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再上九華山

十年磨一劍,黑色的六月高考,在家長老師和孩子們萬分希冀下漸漸離場,三天的高考轉瞬即逝,彈指一揮間。

高考結束了,有人歡喜有人愁,那些憂愁的人自然是那些平常不努力,隻想著投機取巧之人;歡喜之人自然是對自己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之人。當然,張鬆等人自然屬於那種歡喜之人,因為他們全部都被皖北大學錄取。

高中的學生生涯已經結束,他們都擁有著一個長長的假期,這不,錄取通知書下來後,他們就商量好決定充分利用這個沒有任何憂愁與煩惱的假期去度假。他們自然而然把目光抬向了九華山,想去一睹九華山的人文與風采。

九華山天開神奇,清麗脫俗,是大自然造化的精品,有“蓮花佛國”之稱。境內群峰競秀,怪石林立,九大主峰如九朵蓮花,千姿百態,各具神韻。連綿山峰形成的天然睡佛,成為自然景觀與佛教文化有機融合的典範。景區內處處清溪幽潭、飛瀑流泉,構成了一幅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畫卷。還有雲海、日出、霧淞、佛光等自然奇觀,氣象萬千,美不勝收,素有“秀甲江南”之譽。

九華山氣候溫和,土地濕潤,生態環境佳美。又四季分明,四時之景不同。春天,滿山吐芳,百鳥和鳴;夏天,佳木繁陰,穀風清涼;秋天,層林盡染,別富情趣;冬天,瓊樓玉宇,超然空靈。四時美景不同,讓人歎為觀止。

九華山以地藏菩薩道場馳名天下,享譽海內外。公園719年,新羅國王子金喬覺渡海來唐,卓錫九華,苦心修行75載,99歲圓寂。因其生前逝後各種瑞相酷似佛經中記載的地藏王菩薩,僧眾尊他為地藏王菩薩應世,九華山遂辟為地藏王菩薩道場。受到地藏王菩薩“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宏願感召,自唐以來,寺院日增,眾僧雲集,香火之盛甲於天下。長期以來,各大寺廟佛事頻繁,晨鍾暮鼓,梵音嫋嫋,朝山禮佛的教徒信眾絡繹不絕。

九華山文化底蘊深厚。晉唐以來,陶淵明、李白、費冠卿、杜牧、蘇東坡、王安石等文壇大儒遊曆於此,吟誦出一首首千古絕唱,黃賓虹、張大千、劉海粟、李可染等丹青巨匠揮毫潑墨,留下了一幅幅傳世佳作。唐代大詩人李白三上九華,寫下了數十首讚美九華山的不朽詩篇,尤其是“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的詩句,成了九華山的“定名篇”。

眾人駕著車攜帶者自己的“家眷”雄赳赳氣昂昂來到九華山。

一下車,引入眼簾的是一葉醒目的綠色,給人一種寂靜神秘之感。如一隻刻滿圖案的螺舟被擱淺在水邊,依在一潭清幽裏,不肯離去。潭水如清潤的碧玉,在身邊溫婉;花兒如發簪上的簪花,嫵媚地開著,以一種淡定的姿態臥在一個碧綠的夢裏,寂靜無語,無悲亦無喜。

扇形的葉片上有一些細細的脈絡,那麽清新地伸展著。葉片嫩嫩的,綠綠的,柔柔的,上麵有一些細細的絨毛,映著陽光的,軟軟地透著一層質感。它們貼在古樹的表層,以纖巧的姿態展示著新生的美麗。

也許一切生命在很青春或很得意的時候,從來不會有誰去關注它的珍貴,而隻有在它接近蒼老或者處於某種困厄的時候,才意識到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可以超越生命的高度,能夠創造出第二次生命。而生命的魅力隻有在與蒼老相擁時才得以發現,生命的高貴隻有在與困厄挑戰中才得以體現,生命的價值隻有在與強大壓力的抗爭中才得以彰顯。就像這蒼老的古樹,這嫩綠的葉片,不正是在與困境的竭力抗爭中才得以完成它的壯美,才得以向天地之間證明生命偉大得不可以輕視嗎?

風輕輕地吹過來,花兒微微搖曳,很溫柔,很恬靜。俯身拾起一縷馨香,植在靈魂深處。於是,馨香如夢,走入淡定……

眾人一邊走一邊不停地忙著拍照留影,臉上的笑容從未間斷過。這是一種滿足,對自身的滿足,對大自然的滿足,對生命的敬畏……

相比眾人而言,張鬆此時卻滿懷心思,因為他有太多的疑問,太多的疑惑想要去解答,他想要追求那虛無縹緲的答案。在他心裏,總有個聲音一直在呼喚他,來到這裏,那個聲音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明顯,每當進一步,他就會激動一分,他相信,要不了多久,也許在下一秒,他就會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就在大家盡情忘我的遊樂時刻,卻不知有個人悄悄消失在他們視線之內。張鬆在眾人沒有注意到自己的時候,遠離眾人而去。因為他要去尋求一個自己都不知道的答案,對他而言這算是個秘密。秘密就是外人不知道的事。他不能也不想讓別人知道,有些事有些問題有些答案,隻能一個人承受,隻能一個人來背負。

望著似曾相識的古寺廟,張鬆有點感歎,幾個月前是自己生平第一次來這裏,沒想到,幾個月後自己會再次來到這裏,也許這就是冥冥中的天意吧。這裏到底隱藏著什麽與自己有關聯的秘辛?為何每次來到這裏都會有種特別想哭的衝動?這到底是為什麽?

收回那份落寞的情緒,張鬆明利的眼眸朝寺廟裏看了看,隨即嘴角露出一絲淡淡的笑意,沒有猶豫,抬起腳步邁了進去。

“大師,好久不見,別來無恙。”張鬆臉上掛著淡淡的笑容,尊重的向一位得道的高僧打著招呼。若是仔細看,便會認出這和尚就是幾個月前給張鬆看手相的和尚,也就是現任九華山主持方丈的師弟。

“嗬嗬,原來是張施主,真是幸會幸會,多日不見,一切可還安好?”和尚笑著問候道。

“托大師洪福,一切安好。”

“阿彌陀佛,真是我佛慈悲。”和尚揶揄道。

“張施主這次是一個人來遊玩嗎?”

張鬆眼睛一轉,反問道:“大師,你說是天上的雲在動,還是那池塘裏的魚在動?”

和尚沒想到張鬆會這麽回答自己,深邃的目光多盯了張鬆兩眼,隨後淡淡道:“非雲動,亦非魚動,自然是人心在動。”和尚雙手合十道:“沒想到張施主年紀輕輕就能言善辯,並且對我佛佛義有一定的造詣,真是難得。”

張鬆輕輕搖頭,謙虛道:“大師妙讚了,我隻是個不入流的凡夫俗子,又豈能與大師相提並論。實不相瞞,這次我並非一人前來,而是和朋友一道,隻是……”話說到這裏,張鬆卻不再繼續,隻是靜靜地看著眼前這個和尚。

張鬆故意沒有把話說完,和尚又豈能不知。其實和尚早已看穿看張鬆的這點小把戲,他記得方丈師兄當初告訴過自己這個年輕人還會再次回來,讓真是越來越看不懂自己的方丈師兄了,當時的一麵之緣就能看穿未來,預知將要發生的事。

雖然不能打誑語,但他還是有心要考驗張鬆一番,於是裝傻道:“隻是如何?還需要張施主拋卻同伴獨自前來。”

“有些事知道的人太多並非好事,既然如此,何不一個人默默承受,我能管住自己的心,卻無法掌控他人。”

“張施主果然是天資聰慧。”和尚由衷感歎道。

“話已至此,我想大師應該清楚我此次前來的目的吧。”張鬆巧言道。

“恕和尚愚鈍,還請張施主不令賜教。”和尚選擇繼續裝傻。

“好,既然大師不肯承認,那我就冒昧直言,如有過錯之處,還望大師見諒。”張鬆向和尚頷首,道:“之前大師所贈之言“苦命之人必有可憐之處”究竟是和寓意?上次潛心參佛,為何釋迦摩尼會黯然愴淚?這一切都預示著什麽?”

和尚心裏十分清楚張鬆要問的問題,但他卻無法給出張鬆想要的答案,略一思索,隨後道:“阿彌陀佛,看來我要讓張施主失望了,我佛教義何其博大精深,貧僧隻是肉眼凡胎的和尚,終其一生卻無法參透一二,貧僧也隻能給人看一看命相,說來真是慚愧。至於佛祖應世,更不是我等修行淺薄之人便能參透。”

張鬆看出和尚明顯不想告訴自己某些事,見這樣下去無法根本就得不到自己迫切知道的答案,於是巧言令色道:“大師,你要知道出家人不打誑語的。”

和尚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罪過罪過,貧僧隻是實話實說。雖然貧僧無法參透張施主,但貧僧向張施主保舉一人,敝寺方丈或可解答張施主心中的一切疑惑。”

“既然大師有難言之隱,我就不便打擾,大師珍重。”張鬆轉身就走,不曾回頭。和尚看著張鬆離去的背影,直到張鬆消失在不遠處的拐角處,這才淡淡道:“姻緣情劫,福禍相伴,三生石上,宿命相連。苦為孤煞,叛眾親離,真愛滄桑,萬劫紅顏……”隨後長歎一聲轉身進屋。

消失的張鬆此刻靠在一堵牆前,右手緊緊握拳,眼神卻有些迷離之感,看其樣子,蕭瑟,落寞,憂鬱,哀傷……那和尚最後說的話完完全全一字不漏的全部被張鬆聽到了,因此他才有此刻的神情。

“方丈大師,沒想到這麽快又見麵了。”說話之人正是張鬆。之前聽到和尚說的話後,張鬆無限傷感,但片刻後,他收拾失落的情懷,匆匆趕來找尋主持方丈。

“嗬嗬,原來是張施主,真是失敬失敬。”主持方丈見到來人,寒暄道:“不知張施主此次前來所謂何事?”

“真人麵前不說假話,方丈大師,我想這次您應該可以告訴我某些事了吧。”張鬆此刻仿似入定的老僧一般,古井無波,心靜如水。

“唉”,主持方丈輕輕歎了一口氣,緩緩道:“該來的始終都要來,難道這就是天意嗎?”方丈抬頭望天,像是想要找尋什麽一般。

張鬆沒有打斷方丈這一舉動,因為他已知道主持方丈即將會告訴自己某些就連自己都不知道的事。

良久,方丈收回目光,看著張鬆淡然道:“姻緣情劫,福禍相伴,三生石上,宿命相連。苦為孤煞,叛眾親離,真愛滄桑,萬劫紅顏……”

張鬆此刻心神大震,這怎麽可能?這究竟是什麽意思?為何他們兩人說大話一模一樣?難道這就是我千辛萬苦想要找尋的答案?不,我不相信,這究竟是為什麽?這一切究竟是怎麽回事?難道自己真的是那所謂的孤煞?“真愛滄桑,萬劫紅顏”這又是何意?難道值得是她?萬劫紅顏,萬劫紅顏,難道她將有災難降臨?不,不,這不可能,這怎麽可能?

方丈看出了張鬆那迷亂的心神,惋惜道:“夕陽墜,人心碎,一段愛恨一段情;朦朧雙眸,看不清輪回,滄桑人世,喜悅難追;天涯咫尺,鏡花水月,浮華纏綿,徒留傷悲。”

這一刻,張鬆的心仿似在滴血,仿佛心被人給挖開一般,至疼至痛。他不敢相信的望著主持方丈,聲音有些顫抖道:“這,能否,告訴我,告訴我這究竟是為什麽?我要如何才能,才能擺脫這種噩夢?”

主持方丈輕輕搖頭,悠悠道:“姻緣情劫,福禍相兮,三生石上,宿命相連,至誠之心,為愛逆轉;去吧,孩子,你的路還很長,勇敢去麵對你即將要麵對的人生,但是你一定要記住,凡事又因就有果,因果循環,未來的一切都有你自己把握。”

主持方丈的最後一句話已經給了他暗示,聰明的他聽出了其中的意思,他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有一個因和果,一切都還有機會去挽回,去阻止,這讓他又找回了一絲希望和光明。

張鬆聽著主持方丈的話,默默轉身準備離開,就在他剛邁開腳步,主持方丈就喊住了他。“我們有三緣,今天是第二緣,下次相見是為第三緣,緣起緣滅,存在天理,三緣過後,一切都將結束,所有的一切都將劃為句點。”

“正如方丈所言,希望下次相見之時,一切再回到原點,期待我們下次的相逢。”雖然無法完全理解主持方丈這話的意思,但張鬆還是跟隨著主持方丈的話語附和著他。因為他知道主持方丈是個不出世的高人,他的話十之八九不會出錯,既然他說他們之間還有一次緣分,那就一定還有相見的機會,隻是張鬆現在不知道他們下次再相見,卻正如這主持方丈所言,所有的故事都即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