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開礦鑄錢

(求保底月票,上月木子更新了一百零九章,而且近半章節都是四千字章節,這個月木子繼續努力,希望能夠超過上月240張月票的成績。在此感謝愛美女的帥哥、書童819、xuwei222、魔神2004、1太子1、書友110228095052234、列兵藍顏、三百二十四橋、索羅斯、冰鳳之殤、菡崢、沙丘力量、霸世天皇諸位的月票支持!)

田令孜將遼海鹽鐵轉運使和鑄錢使這樣的肥缺交給李璟,卻開出了一年上交三百萬貫錢的條件,這是料定李璟不可能完成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鹽海為鹽,投入的人工大,收獲卻並不多。就算一鬥加價百文,一年內也得賣出一百五十萬石的鹽。一百五十萬石!就是兩淮的那些鹽廠全加起來,也許才能煮出這麽多鹽來,而李璟的登州這麽小塊地盤,如何弄的出這麽多鹽?

要是李璟敢在這高價鹽上再加價,那到時弄的民怨沸騰,剛好就可以直接參李璟一本,直接治他的罪。要是賣不出三百萬貫,到時交上不錢,同樣可以問他的罪,最起碼,天子到時就肯定不會再如眼前一樣的寵著李璟了。

田令孜的算盤打的很好,卻料不到李璟的鹽不是煮的而是直接曬的,一萬多畝鹽田的一年產出,就算是官鹽的半價出售,也能湊夠這筆巨額的款項。

而且李璟手中現在還掌控了茶專賣的權利。以及管理礦產和鑄錢的權利。

李璟請來了上百個各類礦產的采礦老工匠,組成了十幾個堪探隊,調拔了一批兵馬和諸多吏員,分別往登州和遼東的青泥城和卑沙城的境內堪探礦產。

經過半個月的堪探,在登州境內就發現了數十種礦種。其中最多的是金礦、自然硫、石膏、玻璃用砂岩、鉛等8種礦產。另外還有石油、、金剛石、石墨、滑石、煤、鐵礦、鋁土礦、鉀鹽、石灰岩、堿用灰岩、礦鹽、鋰鹽等各種礦種都有不少。

遼東半島上的礦產也有不少,煤、鐵、銅、錫、石油五種主要礦產。

大唐禁止民間私采的礦產主要就是銅鐵錫鉛這四種鑄錢的礦產,其餘如金銀鹽煤等都是可以私人開采的。不過唐代的采礦技術不高,登州這邊的很多礦產都還沒有開采,有的也隻是開采了一點點。

李璟將工匠們交上來的報告仔細的觀看,登州境內最多的礦產是鉛。和石灰岩和金鋼石,而遼東那邊最多的則是煤、鐵、銅、錫、石油。

不過李璟記憶中,山東半島上最珍貴的礦產還是黃金。半島上的黃金儲量好像是中國最高,招遠金礦更稱為中國金都。不過仔細的看了看地圖,李璟有些失望的發現,山東半島最大的金礦招遠金礦和三山島金礦。居然不在登州的境內,而是在萊州的境內。招遠金礦更是緊挨著登州與萊州邊境上。

招遠金礦號稱中國最大金礦,擁有幾百噸的儲量,那還是在千年後,此時還根本沒有經過後來大量的開采。

一噸兩千斤,一斤十六兩,而一兩黃金就值八貫錢。一斤黃金值128貫錢。一噸就高達二十五萬六千貫錢。那幾百噸,也就意味著幾千萬貫的儲量。

李璟特意問過匠人,知道招遠金礦從隋代開始已經有人開采,不過就算到此時,也還隻是零星開采,而且幾乎都是私人采礦,官府隻是收稅而已。

一塊巨大的肥肉就在嘴邊,可卻吃不到,李璟很是有些鬱悶。但如果不能將招遠控製在手,李璟卻並不願意現在就去開采。在別人的地盤上挖金山。這是個很傻的舉動。

金礦暫時不能開采,那便隻能先開采自己地盤上的礦產了。

將各地的礦產堪探報告仔細的研究了之後,李璟召集了鎮東軍的文武議事。

李璟指了指地圖上已經標好的幾個地方,說道:“這幾個地方分別是鉛、錫、銅礦,我準備派人大量開采。然後鑄錢!”

李璟現在兼任著鑄錢使。可以公開鑄錢,而且由於田令孜要坑他,所以直接把這幾個官職承包給李璟了,每年除了交三百萬貫的錢外,李璟不論是賣鹽還是采礦或者是鑄錢以及收茶稅等,不論虧損還是賺錢,收入全是他的。有這樣的機會,李璟怎麽可能錯過,現在李璟就打算要大規模的采礦和鑄錢。

張宏有些猶豫的道:“鑄錢虧本,不如鑄成銅器出售?”

唐朝一直以來都存在著錢荒,伴隨著錢荒的則是私鑄錢帛泛濫。

錢荒是因為唐朝的鑄錢量很少,天下九十九鑄錢爐,每爐年鑄錢三千餘貫,一年天下鑄錢三十餘萬貫。大唐這樣一個大帝國,官方一年才鑄錢三十多萬貫,所鑄的錢根本不夠流通。官方鑄錢少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的是早期銅礦等礦產都可以私采,因此大部份的銅礦都把握在私人的手中,銅價居高不下。而鑄錢每爐需要工匠百餘人,人工成本極高。第三個則是因為銅器極貴,許多人私下將銅錢熔掉,鑄成銅器,如此獲利兩三倍之多。一邊鑄錢少,一邊卻大量的被鎔掉鑄銅器,錢自然越用越少。

而錢荒,又導致了私鑄泛濫。

私錢和官方的錢不一樣,基本上都是重量不足或者成色不足,以此謀利。私鑄的盛行,導致劣幣驅除良幣,並使得幣值不斷下降,而物價不斷上漲,市場經濟秩序不斷被破壞。

對付私鑄,朝廷向來隻有三招,一是收與禁,即朝廷用絹與米收惡錢毀掉,二是立下嚴格的律法禁止私鑄,一經發現,都是從重判罰。第二招,就是發行大錢,所謂大錢就是以一當十,以一當二十,甚至直接發行鐵錢,來打擊私鑄,不過這是一種兩敗俱傷的做法,最後的結果就是物價的不斷飛漲,錢幣的信用降到最低。這種方法幾度使用,但最後都是失敗。剩下的最後一招,就是銅禁。將銅礦的開采權收為官有,私人禁止開采,另一方麵,也禁止鑄造大件銅器,禁人無得以銅為器皿禁鑄銅為浮屠、佛像、鍾磐者蓄銅過若幹斤者鑄錢以為他物者皆罪死不赦。甚至一度規定,超過十貫以上的交易,必須用絹。

但是如今,朝廷錢荒的依然厲害,很多時候都是用絹布代替,甚至是以物易物,大宗商品交易,更是多使用飛錢代替流轉。

李璟打算采礦鑄錢,在張宏看來,那就是虧本的買賣,鑄多少就虧多少,還不如直接采了銅鑄銅器賣,那還是錢的幾倍利潤。

早在當初沙門鎮也曾經一度錢荒,最後李璟不得不組建錢莊,發行鈔票,在小範圍內內部流通。這個辦法,成效顯著,很大範圍改變了錢荒的困境。不過如今地盤漸大,治下人口越多。李璟也打算繼續擴大錢莊經營範圍,把鈔票發行到整個登州和遼東的青泥城和卑沙城控製區。

不過要發行鈔票,就得有足夠的銅錢儲備,不然一旦出現鈔票兌換不出銅錢的情況,那錢莊的信用可就完蛋了。因此,李璟現在要擴大錢莊和鈔票的發行量,就必須得增加銅錢儲備。

不過鑄錢虧本這個問題,李璟也是考慮了許久。

鑄錢的成本主要就是兩個,一個是材料,一個是人工。

銅錢的材料有三種,即銅、鉛、錫。最早的開元通寶,三種材料的比例是銅78.14%,鉛12.29%,錫7.21%.其中最重要的成本就是銅,唐朝的這兩百多年裏,銅錢的材料比例不斷變化,銅的比重不斷下降,鉛和錫的比重不斷上升,到了如今,朝廷所鑄官錢大都還是開元通寶,但銅已經隻有60.13%,鉛卻達到26.45%,錫也有12.32%.

此時的鑄錢工藝,是先鑄造錫製母錢,由砂製濕澆鑄成型,相對於後世的砂型鑄造來說,隻是最初級的工藝。此時的官錢,每爐用銅兩萬一千二百一十斤,白錫三千七百九十斤,黑錫五百四十斤。每一貫錢的銅錫鉛成本是750文,工匠錢不在其內。一爐鑄錢三千三百貫,平均算下來,一個工匠每天可以鑄錢367枚。

這樣算下來,鑄錢的銅鉛材料錢,一貫要750文,一貫錢的人工錢又差不多要200文錢,如果再算上燒炭等,鑄一千文錢,成本算下來其實已經都達到這個數了。

不過私錢則一貫錢的材料錢最多一半左右,銅料用的少,因此還有極大的利潤,而且私錢銼磨加工也不精細,人工本錢也少了許多,因此比起官錢來,私錢有不少的利潤。

“放心吧,我既然打算鑄錢,就絕對不會虧本。”李璟笑著道。

“將軍難道打算鑄白錢?”張宏有些驚訝的問道。

白錢,因為錫和鉛比重過多,而使整個錢呈現一種白色,被稱之為白錢。白錢,也就是私錢惡錢的通稱。張宏很自然的就想到,李璟是打算要鑄那種惡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