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詠春與截拳道

葉笙小時候也看過一些跟詠春拳有關的電影,但是讓他很想去了解詠春拳的,是電影《葉問》係列和《一代宗師》。

詠春拳是一種集內家拳法和近身搏鬥於一身的拳術,要求手、腰、馬、心、意、勁整體合一。它強調以“心”指揮“意”,以意引導手、腰、馬運動,從而形成整體合一。

詠春拳的拳術套路主要有小念頭、尋橋和標指三套拳及木人樁。基本手法以三傍手為主,還有挫手、撩手、破排手、沉橋、粘打。主要步型有四平馬、三字馬、追馬、跪馬、獨立步等。

它立足於實戰,具有招式多變、運用靈活、出拳彈性、短橋窄馬、擅發寸勁的主要特點,以大閃側、小俯仰、耕攔攤膀、黏摸**捋、審勢記牢、曲手留中為手法,以搭、截、沉、標、膀、腕指、黏、摸、熨**、偷、漏和“二字鉗陽馬”的身形步法為標誌。

它用“寸勁”來攻擊和防守,其長處在於埋身搏擊,出拳快而防守緊密,馬步靈活而上落快,攻守兼備及守攻同期,注重剛柔並濟,氣力消耗量少。

它的理論和心法方麵注重中線、埋跨、朝麵追形、左右兼顧、來留去送、甩手直衝等,是一種十分科學、實戰性強的拳術。

木人樁練習的中線,是指由人體頭頂至尾閭一線。在進攻時,詠春拳要求拳手沿著自身中線向敵方中線攻擊,這是敵我之間的最短距離。同等拳速,拳軌近者,當然較快擊中。

向敵方的中線攻擊,對方也很難卸力,而且受力較重。

著名武打明星李小龍,曾跟隨詠春拳一代宗師葉問係統地學習過詠春拳;而李小龍創立的截拳道,與詠春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李小龍常常在一英尺處將對手擊倒在地,這種技術與詠春拳的中線理論有關,是最具有實用價值的華夏國武術體係中拳理論的一部分。

由於詠春拳的發力基於身體的中心線,這就使得拳手出拳力量直接來源於其身體背部的大肌肉群。這種發力方式,與那些力量來源於腰與臂部肌肉的武術體係形成鮮明對比。

網上有些朋友說,練習多年,才從錄像中發現拳擊出拳的秘密:擊中目標時手臂抖震,大臂內旋。其實簡單點說,就是在擊中目標的一瞬間束肩而已。

就是這麽一個小動作,因為充分調動了強大的前鋸肌的力量,而使得拳勁猛增。

網上有個叫做“詠春拳之千斤重錘功”的修煉方法,能大大增強前鋸肌的力量。

咱們都在地上練過伏臥撐吧?現在不在地上練,在桌上練。以雙拳撐桌,間開一掌左右,雙臂撐到略直,注意把身體懸空撐起,腳離地,把重量完全壓在拳上。

當以雙臂的力量把身體撐起之時,要有意讓雙臂雙肩肌肉全部放鬆,越鬆越好。這時,你會感覺力量全撐到了雙肩背部的中心夾脊處。

這時,你試試動一下雙膀扇子骨,用扇子骨處的力量撐一撐勁,把身體撐起。注意,雙臂放鬆,不可絲毫用力。初學時有點困難,但幾天之後就會得心應手了。

當你能隨意用扇子骨處的力量把自己的身體撐起放下時,可以試著用單一麵的扇子骨撐一撐,左撐撐、右撐撐。

當用一麵的扇子骨也能隨意把身體撐起放下,並能左右隨意轉換時,恭喜你,力由根發、陰鬆陽緊、力由內換、通肩達背等東西,你就掌握大半了。

平時稍微鍛煉一下,在出拳時,拳頭擊中目標的瞬間,加上一個束肩動作,向下或向前束,那麽不管你練的是什麽,讓你出拳的力道大上幾倍是沒有問題的,可以打出所謂的“寸勁”。

當然了,前提是你以前沒有意識到前鋸肌的作用,出拳時沒有把它充分調動起來。如果你已經意識到了,那就進一步的提高它吧。

李小龍創立的截拳道,並不隻是一種傷殘之法,而是一種向生命真諦追尋的坦**大道。

截拳道摒棄任何花哨不實用的技巧,是一種真正“打”的武術。“截”是防禦,“拳”是攻擊,“道”是道路、風格,簡單解釋就是“攻擊和防禦之道”,亦即是對付敵人攻擊的方法。

眾所周知,李小龍在大學時修讀哲學,他把哲學寓於武術中,就像少林寺的“拳禪合一”。

其實從“截拳道”的廣東話音,就可以觀察出來。“截”和“哲”在廣東話是同一發音,而李小龍祖籍是廣東順德均安鎮。

從“截拳道”名稱上,還體現了這種實戰武術的重要技術理念——截擊,就是在對方攻擊動作將出而未出之際進行截擊,亦是華夏國兵家所雲:“渡河未濟,擊其中流!”

“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是截拳道的最高宗旨和哲學核心基礎,即反對任何固定的形式,強調“無形之形,無式之式”,拋棄套路這種傳統武術特有的形式。

在很多武術中都有“拳套”,所謂“拳套”就是指固定的套路,例如組合拳等都屬於“拳套”,而實戰是強調“務實”、“無形式”,憑本能的感觸應戰。

李小龍在教學時,經常喜歡用水作比喻,來說明上述哲理:“好像水一樣,應該無形式。將水傾進杯裏,便成杯的一部分;將水傾進樽裏,便成樽的一部分。

踢它擊它,它便會反濺回來。你要抓一把水,水必會屈服,毫不猶疑。你加上壓力,水便溜走。最軟的東西,是不懼擊的。”

“搏擊的實效並不是形式正確,合乎於古今傳統的那麽回事,能夠打勝才是實效……”

“搏擊隻是一種在實戰中力求擊倒對方的藝術,看對方來勢如何,便如何回敬。你不知我的意圖,但我的動作就是你的動作的結果,而我的技術又是你的技術的結果。搏擊沒有一成不變的途徑和方法,它純靠觀感、變化見機行事。”

“攻擊是最好的防禦”,這就是截拳的觀念。李小龍認為,一個人攻擊另一個人,就必然得向對方移動,而這就必然給了對方截擊他的機會。

截擊的觀念,不隻限於物理攻擊,他認為許多非言語的訊息——對手沒發現的微弱動作,都能被偵測到,並用於“截擊”。

而“直拳、踢技、拳技、抓技、寢技”等方式,則能讓修煉者快速組織他們的攻擊。

實戰是截拳道的精華,小龍宗師要求學習者能盡情地自由表達自己,所以學習截拳道,更重要的是理解截拳道的自由表達的精神。

這需要不斷增加自己的自信,讓思維和身體達到合一的地步。在實戰中,沒有害怕,沒有思考,全憑意識,自由發揮,這個過程的修繕是非常難的。

大多數人會受到自己僅知的某種形式的拘束,而真實的觀察,隻有在放棄形式之後,才可以獲得;真正的自由意見,也要在跳出製度以外才能發生。

在技術上的目的,是將拳法和腿法,通過千萬次的認真訓練,轉換成自己的本能反應。

比如當沙子飛到眼睛的時候,眼睛會眨一下,沙就被擋住了。這種條件反射與生俱來,而我們的技術通過長期的訓練,也可以達到這種本能反應的地步。

當對手出拳時,我們不用思考,拳腳就可以擊倒對方。這種技術上的自由,稱為截拳道的技術自由。

被那些野豬怪包圍的時候,周瑩瑩那些看似很隨意的攻擊,可以很快就將對手打倒,令其失去行動能力,正是無數次苦練之後而形成的本能反應!

葉笙雖然也是自小就喜歡武術,但在勤修苦練方麵,他遠遠比不上周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