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吳玠和莫小兒離別薑城府第,騎上驌驦寶驥、驪蛛良駒一路而去,不日便到大理,方知這個小國在彩雲之南。

那時間,宋國一周際有不少小國,除過彩雲以南的大理,還有彩雲以西的吐蕃、回鶻、黑汗、古斯;至於西夏、契丹、女真三個國家,全在地處荒寒的北方。

這些小國在強漢盛唐時屬華夏的領地,可是到了宋朝卻成了對抗中原王朝的蕞爾團體;西夏、契丹每每將宋國玩弄於掌股之中,致使邊境不安,百姓塗炭。

然而大理國卻是另類,一直視宋國為上國宗主,大理國的國王唐理,是宋國晉封的國王,每年都要向中原朝廷進貢金銀器皿。

吳玠和莫小兒來到大理國,但見山青水綠,木樓林立,一泓洱海,氣勢磅薄。

圍繞洱海是國都,街頭人流如織,一派祥和富饒的景象。

莫小兒驚道:“沒想到彩雲之南還有如此氣勢的王國,大理國王看來也是個好皇帝,我們不妨在這裏玩上一陣!”

吳玠道:“小兒說得對,好風景是要看,但也不能忘了匡扶正義!強漢盛唐時,這些地方都是大中華的疆域,安史之亂後紛紛獨立。宋太祖趙匡胤創建的中原政權企圖恢複漢唐時的雄風,太宗、真宗、仁宗也都努力過,但均沒有成功。徽宗趙佶早就失去先祖的貞忠,重用奸臣,奴役百姓,甭說恢複漢唐時的大一統,自己的皇位恐怕也是朝夕不保;國家蒙羞,黎民受苦,實乃中華之遺恨,社稷之恥辱……”

莫小兒怔怔地看著吳玠,突然拍手稱快:“玠哥哥已經是合格的俠客,你做了一回元帥,精氣神全都上來了,念念不忘除暴安良,匡扶正義,中華一統,其憂國憂民之情令小兒佩服!”

兩人邊走邊談,忽見街市上一幫藝人正在載歌載舞歡樂嬉戲

莫小兒見一個臉上長有青斑的男子吹奏的樂器很是別致,便走上前去問這是什麽東西。

青斑男子停了吹奏,不屑一顧地說:“

這是大理國的蘆笙,天下什麽樂器也難比擬!”

莫小兒見青斑男子愣吹牛皮,拿出金身洞簫在他眼前一晃,說道:“見過金子包裹的樂器嗎?知道它叫什麽!”

青斑男子麵麵相覷,載歌載舞的男女見狀,紛紛圍上來幫腔,可他們從沒見過一根長杆子渾身裹金,上麵還刻著不少眼兒,盯看大半天,都說不上個所以然。

莫小兒笑道:“我這金身樂器才是難能比擬,敢不敢拿你的蘆笙和本姑娘比試!”

青斑男子唯唯諾諾,載歌載舞的男女紛紛給他打氣:“欽巴,和她比,這位姑娘才是牛皮高手,一根長杆杆豈能和我們的蘆笙同日而語,大理國的蘆笙不會失給任何樂器……”

名叫欽巴的青斑男子被眾人哄抬,便就鼓腮瞪眼狂吹蘆笙,音律迸出,果然響亮,圍觀者拍手稱快恥笑莫小兒自不量力。

莫小兒笑得山響,心想這裏的人真是夜郎自大,不知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於是將金身洞簫吹奏得神情並茂。24種音律依次迸出,似萬馬奔騰,江河入海,音律直繞山梁,引來無數蝴蝶翩翩起舞。

大理人哪裏見過一支直杆子樂器會引來蝴蝶起舞,一個個驚得張目結舌,回過神來,以為莫小兒是神仙下凡,一哄而散奔走相告。

消息傳到皇宮,大理國王唐理慌忙派宮廷衛士請吳玠和莫小兒來見。

吳玠和莫小兒跟隨衛士來到皇宮,唐理在五鳳樓設下盛宴款待。

酒過三巡,菜上五味,唐理問道:“敢問二位仙尊從何而來,直杆子樂器是什麽聖物,竟能引來蝴蝶起舞……”

莫小兒哈哈大笑:“大王豈能聽信市井之言,我們不是神仙,是從中原趕來大理觀光的遊客,直杆子的樂器也非聖物,而是一把金身洞簫……”

唐理大惑不解:“金身洞簫豈能引蝴蝶起舞,壯士能不能說說因由!”

莫小兒道:“金身洞簫是唐明皇李隆基的遺物,經過百年錘煉沾染了靈

氣,一旦吹奏,便有蝴蝶趕來伴舞,沒有什麽奇怪的……”

唐理聽說金身洞簫是唐玄宗李隆基的遺物,慌忙伏地叩拜:“祖宗聖物在上,請受小王唐理一拜!”

吳玠不明事理:“大王是萬民之主,至高無上,豈能叩拜一把樂器!”

唐理神情亢奮:“壯士有所不知,小王的先祖是中原的苑媚公主,唐朝開元年間下嫁大理,繁衍了我們這些子孫後代,金身洞簫是先皇的遺物,小王哪有不拜之禮!”

莫小兒這才明白唐理扣拜金身洞簫的用意,不禁哈哈大笑:“這麽說大王是半個中原人,幸會!幸會!”

三人大有相恨見晚之感,忽見衛士送上一封塘報,唐理急急看過,臉色驟然大變。

莫小兒感到詫異,緊問一聲,道:“大王莫非遇到什麽棘手的事情!”

唐理哀歎一聲,將塘報遞給莫小兒道:“壯士看看,這是翁不二倫發來的通牒,大理國將有一場災難……”

原來,大理毗鄰的吐蕃自唐朝文成公主下嫁後,一直和中原修好,吐蕃和大理同是中原外甥,關係自然密切。可在兩月前,翁不二倫成了吐蕃王。

翁不二倫是翁不二含的弟弟,翁不二含前往中原後,翁不二倫趁機擴充勢力,率領魔教弟子攻破吐蕃,搶了王位。

吐蕃王見大勢已去,隻好逃到大理。但城門失火殃及魚池,翁不二倫向大理國發來通牒,言稱不交出吐蕃王,就要發兵討伐,大軍到來之時,便是大理國破之刻。

唐理和土蕃王親同手足,豈能將他交出?可不交土蕃王,翁不二倫率大軍打來,大理兵微將寡,如何抵抗強敵……

吳玠拍案而起:“翁不二倫什麽蟲豸,竟然如此狂妄坐大,大王無須憂慮,吳玠這裏就取翁不二倫人頭,一報大王盛待之情!”

唐理喜出望外,試問吳玠可帶多少兵將。

吳玠鄭重其事地說:“不帶一兵一卒,便取翁不二倫人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