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荊草這場廝殺,可謂酣暢淋漓,其神勇不亞於民間傳說中的穆桂英。

自宋以來,民族矛盾上升到首位,尤其是蒙古人入主中原以後,宋人和南人受到極其殘酷的壓迫,民間的反抗意識越來越強。

人們需要民族英雄出現,以慰藉蘊藏心頭的仇恨,穆桂英和楊家將的出現,迎合了老百姓的精神需求。

北宋和契丹人建立的遼國打了二十多年仗,一個澶州之盟,換來一百多年的邊境安靜。

然而北宋卻與被自己冊封過的黨項人李繼遷祖孫糾結了一百多年。

四姓家奴李繼遷(先後有四個姓:拓跋、李、趙、嵬名)、兒子李得明、孫子李元昊,祖孫三代前赴後繼建立起的大夏政權,一個世紀以來,一直在北宋邊境騷擾侵襲,鬧得滿目蒼夷,民不聊生。

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大戰役,宋軍竟然敗於西賊之手。

老百姓心中不服氣,需要一個能夠打敗西夏的英雄出現。

因此,十二寡婦征西、穆桂英打破洪州、楊家將演義便就應運而生,在北宋的勾欄瓦舍中不斷推陳推新。

這種帶有悲劇色彩的故事,煥發起民眾強烈的愛國熱情,一個全民族抗擊外來侵略的浪潮席卷大江南北,為中原民眾日後抵禦女真人、蒙古人奠定了堅實基礎。

女真人瘋狂一個多世紀,還是被南宋滅亡。但南宋政權失陷於蒙古人,純粹是中了陰招。蒙古人不講道義,撕毀了同盟條約,就想二戰期間希特勒撕毀條約一樣卑鄙。

蒙古人入主中原倒行逆施

,激起人民群眾的強烈反抗。

文學藝術家筆下的民族英雄,和人民群眾的反抗意識不謀而合。

一出穆桂英、楊家將演唱了上千年,如今還活躍在舞台上,足見中國人的民族情節多麽深厚。

當年武裝到牙齒的日本人企圖滅亡中國,結果被中國人國人打了屁滾尿流。

中華民族不可戰勝並非一句空話,而是上千年來的愛國主義教育潛移默化,深入人心。

孫荊草是巾幗英雄,是穆桂英式的傳奇人物,這樣的巾幗英雄,後麵還將陸續出現。

話休絮繁。卻說吳玠見孫荊草連搠六員番將,興奮不已地雙手合十,追念先輩們的在天之靈:先輩們,吳玠就是吳三朵,吳三朵在羊角拐中學讀曆史時,一直為大宋惜敗西夏而憤怒。一直以為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之敗是民族的恥辱。今日愛妻孫荊草連搠六員番將,報了當年的血海深仇,先輩們也可以瞑目了。等小可拿下鎮魂關,還要隆重設壇,遙祭你們的亡靈……

吳玠正在思想,忽聽一陣喊殺聲響起,卻是田牧香、張聲、楊謙率領秦隴軍從三四原上衝殺下來。

吳玠見得,即讓鼓手擂響戰鼓,令青雲兵從正麵衝擊西夏兵。

李良元一見夏軍前後被圍,下令火速撤退,然而已經遲了,宋軍滿山遍野追趕著西夏兵廝殺。

權生利知道秦隴軍厲害,即對馬歸元道:“尚書大人,微臣了解秦隴軍,他們都是亡命之徒,我軍盡管勢眾,但卻不是對手,以微臣之見,還是撤退為好!”

權生利的話和

李良元前麵的想法不謀而合,於是對馬歸元道:“馬尚書忠勇之心可圈可點,可這幫宋軍是招安來的秦隴軍,戰鬥力不比其他稀鬆宋軍,權將軍的建議正合孤意!”

馬歸元見天王這麽來說,再堅持就是抗旨,於是詢問權生利:“我們軍被宋軍四麵包圍,權將軍之意從哪裏撤退是為上策……”

權生利指指三四原西邊的一個豁口道:“微臣曾經派出瞭哨偵查過,那個豁口叫青石口,懸崖峭壁叢生,卻是步跋子的拿手活。隻要步跋子從青石口攀爬上去,推石鑿路,大軍就能安全返回鎮魂關,否則,全軍覆滅,為時晚矣……”

不說西夏軍如何突圍,卻說吳玠在陣前看見夏軍陣裏一片**,知道他們要溜,喝喊一聲道:“西賊要溜,不能放過,為慘死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的先輩們報仇雪恨的機會到啦!以血還血,以牙還牙,殺他個六根光淨,寸草不生。橫山步跋子已經投身西夏,將士們不要手下留情,給他來個一勺燴!”

宋軍將士得到主將命令,全都拚死力戰。

田牧香、張聲、楊遷在三四原被西夏兵圍困,心裏正恨,見西夏兵要退,哪裏能夠放過。

隻見幾員戰將指揮部卒將滿腔的怒火全都聚集在刀槍上,衝進夏陣,“克裏嗎擦”又搠又砍,西夏兵隻恨爹娘少生兩條腿,望風披靡,呼喊遁逃。

馬歸元見部卒遁逃,命鐵林軍斬殺了幾個小卒以儆效尤,大軍情緒才被穩住。

馬歸元見得,即令馬軍開路,步跋子護後,殺開一條血路,向青石口突圍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