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鳳閣置有客廳、臥室,裏麵輝放的淡淡清香使鄭達咋呼不已:“啊呀呀,怪不得有錢有勢的達官貴人喜歡逛妓院,原來妓院有這麽好聞的香氣?光這香氣,就讓人醉迷啦……”

吳玠瞪了鄭達一眼:“小點聲好不好,誰也不會把你當啞巴……”

鄭達吐吐舌頭玩弄起桌子上的跳棋來,吳玠看那天色已晚,便道:“哪有心思玩跳棋?還不出去弄點吃的!”

說著,對徐定、張榮道:“你們三人一起去,這裏由在下守護!”

鄭達不服氣地囔囔著:“大哥這是現世報,剛才黑頭數說了他,他現在就報複!讓我們出去搞吃的,他卻一個人留下來;莫非對這窯姐動情哪?大哥,”鄭達驚叫一聲:“你有九個女人還不滿足,一個窯姐也不放過……”

吳玠喝喊一聲:“黑頭盡說醃臢話,再這樣口無遮攔,就割下你的舌頭炒盤子!”

鄭達耿耿於懷,徐定、張榮慌忙一左一右拎著他道:“好啦好啦!讓大哥留下來照看,我們三人出去找食物……”

鄭達三人走了,李師師還未清醒,吳玠便走出臥室,來到客廳,勾背著手,觀看懸掛牆壁上的幾幅字畫。

金鳳閣牆壁上懸掛著三幅字畫,一副是晏幾道的《琵琶行圖》,一副是趙佶的《阿嬌圖》;還有一副竟是趙佶的《聽琴圖》。

《聽琴圖》是宋徽宗嘔心瀝血的傑作,能在李師師房間出現,足見這個青樓女子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

《聽琴圖》畫作精美無暇,上麵的題字也別具一格。

你道畫上的題字何人所為,竟是奸相蔡京:

吟徵調商灶下桐,

鬆間疑有入鬆風,

仰窺低審含情客,

似聽無弦一弄中。

蔡京所題的四句詩,惟妙惟肖地將畫麵上的氣氛描述出來,意喻高遠;加上蒼勁的字跡,使畫與字遙相輝映;映襯出君臣之間親密的關係,藝術魅力撼山動地。

蔡京和蘇軾、黃庭堅、米芾同稱北宋書法四大家,蔡京的書法,字勢豪健,痛快視著

,很被世人所喜愛。

可是由於蔡京做官名聲太臭,後世惡其為人,連他精美的書法也遭詬病。

《聽琴圖》上端坐古鬆樹下的彈琴者為宋徽宗本人,兩側畢恭畢敬聆聽者,紅衣為蔡京,青衣為童貫。兩個小人政客形象被呈露得淋漓盡致。

蔡京的題詩,字體草而不狂,字圓筆潤,詩意完全是投徽宗所好,但阿諛逢迎中卻捕捉不到任何瑕疵。

吳玠驚歎一聲:“無愧高超的藝術家,隻可惜兩人選錯職業,一個做皇上,一個當太師,搞得國家混亂不堪,才讓夷狄鑽了空子……”

吳玠默默念叨道,不禁尋思道:李師師身處青樓,竟然瘋狂地喜好字畫,足見她的品味的確不一般。

其實,這幅宋徽宗的《聽琴圖》李師師懸掛起來沒有多久。

原來,徽宗逃到揚州,玩遍妙齡少女和韶秀嬌娃,總覺這些人身上缺少一種難以言喻的韻味。

而這種韻味隻有李師師身上才能找到。這種韻味是靈性、素養、姿色、身段、舉止、稟賦、氣質……等等高度和諧統一於一身時才能具有的,並非人工可以摹擬。

因此,徽宗急切地想見到李師師,便讓張迪拎著《聽琴圖》回汴梁打點。

張迪領旨回到汴梁,將《聽琴圖》送給師師,說徽宗即日回鎮安坊寵信姑娘,讓小人先送宮中藏品《聽琴圖》。

張迪說著,將聽琴圖打開來,展示師師麵前。

師師看了幾眼,立即被徽宗的精湛畫技而折服。

可一想起金兵大軍壓境,作為國家象征的皇帝(當然已經禪位)卻跑到江南躲避兵燹,師師心中便就慍怒。

師師將《聽琴圖》卷起來,遞給張迪,道:“這麽貴重的珍品師師不敢接受,還是帶回去吧!”

說著加重語氣道:“告訴皇上,師師不喜歡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皇上,從今晚後,奴家與官家恩斷義絕!”

張迪以為師師在耍小脾氣,百般勸解,師師就是不依。

張迪灰失失地走了,並沒拿走《聽琴圖》,師師便將其擱在

箱櫃中。

金兵圍困汴梁後,師師要上酸棗門殺敵,才把《聽琴圖》懸掛出來。

懸掛的目的一來是為自己壯膽,二來是怕自己萬一回不來,《聽琴圖》不至於秘藏箱櫃,無人知曉……

吳玠正在客廳如醉如癡地看畫觀字,卻聽師師在臥榻上哼了一聲。

吳玠慌忙走過去,見師師已經清醒,立即給她捧上一杯茶,道:“姑娘終於醒哪,請用茶水!”

李師師沒有去接吳玠捧上來的茶,而是癡呆呆看著眼前這個標致後生,緊咬嘴唇輕問一聲:“相公是吳玠?”

就在旬月前,師師還琢磨著要去投奔吳玠哩,沒想到這個夢中情人竟然不請自到,師師心中不知怎麽就充滿蜜意。

就在剛才,師師奔走在醉杏樓的過廊上,見迎麵走來的男子說他叫吳玠,一時興奮得不能自己,便就昏厥過去。

毫不誇張地說,師師是為吳玠而昏迷;而吳玠支開鄭達三人,在金鳳閣獨自陪伴師師,也是下意識中的選擇。

心有靈犀一點通,兩人甫一見麵,便都無意識地喜歡上對方了。

這時候,師師見那個自稱吳玠的後生站在自己身邊,不大相信地又問一聲:“相公真的是吳玠?”

吳玠見問,即刻答道:“在下是吳玠,姑娘請用茶!”

師師坐起身子,接過吳玠手中的茶。依舊目視著他:“相公不是騙奴家吧?您真的是吳玠!”

吳玠攤攤雙手,反問一聲:“姑娘不相信?”

師師看著吳玠,道:“奴家心目中的吳玠應該是40歲上下,相公看上去也就20啷當!”

吳玠哈哈笑道:“姑娘太有眼力喲,小可今年20有8,來宋朝11個年頭啦!”

吳玠從二十一世紀的千丈峰穿越到宋朝剛好11個年頭,當時他17歲,現在28歲應該無誤……

可吳玠這種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無厘頭話語,讓李師師瞠目結舌。

李師師大眼瞪小眼地看著吳玠,道:“相公你說什麽?怎麽來宋朝11個年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