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玠看看四乘小轎,笑著說道:“能不能不坐!”

轎頭道:“那不行,這是規矩,凡獲得頭銜的狀元都得坐上四乘小轎,在金明池遊曆一番,讓遊人目睹一下風采,爾後再回皇城受封!”

吳玠見推辭不過,隻好硬著頭皮坐進轎裏,四個轎夫抬轎子,前麵的吹手細樂立即吹奏音樂,浩浩****向前走去。

吹手細樂引領四乘敞篷小轎繞擂台一周,爾後在金明池走動,於路遊人如織,人們擠滿道路,連大樹、屋脊、牆頭,都站滿觀看的遊人……

按下吳玠這邊不表,卻說西夏天王李良元兵敗鎮魂關後,惶惶如喪家之犬,逃回興慶府,額頭上被洪大嫂乾坤雙棒槌打傷的地方突然感染複發,大半月天氣不能起床。

知情的大臣竊竊私語,私下裏說道:“皇上恐怕活不多長時間了。

於是,大臣、幕僚、太監、宮妃,走馬燈似的前來探望。

李良元煩躁,下了一道聖旨,不許大臣、宮妃入內探望,隻許太醫和察哥在身邊走動。

察哥在鳥鼠山罅隙潭伏擊童貫率領的宋軍,被洪大嫂和石方霸打敗,萬不得以回到興慶府,見皇兄病入膏肓,慌忙請來太醫查看,方知這是心火過盛,殺過了脾胃。

察哥尋思,皇兄這一段挫折多多,先是兵敗馬頭坪、哇峪口,再是鎮魂關被宋軍重新奪走,心裏不暢,致使舊病複發,便就坐在床頭安慰,道:“兄長被病魔折騰,禦弟知道這是心病!”

李良元見說,微微抬起頭來看察哥。察哥趁熱打鐵,道:“皇兄兵敗馬頭坪,再敗哇峪口,心火業已上身;丟掉鎮魂關,又氣又恨,心火侵蝕了肝髒,才落下這等病症!”

李良元看著察哥不吭聲,察哥繼續說道:“古人雲:勝敗乃兵家常事,王兄何必為一兩次敗績耿耿於懷,傷及身體!”

李良元見察哥這般來說,方才幽怨地長歎一聲,道:“想我李良元17歲親政,這些年來,鬥遼抗宋所向披靡,沒想到在馬頭坪、

哇峪口、鎮魂關敗得如此慘痛,額頭上還被女狂人打了一棒槌;心腹大臣馬歸元也被活活燒死,為兄心中豈能不痛!”

察哥道:“三處兵敗,馬尚書被燒死是實例;可王兄帶回橫山步跋子,不也是最大的勝利嗎!有言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王兄隻看到失敗,卻看不見勝利,就有點顧此失彼了!”

李良元聽察哥這麽一說,不禁精神一振。

察哥繼續說了一陣,李良元竟然不扶自起,端坐床頭了。

這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察哥推心置腹的話語,仿佛一劑良藥,治好李良元的心病。

李良元定了定神,款款說道:“禦弟一席話真乃開心的鑰匙,是為兄心頭悶氣陡笑!盡管為兄兵敗馬頭坪、哇峪口、鎮魂關,但橫山步跋子歸順,完全可以抵消這些敗績嘛!”

察哥道:“不僅可以抵消,還是彪炳千秋的大事情,想我大夏原為不毛小國,能與膏腴強國大宋抗衡,還不是王兄您的政績……”

李良元被察哥說得精神煥發,一撩腿兒,坐在床沿上,侃侃而言:“現在我們有鐵鷂子、步跋子、潑喜軍,還怕什麽宋軍?不如趁機搶占關中富饒之地,學漢蕭何,以關中為基地,攻取汴京,一統華夏……”

看官大大,你道什麽叫妄尊自大,鋌而走險?李良元的舉作就是。

原來這李良元廟號崇宗,是西夏第四代皇帝,三歲嗣位,其母梁氏是漢人,納為皇後後,與弟弟梁乙逋沆瀣一氣,獨斷專行,連年侵掠宋朝邊境。

梁乙逋驕矜跋扈,被大首領嵬名阿吳、仁多保忠殺死,梁太後攜年幼的李良元率大軍五十萬攻宋,破宋金明寨,獻宋俘於遼國,得到遼國的暗中支持。

遼國自和宋國簽署澶淵之盟,兩朝和好達一百多年之久。

但遼國為了牽製宋國,暗中還是結好西夏,西夏搖擺於宋、遼之間以圖存,形成遼、宋、西夏三國鼎立的後三國時代。

宋軍見西夏與遼朝藕斷絲

連,頻送秋波,便就同仇敵愾,沿邊築寨,采取緊步逼攻的戰略戰術,夏兵敗退,卑詞求和,宋朝罷兵。

梁太後死後,李良元親政,年十七,通聯遼朝,一心想入主中原,滅亡北宋。

西夏領地遼闊,李良元經過一番改革,實行了中央集權製,在全國範圍內設置18個監軍司,實行全民皆兵的戰略戰術。

西夏荒寒,地闊人稀,但兵力卻有50萬,主要是實行全民皆兵,強迫服役的舉國兵製。

西夏男子,15歲至60歲都得當兵,平時種地,戰時打仗;打仗時兵器、給養自備。

倘若一個帳戶(一頂帳篷算一戶人家)有15——60歲的男丁兩人,那麽一個就是正軍,一個則是負贍。也就是說,兩人都得服役。

負贍也叫負擔,就是軍隊中做雜役的兵士,但這種兵士也能上戰場,宋軍熙河經略使劉法就是被一個負贍兵俘獲斬首的。

西夏正規軍裏,一個正軍要配備2至3個負贍軍。就是一個作戰的兵士,要兩三個負贍兵士供其給養。

李良元親政後,還重用庶弟察哥;察哥多謀略,有勇力;李良元讓他掌握兵權。

這期間,察哥讓夏軍學習宋軍之長,選蕃漢壯勇,教以強弩,平時帶弓而鋤,臨戰分番而進。

平原以鐵鴉子(即重甲騎兵)馳騁,山穀以步跋子(即步卒)逐險。

橫山步跋子歸順,更就增強了夏軍的實力……

察哥見李良元說出入住中原,搶奪關中的話語,便道:“王兄和禦弟不謀而合;禦弟正要和王兄商談此事,沒想到王兄早就想到了,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察哥說著,定定神兒,繼續道:“宋國的道君皇帝荒**無度,大權旁落在蔡京六個奸臣手中,民怨甚高。那個叫童貫的太監又做了殿帥府太尉,統掌天下兵馬;趙鼎城本是一員良將,可宋皇聽了童貫讒言,竟然褫奪了他的元帥之職;眼下宋軍內部勾心鬥角,正是我們大舉進兵的時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