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詳細的東北軍統計整理結果

注:截至1942年4月,中國的國土總麵積為2660萬平方公裏,總人口約為75000萬;

中國領土疆域包括中國本土以及海外各個自治區:

一、中國本土(包括31個省、4個直轄市、2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本土總麵積1160萬平方公裏,本土總人口49300萬,一共劃分為六大軍區;

1、東北軍區:

轄區為遼寧省、吉林省、熱河省、綏遠省、黑龍江省、察哈爾省、北朝鮮省、南朝鮮省、台灣省、瓊灣省、琉球省、北平直轄市、天津直轄市、香港特區、澳門特區,以上地區全部為東北政府和東北軍的本土根基;

軍區總司令為張學良上將,副總司令為於學忠上將,總參謀長為龍雲峰中將,副總參謀長為蔣方震中將;東北軍在此駐有第50軍、第55軍、第40軍(駐紮在北平和天津直轄市)、第49軍(駐紮在南北朝鮮省)、第42兩棲軍(駐紮在山東省的膠東半島)、第45兩棲軍(駐紮在香港、澳門、台灣、瓊灣、琉球),以及張學良的近衛新編第1團(駐紮在沈陽城,全團兵員6000餘人,團長為譚海上校,副團長為高紀毅上校)、台灣守備軍(5個旅)、瓊灣守備軍(3個旅)、琉球守備軍(10個旅)、香港守備軍(4個旅)、澳門守備軍(1個旅);總計約35萬兵力;

2、西北軍區:

轄區為陝西省、甘肅省、寧夏省、青海省、西疆自治區,其中陝、甘、寧三省為西北軍和中共的勢力區,青海省和西疆自治區則在東北軍的控製範圍內;軍區總司令為馮玉祥上將,副總司令為朱德上將,總參謀長為伊斯哈克拜克·木農阿吉中將,副總參謀長為馬全良中將(回族“馬家軍”中的愛國將領);

當地駐軍為西北軍的17集團軍(司令楊虎城中將)、第26集團軍(司令孫連仲中將)、第29集團軍(司令宋哲元中將)以及中共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為朱德二級上將)和新編第四軍(總司令為葉挺中將);東北軍在此駐有第53軍和第56軍,總計約14萬兵力;除此之外還有青海省守備軍(2個騎兵旅,主要指揮官為馬彪少將和馬祿少將)和西疆自治區守備軍(10個沙漠作戰旅,總指揮為伊斯哈克拜克·木農阿吉中將),青海軍和西疆軍都直接受命於東北邊防部;

3、西南軍區:

轄區為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重慶直轄市、西藏自治區(包括尼泊爾、不丹、錫金三國),整個大西南全部處在東北軍的實際控製範圍內;軍區總司令為王瓚緒上將,副總司令為龍雲上將,總參謀長為劉文輝上將,副總參謀長為阿沛·阿旺晉美中將;東北軍在此駐有第46軍,總計約5.5萬兵力;另外,還有新建川軍第30集團軍,下轄第44軍和第45軍,共8個山地作戰師和2個摩托化步兵旅,兵力總計11.8萬;新建滇軍第33集團軍,下轄第58軍和第60軍,共6個山地作戰師和2個摩托化步兵旅,兵力總計10.5萬;新建黔軍第25軍,共5個山地作戰師,兵力總計6.3萬;西藏自治區守備軍,共5個高原作戰旅,兵力總計4萬人;重慶城防部隊守備軍,2個旅,共1.5萬人;除此之外,西南五省(區、直轄市)還建有預備役民兵部隊約30萬人,以上部隊的實際控製權全部在東北邊防部之手。精挑細選是我們的追求,隻挑選大家喜歡的,熱門的書為大家呈現,敬請持續關注,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4、華北軍區:

轄區為山西省、山東省、河北省、河南省,其中山西省是閻錫山的晉係軍閥地盤,山東省的膠東半島則處在東北軍的實際控製中,其餘地區為中央係國統區;

5、華東軍區:

轄區為江蘇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上海直轄市,以上五省一直轄市全部為中央係的國統區;

6、華南軍區:

轄區為廣東省、廣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其中廣西省是李宗仁、白崇禧的桂係軍閥地盤,其餘三省則全部為中央係的國統區;

二、中南自治區(包括自治東區和自治西區):轄區為原越南、老撾、柬埔寨、暹羅、緬甸五國,領土總麵積194.4萬平方公裏,總人口7100萬;中南軍區總司令為阿密達·瑪希敦中將(暹羅籍),副總司令為昂山中將(緬甸籍);東北軍在此駐有第51軍、第54軍、第47軍、第57軍,總計約22萬兵力;另外中南東區建有6個本土守備旅,中南西區建有9個本土守備旅,總計兵力約13萬;

三、東南亞自治區(包括自治西區、自治南區、自治中區、自治東區以及新加坡特別行政區):轄區為原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文萊、東帝汶、巴布亞新幾內亞六國,領土總麵積280.2萬平方公裏,總人口6700萬;東北軍在此駐有第44軍、第48軍、第62軍、第67軍、第68軍,總計26萬兵力;另外東南亞自治區還建有17個本土守備旅,總兵力約15萬;

四、印度洋自治區(包括自治南區和自治北區):轄區為斯裏蘭卡島、索克特拉島、馬爾代夫群島、塞舌爾群島、查戈斯群島、馬達加斯加島、科摩羅群島、馬斯科林群島、愛德華太子群島、凱爾蓋朗島、克羅澤群島、阿姆斯特丹島、聖波爾島、赫德島等印度洋海域內的全部諸島,領土總麵積75.1萬平方公裏,總人口1100萬;東北軍在印度洋軍區駐有第58兩棲軍和第63兩棲軍,總計7.9萬兵力;

五、南非自治區:轄區為南回歸線以南的非洲大陸區域以及附屬的全部島嶼,領土總麵積約139.1萬平方公裏,人口1500萬;東北軍在此駐有第52軍和第59軍,總計8.3萬兵力;另外南非自治區還建有9個本土守備旅,總兵力約5.3萬;

六、澳洲自治區:轄區為澳洲大陸以及塔斯馬尼亞島、巴瑟斯特島、維塞爾群島等附屬諸島,領土總麵積768萬平方公裏,總人口950萬;東北軍在澳洲軍區駐有第60軍和第64軍,總計9.6萬兵力;另外澳洲自治區還建有5個本土守備旅,總兵力約4.1萬;

七、太平洋西南自治區:包括原新西蘭國的南島、北島以及所羅門群島、馬紹爾群島等西太平洋海域內的全部島嶼,領土總麵積34.2萬平方公裏,總人口220萬;東北軍在太平洋西南軍區駐有第65兩棲軍、第66兩棲軍、第69兩棲軍,總計14萬兵力;軍區總司令為李喜浩少將(東北籍),副總司令為翁子毅少將(東北籍);

八、另外,東北軍還控製著西南亞地區的阿拉伯聯合王國、伊拉克王國、伊朗王國以及新成立的巴勒斯坦國,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地捍衛這“世界油庫”,東北軍在此駐有第二集團軍,下轄第2軍、第27軍、第39軍、第61軍,包括第124重裝甲師(師長萬福麟上將)、第109輕裝甲師(師長萬毅少將)、第106輕裝甲師(師長呂正操少將)以及6個乙等機械化步兵師和12個乙等摩托化步兵旅,總共將近30萬兵力,總司令為萬福麟上將,副總司令呂正操少將,總參謀長萬毅少將,副總參謀長張學銘少將(張學良的二弟);另外,新建伊拉克王國軍的20個步兵師、5個摩托化步兵旅以及阿拉伯王國軍、伊朗王國軍、新建巴勒斯坦國防軍的主要控製權也都在東北軍之手。

中國領海疆域包括:

1、中國北海(包括原日本海、朝鮮海峽、韃靼海峽等海域);

2、中國東海(包括原渤海灣、原中國東海、原中國黃海等海域);

3、中國南海(包括原南海、爪哇海、蘇拉威西海、班達海、阿拉弗拉海等海域);

4、中國西海(包括原孟加拉灣、安達曼海、馬六甲海峽等海域);

5、印度洋海域(東北軍擁有著絕對的印度洋製海權和獨霸權);

6、太平洋海域(包括大洋洲海域以及除了美屬菲律賓群島海域、美屬關島海域、日本列島海域之外的西太平洋海域)。

【截止到1942年4月,中國東北野戰軍陸軍的作戰主力部隊一覽】

中國國防部長、中國國民革命軍陸海空三軍副總司令、中國國民革命軍東北野戰軍陸海空三軍總司令、中國東北邊防部部長:張學良一級上將

東北軍陸海空三軍副總司令:梁忠甲上將東北邊防部副部長:蔣方震中將

東北軍總參謀長龍雲峰中將副總參謀長:蔣方震中將

東北軍總參謀部主任:蔣方震中將

一、東北軍·陸軍

陸軍總司令:於學忠上將副總司令:楚奇明中將

陸軍總參謀長:戢翼翹少將副總參謀長:孫乾上校

炮兵部隊總司令:吳克仁中將副總司令:鄒作華中將

騎兵部隊總司令:馬占山少將副總司令:吳鬆林少將

裝甲部隊總監:蘇炳文上將副總監:徐庭瑤中將(國民黨“裝甲兵之父”)

航空兵總司令:劉翼飛少將

陸軍情報局局長:蔡文治少將

1,陸軍新編第1團;

該部隊前身是張學良的近衛旅(由原奉軍第17師以及張學良指揮的奉軍第3旅和奉軍第6旅的部分精幹抽調組集而成),後來整編為近衛團,一直擔負著沈陽和張學良的安全保衛任務。一開始的指揮官是王以哲中將,後來是劉多荃少將,最終是譚海上校;其正式番號為“東北邊防軍新編第1團”;全團兵員編製為6000餘人,全部配發最新式裝備,堪稱東北軍的精銳部隊;下轄1個摩托化步兵營(營長王秉鉞中校)、1個摩托化憲兵營(營長杜長齡中校)、1個裝甲營(營長汲紹剛中校)、1個陸航營(營長榮子恒中校);

2,25個甲等整編野戰師;

番號為第101師至第125師,1928年東北易幟後所建,各師官兵基本為漢族人;包括15個重裝甲師和10個輕裝甲師,每個師整編滿員為18000人;其中第101重裝甲師的滿額兵員為28000人(該師包括1個機械化步兵團、3個坦克團、1個炮兵團、1個工兵團、1個陸航團),為東北軍的第1號王牌部隊;

3,50個甲等整編野戰旅;

番號為獨立第1旅至獨立第50旅,1934年上半年時,東北邊防部在東北會戰後擅自擴編所建,各旅官兵基本為漢族人;包括18個裝甲旅、12個隸屬海軍的海軍陸戰旅、6個隸屬空軍的空降傘兵旅、7個機械化山地作戰旅,7個機械化沙漠作戰旅;每個旅整編為10000人,每個旅整編滿員為10000人;其中第45快速反應旅的滿額兵員為14000人(該旅包括2個機械化步兵團、1個裝甲團、1個工兵團、1個陸航團、1個加強炮兵營,是東北軍首先裝備直升機的部隊),該旅在朝鮮戰爭的飛虎山戰役中表現優秀而被東北邊防部授予“飛虎旅”稱號,堪稱東北軍獨立旅部隊的第2號勁旅;

4,5個騎兵旅;

番號為第1騎兵旅至第5騎兵旅,1928年東北易幟後由原奉軍騎兵部隊縮編而建;每個騎兵旅擁有10000多名騎兵,以及相配屬的步兵炮部隊;

5,101個乙等野戰師

番號為第250師至第350師,1939年中國“國共和談、南北會晤”後東北邊防部奉國防部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命令所建;包括20個輕裝甲師、25個機械化步兵師、40個摩托化步兵師、12個隸屬海軍的海軍陸戰師、6個隸屬空軍的空降傘兵師;每個師整編滿員為13000人;士兵除了漢族外,還有大量的壯族、回族、蒙古族、朝鮮族、廓爾喀族等非漢族中國本土民族的士兵;

6,200個新編乙等野戰旅

番號為新編第1旅至新編第200旅,1940年下半年,東北軍即將對蘇聯和美國開戰前東北邊防部擅自擴編所建;基本為摩托化步兵旅或半機械化步兵旅,每個旅整編滿員為8000人,絕大部分士兵是從中國本土以外的非洲民族、印度洋民族、東南亞民族、中南民族、大洋洲民族、太平洋民族等民族招募而來;

東北軍陸軍重型裝備有“東北虎”主戰重型坦克3000餘輛、其他各型輕中型坦克和衍生改裝版坦克4500餘輛、裝甲車和步兵戰車2000餘輛、各型汽車30萬餘輛、輕重機槍約1.9萬挺、輕重迫擊炮1.7萬多門、75mm口徑以上火炮3.3萬多門、“黑鷹”式武裝直升機和“夜鷹”式運輸直升機共660餘架,陸航飛機800多架。東北軍陸軍主要使用的步兵裝備和重裝備為:

三〇式步槍,AK-35式突擊步槍(配三棱血槽鋸齒刺刀);

MP-38/40型德式衝鋒槍、PPSh-32/41式“波波沙”型蘇式衝鋒槍;

33式軍官配用手槍(8發裝彈)、“三〇”式改進狙擊步槍;

37mm戰防炮、57mm“毒刺”反坦克炮、88mm反坦克炮、75mm步兵炮;

80mm輕型迫擊炮、120mm重型迫擊炮、60mm擲彈筒;

“ZB-26捷克”式輕機槍、“MG-34”式德式輕機槍;“MG-08馬克沁”型德式重機槍;

“火神”六管重機槍(被廣泛地架設到了“黑鷹”武裝直升機和“2號”中型坦克上);

“1號”輕型坦克(重15噸,主炮為37mm速射炮,主要執行掩護步兵突擊和偵察任務);

“2號”中型坦克(重35噸,主炮為75mm坦克炮,曾是東北軍的主力坦克,此款坦克衍生改裝版的坦克種類較多,有海軍陸戰旅使用的“鱷”式兩棲突擊坦克、“火神”六管重機槍車載式坦克、二九式火箭炮車載式坦克、噴火坦克、彈藥人員運輸坦克、工兵架橋坦克等等等等);

“3號”重型主戰坦克(又名“東北虎-1”主戰坦克,重55噸,武器為1門88mm滑膛炮、1挺高平兩用機槍、1挺坦克機槍和1個噴火器;綜合戰鬥力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缺點是過於沉重、耗油量極大、故障率不低);

“4號”重型主戰坦克(又名“東北虎-2”、“雪虎”)

“雪豹”88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坦克殲擊車);

“雪狼”、“雪狐”半履帶式彈藥物資運輸車;

“金錢豹”六輪步兵戰車(重5噸,有改裝版的輕型傘兵突擊車);

“穿山甲”中型裝甲車(重12噸,產量大約600輛左右);

“黑鷹”武裝直升機;

“夜鷹”運輸直升機;

“野馬”軍用汽車、軍用卡車、軍用三輪摩托車等等。

7,東北軍炮兵部隊

共40個由東北邊防部直屬的獨立重炮團,

每個重炮團下轄4個重炮營和2個遠程火箭炮營;

炮兵總司令:吳克仁中將炮兵副總司令:鄒作華中將

炮兵總參謀長:喬方少將炮兵副總司令:王和華少將

第1重炮團團長王和華少將第2重炮團團長劉瀚東少將第3重炮團團長謝緒哲上校第4重炮團團長王紹雲上校第5重炮團團長張福山上校第6重炮團團長汲紹嵐上校第7重炮團團長黃永安上校第8重炮團團長張思菉上校第9重炮團團長樸柄珊上校第10重炮團團長喬方少將第11重炮團團長穆純昌上校第12重炮團團長董漢三上校第13重炮團團長劉佩葦上校第14重炮團團長管鬆濤上校第15重炮團團長楊有山上校第16重炮團團長張誌毅上校第17重炮團團長沙克上校

東北軍主要使用的各種火炮的型號為:

75mm步兵炮(又名“75mm山炮”,東北軍陸軍步兵部隊使用的最為廣泛的一種火炮,並且海軍陸戰旅和空軍空降旅也使用);

105mm輕型榴彈炮;

130mm中型加農炮(即“野炮”);

155mm中型加榴炮;

180mm重型榴彈炮;

208mm巨型攻城榴彈炮(由東北第九兵工廠研製生產);

240mm鐵道炮;

380mm臼炮(由於使用壽命短,所以產量很少);

37mm高射炮(基本四聯使用,廣泛用於防空部隊和海軍艦艇);

88mm高射炮(德國經典火炮,經常充當反坦克炮使用);

100mm式自行突擊炮(綽號“野牛”);

155mm自行加榴炮;

600mm德式“卡爾”自行臼炮;

800mm德式“多拉”自行臼炮;

“鐵拳”反坦克火箭筒(仿德式);

“29式”六管火箭炮(防後期解放軍63式火箭炮);

“天火”重型汽車牽引式火箭炮(模仿蘇聯“喀秋莎”火箭炮);——東北軍火炮的設計和製造水平以及威力都已經達到了世界前鋒水平,這是東北軍最大也最引以為傲的優勢。

8,特別整編第200師

該師前身為“東北軍〇號特殊作戰部隊”,除了少部分憲兵和高層軍官是東北籍外,其餘士兵全部為純血統的日本投誠士兵,他們在特殊作戰位置上發揮重要作用;全師共1.1萬餘官兵,師長為毛忠華少將(日籍),副師長為張學曾少將(東北籍,張學良的胞弟),總參謀長為田村鑫誌上校(日籍),副總參謀長為小島信中校(日籍);

9,東北軍憲兵部隊,下轄第1憲兵大隊至第30憲兵大隊,共30個大隊的編製,每個大隊約有憲兵3000人,總人數約10萬;

憲兵部隊總司令齊恩銘少將

憲兵部隊副總司令陳興亞少將

沈陽第1憲兵大隊大隊長紹文凱上校

沈陽第2憲兵大隊大隊長張江清上校

沈陽第3憲兵大隊大隊長魏福海上校

天津第6憲兵大隊大隊長李潤上校

北平第9憲兵大隊大隊長楊洪基上校

仁川第14憲兵大隊大隊長劉景泉上校

漢城第17憲兵大隊大隊長邢雲山上校

旅順第19憲兵大隊大隊長祝恩海上校

青島第31憲兵中隊中隊長付常瑞中校

10,“幽靈”陸軍特種部隊,具體情況不詳,大隊長冥森中校;

11,“暗箭”陸軍狙擊部隊,具體情況不詳,大隊長司徒雨中校(女,畢業於德國佐森狙擊學校);

12,東北武裝警察部隊,約有20萬餘名東北武裝警察,總司令鮑文樾少將;

13,東北特種武裝警察部隊(即“雪狼”突擊隊),約有1萬名特警(主要處理東北境內的重大犯罪活動和負責打擊國家分裂主義者以及恐怖分子),總司令孫旭昌少將;

14,本土守備軍;

台灣守備部隊(5個旅);瓊灣守備部隊(3個旅);琉球守備部隊(10個旅);

西疆守備部隊(10個沙漠作戰旅);青海守備部隊(4個騎兵旅);

香港守備部隊(4個旅);澳門守備部隊(1個旅);新加坡守備部隊(6個旅);

西南軍區守備部隊;

中南軍區守備部隊(15個旅);

東南亞軍區守備部隊(17個旅);

南非軍區守備部隊(9個旅);

澳洲軍區守備部隊(5個旅);

印度洋軍區守備部隊;

太平洋軍區守備部隊;

除以上東北軍正規野戰軍部隊之外,東北軍的陸軍作戰部隊還包括:陸軍岸防部隊、陸軍防空部隊、陸軍航空兵部隊、陸軍雷達預警部隊、陸軍電子作戰部隊等特殊部隊;另外,國內友軍西北軍的正規軍和民兵團的總兵力共約60萬,中共的正規軍和民兵團的總兵力共約90萬;

東北軍的陸軍正規軍總共為382個師旅(25個甲等師、50個甲等旅、5個騎兵旅、101個乙等師、200個新編乙等旅、1個特編師)和1個近衛團(包括海軍陸戰部隊和空軍傘兵部隊計算在內),總計約420萬兵力;

統一整編為4個集團軍群、14個集團軍、70個方麵軍;

其中的13個集團軍(39個方麵軍,315個師旅,共350萬兵力)投入了蘇聯戰爭;

另有第2集團軍(下轄4個方麵軍)和另外27個方麵軍,總計70萬餘兵力的正規軍,配合著各地守備軍駐守在東北本土、西南、西北以及中國的海外各大自治區;

東北軍各地守備軍(包括新建的西南軍)總數約150萬人,預備役民兵部隊約380萬人;

其中,甲等師和乙等師基本全部投入了蘇聯戰役,大部分的甲等旅(比如海軍陸戰旅、山地作戰旅、沙漠作戰旅、叢林作戰旅)和大部分的乙等旅基本駐守於南方各自治區。

二、東北軍·海軍:

海軍總司令:沈鴻烈上將副總司令:蔣斌中將

海軍總參謀長:範宗傑少將副總參謀長:張學思少將

海軍情報局局長:楊宣誠少將

海軍潛艇部隊司令:黃澤明少將

海軍航空兵總司令:劉善本少將

海軍陸戰隊總司令:李喜浩少將

海軍太平洋艦隊總司令:蔣斌中將副總司令王梓少將

太平洋艦隊第1航母艦隊總指揮:鄧兆祥少將(曆史上“重慶”號巡洋艦艦長)

太平洋艦隊第2航母艦隊總指揮:金聲少將(曆史上東北軍海軍愛國將領)

太平洋艦隊第3航母艦隊總指揮:王梓少將

太平洋艦隊第4航母艦隊總指揮:淩霄上校(曆史上東北軍海軍愛國將領)

太平洋艦隊第5航母艦隊總指揮:袁喬方上校(曆史上東北軍海軍愛國將領)

海軍印度洋艦隊總司令:董岩傑中將副總司令鄢飛揚少將

印度洋艦隊第1航母艦隊總指揮:董岩傑中將副總指揮林祥麟上校

印度洋艦隊第1戰列艦隊司令:盧東閣少將(曆史上曾參加諾曼底登陸戰)

印度洋艦隊第2戰列艦隊司令:郭成森少將(曆史上曾參加諾曼底登陸戰)

印度洋艦隊第3戰列艦隊司令:徐祖善上校(曆史上東北軍海軍愛國將領)

印度洋艦隊第4戰列艦隊司令:彭士彬上校(曆史上東北軍海軍愛國將領)

印度洋艦隊第1巡洋艦隊司令:王顯瓊上校(曆史上曾參加諾曼底登陸戰)

印度洋海軍第2巡洋艦隊司令:黃廷鑫上校(曆史上曾參加諾曼底登陸戰)

印度洋艦隊第3巡洋艦隊司令:於權伸上校(真實曆史人物)

印度洋艦隊第4巡洋艦隊司令:趙東寰上校(真實曆史人物)

黑龍江江防艦隊總司令:謝剛哲上校(曆史上東北軍海軍愛國將領)

渤海灣海防艦隊總司令:屠遠雄少將

阿拉伯海艦隊總司令:何成浚少將

第4潛艇聯隊聯隊長龐傳江上校

第7潛艇聯隊聯隊長謝亞宏上校

第11潛艇聯隊聯隊長溫碧陽上校

第19潛艇聯隊聯隊長陳寒霖上校

東北軍的海軍艦隊主要分為太平洋艦隊、印度洋艦隊、渤海灣海防艦隊、黑龍江江防艦隊;

東北軍海軍部隊擁有的作戰艦艇數目如下:

東北“黃帝”級重型航空母艦3艘:

“黃帝”號、“炎帝”號、“蚩尤”號(標準排水量42500噸,滿載排水量49600噸,可搭載各型艦載機190架);

東北“秦皇”級中型航空母艦4艘:

“秦皇”號、“漢帝”號、“唐宗”號、“明祖”號(標準排水量22000噸,滿載排水量25800噸,可搭載各型艦載機95架);

第二批“秦皇”級中型航母4艘;

東北“伏羲”級輕型航空母艦8艘(標準排水量11500噸,可搭載各型艦載機45架):

第一批包括“伏羲”號、“遂人”號、“帝嚳”號、“顓頊”號;

第二批包括“堯帝”號、“舜帝”號、“夏禹”號、“商湯”號;

東北“勝利”號中型航空母艦(原法國海軍“貝亞恩”號中型航母);

德國“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4艘(標準排水量22100噸):

“神武”號、“振武”號、“崇武”號、“尚武”號;

德國“德意誌”級輕型戰列艦1艘:“琉球”號;

法國“敦刻爾克”級重型戰列艦2艘(標準排水量27000噸):

“震海”號、“震洋”號;

東北造重型戰列艦3艘(標準排水量37500噸):

“華北”號、“華東”號、“華南”號;

法國“阿爾及爾”級重型巡洋艦7艘(標準排水量10500噸):

“挑戰者”號、“突擊者”號、“征服者”號、“複仇者”號、“終結者”號、“無畏者”號、“掠奪者”號;

英國皇家海軍的5艘‘穀物女神’級和3艘‘卡裏登’級一共8艘輕型巡洋艦:

“布依族”號、“土家族”號、“哈尼族”號、“傈僳族”號、“高山族”號、“拉祜族”號、“佤族”號、“水族”號;

東北“台灣”級重型防空反潛巡洋艦4艘(標準排水量11500噸級):

“台灣”號、“瓊灣”號、“香港”號、“澳門”號;

由日艦改造的重型戰列艦4艘:

“蒙古族”號、“朝鮮族”號、“壯族”號、“回族”號;

由日艦改造的重型巡洋艦4艘:

“藏族”號、“苗族”號、“維吾爾族”號、“哈薩克族”號;

由日艦改造的輕型巡洋艦8艘:

“鄂倫春族”號、“侗族”號、“瑤族”號、“白族”號、“黎族”號、“彝族”號、“傣族”號、“佘族”號;

“長春”級驅逐艦(標準排水量2500噸),共建造90多艘;

“旅順”級護衛艦(標準排水量1500噸)共建造150多艘;

“金槍魚”式魚雷炮艇(15噸級,攜帶1挺高平兩用12.7毫米機槍、1門37mm速射炮以及2枚“長矛”魚雷)300多艘;

U型戰鬥潛艇共340艘,其中VIIC型210艘(排水量761噸,可攜帶魚雷11枚,航程6500英裏),IXC型130艘(排水量1120噸,可攜帶魚雷22枚,航程11000英裏);

其他各型號的布雷掃雷潛艇、運輸潛艇、偵察潛艇、微型特製潛艇、遠洋特製潛艇共計80多艘;其他各種型號的運輸艦艇、登陸艦艇、布雷掃雷艦艇、醫療船、打撈船等軍用船舶總計600多艘;總噸位100.5萬噸(此時東北軍還有十多艘大型水麵戰艦在晝夜建造中)。

東北軍的造艦工廠和軍港基地主要位於秦皇島、葫蘆島、旅順、大連、仁川、清津、威海、青島、基隆、高雄、三亞、海口等港灣,目前的年造船能力已突破七十五萬噸。

東北軍的海軍部隊還包括海軍陸戰部隊(擁有12個海軍陸戰旅和12個海軍陸戰師,共約23萬人)、海軍“夜叉”蛙人特種部隊、海軍岸防部隊、海軍防空部隊、海軍雷達預警部隊以及海軍航空兵等部隊;其中海軍航空兵部隊包括10個戰鬥機大隊、18個轟炸攻擊機大隊、5個運輸機大隊以及其他航空大隊,擁有“大黃蜂”式艦載俯衝轟炸機、“賊鷗”式艦載戰鬥機、“魚鷹”式魚雷攻擊機等各型作戰飛機總共1600餘架。

三、東北軍·空軍:

空軍總司令:馮庸上將副總司令:張煥相少將

空軍總參謀長:張惠長少將副總參謀長:高誌航少將

空降部隊總司令:馬龍驤少將副總司令:何明陽少將

空軍情報局局長:池步洲上校

空軍作戰局局長:宋式善上校

東北軍的空軍部隊包括空軍航空兵部隊、空降兵部隊、空軍“飛鷹”傘兵突擊部隊、空軍防空兵部隊、空軍雷達預警部隊等組成;其中空降兵部隊由6個空降旅和6個空降師組成,共約10萬兵力;航空兵部隊由42個航空聯隊組成(包括16個戰鬥機聯隊、12個轟炸機聯隊、8個運輸機聯隊以及新建的6個戰略轟炸機聯隊),擁有各式作戰飛機4500餘架,“飛豹”戰略遠程重型轟炸機數量達到1000餘架。

東北軍的空軍主要服役飛機的型號為:

33-B2型“獵隼”式單引擎中型戰鬥機(即東北版的德國Bf-109式戰鬥機),

36-B4型“獵隼-2”式雙引擎對地火箭攻擊機(采取了部隊德國Bf-110式飛機技術),

40-A5型“獵隼-3”式雙引擎重型戰鬥轟炸機(“獵隼”戰鬥機的加強改進型號),

Fw-190型中型戰鬥機(德國原裝版中型戰鬥機),

38-K3型“戰鷹”式高空截擊機(由東北航空部門自行研製),

39-A5型“金雕”式俯衝轟炸機(即德國Ju-87型“斯圖卡”式俯衝轟炸機),

ZH-2D型“蚊”式輕型轟炸機(由東北航空部門自行研製),

ZH-3C型“鵜鶘”式雙引擎中型轟炸機(和德國He-111型中型轟炸機是姊妹關係),

ZH-7M型“禿鷲”式四引擎重型轟炸機(由東北航空部門在1940年後期自行研製成功),

Y-31C型“鸕鶿”式中型運輸機(采取了德國Ju-88“容克”運輸機的技術),

Ju-88型“容克”式中型運輸機(德國原裝版中型運輸機),

ZC-36A型“黑蝙蝠”輕型偵察機(由東北航空部門自行研製),

Me-275型“飛豹”戰略遠程重型轟炸機(由東北和德國聯合研製成功,最大裝彈量8.8噸,綽號“空中彈藥庫”),

PZH-43B型“雲雀”式噴氣式戰鬥轟炸機(中德聯合研製,德軍的該機型名稱為梅塞施米特Me-262“風暴鳥”噴氣式戰鬥轟炸機),

PY-43D型“巨鵬”式噴氣式大型運輸機(中德聯合研製,德軍的該機型名稱為梅塞施米特Me-323“猛獁”噴氣式大型運輸機)等;

【東北軍對蘇聯作戰部隊序列一覽】

【東路集團軍群】

總司令:於學忠上將副總司令:王樹常上將

總參謀長:李振唐少將副總參謀長:陳貫群上校

下轄部隊:

第70騎兵軍軍長馬占山少將副軍長吳鬆林少將總參謀長石文華上校

騎兵第1旅(馬占山、韓述彭、郭希鵬)

騎兵第2旅(王南屏、鄭澤生、李福和)

騎兵第3旅(張樹森、白鳳翔、張誠德)

騎兵第4旅(常堯臣、王鵬舉、程誌遠)

騎兵第5旅(吳鬆林、劉啟文、王山虎)

第三集團軍司令王樹常上將副總司令扈先梅少將總參謀長褚玉璞中將

第3軍(軍長扈先梅少將):第110重裝甲師(師長李振遠少將)、第121輕裝甲師(師長曹曜章少將)、第282機械化步兵師(師長丁喜春少將)、第114輕裝甲師(師長褚玉璞中將);

第23軍(軍長常恩多少將):第103輕裝甲師(師長關玉衡少將)、第119重裝甲師、第285機械化步兵師(師長楊春普上校)、第313步兵師(師長劉翰東上校);

第28軍(軍長方叔洪少將):第301摩托化步兵師、第307摩托化步兵師(師長趙冠五上校)、第309步兵師(師長張文清上校)、第345步兵師(師長周福成上校);

第六集團軍司令黃顯聲中將副總司令常經武少將總參謀長杜繼武少將

第6軍(軍長常經武少將):第105重裝甲師(師長黃冠南上校)、第302步兵師(師長烏慶霖上校)、第304步兵師(師長孫鳴九上校)、第311步兵師(師長唐君堯上校);

第16軍(軍長唐聚五少將):第315摩托化步兵師(師長檀自新上校)、第318步兵師(師長周光烈上校)、第320步兵師(師長唐瑞符上校)、第117重裝甲師(師長賀奎上校);

第32軍(軍長苑崇穀少將):第298機械化步兵師(師長牟中珩上校)、第321步兵師(師長李福和上校)、第333步兵師(師長沈克上校)、第340步兵師(高鵬雲上校);

第九集團軍司令董英斌中將副總司令趙鎮藩少將總參謀長孫德荃上校

第9軍(軍長竇聯芳少將):第305摩托化步兵師(師長王錫三上校)、第321摩托化步兵師(師長趙維斌上校)、第322步兵師(師長姚秉乾上校);

第18軍(軍長王紹南少將):第282機械化步兵師(師長宮長海上校)、第293機械化步兵師(師長江惟仁上校)、第349步兵師(師長王奇峰上校);

第34軍(軍長趙鎮藩少將):第306摩托化步兵師(師長周福成上校)、第309摩托化步兵師(師長孫德全上校)、第331步兵師(師長楊政治上校);

第十一集團軍司令李杜中將副總司令劉桂五少將總參謀長趙芷香上校

第11軍(軍長劉桂五少將):第102輕裝甲師、第111重裝甲師(師長李竟容少將)、第116輕裝甲師;

第21軍(軍長張延樞少將):第314步兵師(師長韓光弟上校)、第326步兵師(師長金忠山上校)、第348步兵師(師長張毓龍上校);

第36軍(軍長趙維祥少將):第344步兵師(師長唐述傑上校)、第340步兵師(師長李爽塏上校)、第341步兵師(師長李鑒藻上校);

【西路集團軍群】

總司令:蘇炳文上將副總司令:何柱國上將

總參謀長:張從雲少將副總參謀長:吉興上校

下轄部隊:

第一集團軍司令何柱國上將副總司令丁超中將總參謀長王永盛上校

第1軍(軍長劉益少將):第115重裝甲師(師長丁超中將)、第299機械化步兵師(師長殷嘯天少將)、第50機械化步兵旅(旅長陳海萬上校)第911團團長鍾育煊上校第1營營長漆勇少校第2營營長劉緒元少校;

第25軍(軍長文盛少將):第14機械化步兵旅(師長高羽少將)、第286機械化步兵師(師長劉瓊上校)、第322步兵師(師長李修家上校);

第33軍(軍長壽超少將):第122重裝甲師師(師長徐寶珍少將)、第290機械化步兵師(師長餘國偉上校)、第327步兵師(師長楊榮先上校);

第七集團軍司令馮占海中將副司令吳新少將總參謀長富春上校

第7軍(軍長王美傑少將):第118輕裝甲師(師長康鴻康少將)、第33裝甲旅(旅長吳新少將)、第295機械化步兵師;

第17軍(軍長盧曉暉少將):第344步兵師(師長吳近儀上校)、第342步兵師(師長李健侯上校)、第348步兵師(師長王賓上校);

第38軍(軍長柏書軍少將):第335步兵師、第337步兵師、第347步兵師;

第十集團軍司令霍守義中將副司令方經緯少將總參謀長劉延春上校

第10軍(軍長方經緯少將):第7機械化步兵旅、第112輕裝甲師(師長黃德興少將)、第294機械化步兵師;

第20軍(軍長董舜臣少將):第6裝甲旅、第274機械化步兵師、第283機械化步兵師;

第30軍(軍長於兆麟少將):第281機械化步兵師、第303機械化步兵師(師長徐棟上校)、第339步兵師(師長唐敘吉上校);

第五裝甲集團軍司令龍雲峰中將副總司令熊虎少將總參謀長包煜雄少將

集團軍直屬第775工兵團團長佟榮甫上校

集團軍直屬第784工兵團團長劉潤川上校

集團軍直屬第804通信團團長李振上校

集團軍直屬軍樂隊隊長黃繼德少校

第5裝甲軍(軍長龍雲峰中將):第101重裝甲師(師長包煜雄少將)、第107重裝甲師(師長費仲魂少將)、第120重裝甲師(師長魯興生上校)、第109重裝甲師(師長彭道強上校);

第15裝甲軍(軍長熊虎少將):第103重裝甲師(師長李瑞波少將)、第104重裝甲師(師長劉宇飛上校)、第250輕裝甲師(師長高琪少將)、第251機械化步兵師(師長王慶飛上校);

【北路集團軍群】

總司令:王以哲上將副總司令:楚奇明中將

總參謀長翟月昊上校副總參謀長:姚東藩上校

下轄部隊:

第四集團軍司令楚奇明中將副司令陳謙少將總參謀長荊德文少將

集團軍直屬軍樂隊隊長張鳳岐少校

集團軍直屬第900通訊團團長何世禮上校

集團軍直屬第909防空團團長張偉斌上校

集團軍直屬部隊第45快速反應旅(旅長木讚春少將)

第707機械化步兵團(團長項青山上校)

第777坦克團(團長左新華上校)

第1坦克營營長趙強少校

第2坦克營營長唐縱少將

第760工兵團團長杜維綱上校

第808陸航團(團長唐迅上校)

第4軍(軍長金嘉豪少將):第108重裝甲師(師長彭天宇上校)、第288機械化步兵師(師長吳日晟上校)、第1裝甲旅(師長莊衛華上校)、第23裝甲旅;

第19軍(軍長曲吉東少將):第123重裝甲師(師長王德林少將)、第258機械化步兵師(師長張翼上校)、第37機械化步兵旅(師長歐陽金海上校)、第300狙擊步兵師;

第29軍(軍長溫興茂少將):第48機械化步兵旅(旅長李波上校)、第125輕裝甲師(師長魏長林少將)、第22裝甲旅(旅長萬子天上校)、第333狙擊步兵師;

第八集團軍司令劉多荃中將副司令舒國生少將總參謀長卞小進上校

第8軍(軍長廖惠麟少將):第277機械化步兵師(師長易誌峰上校)、第281機械化步兵師(師長李茂林上校)、第289機械化步兵師(師長謝村陽上校);

第22軍(軍長趙海軍少將):第255機械化步兵師(師長葛亮上校)、第257機械化步兵師、第261機械化步兵師;

第35軍(軍長舒國生少將):第260機械化步兵師(師長張嘉睿上校)、第263機械化步兵師(師長吳俊壘上校)、第266輕裝甲師(師長呂東昌少將)、第350狙擊步兵師;

【南路集團軍群】總司令:梁忠甲上將

下轄部隊:

第十二集團軍司令李桂林中將

第12軍(軍長何立中少將)

第24軍(軍長黃師嶽少將)

第37軍(軍長朱鴻勳少將)

第十三集團軍司令王之佑中將

第13軍(軍長蘇德臣少將)

第26軍(軍長繆澄流少將)

第41軍(軍長孫鶴喜少將)

第十四集團軍司令張治邦中將

第14軍(軍長張殿九少將)

第31軍(軍長張作舟少將)

第43軍(軍長邢占清少將)

(這是在蘇聯戰爭之前對東北軍和中國做個總結。另外聲明一點,本書中出現的各方高級將領的名字約三分之二都是真實的曆史人物,大家可以搜百度;另外三分之一則基本是熱心讀者的姓名;雖然曆史上國共兩黨牛人確實很多,但是懂的現代化作戰的將領畢竟鳳毛麟角,所以自然有大量的少壯派新秀將領脫穎而出,我幾乎從不隨便編人名或者捏造地名,力求小說富有真實感,所以我不斷地總結、整理、統計,並且不斷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