甘心放棄長時間在武將麵前的優勢地位麽?就算是提出這個建議的歐陽修其實內心都有些對武將的擔心。

陳元的方法無疑是給所有人找一個定心劑,以後他們還能控製住武將,這在龐吉和夏竦看來,已經是無法阻止軍製改革之後最佳的方案了。

司馬光不禁又把目光投向陳元,現在他真的有些佩服這個駙馬爺。

陳元忽然又衝他笑了一下,讓司馬光更佩服的還在後麵,他繼續說道:“萬歲,微臣以為,若是在千人以上的部隊都派駐監軍,三十萬部隊共需要各級監軍四百到五百人之間,同時那些邊防要塞的二線部隊也要有監軍長期駐守,粗略算計一下,總共缺少文職官員大概在一千兩百人左右。”

當陳元提出人手的時候,夏竦馬上意識到事情有些不妙,上前一步說道:“萬歲,微臣以為每年科考的學子過千,隻要從那些學子中挑選合適之人即可。”

陳元笑了:“太尉大人,下官倒是認為,皇上派去監軍的人,應該能保證足夠的忠誠,並且有一定處理問題的能力。那些學子隻是讀了一些書本而已,遇到事情的時候毫無經驗可談,實在不足以委以重任。”

仁宗聽的點頭:“嗯,世美說的很有道理,那從哪裏抽調人手合適?”

陳元說道:“可以從各州郡抽調人手,入駐地方作為監軍。微臣建議,凡是願意去軍隊做監軍的士大夫,皇上可以給其再發一份軍餉。同時若是部隊立戰功,他們也同樣受到嘉獎。”

話說道這裏的時候,司馬光的眼睛閃亮的看著陳元,他很明白,若是這一千多個士大夫真的進入了軍隊,靠著軍功升官的話,那麽從今以後,他們就是連接士大夫和軍隊之間的一座橋梁。

通過這些人,可以很好的協調好軍功階層和士大夫階層之間的矛盾。同時,陳元的這個提議也為後麵的下一個變法做了鋪墊,官員的升遷!

一千多個人被抽入軍隊之中做事,這就注定了大宋多出了一千多個位置,按照一個縣五十個文職人員來算,這一下等於是讓七八個州完成了對冗員的裁減。

司馬光發現,這個辦法真的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如果陳元真的能把那些士大夫全部安排好,不像範仲淹那樣讓很多人直接下崗的話,他能接受。

他的嘴角微微笑了一下,往前一站,站在那些主張新政的人後麵說了一句:“萬歲,微臣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