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4章 刀馬人物

“我沒什麽眼力,就是覺得這龍畫得有點兒意思。『㈧㈠┡?中┡WW.『8⒈”唐易擺擺手,“自己帶了。”說罷,自己掏出煙點上了。

文佳看不出什麽門道,刁欽三瓷器方麵的功力也不是很高,他覺得是老東西,但卻看不出具體年份。

“除了龍紋,這青花色也少見啊,淡雅,我看倒像是晚明不帶款兒的官窯。”攤主接口道。

“這青花用料,倒像是土青料,官窯不會這麽不講究吧?再說你看這胎低,修得也不細,你說晚明,我怎麽看倒像是晚清的民窯呢?”唐易笑道。

這晚明和晚清,官窯和民窯,實在是差大了去了。

唐易這一說,先前議論行情的那個中年人點了點頭,悄聲對旁邊的老者說道,“現在這地攤上,還能碰到官窯?尤其是連個款兒都沒有。”

攤主不由又看了看唐易,“還說沒有眼力!我也不跟您多論了,您說吧,覺得多少錢能拿?”

唐易也沒想到會在地攤上碰到這樣的東西,拿肯定是想拿了。

“哪能我出價?還得您先叫一口兒,最低多少出?”唐易笑問。

“今兒還沒開張,難得您一來就相中了,八千八,圖個吉利!”攤主吸了一口煙,故作慢條斯理地說道。

唐易一聽,卻就手放下了東西,“那好,我再看看別的,有什麽一並要買的。”

“那給您留著?”攤主手塔上了筒瓶。

這個確實得問,因為你沒說死,卻放手了,別人要了,說不清。要是真想要,那就得暫留,看上別的,再一起談價兒,看不上,單拿。

“不用,您這價兒也不太合適。”唐易卻笑了笑。

欲擒故縱。不過,這在地攤上卻有點兒危險。但是唐易賭對了,攤主把東西拿起放在身邊,“不管您要不要,這東西您走之前不讓別人上手了!”

他這是看明白了,唐易是個真買主,而且似乎不止看中了一樣東西。地攤上逛燈的多,真買主得攏住。

的確,除了這一件,唐易還看中了攤子上的另一樣東西,他準備一起拿下的。

聽攤主這麽一說,唐易就放心了。因為這件筒瓶,雖然沒有款兒,但卻是順治官窯,比他看上的另外一件東西要好!

順治,是第一個入關的滿清皇帝。順治之前,滿清對瓷器根本是毫無控製力的,瓷都的瓷器生產他當然管不著。直到順治八年,瓷都的禦窯廠才開始被朝廷指令恢複。但是前麵剛說過,恢複了不代表控製得很好,因為剛入關,朝廷要幹的事兒太多了,對禦窯廠顧不大上。

這導致了當時瓷器的很多特點,其中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順治官窯相當一部分是不帶款兒的。還有一個普遍性的特點,就是順治官窯九成是青花。因為“上頭”管得不嚴,就自按照最流行的來,青花最流行,瓷都的工匠們製作青花器也很嫻熟。

這個青花筒瓶,自然也寄托了當時朝廷的願望,一統江山嘛!

而且這個雲龍紋,也是順治時期的典型特征,就叫做一龍三現。當然,三不是定數,是個虛數,就好像“三令五申”,就是多的意思。也可能五現、七現,隻不過這個筒瓶上的龍恰好是三現。

通過這個,也能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當時滿清剛剛入關,權力並不十分穩固,社會也並不十分安定,一龍三現,其實反應了當時的局勢,若隱若現,大權未穩。到了康雍乾盛世,再看瓷器上的龍紋,那就基本沒有雲彩遮擋了,亮亮堂堂,全身而現。

所以說玩古,不是簡單地玩物,不僅不會喪誌,還能長誌長知長智。

不過,這個筒瓶,阻撓判斷的最大的問題,在青花色上。一般來說,順治青花,多有兩種色,一種是朝廷指定的質量好的浙料,一種是瓷都民間多見的當地土青料。浙料純一些,翠青略紫;土青雜質多,灰,帶黑斑。

但是這件筒瓶上的青料色,卻是淡青,有點兒鴨蛋青的感覺,所以很難讓人一下子判定是順治青花。

這就是考究知識掌握得全不全細不細的時候了。順治官窯青花,有一部分,還用過調製料!就是用浙料和土青料混合調製提純,出來的顏色就是這樣。特別有韻味,卻相對少見。

就這個順治官窯筒瓶,唐易根本想不到居然會在長安的地攤上碰到,八千八已經是撿漏了。不過,既然還看上了其他東西,姑且激一激攤主,結果攤主中招,真的先給暫留了。要是他不暫留,唐易過會兒就得改口,先拿下。不然這樣的東西被人拿了可就虧了。

唐易看上的另一件東西,也是一件青花器,是一隻盤子,盤子上繪製的是刀馬人物。

這個盤子有底款,是“大清康熙年製”。不過,不要說唐易了,就是刁欽三也能看出,指定不是康熙官窯,因為做得確實有點兒粗。

這個刀馬人物,在康熙早期的瓷器上,是非常流行的。這個也和清朝的特點有關係,康熙朝算是滿清初步坐穩了江山,而滿清江山的得來,是鐵騎拚殺、長刀利箭打下來的。康熙早期,瓷器畫片上歌舞升平的東西少,氣象崢嶸的東西多。

要是到了康熙朝中後期,吉祥富貴的紋飾就多了,而且帶著文字的東西也多了。比如故宮裏的青花萬壽瓶,光是在這大瓷瓶上寫一萬個壽字,那得費多少工夫?

這時候,就是朝廷進行漢化融合的過程了。說穿了,一開始是通過刀馬來把你打服,後來再通過文化來讓你悅服。

這種政治對藝術的影響,還是很直接的。

刀馬人物,有人有刀有馬,自然是戰爭場麵。說實話是比較好看的。而且康熙朝的刀馬人物瓷器,精品又多,不僅畫工精致,而且畫得場麵感很強。

外流的瓷器當中,康熙刀馬人物也很多,從康熙朝就開始不斷“出口”。西方人也喜歡這個,也是一種內質化的理解和認同,因為康熙所處的十七世紀,歐洲也是戰爭頻。再加上他們做不了這麽精美的瓷器,所以大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