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章 暗地裏的潮流

所謂罷市,意指停止市場的運作,通常是商人為了某種要求而聯合起來停止營業,讓對方妥協以達到其目的,許多是為了表達社會不公,自身的權利受到損害。其目的在表達個人身之不公,屬於表達示威的一種方式。

通常罷市的行為會造成大眾不便,同時也會引起廣大社會的關注,不過最後因為迫於生計通常終會複市。

有明一朝,大明的商人們已經將罷市這招玩得如火純清了,每當朝廷出台任何對他們不利的舉措活政策時,大明的商人們往往就會祭起罷市的大旗來威脅地方官府和朝廷。

或許有人就問了,朱元璋在世的時候不是親自規定了“士農工商”這四個階層嗎?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他們怎麽敢這麽大膽的公然罷市呢,這不是公然跟朝廷做對嗎,難道就不怕朝廷震怒?

其實這就要從明朝的體製說起,大凡每個朝代的開國皇帝都是權力欲望很重的人,朱元璋這廝也不例外。

在創建了大明後,朱元璋嫌宰相這個位子太過討人嫌,甚至還會礙手礙腳,於是在洪武十三年借著胡惟庸案把宰相這個職位給撤銷了,緊接著又創建了六部製度,借著這個製度把朝廷的所有大權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但是朱元璋卻忘了一件事,宰相製度之所以能在華夏傳承了數千年,那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宰相這個職務說白了其實就是皇帝的助手,幫助皇帝管理百官,從繁瑣的政務中解脫出來,可老朱嫌這個助手太礙眼,還搶了自己的權利,於是幹脆就把助手給炒了魷魚。

可朱元璋卻不明白,任何人若是妄圖跟曆史和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做對是要出苦頭的。朱元璋是個很勤懇的荒地,可他的子孫未必會跟他一樣啊!

他的兒子朱棣搶了自家侄子的皇位後,有鑒於朝廷沒有宰相。皇帝這份工作太過辛苦,每天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這怎麽能行呢?老子要找個助手才行,可宰相這個職位卻早就被自己老爹給撤了,自己總不能跟老爹對著幹吧?這下朱棣有些坐臘了。

不過不要緊,人的智慧是無窮,朱棣創造了另一個製度。那就是內閣首輔製度,就是設立內閣,內閣裏設立有三到四個閣老,讓他們來幫自己處理政務。這個內閣其實一開始隻是相當於皇帝的一個秘書處,幫著處理文件而已,但隨著朱棣死後。大明後麵的曆任皇帝那是耗子生仔,一窩不如一窩,這便導致了內閣的權利也越來越大,內閣權利的擴大也導致了文官集團權利的擴大。而文官集團又從哪來呢,其實就是從那些商人當中來。商人雖然大都唯利是圖見錢眼開,但他們的目光還是有的,在大明朝兩百多年的時間裏。商人們都在默默的培養者家族子弟了,供他們念書、靠科舉,這些家族子弟在考取了功名後第一個想到要回報的其實不是朝廷,而是自己的家族,這樣經過了兩百多年的發展,商人的勢力也越來越大,最後演變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試問商人權利如此之巨大,時不時的鬧鬧罷市對他們來說自然就不算什麽了。

方久銘提出了要罷市的構想後。大廳內的眾商家想了想,覺得這樣也好,給嶽陽一個教訓,讓他知道這稅是不能亂收的,要是你乖乖聽話,說不定咱們還能賞你一塊骨頭吃,要是不聽話。那就讓你知道馬王爺有幾隻眼!

看著眾商家紛紛點頭同意,方久銘臉上露出了笑容,在座的這些商賈裏有糧商、鹽商,還有不少人還經營著藥品、布匹、皮毛、當鋪、旅館、錢業、茶業、倉庫等諸務。隻要這些人一旦同意罷市,那麽整個渾源州立刻便會陷入癱瘓之中,屆時朝廷一定會大為震怒,派人下來徹查,屆時將那姓嶽的削官罷職也隻是頃刻間的事情。

一旁的方英迪眼珠子一轉,又想出了一個主意,他陰沉的笑了笑說道:“諸位,若光是商家罷市恐怕還顯不出咱們的厲害,咱們不如在鼓動學署的學子們也來罷課,同時向朝廷稟報說嶽陽迫害學子,有辱斯文,如此一來這動靜就鬧得更大了。”

“嘶嘶……”

眾人紛紛倒吸了口涼氣,剛才方久銘還隻是要罷市,事情雖然不小,但這要鬧下來嶽陽至多也隻是削官罷職而已,可方英迪若是鼓動學署的學子進行罷課,並告他迫害學子,這樣的罪名一旦被坐實,那可是要革職問斬的罪名啊,這也太狠了吧?

看到眾人猶豫的目光,方英迪環視了眾人一眼,冷冷一笑道:“怎麽,諸位怕了嗎?”

“方少爺,我等不是怕,而是不敢啊。”這時,一名商賈搖頭道:“咱們的學政廖大人為人古板方正,他是不會同意咱們鼓動學子們罷課的。若是再出什麽亂子恐怕咱們也不好收拾。”

“不同意?”方英迪獰笑了起來:“一個老學究而已有什麽用?各個學署或是書院裏的學子大都是咱們商家子弟,他說不罷課就不罷課嗎?這個課咱們還罷定了!”

當眾商家們散去之後便開始行動起來,在接下來的幾日裏,整個渾源州表麵上雖然平靜,但暗地裏確實暗流湧動,一場風暴眼看就要發生。

渾源州淮山書院內,一個憤怒的聲音充斥在一間學堂裏,“商稅之害,顯皇帝時己盡顯無疑,一貨一人,稅而又稅,朘膏咋髓,夫民不堪其命也……”

“稅者,禍害也。三晉之地原本就不比江南,地瘠民貧,豈能承此敲骨吸髓之盤剝?宣威將軍此舉無異於與民爭利,若真要處處收稅,必然導致商困人稀,民生凋零,此舉萬萬不可!”

說話的是一個書生打扮的年輕人,一身儒衫,戴著四方平定巾,長相頗為俊雅,但此時他的臉上卻是一股憤恨仇視的神情,眼中幾乎要冒出火來,此人正是被嶽陽趕出應州府的王成林。

這兩年王成林的日子可不好過,自從嶽陽在應州府崛起後,王家為了避禍,在族長王守城的帶領下,王家舉家遷到了金陵城。王成林到了金陵城後,在家苦讀了一段時間,竟然在去年的鄉試裏考中了舉人。

按照大明朝的規矩,舉人那就已經有資格做官了。可是在明末的年代裏各地的實缺實在太少,別說舉人了,就是不少進士還在家裏眼巴巴的等著呢,他一個舉人想要等到放任實缺那得等到猴年馬月去,經過他的老子王守城和大哥王成棟的再三活動,才給他在渾源州安排了一個教官的職位,不管怎麽說,以他舉人的身份教一教那些童聲還是很容易的。

但是好景不長,王成林剛到渾源州不久嶽陽就跟著到了這裏,當王成林聽說嶽陽擔任了指揮同知,兼管應州府、渾源州等北路諸州府時,他的一個念頭就是逃走,他很清楚當年他對嶽陽做的那些事是多麽的招人恨,若是讓嶽陽知道自己在這裏當教官,恐怕自己的死期就在眼前了。

不過在過了幾日後王成林也漸漸從慌張中冷靜下來,慢慢的他發現好像事情也沒有那麽嚴重,嶽陽固然是當上了指揮同知、宣威將軍,可他並不知道自己就在渾源州的學院裏擔任教官啊,畢竟人家可是堂堂從三品的大官,哪有興趣打聽他這個小蝦米的念頭,感情這幾天自己都是在自己嚇自己啊。

回過神來之後,王成林心中不禁又打起了另外的主意,他決定要在這裏好好的觀察嶽陽這個人,他要象毒蛇一樣潛伏在嶽陽的周圍,隻要有機會便要他一口,如今這個機會終於來了。

當王成林聽到學院裏開始流傳著嶽陽要開始強行對城中的商賈收繳商稅的時候,他知道機會來了。出身於大家族的他自然知道如今大明的商稅是怎麽回事,可以說這年頭的商賈就沒有不偷稅漏稅的,商人的勢力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地方官府也拿商人沒轍,因為但凡隻當地官府或是朝廷一旦有了要收稅的念頭,他們就會發動包括輿論、朝廷官員在內的力量來對你進行造謠、誹謗,甚至是誣陷,朝廷對於他們往往也隻能是妥協了事。

因此,王成林立刻便從搖身一變,從一個隻會教書的教官變成了反對收稅的急先鋒,著召集起了他的學生開始大肆攻擊起嶽陽來。

同時和王成林一起充當反對嶽陽急先鋒的還有另一名學政賈子珍,此人今年六十有二,家有良田數千畝,店鋪十多家,按說也算是富裕之家了,但為人卻是吝嗇無比,平日裏若非逢年過節家裏連肉都不舍得多吃,可想而知這種人在得知了要朝自己收稅後是多麽的暴跳如雷義憤填膺了。

在王成林慷慨激昂了一番後,這位老先生也顫巍巍的說道:“萬曆朝時商稅之禍,老夫是親身經曆的。幹戈載道,禍流四海,非困商,乃困民也。聖人有言,奪民之財,非生財之道也。生財之道,生之,節之,兩端而已。加派之害不過稅計,商稅之害卻以日計。征收商稅,乃為奪民之財,此舉天怒人怨,大明暗無天日,我山西北路也將破壞凋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