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瘟疫(13)

童冬月轉身,問道:“請問,小二是什麽時候得病的?他因何受寒?”

小二是那小男孩的乳名。

小姑娘略一想,說道:“大概是七八天前,小二和鄰居家的孩子在附近玩,下午回家的時候,滿頭大汗,又熱又渴,非要脫外衣喝涼水,我和爺爺都不讓,他偏不聽,結果當天夜裏就發燒了,我當時以為就是一般的風寒,所以跟以往一樣,熬薑糖水給他喝,以為一兩天就好了,可哪知道,後麵越來越嚴重,最後連大夫的藥都不起作用。都怪我,當初要是多上心一些,小二或許就不會……”

小姑娘愧疚後悔,說道最後哽咽,再也說不下去。

童冬月搖頭,生硬地安慰道:“不是你的錯”

這句話,她一上午已經說了很多次了。

“可是我明明有機會阻止的。”小姑娘始終引咎自責。

小姑娘的爺爺也是無聲抹淚,她拍拍孫女的肩膀,說道:“囡囡,這位姑娘說得對,不是你的錯哈,說不定是你那短命爹娘在下麵太孤單,所以用這種方法叫小二下去陪他們。小二有了爹娘照顧,以後也會快活的。”

這話,老爺子自個兒都不相信,但事到如今,他隻能用這種方法安慰孫女,同時也安慰自己。

小姑娘悲從中來,撲進爺爺懷中大哭:“可是弟弟年紀還那麽小,爹娘他們怎麽忍心?!”

老爺子老淚縱橫:“對啊!他們有本事來找我這個老不死的!為什麽要找小二?”

童冬月看祖孫兩哭成一團,心中亦不忍,說道:“老人家,小二他昏迷不醒的原因,主要是疾病損耗過多精氣,如果給他進食一些補氣的湯藥,或有所改善。”

“是嗎?”老爺子喜憂參半,“可惜我們買不起人參燕窩啥的。”

童冬月搖頭:“不用,黨參就行。”

黨參是一味價格非常親民的補益類藥材,補氣效果雖不及人參,但亦非常全麵。

再說了,極度體虛之人容易虛不受補,如果貿然用人參等大補藥品,反而容易加重病情,使用緩補的黨參最合適不過了。

老人用手背抹幹淚水,麵露喜色:“那就太好了,謝謝姑娘指點迷津。”

“不客氣。”童冬月想知道的事情,已經都問清楚了,於是提出告辭,“叨擾這麽久,勞煩兩位了。”

老爺子見童冬月要走,於是對孫女說:“囡囡,你看著小二,爺爺送大姐姐出去。”

“好。”小姑娘含淚點頭。

童冬月抱拳:“多謝老伯”

其實她隻要翻牆出去,就可以免去開門關門的麻煩,轉念一想,畢竟是人家的院子,她又不是翻牆越院的梁上君子,還是走大門正常一些。

才走到院子中央,門外響起敲門聲,並傳來一個變聲期少年特有的沙啞嗓音。

“爺爺,妹妹,是我,開下門。”

是老爺子的大孫子,下工回家吃午飯了。

老爺子立即應道:“好勒!馬上來!”

打開門,一個黝黑結實的少年站在門檻外,雖然步入深秋,天氣涼意十足,但這少年滿頭大汗,衣袖高高挽起,露出兩條肌肉飽滿的胳臂。

少年看到陌生的童冬月,先是麵露詫異,隨後一臉戒備地盯著童冬月,邁腳跨進院內,站在爺爺身旁,呈保護姿態:“爺爺,她是誰?”

老爺子連忙解釋道:“老大,這位童姑娘是來了解小二病情的,不用緊張哈。”

這三小孩的母親早年因病去世,父親在七月初被妖吸幹精氣死了,最開始他們還不知道他們父親是被妖害死的,後來童冬月追查此事,顧向黎才將妖物**氣的事情披露出來,此後,一家人對陌生人就特別敏感,尤其是兩個大點的孩子。

“哦。”男孩不鹹不淡地應道,眼中戒備少了一些。

童冬月說道:“告辭了,老伯留步。”

“姑娘慢走。”老伯說道。

童冬月走下兩步,關門隨即合上,門內傳來少年的聲音。

“爺爺,你先進屋,我口渴的厲害,打點井水喝一口。”

老爺子說道:“老大,不要喝生水,容易生病,你看你弟弟。”

少年又說道:“我身體壯著呢,沒事兒。”

童冬月逐漸走遠,爺孫兩的對話聲,也漸漸聽不見了。

……

接下來兩天,童冬月花了大部分時間在走訪患者上麵,不過得出來的結論,所有患者感染風寒的原因,差不多都是那麽幾種常見的原因,熱了脫外衣、喝涼水,洗涼水澡,或者晚上掀被子等等。

經過幾天時間的發酵,風言風語就跟稻田裏的野草一樣瘋長,不但關於瘟疫的傳言越加嚴重,坊間還流傳起一些關於顧家人不好的流言蜚語。

總結起來,一句話可以概括——顧姓子孫氣運已盡,若再為城主,明城必亡!

古人說,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若是全城百姓將此當真,以顧向黎觸犯“五失”為由,聯合起來提議罷黜城主,不但顧向黎本人城主之位不保,就連少城主顧之楠,也將無緣繼承祖業,這一招直中要害。

包括蔣德義在內的四大門主,都在極力平息傳言,但收效甚微。

大概六日前後,陸續有患者不治而亡,如此一來,百姓越發驚恐焦慮,造成的恐慌,比前段時間鬧妖怪時還要激烈兩分。

到了七八日,有百姓在顧府門前請願,要求城主顧向黎給眾人一個說法,一個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顧府管家好說歹說,最後憑借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才成功將老百姓勸走。

然而,他勸得了一時,勸不了一世,想到後麵可能每天都有百姓上門鬧事,年過半百的老管家感到心力交瘁。

與城主大人的無所作為相比,蔣門主可就積極得多了,方麵積極尋找解決難題的方法,四處派人求醫問藥;另一方麵,極力安撫管轄內百姓的情緒,又親自到廟裏替明城祈福;更令人感動的是,每日抽空到患者家中走訪,一時間人人愛戴,北城的百姓感到無比慶幸,非北城的百姓則是豔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