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前三甲

而科舉製則是萌發於南北朝時期,隨著士族門閥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興起,魏晉以來選官注重門第的九品中正製已無法繼續下去。創建於隋朝,自隋唐科舉製度確立以來,平民通過讀書考試獲取入仕機會,基本就是靠科舉。隋文帝即位以後,廢除九品中正製。

據史載,開皇三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詔舉“賢良”。應為開皇七年(587年),又令京官五品以上,總管、刺史,以“誌行修謹”“清平幹濟”二科舉人。隋煬帝大業三年四月,詔令文武官員有職事者,可以“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結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憲不饒”“學業優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膂力驕壯”等10科舉人。進士二科,並以“試策”取士。

李密入主關中後,將曆史上唐朝才逐漸完善的科舉製度,進行一定的改良後,就變成了現在大唐的科舉製度。

今年的科考是李密入主關中後,規模最大的一次。

這次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製科兩類。每年分期舉行的稱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製科。

這次設計的科目分為兩種,分別是進士科和明經科,進士科也分為兩種一種是考時務策和詩賦、文章,另一種是隻考時務策,這樣做是為了防止那些精通時務,而對於詩賦文章不太擅長的人才錯失機會。

不過為了公平求見,李密規定凡是通過第一種方式被錄取的,他們任職的地方是那些富裕之地,而通過第二種方式被錄取的,則是隻能在窮苦的地方任職,以後的仕途如何就看各自的本事了。

明經考時務策與經義,這個就沒有什麽特殊之處了。

糊名等防止考官作弊的方法李密自然也都搬了出來,可以這麽說李密和眾位大臣改良後的科舉製度,已經變成了封建王朝統治下最為完善的製度。

李密畢竟是一千多年以後的人穿越回來的,所以做到這一點難度並不是很大。

實際上他這些製度其實就是把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公考進行了一番改造後的產物。

兩位主考官各自講了幾句話後,考生就開始入場了。

入場前檢身的任務都是由國子監,學院和軍校這三所院校的先生們進行,而且他們對什麽人檢身等內容都會被一旁的小吏給記錄下來,如果檢身的環節出了問題,自然會終究這位先生的責任。

所以他們現在對考生檢身都十分認真負責,深怕出了紕漏後影響到自己的前途。

科考的第一天上午幾乎就是用來入場的,等眾考生全部入場後已經快中午了。

為了照顧考生們的身體,考場為他們提供了免費的夥食,這些夥食可都是出自於禦廚之手,所以這些考生們算是有口福了。

大唐醫學院專門抽調出了一支醫護隊住在考場,一旦那位考生的身體出了狀況,他們可以第一時間進行施救。

這次科考的時間是三天半,時間絕對寬裕,而且考試的內容也不是很多。

三天半的時間過後,考場的大門終於打開了,考完的考生紛紛走出了考場。

這次科考作弊的倒黴蛋發現了三人,他們不僅自己失去了參與科考的資格,就算是他們的子孫也因此受到了影響,以後也不能參加科考了。

在這嚴厲的處罰下,那些原本準備作弊,卻因為考官看的太緊了沒有作弊成功的考生們,現在對那些考官沒有了一絲抱怨,相反很感激他們認真負責的監考態度,不然自己很有可能也成為倒黴蛋中的一員。

考試結束後,自然就該進入緊張的閱卷環節,此時閱卷的地方就在皇宮大殿內,參與閱卷的都是朝中五品以上的官員,共有一百人進行閱卷,兩位主考官則是負責監督。

兩天後三甲前三十名考生的卷子送到了禦書房,這三十人最後的名次由李密親自定奪。

李密拿起這一份份卷子,仔細地看了一遍,從中選出了三個最為優秀的考生的答卷。