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京師震動

無數快馬分頭並進,急報京師。

這沿途上,捷報的消息已經傳達各州各縣。

江南這邊,本來對捷報早已免疫,畢竟從前的時候,官軍還不是隔三差五傳出捷報出來,大家早已習慣,隻是這一次的捷報不一樣,尋常的時候都是殲敵幾十上百,不敢把數字往大裏報,畢竟隻是幾十上百人經得起考驗,隨便殺幾個良冒功也就是了,可是一次性上千,卻是前所未有。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後頭俘敵三百這個數目讓人去了疑心,要知道一般報捷的,往往都隻有斬殺多少,至於俘虜,卻是一個也無,因為俘虜到時候是要押解入京的,到時候查出不是倭寇,或者根本拿不出俘虜出來,這就等於是告訴朝廷,自己是冒功。

再加上是徐學士的奏書,皇家校尉一千三百人剿賊,幾乎在沒有損傷的情況之下,大獲全勝,一時間,各州府頓時沸騰起來,擔驚受怕了這麽久,所有人終於意識到,倭寇已經不再是凶神惡煞,徐學士到了江南,江南自此可以過上太平日子。

雖然杭州未被奪回,不過在這消息的刺激之下,百業開始複蘇起來,工坊也漸漸開始開工,工匠、學徒們又重新有了做工的機會,鄉紳地主們見太平無事,也都紛紛回鄉,畢竟老宅和田地都在鄉裏,在南京待下去畢竟讓人放心不下,從前是害怕出事,現在既然沒了這個憂患,自然也不能久待。

江南漸漸承平,而在朝中,爭吵還在繼續。

平常大家能過一日且過一日,反正江南實在太遠。和自己沒什麽關係。可是鬧出這麽大的事來意義就不同了,這已經關係到了社稷的問題,社稷問題是天大的事,朝廷已經舉行了第七次廷議,隻是這廷議有的隻是爭吵,有的隻是推卸責任和慷慨激昂的激烈之詞。

而廷議的成果……卻是一點都沒有。

這都是一群吃飽了沒事幹的人,讓他們親力親為不可能,隻能靠著嘴皮子才能滿足自己治國平天下的幻想。

好在楊廷和倒也不敢采納這些意見,每日在內閣裏。和楊一清商討平倭的方略,隻可惜畢竟那倭寇距離太遠,終究還是空談,說了再多,有再多的平倭方略。亦是施展不開。

內閣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力籌措糧草,調集兵馬,隨時準備南下,這樣做的目的,威懾意義更大一些。

現在過了這麽多天,眼看這個年已經過了。楊廷和不得不考慮一下那份王直的請降書來。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一勞永逸解決問題的方案,隻要朝廷招撫,就可以不需要任何代價解決當下的問題。當然,朝廷失去的,終究還是臉麵。

楊廷和近來感覺越來越煩躁,尤其是幾次宮中召問。更讓他一時拿不定主意。

宮裏顯然也很急,江山畢竟是朱家的。最急的自然就是嘉靖了,嘉靖倒不怕一個杭州出問題,而是整個江南,都形成雪崩式的效應,任何一個危機,隨時都可能像癌症一樣擴大,今日能丟杭州,明日寧波就能保住?

三千倭寇就如此,據傳海外倭寇巨萬,又當如何?

還有,杭州淪陷,江南震動,帶來的影響絕對不小。

嘉靖從大年初二到現在,一直沒有睡過好覺,他的怒氣,少不得就要發在黃錦頭上,黃錦每日小心翼翼伺候著喜怒不形於色的嘉靖,肥碩的肚子足足少了一圈,整個人顯得清瘦了一些,也多了幾分頹唐。

而這時候,通政司傳來了捷報。

皇家學堂上下人等,誆出倭寇千餘人,於慶春門外鏖戰,大敗倭寇,倭寇敗逃,皇家校尉追擊,分別於丁橋、許村、周王廟等地大敗倭寇,七戰七捷,斬首千餘,俘賊三百,匪首李光頭拿獲,徐質人等授首……

捷報的奏書如今落在嘉靖的手上,嘉靖一動不動的看著,舔了舔嘴,顯得不可置信,而後又眯了眯眼,露出幾分懷疑,隨即放下了捷報,召來黃錦道:“這份奏書,是否可能是冒功?”

黃錦拿了奏書來看,來回看了幾遍之後,才道:“陛下,奴婢以為,應當不是冒功。”

嘉靖還是有些不信,道:“何以見得?”

黃錦道:“其一,這功勞太大,實乃平倭之役以來罕見的奇功,這樣的大功,一般人可不敢隨意冒領,畢竟太過引人矚目,但凡是冒功的軍將,都會把功勞往小裏說,今日報個小功,明日又報個小功,如此累積,既不會惹人注意,又可升官發財。”

嘉靖聽了,微微頜首,覺得有些道理。

黃錦又道:“再者,眼下在這節骨眼上,杭州被倭寇侵占,冒功的時機也不對,現在朝野的眼睛都盯在那兒,突然來了一場大捷,肯定是舉國歡慶的大事,一般冒功的軍將,都不會選擇這樣的時機,豈不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更何況這木還是假木。”

嘉靖又是點頭。

黃錦顯然對這種事如數家珍,繼續道:“還有,捷報裏的奏報也不對,假若真是冒功,絕不會說俘獲了倭寇,須知但凡俘獲的倭寇都要押解進京,送到兵部,他們在奏報中聲言有三百俘虜,又包含了賊首在內,豈不是自己搬石頭砸自己的腳,難道兵部是呆子傻子,連倭寇和良民都分不清?”

一番解釋,嘉靖立即釋然,隨即狂喜道:“棟梁,這便是棟梁,朕本來還很是擔心,這些時日,茶飯不思,想的就是杭州的事,可是現在初到杭州,便有如此大捷,是了,奏書裏可是說皇家校尉幾乎毫發無損是嗎?”

黃錦也覺得奇怪,毫發無損,就殲滅了千餘倭寇,這實在是你可能的事,須知數萬官軍,都對這些倭寇沒有辦法呢。

黃錦忙道:“是。”

嘉靖激動的道:“什麽叫新軍,這就是新軍,朝中有人鬥膽奢談什麽新軍無用,今日朕就讓他們見識見識這新軍的厲害,徐謙這個家夥,不聲不響的跑了,卻去除了朕的心腹大患,要賞,要重賞,是了,立即召見群臣吧,朕要將此事廣而告之,借此鼓舞朝野士氣。”

黃錦道:“陛下想來是忘了,現在這個時候,大臣們都在崇文殿廷議呢?”

這些時日廷議實在太多,幾乎商討的事情幾乎都是一樣,永遠都是圍繞著杭州,嘉靖不由皺眉,旋即道:“走,起駕崇文殿。”

…………………………

崇文殿裏,依舊還是吵鬧不休,戶部在扯皮,拿不出這麽多銀子出來南征,兵部又不肯,硬說兵馬未動需要糧草先行,沒有錢糧,這兵就動不了。今日不但各部的大臣都與會,楊廷和和楊一清也在,楊一清雖然隻是武備學堂的掌學,可是畢竟曾經位高權重,如今參與了軍機,所以在楊廷和下首位置添了個位置。

一碰到這種扯皮的事,楊廷和就厭煩無比,可是厭煩歸厭煩,卻必須耐著性子聽。

倒是楊一清顯得不徐不疾,似乎在思考著什麽。

正在這時,有太監道:“皇上駕到。”

爭議總算停止,所有人眼巴巴的看著門洞,果然便看到一身便服的嘉靖在黃錦的陪伴下踱步進來。

“吾皇萬歲。”眾臣紛紛拜倒,三呼萬歲。

嘉靖左顧右盼,今日顯得尤其精神,這倒是讓人生出好奇之心,陛下今個兒是怎麽了,好端端的,樂個什麽?眼下江南發生了這麽大的事,竟還樂得起來?

嘉靖在禦椅上坐定之後,道了平身,隨即道:“杭州的事,可有結果了嗎?”

身為會議的主持者,楊廷和連忙道:“回陛下的話,已有眉目。”

嘉靖挑挑眉:“已有眉目是什麽意思?”

楊廷和麵露慚色:“多則半月,少則十天,大軍便可啟程,剿滅倭寇。”

嘉靖道:“啟程?等到大軍到了杭州,又要到什麽時候?”

楊廷和猶豫了一下:“怕是要兩三月功夫,不過先鋒至多半月就可抵達。”

嘉靖搖頭:“太慢了。”

楊廷和看了嘉靖一眼,對嘉靖的不滿態度還以為隻是嘉靖決意不再力主平倭,想轉變態度,改為招撫。

這也是情有可原,確實是遠水去救近火,時間上有些不足,楊廷和隻得道:“不知陛下可有良方?”

本心上,楊廷和也是讚同招撫的,可是他不能提,提出來了肯定要被人叫罵,所以隻能這樣幹耗著,假如陛下肯提出招撫,他倒是不介意附議。

誰知嘉靖卻是道:“朕的良方早就有了,朕不是敕命徐謙為欽差,令他南下嗎?他便是朕的良方,而現在,徐愛卿已經傳來捷報,皇家校尉在杭州七戰七捷,斬首千餘,俘賊三百。”

………………………

今天有點事,哎,兩更吧,這個月不會再兩更了,以後每天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