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大哉吾師

“來了,來了,來的是禮部的費大人……”

人群中一陣**,許多人發出一陣陣低呼。

很快,混亂就發生了,許多差役出來,打出一條道來,許多人紛紛後退,自然免不了幾聲叫罵。

費宏坐在轎裏,聽到外頭的叫罵聲,充耳不聞,轎子進了夫子廟裏,緊接著,南京各部的大人們已是陸續來了。

道路變得越來越擁堵,好在有差役勉力維持次序,倒也沒什麽亂子。

至於王守仁和徐謙則是姍姍來遲,掐準了卯時,才終於到了。

他們一到,人群中發出一陣歡呼,這一次大家到時乖了,倒是不必差役驅趕,自然而然,便有人讓出一條道路,南京乃是王學的發源地之一,王學最是昌盛,王守仁在王學中的地位,便是王學中的程子、朱子,而徐謙亦是王學之中,最受矚目的人物。

許多人對他們二人,帶著某種自發的敬意,甚至王守仁轎子過去的時候,不少人紛紛朝王守仁的轎子長揖作禮。

進了夫子廟裏,許多人已是濟濟一堂。

上到公卿官員,還有不少大儒,甚至還有一些生員,都受邀來此,大家沒有寒暄,這等莊重場合,見了麵,頜首示意即可。

至於夫子廟裏的祭官們,此時壓力可就不小了,因為時間倉促,並沒有太多準備時間,官祭的人又是太多,許多祭官生怕出什麽亂子,小心謹慎的過份。

倒是大家都是懂規矩的人,按部就班,先是在祭官引領,緊接著便是各部尚書。再後則是按品級魚貫而入,先入大成殿,眾人分班列好,焚香之後,便是禮樂,所謂“聞樂知德,觀舞澄心,識禮明仁,禮正樂垂。中和位育”,因此這舞樂,便是祭祀的重中之重,一時之間,大成殿樂聲陣陣。男性舞者身穿儒衫翩翩起舞。

隻是這個場景,實在他娘的亮瞎了徐某人的眼睛,跳舞倒也罷了,偏偏一群寬袖的大男人,胡子拉碴的跳出來手舞足蹈一番,實在讓徐某人大倒胃口。

禮樂之後,便是祭文。這祭文自是禮部之手,所謂祭文,一方麵是講給鬼神聽得,另一方麵。卻也是說給自己聽的,禮官聲調鏗鏘,殿中語調悠揚:“文聖吾祖,恩澤海宇……”

這等冗長的祭文。足足用了一炷香,最後才終於以伏惟尚饗。為禱為祈結尾。

祭文之後,上下官員生員人等俱都畢恭畢敬的行了學生禮,之後又轉道啟聖殿,祭祀了聖人先祖,一通大禮行下來,氣氛緊張不說,不少人已是有些疲憊,許多人的額頭上,已是被汗水浸濕。

祭拜了啟聖殿的諸位先賢祖先之後,禮官們便請諸位先到偏殿歇息,因為祭祀孔廟,本就禮儀冗長,沒有四五個時辰,也不能結束,而官方的場合,祭祀的大人多是年紀不輕,徐謙這樣的年輕人,比較還是絕少數,因此中間不免要歇息一二。

偏殿裏,諸位大人紛紛落座,禮官、祭官命人奉來茶銘,眾人也不客氣,紛紛吃用起來。

這個時候,卻是所有人緊張的時刻,費宏眯著眼,自有禮部尚書的矜持,顯出沉默寡言之態,其實他心裏,卻暗暗有幾分防備,祭文俱都是禮部草擬的,也就是說,這一切,也都是禮部的安排,可問題的關鍵卻在於,王守仁為首的王學官員,並沒有要求修改,也就是說,他們似乎很認可祭文。

假若如此,一切都按著禮部的劇本走下去,王守仁這位王學的領袖,不但要拜朱夫子,而且,還要大大的頌揚朱夫子一番,隻是,他們如此大張旗鼓,甚至於對朱夫子如此恭謹,將他同樣稱之為至賢先師,難道,就不怕打自己的臉嗎?

要知道,這時代其他事都可以好好商量,可你要是在政見、學問上做出妥協,這是十分避諱的事,王學和理學的學爭,正是因為兩者的理念背道而馳,水火不容,連基本的宗旨都是全然不同,因此才有如此尖銳的爭端。一旦你承認了朱夫子的崇高地位,亦將他稱呼為萬世師表,既是師,那麽豈有弟子門生推翻自己恩師的?

這……似乎很難解釋,王學祭孔者倒是不少,可多是非正式的場合,祭了至聖先師,抬腿就走也沒人管你,又或者是國家大典,你混在人群,也無人理會,可是今日,以王守仁的地位,顯然很不合適。

其實費宏心裏犯嘀咕,其他的官員心裏也在犯嘀咕,一個個心裏不由猜測王守仁和徐謙的心思,可是偏偏,又一點頭緒都沒有,其實在坐的,有不少都是王學官員和大儒,大多數人,都為他們捏了一把汗。

隻不過他們這個地位,在現在這個場合,似乎也隻能謹言慎行,大家都是在沉默中吃著茶,一聲不吭,可是心裏頭,卻是十分複雜,有人悄悄去看王守仁和徐謙的臉色。偏偏王守仁是正襟危坐,不發一言,而徐謙似乎對孔廟的糕點很有興致,也似乎是年輕人胃口好,還在那兒大快朵頤,另一隻手抄著茶銘,似乎沒把心思放在後續的祭祀上。

敬陪末座的朱茂倒是顯得氣定神閑,那位姓吳的大夫已經找到了,他陡然發現,自己找到了殺手鐧,有這殺手鐧存在,他倒是一點都不擔心,姓徐的人玩什麽花樣,似乎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倒也沒什麽可擔心的。

他甚至是陰冷的看了王守仁,心裏露出幾分不屑之色。

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很平靜,小歇了半個時辰,禮官們進來,請諸位到左右殿祭祀先賢,大家又紛紛動了身。

皇帝不急太監急,裏頭的諸公們一個個淡然從容,卻把外頭的人急壞了,外頭無數生員,雖然沒有資格參與這樣的盛舉,可是心裏頭,對這場祭祀極為關注,一個個翹首盼著消息,而也有好事者,從裏頭的禮樂聲還有動靜,大致猜到了裏頭進行到了哪裏。

“快挺,樂聲快完了,這禮樂之後,便是在大成殿拜祭至聖先師……”

“噢,不錯,這是第二陣禮樂,想來諸位已去了啟聖殿,怕是不出半個時辰,啟聖殿的祭祀就要結束,想來要再歇一歇,準備祭祀先賢了。”

“隻是不知,諸賢用的是什麽祭文,這祭文非同小可啊。”

“聽裏頭的人說,似乎這祭文,一直是用禮部撰寫的,禮部按部就班,看來……”

“這卻未必,你們難道不知道,還有加祭?”

所謂加祭,是宋時流傳下來的規矩,乃是當時一次國祭,天子親率百官至孔廟祭拜,本來念完了祭文,卻突然又一名官員或許是心情激動的緣故,突然跳出來,似乎是嫌禮部的祭文不足以表達自己對至聖和至賢的崇敬之情,又在這末尾,自由發揮,續了幾句祭文。

那時候,本來官麵上的場合如此不守規矩,哪有你突然說話的份,這官員自覺失言,一時惶恐不安,誰曉得在當時,卻一時傳為了美談,便是連天子,也都對此極為嘉許,甚至下了旨意表彰。

到了大明朝,倒是沒有出過這樣出格的事了,可是大明在禮教上,對大宋推崇備至,某種意義來說,雖然沒有人實踐,可是這種情況,卻都是大家默許的。

隻是大家都墨守成規,生怕成為眾人的焦點,所以沒有出格而已。

而朝廷,對這樣的事既不支持,也不鼓勵,因為雖然是美談,可要是鼓勵一下,人人都去效仿,到時非要引起亂子不可。

此時又是一陣禮樂之聲,隻是比之先前簡短了許多,大家便已猜測到,這是祭祀先賢開始了,所有人屏住了呼吸。

而在廟內,先賢們一個個祭拜過去,最後,也終於到了朱夫子這裏。

朱夫子的銅像下,禮官拿出了祭文,這份祭文,並沒有什麽出格之處。

“歲次丁醜……大哉吾師,肇啟鴻蒙,修德創始,韶德懿行……”

從禮部的撰文來看,這一次對朱夫子的祭文顯然給足了朱夫子的麵子,其中大哉吾師,更是刺瞎了所有王學門人的眼睛,不過天下讀書人本都是程朱的門生,說是吾師,誰也說不出二話,隻不過現在王守仁乃是主祭人之一,就顯得值得玩味了。

這時候事師,講究的是恭順和敬服,也就是說,恩師是萬萬不能違逆的,朱夫子既是吾師,也自然而然,是你王守仁的恩師,你身為門生弟子,不發揚先師之學,卻是反其道而行之,這便是欺師滅祖,罪莫大焉!

至於其他王學的官員,聽到這段祭文時,也都不由皺皺眉頭,不禁看了禮部尚書費宏幾眼,可是這心裏,卻不免有些嘀咕。

………………

基本每天都要開會,碼字的時間不是很多,所以隻能通宵碼字了,唉,總算碼好了,大家沒什麽必要真心別通宵,很傷身體,特別是這麽冷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