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歸熙(終章)(1/3)

楚惜賢的問題讓羅啟頃刻間清醒過來,不錯,呂國還不是梅兮顏和呂青野的,而且呂國國主呂青原還在,即便現在飽受非議,但呂青野也沒有清白到哪裏去,一旦樸國撤軍,呂國百姓很可能立刻便會對付從不隱瞞野心的呂青野和梅兮顏,他們哪裏來的信心會將呂國搶過來。

呂青野與梅兮顏對視一眼,胸有成竹地坦然說道:“兩位國主如果認同我夫妻提出的主張,並打消了再次發起戰爭的念頭,隻需等待月餘,屆時我們新國成立,二位若不棄,歡迎來觀禮。”

話音一落,二人雙雙起身,竟是鄭而重之地向楚惜賢和羅啟施了平揖。

如此同身份的禮儀,方才梅兮顏進入錦帳時已然用過,但此時卻與那時的隨性不同,而是極其莊重的。

楚惜賢和羅啟立時明白,在他們不知道的時候,呂國與梅兮顏和呂青野之間一定達成了某種條件,現在的呂國可能已經不再是表麵看上去的呂國。

所以這兩人才能如此有恃無恐的前來這裏說服他二人,並許下前麵那一番承諾——他們的確是有備而來。

到了這個時候,羅啟已經不會再惦記南樞那巴掌大的小地方,而楚惜賢的十幾萬大軍的性命正握在眼前這兩人手中,這兩人又已知道了自己想要偷襲的計劃,自然也不能再貿然行動,無形的,楚惜賢和羅啟在被迫與自願的半推半就之間,默認了梅兮顏和呂青野即將宣布的新身份。

正如呂青野所說,呂國與呂青野之間的恩怨早在十日前已經塵埃落定!

楚惜君密會了呂青野和梅兮顏,雙方已經達成約定,但呂青野和梅兮顏要求楚惜君暫時保密,他們需要先解決掉樞國和樸國這兩個隱患。

梅兮顏和呂青野冒著天下之大不韙要合並自己的母國,獨成一國,所憂心事中最重要的有二——

一,一再立功,百姓對她和呂青野的擁護越來越高,若是在對付樸國的時候再分兵發難,將樞國百姓趕出苣州,以樞國人的彪悍,隻怕會立即先攻占了愽城!

田鯀、魏兕等守衛愽城的將領雖然勇猛,但若對付梅兮顏和她的鬼騎,以及樞國百姓,結果卻不堪設想。

楚惜君當年忍痛舍棄呂青野,便是不想讓呂國陷入動亂之中,現在,她仍不改初衷,隻要能減少呂國的動**,讓呂國百姓能盡快安居樂業,她願意將呂國還給呂青野。

這個小兒子雖然沒有一直在自己身邊長大,但從他顧全大局,甘於放棄呂逸被害的真相,放棄對自己“弑父”罪名的洗脫來看,他仍舊是那個仁義的孩子,更是因為他用自己的自由換取呂國支援梅兮顏的軍糧,讓楚惜君和樂斯道看到了他更為果敢決斷的一麵。

呂青原已病入膏肓,將呂國送給他,他們放心。

然而,呂青野卻堅不肯受這個禪讓!

他知道母親打的是什麽主意。

他本就是呂國世子,一旦楚惜君和樂斯道宣布禪讓之事,實則也是默認他從未有過弑父之舉,則他其實仍是以呂世子的身份繼承國主之位,這雖符合呂國百姓對他的期待,但卻寒了南樞百姓的心。

楚惜君直到這個時候仍在用盡心機排斥著梅兮顏和南樞的百姓,呂青野如何能心安理得接受這禪讓。

更何況,曾經在越國壯士淩雲、抱負滿滿的呂青野在見識到梅兮顏對內對外的權謀周旋和殺伐決斷後,認為梅兮顏比他更有資格坐國主之位,因此,呂青野堅持要楚惜君將王位禪讓給梅兮顏,否則,便隻能以武力分出勝負。

梅兮顏對此並無意見,她與呂青野心意相通,當然也知道楚惜君的花樣,理智如她,會對呂國和南樞百姓一視同仁,但前提是,要讓南樞百姓認為自己與呂國百姓是平等的,更要讓

的愛妻的舞姬酈姬一直伴在他身邊,衣不解帶地照顧著他,卻仍是無法阻止他的身體每況愈下。

呂青原已得知了禪讓之事,見到呂青野和梅兮顏雙雙出現在自己麵前,虛弱地靠在床榻上的他隻是嘿嘿冷笑,喃喃地、不斷重複一句話:“何必再來羞辱我,不過一個棋子而已……”

空洞的眼神再也沒有看過呂青野和梅兮顏一眼!

五月初七,呂青原帶著所有的不甘和遺憾,長久地閉上了眼睛,王後酈姬飲鴆在他床榻前……

五月十四,呂青原頭七過後,楚惜君親自主持為呂青原下葬,酈姬隨葬在呂青原身旁。

呂青原在位時親自指定的陵墓並不在呂氏王族的陵墓群中,而是在醴城城西,麵向愽城。

到此,呂國仍沒有宣布繼位之人,暫無國主。

民眾討論之聲日沸,形成了梅派和呂派兩派。

梅派者自然是支持梅兮顏,雖然有更換國號之虞,但大家仍舊生活在呂國國土上,親人血脈未變,討論久了,便也接受這種改變。

六月初一,眾人期盼的繼位大典在重新修複的粟城舉行,一身正服的楚惜君正式將呂國王位禪讓給梅兮顏。

沒有嘩然,雖有議論聲,卻不大。在鋪墊了近一個月的“合理”討論之後,百姓對此已然不會驚訝。

欣慰的梅兮顏與呂青野一身華服,攜手登上南城城頭,屏退了主持的奉常大人,就在這城頭之上,宣布南樞與呂國合並,新國國號——熙。

熙國有兩位國主——文主呂青野,武主梅兮顏!

雖然呂青野認定梅兮顏能力強於自己,但梅兮顏也認定呂青野在國家文治方麵的能力比自己優秀,最終在梅兮顏的堅持之下,並立二王。

而且二人分工,既利於施展所長,也可安撫原呂國和南樞的臣民。

隨即,呂青野宣布:今後,粟城將是新都城,熙國將設立文學堂、武學堂,廣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