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行政人員的總支出上來統計,實際武漢要比洛陽支出還要大。www.以“不良人”為例,京中“不良人”除了自身俸祿之外,養親隨、伴當、馬夫、車夫,都是要自己掏錢的。

但是在武漢,“不良人”就徹頭徹尾成了相當規範的“便衣警察”,吃什麽飯當什麽心。同樣都是“警察”,“不良人”是不能撈過界到“交通局”的。衙門和衙門之間由上方統籌,辦公一應開銷,在武漢是有大量的“票證”存在,於是就有了“報銷”的概念。

一般的“不良總帥”,還真不願意養什麽親隨、伴當,因為這錢能不能摟到手,是不敢打包票的。

江漢觀察使府時不時搞一波“整風”,烈度不大,但效果還是有的,尤其是武漢之外還有個朝廷在,內部競爭沒有到酷烈的程度,但也巴不得競爭對手趕緊滾蛋。

府內公共開支規模極大,每年除了個別工程需要用到“徭役”,大部分時候,還是用米麵糧油等實物或者現金來雇傭人工。

純粹的發動民夫不是沒有,包幹區、生產隊等等組織單位,依舊是和資源、利益息息相關。

比如修堤,整飭過後的某一段幹渠,可能就會轉交給某個包幹區的生產隊。沿江新田都算得上良田,組一個農莊出來,約定五年或者十年為單位,再加上府內統籌收購,那就不會虧。

在這個過程中,同樣會誕生新的小農階層,隻是他們因為脫離了龐大的宗族,自然抗風險能力就差了許多。往往新生的小農隻有兩三年,就會把手中的土地出脫給江漢觀察使府。

說到底,武漢比較特殊,小農的糧食在市場上根本沒有競爭力。而武漢又有大量的市民階層,出賣服務遠比出賣糧食要來錢多來錢快。

倒不是說小農沒有遠見,而是武漢沒有給小農太多慢悠悠發展的空間。

僅僅是單身漢自吃自用肯定是沒關係的,但隻要單身漢想要結束單身生涯,想要討個老婆,這就出現了價值衝突。

在武漢,娶妻終究是要掏錢的,在大量工薪階層的子女已經開始接受教育的時候,如果自己的子女無法接受教育,或者無法接受比較先進的教育,婚姻的價值取向就會出現偏差。

這還僅僅是一個不算基本的變量,至於江夏或者漢陽有一套還算不錯的宅院,那大概就是鄉下大地主的一點點念想。

更讓武漢本地小農感覺痛苦的是,武漢對周圍州縣的農民,更加友好,往往一次團購,可能就是百十萬斤糧食。而這樣的團購,可能隻是府內引導,商人為了拍馬屁,隨手之舉罷了。

對江夏和漢陽來說,長江在側,近一點遠一點的糧食,其實並沒有太大區別。

多重作用下的武漢現狀,自然而然地增加了行政成本,但同樣的,相較洛陽極其低下的效率,武漢行政成本的增加,其實是理所當然、十分必要的。

站在兩百萬人口的門檻上,武漢要麵臨的挑戰,遠比跟唐朝朝廷來一場捉對廝殺還要大。

兩百萬人口,需要增加大量配套的基礎設施,除了武漢體製所必然配備的教育設置之外,諸如道路、消防、治安等等部門,專業技術人員的招聘、培訓、上崗,就是相當消耗精力的事情。

以消防為例,盡管屬於臨江城市,但武漢不論江南江北,都是大量的木製建築或者磚木混合建築。一旦爆發火災,擴散起來的範圍就不是一戶兩戶一家兩家,而是一個片區一個片區地遭難。

針對這種情況,不論江夏還是漢陽,亦或是新置的鹹寧市,在劃分居住區、工業區的時候,都是呈現一種條塊分明的狀態。每個街區的節點上,都會有消防作用的水塔,城市的排水係統,也要考慮排水渠要承擔防火溝的功能。

這種看似曆朝曆代一脈相承的城市布局,其實內在區別極大,安防人員需要的素質,絕非是傳統的“賤籍力夫”。

當滅火也需要相當專業的技能時候,等於一個全新的職業,就這樣誕生了。

類似消防這種情況的,自然還有相對親近的“警察”,概念上的“片兒警”,以半官方半民間的形式,出現在貞觀朝的武漢。

“片兒警”的來源多樣,可能是某個工業區的頭麵人物,也可能是地方“鄉賢”的親眷子侄,總之,他們需要在官方有“印象”,在民間有“威望”。作為武漢官府和百姓之間的緩衝帶而存在著,當事情無法調和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就成為武漢的“糧官”,武漢官方就會學習孟德公,借他“人頭”一用,來安撫軍心。

當然不會真的剁了人頭,但各種猛如虎的操作,還能能夠唬住大量不明真相群眾的。

至於事後偷偷地給個補貼,讓他們換個崗位再就業,也算是基本操作。

武漢各種原因各種條件催生出來的各種職業,隻能在武漢的體係中發揮最大的能量。假如整個天下都是武漢的體係,自然是不必擔心這樣那樣的風險。

但因為大唐朝廷的客觀存在,武漢是以“異類”的形式示眾,這也使得各種新生職業的從業人員,盡可能低保證武漢的存在。

因為隻有武漢存在著,他們自己的存在,才有價值,才有意義。

洛陽外朝的官僚們,如今多有“言必稱武漢”,多以武漢上下辦事的效率如何如何來說話,但卻忘了,武漢上下的效率之所以“高”,正是因為他們本身在洛陽的存在,才逼得武漢不得不“高”。

吃卡拿要、坑蒙拐騙、敲詐勒索……武漢官場並不比洛陽官場好到哪裏去,隻是相較洛陽那種爛到令人發指比起來,武漢隻是爛的稍微和藹可親一些。

於是乎,在經過一係列的比爛之後,武漢因為爛的不夠徹底,自然而然地“脫穎而出”。

又當長孫皇後準備起用女官時,朝野上下本該反對聲陣陣,結果因為武漢官場的客觀存在,這就使得互相抬杠居然變成了一起胡吹。

真正鐵了心要反對這個政策的,隻有在某些領域跟武漢勢不兩立的國子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