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朱勔得到七彩神石,急令軍士運至山下,隨後派哨馬打探平江那邊征集花石綱的情況。哨馬傳來消息,說平江府行動遲緩,至今不見一車花石運到港口。

朱勔大怒:“定是吳奕從中作梗。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李統軍,速帶兩萬人馬趕往平江擒拿吳奕……”

李紈賴率領兩萬人馬去了,朱勔自帶軍士將七彩神石裝上大船向太湖駛去。一日行至陽羨湖,但見河溪相連,橋梁縱橫,綱船被白石橋擋住去路不能行進。朱勔當即頒下鈞旨:沿途阻礙綱船行進的橋梁涵洞一律拆除。消息傳出,江南嘩然。

卻說太湖一周際有二十四座橋梁,白石橋是二十四橋的重要門戶。民間早有傳說:二十四橋修建時遭遇千年不遇洪水,瑤池王母命二十四個仙女吹簫退水,才保橋梁安然無損。唐朝詩人杜牧有“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的名篇,更給二十四橋憑添了亮色。

二十四橋中數“白石橋”最為壯觀,為唐朝罷相張九齡所築。張九齡遭奸臣李林甫誣陷罷去宰相貶謫江南,見此地交通不便,即組織百姓修建了白石橋。白石橋全用白色石片壘砌,有七十二個拱券形橋孔,三起三伏,蜿蜒如龍,既是交通要衝,又是江南一景。張九齡下世前吩咐後代:就在白石橋邊辟地而居護橋為生。自唐以來,白石橋作為曆史文物受到保護,如今的守橋小吏姓張名同,是張九齡的二十二代嫡係孫,張同五十上下年紀,居住白石橋東頭的張家莊,人稱張太公。

這一日,張太公正在橋上巡查,忽見一隊官兵急急而來。太公不知何事,前哨官兵卻已呼喊起來:“欽差大人駕到!”

張太公一聽欽差駕到,慌忙跪倒在地。朱勔走上前來問道:“你是守橋小吏?”

太公道:“小人正是!”

朱勔道:“本欽差奉旨運送花石綱,你這石橋擋了去路,立即拆毀!”

張太公一聽大驚:“不能呀大人,白石橋為先祖所建,已有幾百年曆史,兩岸百姓來來往往全靠石橋通行,平江府的錢糧、絲綢陸運京城,也靠這座橋啊!”

朱勔大怒:“一個守橋小吏,難道要抗旨不成?”

張太公道:“小人不敢!”

朱勔道:“那就召喚鄉民,快來拆橋!”

張同道:“小人豈能辱沒祖宗?這座橋是萬萬不能拆的!”張太公說著,往橋上一躺:“大人執意要拆,就從小人身上踩過!”

朱勔見張同橫身護橋,勃然大怒,喝令兵士將他拖走。

兵士上前欲扯張同,張同霍地躍起,掏出一封鐵牌,卻是“丹書鐵券”。張同將丹書鐵券捧在手中道:“丹書鐵券在此,哪個敢動!”

原來,白石橋建成後,大唐皇帝賜予張家丹書鐵券一封,到太祖皇帝建立宋朝,見張家護橋有功,重賜“鐵券”一封,有了太祖賜予的丹書鐵券,即便皇上親臨,也得禮讓三分。

朱勔見張同持有丹書鐵券,一時犯了嘀咕,可一想自己持有尚方寶劍,怕的什麽,便將丹書鐵券打落在地,大聲喝道:“大膽張同,

敢用丹書鐵券搪塞?本欽差奉聖旨將七彩神石運往汴梁,你這石橋擋了去路,哪有不拆之理?拆,馬上給我拆橋!”

官兵得到朱勔命令,便要拆橋。張同放聲大哭:“列祖列宗在上,張同愧對你們了,手持丹書鐵券也難保橋……”

哭聲未了,卻聽四麵喊聲陡起,無數鄉勇持槍執棒搶上橋來大呼大嚷:“哪個敢來拆橋,打他個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朱勔怒眼圓睜:“刁民反了不成?”說著,拔出尚方寶劍道:“今為聖上解運花石綱,拆此小橋有何不可……”

鄉勇們亂吵亂嚷:“敢動橋上一磚一石,擰下汝的鳥頭!”

眾兵士見鄉民勢大,不敢向前。朱勔大怒,揮劍砍翻兩個兵士:“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畏縮不前者,如同爾等!”

鄉勇見朱勔刀劈兵士,喊不絕口:“狗官草菅人命,將他扔進河裏喂王八!”

朱勔見鄉民反了,大喊一聲:“眾兵士,還不將刁民拿下……”

兵士與鄉勇“乒乒乓乓”打將起來,斜刺裏跳出黑頭豹鄭達。鄭達追著官兵一路趕來,到了陽羨湖不見船隻,詢問漁夫,方知官船裝上七彩神石向白石橋駛去。鄭達趕到白石橋,見官兵正和鄉勇打殺,怒吼一聲衝上前來,一棍打落朱勔手中的尚方寶劍,飛起一腳將其踢進水中。

朱勔在手中呼喊掙紮。鄭達樂得哈哈大笑,將混鐵棍一指道:“兀那狗官聽著,還不丟下七彩神石滾回汴梁,再征什麽花石綱,爺爺打你個眼睛淌血屁股流膿……”

軍士早在天目山就領教過鄭達的混鐵棍,哪個還敢叨饒,急忙救起朱勔,惶惶如喪家之犬逃之夭夭……

張太公見鄭達震退官兵保了石橋,納頭便拜:“義士神勇,請到敝莊吃上三杯!”

鄭達見張太公誠心實意,也不推辭,在鄉勇們前呼後擁地護送下向張家莊而去。走得一二裏遠,但見綠樹蔭中顯出一個村舍,四下一周際闊河圍繞,兩岸都是垂揚大柳,樹蔭中一遭粉牆,真個江南水色,世外桃源。

轉彎來到莊前,早有四五個莊客恭候。太公立囑莊客殺豬宰羊,剔魚燉雞,於村口垂揚柳下擺上宴席請鄭達上坐。

菜上三套,酒至數杯,張太公突然放聲大哭:“張家莊冒犯了佞臣朱勔,他一定會卷土重來,這一莊幾百口性靈,恐怕難逃一劫……”

鄭達陡然躍起,一腳踩在木凳上道:“太公勿慮,鄭達在此,誰敢動張家莊一草一木,便叫他去見閻王老子!”

太公道:“義士盡管神勇,但官兵眾多,怕也抵擋不住!”

鄭達道:“怕他個鳥?鄭達師傅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將鐵棍二十四招全部傳授咱家,太公可招精壯莊客,由鄭達傳教棍法,朱勔那賊敢帶官兵襲擾,一定殺他個片甲不留!”

張太公長歎一聲:“壯士俠肝義膽,老夫深表敬意,可眼下之急是如何保住白石橋。想那朱勔老賊敗退,擇日還將卷土重來,為保白石橋不毀,老夫倒有一計,義士琢磨看否可行。”

鄭達將張同手臂執了

:“太公有什麽法子隻管說來,什麽可行不可行的!”

張同見鄭達性急,拉他坐定,道:“毀橋起因,皆因七彩神石,眼下要保白石橋,就得將七彩神石炸掉!”

鄭達笑道:“太公說甚昏話?七彩神石乃天上隕石,人間瑰寶,高達七八丈,寬及十幾丈,厚至四五丈,如何炸它得掉?”

張同撚須而言:“義士有所不知,宜興縣以西有座山叫天王山,山中隱居一高士道號鐵裏溪,鐵大師自幼拜師煉丹,七十歲時,推煉出一種開山碎石的物器叫作‘震天雷’。這震天雷外表是隻鐵罐,內裝火藥、鐵渣、硫磺,用一引信牽住,用時點燃引信,便可爆炸。如果能將鐵大師請來,碎石護橋,不在話下!”

鄭達擊案而起:“端的好主意,那就快請鐵大師!”

張同道:“天王山來去一千餘裏,需要一精幹人士騎上快馬,三四天才能趕到。”

鄭達道:“太公借咱家一匹快馬,咱家這裏就上天王山請鐵大師!”

張同道:“義士去不得,若是去了,朱勔那賊殺到,誰來應付……”

說猶未了,一旁閃出張同的公子張榮,這張榮十八九歲年紀,清俊白淨,一表人才,他對張同道:“爹爹勿憂,孩兒願往天王山一趟!”

張同大喜,當即修書一封,交與張榮帶上,又於莊內挑選一匹快馬讓他騎了,張榮快馬加鞭,向天王山一路趕去……

卻說天王山鐵裏溪大師,這日於深山之中修練“飛蝗石”,忽有弟子羅天來報:“宜興縣張太公有書敬上!”

羅天相助吳玠打敗西夏天王李良園後,來到天王山拜鐵裏溪為師,專注火器研究。這一日正在前麵對著一堆燃燒彈琢磨,見張榮匆匆趕到,說張太公有書敬上。羅天讓張榮少事歇息,即來拜見師父。

鐵大師和張家是世交,山中所需錢財,多為張家資助,看罷張工來書,即令張榮上前問話。

張榮走上前去,見大師鶴發張顏,堂堂一表,凜凜一軀,不是張果老下凡,也是薑太公再世,慌忙伏地而拜:“仙翁在上,請受小可張榮一拜!”

鐵大師扶起張榮:“張公何故,叫老身下山破石!”

張榮如此這般道過一番。大師仰天長歎:“想那華山處士陳摶早有預言:‘徽宗即位,黎民不幸,天下從此亂夷’,果真應驗了!”言罷,修書一封交給張榮道:“賢侄奉書先回,老朽和徒兒打點打點,隨後便到!”

張榮持了大師回書,一路急行,來到宜興郊外的小河邊,牽馬下河飲過水,正要上路,卻見那邊走過一個人來

這人姓歸名武,人都叫他龜五。龜五矮短身材,卻是靈牙利齒,在宜興縣城開一酒店,名曰“杏花樓”,張榮每去宜興,常去那裏吃酒。

龜五見了張榮,一把拉了,厲聲喊道:“啊呀,這不是張老弟嗎,龜哥來小河買魚,沒想到和老弟相遇,走走走,上杏花樓痛飲幾杯!”

張榮本想推辭,但見天色將晚,想想父親交代的任務業已完成,也不多作顧慮,便隨龜五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