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6章 一批重器

打開之後,卻現裏麵嵌著一個長方小木盒。

這個唐易和馮青山有心理準備,因為必然是嵌入緊密的東西,不然拿著晃**就感覺到了。

這個木盒是普通的桐木,都知道桐木偏輕,所以沒什麽分量。這青花鎮尺是後接合的,不是入窯燒的,所以木盒完好無損。不然燒窯的高溫一千多度,早就化成灰了。

不過,這個木盒很小,而且找不到蓋兒,更像是一根木條。

馮青山拿著木條,仔細看了看,終於在中間找到了一條縫隙,“看來也是粘起來的。還得撬。”

這個不難,馮青山拿一把小刀很小心地撬開了。

結果,裏麵居然隻有一卷信紙!

打開,平鋪,大約有七八張,上麵寫滿了蠅頭小楷。信紙的樣式是民國時候的,雖然寫在信紙上,但是卻不是一封信,而是一些類似心得的論述。

正是關於元青花。

唐易和馮青山對視一眼,看了第一頁的論述,立馬去看最後一頁,果然有落款,寫的是“守白記傳”

兩人想了想,也沒想出有叫“守白”的民國人物。而且,沒有姓氏,這兩個字又很普通,重名的肯定有,所以基本??也沒法查。所以,兩人便又從頭開始看內容。

這第一句是:元代製瓷,窯口亦多,參差不齊,統稱元瓷,釉裏青之器,前人記述者寡。

這釉裏青,指的就是青花。

接下來,通篇都是在說元青花。

從元末的一些文人筆記開始,說當時士大夫階層,喜歡的都是宋代的名窯,什麽定窯哥窯,還有瓷都的禦窯,也就是樞府器。甚至當時有人擺宴,用了不少青花器,為賓客所偷笑,第二天,他的一個好友還送來了一些金銀的食器、酒器。

可見,當時元青花在上層眼中的地位,還不如金銀器呢。

但是現在,一件鬼穀子元青花大罐,頂多十斤八斤的,拍賣價能買將近一噸黃金!

接著,他指出,元代的疆域廣闊,所以元代青花當時大量貿易到西亞,同時根據他所知道的,就是在非洲的埃及,也曾出土過大量元青花碎片。

一開始,很多外銷的元青花,其實屬於訂製,就是西亞的國家派人帶著青料過來,和華夏的工匠商量一番,然後定製、樣子。做好了再帶走。這也是蘇麻離青這種波斯青料為何能來到華夏的原因。

這個,有點兒像代工,好似國外的品牌,在華夏有加工廠。

正是因為蘇麻離青來到華夏,開啟了元青花的大展。除了外銷瓷,瓷都窯廠的工匠們利用這種漂亮的藍色鈷料又製作了很多訂製之外的器型。甚至有高級畫工,開始用這種鈷料作畫,出現了一批畫片兒精美繁複的青花器。

但是到了明清,元青花依然不受重視。

這個論述的人認為,元青花之所以被研究的少,最開始應該和朱元璋有關係。他視元朝為“胡虜當朝”,所以元代時期所產出的青花器,起碼明代的朝廷和宮內是很少收藏的。

哪怕元朝後期,瓷都已被朱元璋控製,不少元青花其實已經不是元代的朝廷督造。

同時,裏麵還記述了一件事兒,從這件事兒可以看出,這個人起碼在上個世紀2o年代還健在。

說當時有一個華僑,從一所寺院裏買了一對半米多高的青花雲龍象耳瓶,瓶肩上有一段文字,大體是祈求平安之類的,但是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年代落款,落的是“至正十一年”。

有意思的是,這個人把這一對元青花雲龍象耳瓶帶到琉璃廠去賣,結果當時的很多古董商判定為贗品!

這件事兒,唐易是知道的,其他資料也有記載。民國時候,元青花哪有現在的風光?很多古董商根本就不認識,宋代的五大名窯,明清的官窯,才是古玩行裏瓷器的熱點。

這對瓷瓶傳承有序,後來流轉出國門,被英國英國大維德基金會收藏。到了195o年,有個美國人對這一對青花雲龍象耳瓶開始研究,提出了一個後來相當著名的觀點,就是“至正型”元青花。此後,華夏對於元青花的研究,才開始重視起來。

後麵的這些事兒,這個論述的人肯定是不知道了。不過,他在民國年間,能對元青花有這麽多的研究,可算是很了不得了。

同時,這個人還提出了很多元青花的鑒定要點。

比如看底。因為元青花底部通常是不上釉的,所以直接能看到瓷胎,元青花的瓷胎是灰色的,不是細白的顏色,因為是混合瓷土,不似明清官窯很多都是細膩單一的高嶺土。

比如重量。正因為元青花的瓷胎是混合的瓷土,所以相對質地疏鬆,高溫燒製、水分流失之後,分量很輕。一個看起來不小的東西,拎在手上有感覺上的落差。

比如畫工。他提出,元青花的藝術價值,以帶人物畫片為最好最少,其次是龍紋,再次是花卉紋等紋路。

其中龍紋也有鑒定要點,龍頭小,龍身細,沒有五爪龍,隻有三爪四爪。而且一件器型上不會有雙龍,通常都是“一龍趕珠”,就是一條龍,一顆寶珠,仿佛追趕的樣子。

“這幾張紙,簡直把元青花研究透了!”看到這裏,唐易歎了一句,順帶翻開了帶落款的最後一張紙。

這張紙上,不再有論述的內容。但是唐易和馮青山都屏住了呼吸!

“能識此青花鎮尺者,眼力必佳,識破修複之機,尤甚。所藏諸器,留之所慰。”

這個人居然收藏過一批元青花,而且藏了起來!

當時,他6續收藏了一批元青花,因為時人不重視,所以都不貴。但是他斷定,這些精美大氣的元青花器,必然有綻放光彩的一天!

放到現在,這可是一批重器!

“我說呢!”馮青山歎道,“要是隻是論述,沒必要這麽小心地封在一個青花鎮尺裏麵!原來關鍵在這裏!”

唐易心裏也是一顫。居然會有這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